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惡者障法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先已說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法者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功德。而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法門時,將無惡魔為難事耶?」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甚多。須菩提!有諸惡魔而為難事,於一切時伺求其便。」

須菩提復白佛言:「如佛所說諸難事者,其相云何?」

佛告須菩提:「若有住菩薩乘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法者,欲為他人說此法時,不即為說及說不止,應當覺知是為魔事。又復,若說法者於說法時,生其我慢貢高心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人書持讀誦此法門時,生輕慢心而戲笑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持法者心生散亂,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持法者互相非說,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持法者,記念不明多所忘失,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持法者,互相障礙不能和合,於此法門不生敬信,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人書持讀誦此法門時,於自諸根不能調伏,應當覺知是為魔事。若有諸聽法者忽作是念:『我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不得其味、無所解了。』棄捨此法從座而起,應當覺知是為魔事。又聽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不為我等說授記事,我不能生清淨信解。』念已棄捨從座而起,應當覺知是為魔事。又聽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不說我名、不說我等所住城邑聚落方處,及不說我所生族姓父母名字,以是因緣不能聽受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我當棄捨。』隨所起念,即於若干劫數有所退墮。後復以其勝因緣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還得修習。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若不聽受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即不能成就世間、出世間法。是故,須菩提!若起退失心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住菩薩乘者,不能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求一切智智,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修習趣求一切智智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欲學欲成就世間、出世間法,而不學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返於聲聞、緣覺法中而生趣求。須菩提!若不學般若波羅蜜多法者,即不能成就世間、出世間法。是人起顛倒慧,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中,不能修習如實了知,棄捨根本取其枝葉。須菩提!如世有人飢行求食,棄捨其主而返於彼作務人所求索飲食。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諸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棄捨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根本法門,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取其枝葉。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何以故?是人少智少慧,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不能至彼一切智智,以是因緣而生棄捨,返謂聲聞、緣覺法門即能成就一切智智,是故於中取其枝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當覺知如是等相,覺已遠離,不應於中愛樂修學,如是學者非所相應。若有愛樂聲聞、緣覺法者,即如是學。云何彼等如是學耶?須菩提!所謂聲聞法中而但修習調伏我相,證得我空寂靜涅槃,自謂已得究竟果法,不能於彼最上法中精進修行,亦復不能廣為眾生作大利益,是故菩薩摩訶薩不應如是學。云何名為菩薩學耶?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所行所學,皆自安住如實法已,廣修一切相應善根,普攝世間無量無邊一切眾生,悉令安住真如實際,一一證得最上涅槃,是即名為菩薩學法。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人欲觀其象,雖復得見,不能真實觀其形相,是人即自返尋象跡觀取象相。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於此法門生棄捨心。以棄捨般若波羅蜜多故,即不能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返於聲聞、緣覺法中取證涅槃,自謂已得究竟果法。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譬如世間諸求寶人,詣彼大海欲求珍寶,到已不能於大海中採取其寶,而返於彼牛跡水中求諸珍寶,自謂與其海水相等。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愛樂趣求調伏我相,取證我空寂靜涅槃,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及緣覺果。於諸果中見如是法、證如是理,得諸漏盡、心善解脫,彼彼果中而得離系。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即不生如是心。何以故?而諸菩薩已得安住大乘法中,被精進鎧作大莊嚴,長時修習諸波羅蜜多相應法門,悲愍世間,廣為眾生作大利益。是故,須菩提!所有心不調柔、起顛倒慧,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不能修習,不覺不知生棄捨心,不能安住菩薩法中,不與諸波羅蜜多勝行相應,但樂聲聞、緣覺法者,當知此等皆是善根未成熟者。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有巧業者,本欲造立如天帝釋殊勝宮殿,而返度量日月宮殿大小份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彼日月宮殿,能勝帝釋妙宮殿耶?」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愛樂趣求調伏我相,取證我空寂靜涅槃,自謂已得究竟果法。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樂欲見彼轉輪聖王,雖復得見,不能真實觀其色相威神福德,而返觀彼諸小王等所有色相,自謂與彼轉輪聖王等無有異。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彼轉輪聖王色相威德,與諸小王為相等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愛樂趣求。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如來為諸菩薩摩訶薩故,而以種種善巧方便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令諸菩薩於中修學,即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須菩提!是故如來以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為諸菩薩摩訶薩如理表示、如實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趣入安住勝義法門,令諸菩薩摩訶薩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如是住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於此大乘法中已安住者,設復棄捨而返於彼聲聞、緣覺下劣乘中起趣求心。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飢渴所逼周行求食,見彼百味精妙飲食,生棄捨心而不能取,返取於彼六十日飯,食已愛樂。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愛樂趣求。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見彼無價摩尼珠寶即不能取,而返取其水精之寶,自謂與彼摩尼珠寶等無有異。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智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未來世中,所有退失菩薩法者亦復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薩乘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雖復聽受修習,不能於中請問其義,不能如實了知勝行。由不了故,於此法門生棄捨心,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中求一切智,自謂與彼菩薩法門等無有異。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寫受持讀誦演說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若進若退其心散亂,一一當知皆是魔事。」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為可書寫耶?」

佛言:「不也,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多非文字可得,所有文字但為顯示此法門故。而般若波羅蜜多離文字相,畢竟於文字中求不可得。若有人作是言:『我書文字即是書寫般若波羅蜜多。』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心不專一起諸思念,所謂:城邑聚落園林池沼,父母師長及諸親友,自身他身若內若外,一切所有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歌舞戲笑,苦樂憂喜愛非愛境乃至貪瞋癡等。如是種種起思念者,一一當知皆是惡魔作諸障難,使令行者心生散亂,不得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書持讀誦。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是故諸菩薩摩訶薩覺已遠離,不令諸魔伺得其便。

「又復,若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思念王事,以此因緣而為障難,是故不能於此法門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籌計財寶資生等物,以此因緣而為障難,是故不能於此法門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思念世間語言章句,以此因緣而為障難,是故不能於此法門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有諸惡魔現苾芻相,來住其前作如是言:『我有法門汝等當學,如是書寫受持讀誦如是修習,即能至彼一切智果。』須菩提!此因緣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住菩薩乘者,樂欲通達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者,不能於其菩薩法中如實了知,而返於彼聲聞、緣覺法門起趣求心,是人知彼法中亦說空、無相、無願,謂與菩薩法門等無有異。須菩提!若欲了知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最勝智者,應當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中如實趣求,若復於餘聲聞緣覺法門而修習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若聽者樂聞,說者懈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說者樂說,聽者懈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樂欲聽受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聽已書寫讀誦,而說法者不即為說,以戲論心說餘經法。由此因緣不能和合,令聽法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心不懈退,樂欲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而聽法者住於異方。以此因緣不能和合,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少欲歡喜,離無義語忻樂說法,而聽法者身力疲懈心識惛重。以此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有信樂心欲聞此法,而說法者作諸留難不欲為說。以此因緣不能和合,令聽法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欲聞此法,而說法者誦習不利,聽者不喜樂聞。以此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樂欲為說,而聽法者以餘緣故不樂聽受。由此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說法者樂欲說法,而聽法者睡眠所覆,惛重疲懈不能聽受。以此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又復,若時彼聽法者樂欲聞法,而說法者睡眠所覆,惛重疲懈不樂說法。以此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或有人來作如是說:『汝等當知,地獄、餓鬼、傍生及阿修羅,彼彼趣中有種種苦,如是苦受應當遠離,不如修習出諸趣類盡苦邊際取證涅槃。』須菩提!作此說者,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書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時,或有人來作如是說:『諸天界中有勝妙樂,所謂欲界有五欲樂,色界有禪定樂,無色界有寂滅定樂。如是諸樂皆悉有為無常,敗壞諸相畢竟無實,三界悉空諸法無我,汝諸智者應當了知,不如取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得是果已不復更受後身。』須菩提!作此說者即為障礙菩薩勝行,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說法者獨止一處,心念徒眾,即作是言:『若人有能隨從我者,我即當與般若波羅蜜多。不隨我者,我不與其般若波羅蜜多。』有諸善男子等,為求法故尊重正法,爾時各往隨從法師。而彼法師忽於異時,心不樂欲為諸徒眾說般若波羅蜜多,即當往詣饑饉枯涸、虎狼蟲獸、盜賊怖畏諸險難處。時彼法師告徒眾言:『諸善男子!此處饑饉險難極甚怖畏,汝等何能受是苦耶?應自籌量無宜後悔。』其說法者以此微細因緣方便,遠離諸聽法眾。爾時諸人知是事已,互相謂言:『此遠離相,非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是故諸人各各退還,不復隨從。須菩提!以是因緣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說法者,或時欲詣極大怖畏諸惡蟲獸非人聚中,或詣饑饉枯涸險難等處,謂聽法者言:『諸善男子!汝等當知,我所往處極大險惡,汝等不應隨從於我。』須菩提!說法者以是微細因緣方便遠離,諸聽法者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羅蜜多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復次,須菩提!若說法者於親友家常所往返,而於後時謂聽法者言:『我有親族,汝等應往求乞所須飲食衣服受用等物。』由此因緣,妨廢聽受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是故不得書持讀誦,應當覺知是為魔事。」

佛告須菩提:「如是等相,一一當知皆是惡魔作諸方便而為障難,欲令諸修菩薩法者,不得此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聽受修習、書持讀誦。是故諸修菩薩法者,於一切時常所覺知,覺已遠離,令彼諸魔不得其便。」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一

 

上篇: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下篇: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唐新翻護國仁王般若經序 代宗皇帝製 皇矣至覺,子於...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生經

生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說那賴經第一 聞如是...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註音版】隨念三寶經

隨念三寶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奉 詔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八天

(名數)色界之四禪天與無色界之四空處也。...

【佛教詞典】六即佛

天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位,稱為六即佛。據觀無量壽經疏...

生和死的四個層次

曹山本寂禪師的《語錄》記載:一次,有僧問曹山:我通...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

你能如理作意,煩惱就能不動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無量劫來造了那麼多罪業,為何還能往生淨土

我們是有罪,所以才來輪迴,這是事實。但是有罪,有些...

妙蓮老和尚《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

象護比丘以何因緣感得金象相隨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摩竭國中,有...

對娑婆的愛取調伏到最低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種招感,就是...

【佛學漫畫】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弘忍大師雖然距今已有千年的歲月,但他的行止生平與智...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

世間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們講道,它有世間之道與出世間之道之分。 一、世間之...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

何為有淨土,何為戲論

什麼叫淨土?這個話好說,但是淨土可不是簡單的。這是...

【視頻】晚課(福嚴佛學院)

晚課(福嚴佛學院)

【視頻】佛光山早晚課(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山早晚課(佛光三昧修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