佛弟子文庫

「專修」與「雜修」如何區分

聖嚴法師  2020/08/30  大字體  護眼色

「專修」與「雜修」如何區分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康、長壽、消災、免難而持誦《普門品》、《藥師經》、《大悲咒》或念觀音菩薩及藥師佛聖號;若為求西方的未來利益,便誦《阿彌陀經》,並念阿彌陀佛聖號。

若為消除病障、業障,則多半誦持觀音靈感真言、白衣大士神咒或者禮拜《水懺》、《梁皇懺》等;如果為了超度先亡、親友,則念《地藏經》、《往生咒》、放焰口、放蒙山等。類似的修行方式,既是顯教,也混有密教的形式與意味;既是修西方淨土,也修東方淨土。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為了不同的目的,就可能用不同的法門。

其實,佛法貴在一門深入,不論用顯、用密,誦經、持咒、作觀、禮懺,或念任何一佛、一菩薩的聖號,修任一法門,只要持之以恆,就有感應,即能達成修持的目的。也就是說,念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念觀世音菩薩也能往生西方;念觀世音菩薩能消災免難,念阿彌陀佛也能消災免難。

作觀能夠入定、開智慧,持名念佛和念菩薩聖號,也能入定而開智慧;其他以此類推,如誦《金剛經》也能開智慧、消災、免難、除障、生西方。

所以,《楞嚴經》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就是介紹二十五位大乘羅漢及菩薩,各人專修一種特定的法門,結果都能一門深入而門門深入。這就像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他修音聲法門而通達一切法門。

如果修淨土法門的人,能夠專精念佛,抱定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就能得現生利益,也能於臨終時受到彌陀接引;有難的免難,有災的消災,有障的除障,愚癡的增長智慧,煩惱的減少魔障。如果是學禪的人,但能抱定一句話頭、一個公案、一種現行的方法,就能既得現在利益,又得未來利益,如果願生淨土,也能夠必定往生。

唱誦多半是用之於集體修行,和在經過長時間禪坐之後的一種調劑。如果是個人修行或比較長時間的定期修行,則不一定要有唱誦。在家居士的早晚課誦,能誦就可,專持某一聖號,專誦某一經典,專禮某一部經,專拜某一佛菩薩,都可以稱為專修,也都可以達成所有的修行願望和目的。

如果每天定時持誦、禮拜同樣的幾種經咒與聖號、讚偈,也可以稱為專修,當然,比之前項的專修,此已有雜修的意味。

古來有人專門持誦《金剛經》或《法華經》幾千部甚至幾萬部,專門禮佛幾百萬拜,持咒幾百萬遍;像永明延壽禪師,每天持阿彌陀佛聖號,乃至作息、飲食、大小便利、睡眠的時候,都不間斷,那才叫精進專修。

一般人不容易做到這個地步,若教他僅持同一經咒和僅念同一聖號,有些人會感到單調,乃至於無聊。所以,每日持誦幾種不同的經咒、聖號和讚偈,比較妥當。

但是,切忌今天學顯教,明天改修密教;早晨求生東方,晚上又求生西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解脫者的風骨

一個真實修行的人,畢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碼他...

透過聲音使心靈穩定下來

觀世音菩薩由於修習《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證入諸...

在順逆境中不為所動

佛陀說睹境不動難,意思是:身在順逆境界之中,而能不...

香與佛教的淵源

一支香,青煙裊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了人和...

慧律法師《強烈的正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

彌勒菩薩思想和慈氏的由來

漢譯大乘佛經,關於彌勒的記載,是不勝枚舉,現僅從他...

佛門敲鐘的含義

佛門、佛事,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

聖嚴法師《安住於現在》

我常說心要向內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會...

聖嚴法師《念佛法門的層次》

修學念佛法門可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求感應;第二種是...

聖嚴法師《翻出如來佛的掌心》

有一個《西遊記》裡的故事:說一隻猴子,神通很大,一...

聖嚴法師《義工是菩薩行者》

義工是菩薩行者。義工沒有一定的什麼事,一定的什麼時...

化緣並非募捐那麼簡單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

虯龍與獼猴

這個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經》,這個故事怎麼說的呢?大...

業障清除的表現

修行兩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淨業障,二是廣結善緣。我...

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慾望為奉獻的願望》

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

怎樣才能達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無漏,是苦果苦因的消滅,也就是十二緣起法的止...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貪戀

老和尚在客堂對大眾開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慳...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唯舉其少分之義耳...

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

【原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塵寰擾擾,易犯...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迷信

我們人要知道,我們供香、供花,供養諸佛菩薩,諸佛菩...

念佛號時是否還需要觀想

問: 念佛號,是否需要觀想?還是只需自念自聽? 大安...

【佛教詞典】天華著舍利弗衣

(傳說)維摩經觀眾生品曰: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

【佛教詞典】佛觀三世佛制戒

戒本疏·百眾學法:「(眾學篇一,齊整著涅槃僧戒中)...

【視頻】淨界法師《懺悔的方法:事懺和理懺》

淨界法師《懺悔的方法:事懺和理懺》

【視頻】藥師咒(演甫居士)

藥師咒(演甫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