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甚深義品第十九之二

爾時,尊者舍利子作是念:「慈氏菩薩摩訶薩已得甚深智慧,於長夜中勤行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世尊知舍利子心所念已,即告舍利子言:「汝今何故起如是念?汝於自法中有法可見,而取證阿羅漢果耶?」

舍利子言:「無法可見亦無所證。」

佛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行般若波羅蜜多,而無法可得授記,亦無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不應有法取甚深相。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驚不怖諸力具足,應作是念:『我於法無所得、無所證,是中如理修習相應。』若有如是行者,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惡獸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一切皆悉能捨,普為眾生作大利益。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若諸惡獸慾食噉我,我當施與,願我當得圓滿佈施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無有諸惡蟲獸牛畜等類,一切眾生不相食噉。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怨賊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一切所有乃至己身,皆悉能捨無所悋惜。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若諸怨賊來相劫取,一切所有隨彼所欲我悉施與,乃至於我奪命,我亦不生瞋恨怨惡,爾時不起身業、不發語業、不動意業,於是三業離諸過失,願我當得圓滿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無有一切怨賊及餘諸惡,而彼眾生不相劫奪。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無水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善為眾生說法除渴,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我應為眾生宣說法要,令諸眾生斷除渴愛心得清淨。設我此身為渴所逼趣命終者,我轉生於他世界中,亦復於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此諸眾生薄福德故,還復生此無水難中。」我時為諸眾生說法除渴。如是堅固勤行精進,願我當得圓滿精進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眾生無所渴乏,彼諸眾生福德具足,自然而有八功德水適悅充足。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饑饉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被精進鎧身心清淨,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今此眾生受饑饉苦,深所悲愍。願我當得圓滿禪定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眾生無饑饉苦,隨意所欲一切皆得適悅快樂,譬如三十三天自在快樂,一切所欲隨心即現。『願我當來彼土眾生,亦得成就如是樂事,於一切時身心清淨,正命堅固不邪命活,心住寂靜離諸散亂。』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在疾疫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菩薩已能思惟觀察,是中無法可病。是菩薩當於爾時作如是念:『今此眾生受諸病苦深所悲愍,願我當得圓滿智慧波羅蜜多,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剎清淨,國土眾生離諸病苦。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勤修眾行,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不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如是心:『久遠修習乃得成就。』又復於中不應驚怖。何以故?世界前際即是久遠前際,菩薩若心剎那相應,雖為久遠而非久遠。是故菩薩摩訶薩不應生難行想,不應起久遠念,又復於中不應退沒。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及餘諸法,若見若聞不應驚怖。是諸菩薩摩訶薩,應當堅固發精進行,如所說學如所說行,即得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圓滿。」

爾時,會中有一女人名昂誐襧嚩,從座而起,前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所聞法,我於是中不生驚怖,於未來世我亦當為一切眾生說如是法。」作是語已,即持金華散於佛上。佛神力故,其華自然住虛空中。

爾時,世尊即放金色淨妙光明,普遍無量無邊一切剎土,乃至梵界廣大照耀,其光旋複繞佛三匝,還從世尊頂門而入。

爾時,尊者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放是光明?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若無因緣不放光明。」

佛言:「阿難!今此昂誐襧嚩女人終此身已,轉生當得男子之身,生於妙樂世界阿閦佛剎中,於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恭敬供養修持梵行,於彼沒已復生他方諸佛剎中。如是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世世所生不離諸佛,常得瞻禮親近供養。譬如轉輪聖王尊貴自在,從一宮殿至一宮殿,自生至終足不履地。今此女人亦復如是,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不離諸佛,乃至於未來世星宿劫中當得成佛,號金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世間。」

爾時,尊者阿難作如是念:「今此女人當成佛時,於彼剎中所有眾會諸菩薩等,如諸佛會等無異不?」

爾時,世尊知彼阿難心所念已,告阿難言:「汝今當知,此昂誐襧嚩女人得成佛已,彼佛剎中所有菩薩、聲聞眾會其數甚多,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如諸佛會等無有異。又復,阿難!彼佛剎中,所有眾生安隱快樂,無諸惡獸盜賊饑饉諸惡病惱枯涸等難,於一切時離諸怖畏。阿難!是金華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而能成就如是功德。」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此昂誐襧嚩女人最初於何佛世尊所,發菩提心種諸善根?」

佛言:「阿難!此昂誐襧嚩女人最初於彼燃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我於燃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持以五莖優缽羅華而為供養。我時證得無生法忍,彼燃燈如來知我善根成熟,即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作是言:『善男子!汝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阿難!爾時此女在彼佛會,聞佛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彼女人即持金華亦供養佛。華供養已,即作是念:『快哉!此善男子今得授記。願我當來得授記時,亦如此人今日無異。』阿難!是故當知,此昂誐襧嚩女人發菩提心而甚久遠。」

阿難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今此女人久已修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

佛言:「阿難!如是,如是!今此女人久已修習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是故我今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巧方便品第二十之一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云何學空?云何入空三摩地?」

佛言:「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多,應觀色空,觀受、想、行、識空,應以不散亂心諦觀諸法空無所有,若一切法、若一切法性,悉不可見。雖復如是觀法性空,不應於中證空實際。」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不應證空者。世尊!菩薩住空三摩地,而復云何不證空耶?」

佛言:「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雖於一切相具足觀空,但修學空而不於中取空為證。彼菩薩如是觀時,應作是念:『我今但是學時,非是證時,是故不住三摩呬多,不深攝心繫於緣中。』彼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雖不證空,亦不退失菩提分法,亦不盡漏住寂滅心,是故菩薩摩訶薩雖行空三摩地解脫門而不證空,雖入無相三摩地解脫門亦不證無相、不住有相。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智慧甚深善根具足能作是念:『今是學時,非是證時。』是故雖復觀空而無所礙,雖住空三摩地亦不於中證空實際,以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

「須菩提!譬如有人色相端正最上勇勐,精進堅固富樂自在,自他語言有所義利,辯才無礙智慧明瞭,知時知方知處所向所行,通達善惡明解算數,一切伎術善能成就,勇健多力能敵他軍,乃至世間一切種事而悉曉了,人所愛樂瞻視親近尊重恭敬。此人以是緣故,一切所向皆得大利,心意調柔適悅快樂。是人一時有小因緣,與其父母妻子眷屬經過曠野極大怖畏險惡道中,彼有盜賊、非人等類。時諸眷屬皆悉驚怖毛竪戰掉,是人即時謂其父母諸眷屬言:『汝諸眷屬勿生驚怖,我有方便能令安樂過諸險難。』即化多人,執持種種鋒利器仗,衛護眷屬過是險難。彼諸盜賊、非人等類,皆悉退散無所侵惱。彼諸眷屬過是難已,安樂吉祥到彼所向州城聚落。何以故?是人有智有慧最勝勇勐,大力成就堅固不退,彼盜賊等不能敵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悲愍利樂一切眾生,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行,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具善巧方便,以諸善根迴向一切智,雖修空、無相、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而不證實際。菩薩摩訶薩過諸煩惱及煩惱分,過諸惡魔及助魔者,過聲聞地及緣覺地,住三摩地亦不盡漏。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諸力具足精進堅固,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菩薩不捨一切眾生,普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菩薩摩訶薩緣一切眾生入慈心三昧,復入最上無緣慈三昧,修習最上波羅蜜多。

「又,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雖行空三摩地解脫門,而於是中不證無相、不墮有相。須菩提!譬如飛鳥行於虛空而不墮地,雖行於空而不依空亦不住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行空學空、行無相學無相、行無作學無作,未具足佛法,終不墮空、無相、無作。須菩提!又如有人於射師所學彼射法,學已精熟而復巧妙,即時仰射虛空,初箭發已後箭即發,箭箭相注隨意久近是箭不墮。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若未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終不取證實際,乃至善根成已得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爾時乃證實際。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修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諦觀諸法甚深實相,雖復觀已而不取證。」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最上甚難,雖行空學空入空三摩地,而不於中證空實際。世尊!甚為希有,甚為希有!」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雖行空學空入空三摩地,而不於中證空實際,斯為甚難最上甚難,斯為希有最上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彼菩薩發如是最勝大願:『我應度一切眾生,不捨一切眾生。』菩薩發是願已,即入空三摩地解脫門、無相三摩地解脫門、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雖入是諸解脫門,而不於中取證實際。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能作是念:『我不捨一切眾生。』未具足佛法,終不於中證空實際。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甚深空性者,所謂應入空三摩地解脫門、無相三摩地解脫門、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若欲入是諸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眾生相起有所得見。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是相。』即入空三摩地解脫門、無相三摩地解脫門、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於諸三摩地中取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復次,須菩提!又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空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而生我相著有所得,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我相。』即入空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復次,須菩提!又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無相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諸有相生取相想,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有相。』即入無相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復次,須菩提!又菩薩摩訶薩若欲入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者,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常想、樂想、我想、淨想,起如是等諸顛倒想,是所作相。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為眾生宣說法要,所謂是無常非常、是苦非樂、是無我非我、是不淨非淨。如是當令斷除常想、樂想、我想、淨想,離所作相。』即入無作三摩地解脫門。菩薩以如是心,及先方便力故,不證實際,亦不減失慈悲喜捨諸三昧法。何以故?是菩薩已得善巧方便力所護故,轉復增益所有善法,諸根通利,諸力覺道亦悉增益。

「又,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生如是心:『一切眾生於長夜中著諸有相,所謂先行有所得、今行有所得,先行常想、今行常想,先行顛倒行、今行顛倒行,先行和合想、今行和合想,先行不實想、今行不實想,先起邪見、今起邪見,先作諸過失行、今作諸過失行。如是一切眾生,於一切時、一切處作如是行。我得般若波羅蜜多力所護故,具足善巧方便,如是勤行精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為眾生說如是法,令諸眾生得入諸法甚深實相,所謂空、無相、無願、無作、無起、無生、無性。』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具足如是智慧,返墮起作法住三界者,無有是處。

「又,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修相應行者,應問餘菩薩言:『若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學空?當云何生心?即得入空不證空,入無相、無願、無作、無起、無生、無性,不證無相乃至無性,而能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耶?』若菩薩作是言:『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但應念空,念無相、無願、無作、無起、無生、無性。』如是答者,是即捨離一切眾生,未能具足善巧方便。當知是菩薩未於先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未住不退轉地。何以故?是菩薩不能宣說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不共相,不能於其所問法中正示正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應云何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佛言:「須菩提!當知彼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者,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若聞若不聞,隨有所問,皆能於中正示正答。具是相者,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多行菩提少能正答。」

佛言:「須菩提!少有住不退轉者,是故不能正答。須菩提!若有已住不退轉者,彼能正答。當知是菩薩善根明淨具足方便,不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而能動壞。是菩薩能善觀察一切法如夢,而於是中不證實際。須菩提!當知此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相。」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八

 

上篇: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下篇: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道行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序 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南天竺三藏金剛智依梵本於中...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大明度經

大明度經卷第一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行品第一 聞如...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

大乘入楞伽經...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夫禮懺法世...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醫喻經

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菩薩本緣經

菩薩本緣經卷上 僧伽斯那撰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佛教詞典】四體字經典

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陸續開版滿、漢、蒙古、...

【佛教詞典】阿難入於鑰孔

(故事)結集三藏時,阿難煩惱未盡,故迦葉牽出阿難於...

韋馱菩薩入夢示警,商人居士巧結善緣

南華禪寺韋馱菩薩聖像 眾所周知,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

愛是一種心境

盛產童話的丹麥有兩位科學家,他們是兄弟。弟弟叫哈洛...

前六識的明瞭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

先看阿難尊者他執著中間的相貌。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

不要為了小事而破壞虔誠的心境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

守戒的僧人

釋尊在舍衛國祗園精舍傳法的時候。一天,許多化緣歸來...

釋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願心

今天我們講第二講,翻到第一編淨土宗的成立。我們主要...

一心三觀和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問: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界法師...

唯心之理和現前之事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非常正知見的一個理,也是一...

【佛學漫畫】虛雲禪師

摘來一滴雲端露,龍華三會獻佛前...

佛以譬喻示比丘

有一天,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譬如有...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當哲學研究

觀汝書言學生話,不禁令人好笑。今說一喻,譬如太醫院...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無盡的輪迴 人們在世間奮鬥幾十年,雖能擁...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

《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

【視頻】早課(萬佛城)

早課(萬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