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譬喻品第十四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生信解者,是菩薩於何處沒而來生此?」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生信解者,是菩薩於彼最上人中沒已而來生此,復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愛樂聽受,不暫舍離彼說法者。譬如新生犢子不離其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心淨信解愛樂聽受,而不暫離彼說法者。以不離其說法者故,即不棄舍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功德者,豈不從於他方佛剎沒已生此耶?」

佛言:「須菩提!如是,如是!若有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功德者,當知已於他方佛剎彼彼佛所,恭敬聽受此甚深法,而復於中請問其義,從彼沒已而來生此。以是因緣,今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亦復具足如是功德。

「復次,須菩提!有諸菩薩於知足天上慈氏菩薩摩訶薩所,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疑不難,而復於中請問其義。以是因緣,於彼沒已而來生此。今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亦復具足如是功德。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先世中雖復曾聞此甚深法,不能如實請問其義,心生疑悔者,當知是菩薩轉身生此,設得聞是甚深正法,亦復於中心生疑悔。何以故?以其先世不問所致故。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先世中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能一日二日三四五日,發生淨信請問其義者,是菩薩轉身生此,聞是正法,心即信解離諸疑悔,亦復於中請問其義。何以故?法爾如是故。

「復次,須菩提!若有菩薩於先世中,雖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能決定請問其義,亦復不能隨所說行。是故今時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或時樂聞或不樂聞,其心輕動不能決定,猶如輕妙[疊*毛]衣隨風所轉。須菩提!當知此菩薩初住大乘法中,心不清淨不能發生決定信解,不取般若波羅蜜多,不隨般若波羅蜜多行,是故於彼聲聞、緣覺二地之中隨墮一處。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人乘船入海,船忽破壞,是人若不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當知是人即於中路沒水而死,由此因緣不到彼岸。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舍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即不能成就一切智果,於其中路有所退失。須菩提!云何名為中路?又復退失何法?須菩提!中路者所謂聲聞、緣覺之地;所退失者謂一切智果。

「須菩提!又如有人乘船入海,於其中路船忽破壞,是人即時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當知是人得離難事,不為海水所溺而死,獲大安隱到於彼岸。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舍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持以壞瓶詣於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瓶不久中路破壞,以是因緣水不能得。何以故?瓶未成熟,是故破壞還歸於地。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舍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墮於聲聞、緣覺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須菩提!又如有人持以熟瓶詣於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人隨所往處即能得水,得已持歸,是瓶堅牢無所破壞。何以故?瓶已熟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欲有愛、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舍有精進有尊重、有淨心有深心、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有諸商人少智少慧,於大海邊隨取一船,載諸財物入於海中,是船不久踈漏破壞。何以故?本所造作不能堅牢,船諸所用亦不能備,由彼商人無智慧故,不能覺了,取以載物,於其中路船既破壞財復散沒,商人爾時徒自憂惱。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忍有信乃至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須菩提!中路退者,所謂墮於聲聞、緣覺之地,失者所謂失彼一切智寶,於自利行及利他行皆不成就。

「須菩提!又如有諸商人有智有慧,於大海邊求妙好船,知本造作堅固圓滿,船諸所用悉已備者,取以載物入於大海,是船無難,隨所往處皆悉得至,而彼財物亦不散沒。何以故?由彼商人有智慧故,於其中路不生憂惱。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百二十歲老人,忽於一時為彼風癀痰[病-丙+(企-止+(套-大))]諸病侵惱,以是因緣忍苦於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若時無人扶侍,當能從床而自起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須菩提!是人設或能從床起,亦不能行一里二里乃至由旬。何以故?已為老病所侵惱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墮於聲聞、緣覺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又,須菩提!而彼百二十歲老人,雖復有疾忍苦於床,若時有二力士,來謂其言:『我等二人各於左右扶侍於汝,汝速當起隨有所往。令汝得至,勿憂中路有所退失。』時老病人受其語故,能從床起隨往得至。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何以故?法爾如是故。須菩提!若諸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決定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皆悉以是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賢聖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彼初學菩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云何學?」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諸初學菩薩若欲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應當親近彼善知識,尊重恭敬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是善知識應當為彼初學菩薩如理教授、如實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義,作如是言:『善男子!汝所修習佈施波羅蜜多,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所有功德,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汝以佈施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應取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勿取着色謂是菩提,勿取著受、想、行、識謂是菩提。何以故?彼一切智無取著故。善男子!汝所修習,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不懈、禪定寂靜、智慧勝解,以如是等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應取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勿取着色謂是菩提,勿取著受、想、行、識謂是菩提。何以故?彼一切智無取著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汝亦不應取著聲聞、緣覺之地。』須菩提!彼善知識應為初學菩薩如是教授,使令漸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中。」

須菩提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普令一切眾生斷諸苦惱安住涅槃。而諸菩薩所為甚難,謂佈施波羅蜜多如是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如是相,諸相甚深所為甚難,是故菩薩摩訶薩為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輪迴中當發精進勿生驚怖。」

佛言:「須菩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須菩提!而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安樂悲愍諸世間故,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作是念:『我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為世間作大救護,當為世間作所歸向,當為世間作所住舍,當為世間作究竟道,當為世間作廣大洲,當為世間作大光明,當為世間作善導師,當為世間作真實趣。』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精進。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大救護?所謂菩薩摩訶薩欲令世間一切眾生斷輪迴苦,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大救護。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所歸向?所謂菩薩摩訶薩欲令世間一切眾生悉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所歸向。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所住舍?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以不著故說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不著耶?」

佛言:「須菩提!若色不縛即色不著,若色不著即色不縛,色不縛故即色不生不滅,由色不生不滅故即無所著,以無所著故無縛亦無解。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識不縛即識不著,若識不著即識不縛,識不縛故即識不生不滅,由識不生不滅故即無所著,以無所著故無縛亦無解。彼一切法亦復如是,於諸知見悉無所著。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所住舍。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究竟道?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作如是說:『若色究竟即非色,若受、想、行、識究竟即非識。由色、受、想、行、識如是故,一切法亦然。』」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色、受、想、行、識究竟,一切法亦然者,彼菩薩摩訶薩皆不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何以故?一切法中無分別故。」

佛言:「須菩提!如是,如是!彼一切法無所分別及分別者,由如是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一切法,最上甚深微妙難入,安住寂靜,無得無證無動無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究竟道。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廣大洲?此復云何名為洲耶?須菩提!譬如水中陸地斷流之處故名為洲。彼一切法亦復如是。色前際斷故後際亦斷,受、想、行、識前際斷故後際亦斷,乃至一切法前際斷故後際亦斷,以如是斷故即一切法皆斷,而此斷相非顛倒相、涅槃寂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廣大洲。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大光明?所謂菩薩摩訶薩於長夜中廣為眾生作大方便,欲令眾生拔無明箭出生死苦,以一切智光破諸癡暗,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大光明。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善導師?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說色自性不生不滅,說受、想、行、識自性不生不滅,說異生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聲聞、緣覺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菩薩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諸佛法自性不生不滅,乃至說一切法自性不生不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善導師。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真實趣?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說色趣空,說受、想、行、識趣空,說一切法趣空。即一切法不來不去,如彼虛空不來不去,無作無相,無住無所,住無住法,無生無滅。而一切法亦不來不去,無作無相,無住無所,住無住法,無生無滅。以是義故,即無分別及分別者。何以故?色住空性故不來不去,受、想、行、識住空性故不來不去,乃至一切法住空性故不來不去。此中云何?而彼空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相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生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趣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性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夢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邊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寂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涅槃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起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還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無往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不動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色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受、想、行、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阿羅漢果趣、緣覺果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宣說諸法趣空。」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何人當能如實信解?」

佛告須菩提言:「若有菩薩摩訶薩,已於過去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成熟善根,久修菩薩甚深勝行者,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能信解。」

須菩提言:「能信解者,當云何相?」

佛言:「須菩提!若離貪瞋癡性是信解相,具是相者即能信解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趣,得是趣已為諸眾生如實宣說,令諸眾生亦得是趣。」

佛告須菩提:「言如是,如是!須菩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趣,菩薩摩訶薩得是趣已,為諸眾生如實宣說,令諸眾生亦得是趣。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真實趣。」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四

 

上篇: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下篇: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南天竺三藏金剛智依梵本於中...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大明度經

大明度經卷第一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行品第一 聞如...

【註音版】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師言安般守意。當知色心相因而...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

祭灶儀規

《平興寺佛事儀軌》祭灶儀規 1、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

佛說月喻經

佛說月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十不善業道經

十不善業道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菩薩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經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

申日兒本經

申日兒本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除一切憂冥菩薩

(菩薩)在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最上端,密號為大救金剛...

【佛教詞典】九有情由三因緣立

【九有情由三因緣立】 p0096 瑜伽六十五卷五頁云:復次...

征服自己的悲觀情緒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說過: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

慈舟老法師:念佛即是說法

華嚴經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念一聲阿彌陀佛...

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觀照我們的念頭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

學佛轉不了業力是什麼原因

勉強找時間來學一學,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業緣...

誦經時注意的事項

經典即佛陀所宣說教法,經阿難等結集之,初以口傳,後...

孝心只需三分鐘

去同事家玩時,同事正在打電話。只見他拿起電話,撥了...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聖嚴法師《信佛學法敬僧》

「佛」,是覺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徹大悟、自覺又能覺他...

嗔心會傷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們的菩薩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對菩提心最大傷...

寺院有哪些「職位」?「人事變動」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叢林,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寺...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

佛法的心要

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悟後,曾自己感嘆道:妙哉!妙...

【視頻】《地藏經》承天禪寺僧眾木魚版

《地藏經》承天禪寺僧眾木魚版

【視頻】《妙法蓮華經》女聲讀誦

《妙法蓮華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