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賢聖品第十五之二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無量無數眾生故被精進鎧作大莊嚴,普令眾生得大涅槃,而眾生相了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無量無數眾生故被精進鎧作大莊嚴,普令眾生得大涅槃,而眾生相了不可得。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為色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不為受、想、行、識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不為聲聞地、緣覺地、佛地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為莊嚴一切法故而作莊嚴,是名作大莊嚴。」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即菩薩摩訶薩作大莊嚴。而諸菩薩摩訶薩雖行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於三處而生取著。何等為三?所謂聲聞地、緣覺地、佛地。」

佛言:「須菩提!如汝所說,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大莊嚴。而諸菩薩摩訶薩雖行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於聲聞地、緣覺地、佛地而生取著者,須菩提!汝見何義作如是說?」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無有少法可得修習,無所修、無修者。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中無法可出生故,即無所修,如修虛空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不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邊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即修無修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取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此般若波羅蜜多微妙甚深。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能修習者,當以此法而為試驗表示其相。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貪著無所希望,亦復不隨他所言論,其心清淨不起異信,聞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大歡喜清淨信解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於先佛所已曾得聞此甚深法,而復於中請問其義。由此因緣,今復得聞此甚深法,不驚不怖乃至心生歡喜信解。」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驚怖已,應當云何觀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言:「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觀般若波羅蜜多者,當隨一切智心觀。」

須菩提言:「云何名為隨一切智心觀?」

佛言:「須菩提!若隨虛空觀,即隨一切智心觀。云何名為隨虛空觀?須菩提!隨虛空觀者即無所觀。由如是故,乃得名為隨一切智心觀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無量是一切智。須菩提!若無量即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得無證、無道法無道果,無智無識、無生無滅,無成無壞、無觀無所觀、無作無作者、無去無來、無方無趣、無住非無住,是即無量。若見是無量即墮無量數,若不見是無量,即如虛空無量,一切智亦無量。如是無量即無得無證,是故不可以色得,不可以受、想、行、識得,不可以佈施波羅蜜多得,不可以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得。此中云何?所謂色即是一切智,受、想、行、識即是一切智,佈施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與色界天子眾俱,帝釋天王與欲界天子眾俱,來詣佛所。到已頭面各禮佛足,右繞三匝退住一面,各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邊際源底、難見難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以何義故安處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耶?」

佛告梵王、帝釋、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邊際源底、難見難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見是義故安處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諸天子!如來雖得菩提,而無得者及無所得;雖說般若波羅蜜多,無能說者、無法可說。何以故?我法甚深非所演說,如虛空甚深故此法甚深,我甚深故此法甚深,一切法無來故此法甚深,一切法無去故此法甚深。」

是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佛所說法世間諸行,難可得信、難可得解。何以故?世間行有著,佛說法無著,是故一切法離諸有著。」

真如品第十六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隨順一切法離諸障礙,而一切法了不可得,猶如虛空離障礙相。世尊!諸法如虛空故一切句不可得,諸法平等故二法不可得,諸法無生故生法不可得,諸法無滅故滅法不可得,諸法無相故取相不可得,諸法無處故一切處不可得。」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長老須菩提隨如來生。何以故?長老須菩提諸所說法皆悉空故。」

是時,長老須菩提即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言:「汝等所言須菩提隨如來生者,當知隨如如行故如如無生,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如來真如不來不去故,須菩提真如亦不來不去;如來真如本來不生故,須菩提真如亦本來不生。何以故?如來真如即是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是如來真如,一切法真如亦是須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所生故。是故須菩提於是真如法中隨如來生,而彼真如即非真如。諸天子!如如來真如無住非無住,須菩提真如亦無住非無住。如如來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須菩提真如亦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以須菩提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故,即如來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無障礙。以無障礙故,一切法亦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離諸障礙。何以故?以如來真如,以一切法真如,同一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彼無二真如即非真如非不真如,即彼非真如非不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來無作真如非無作真如,無所有真如非無所有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如來真如一切處常不斷不壞,須菩提真如亦一切處常不斷不壞,一切法真如亦一切處常不斷不壞。如來真如無相無動無所得,須菩提真如亦無相無動無所得,一切法真如亦無相無動無所得,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來真如不異一切法真如,須菩提真如不異一切法真如,彼一切法不異真如即非真如,彼非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如是真如無來無去無二無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如來真如非過去未來現在,須菩提真如亦非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法真如亦非過去未來現在,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諸天子!如來真如即不來不去不住真如,如來真如即過去真如不去,過去真如即如來真如不去,如來真如即未來真如不來,未來真如即如來真如不來,如來真如即現在真如不住,現在真如即如來真如不住,如來真如即過去未來現在真如,過去未來現在真如即如來真如。若如來真如,若過去未來現在真如,若須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一切法真如亦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諸天子!若如來真如,若菩薩地真如,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了不可得,皆是名字所分別故。」

須菩提復謂諸天子言:「汝等當知,須菩提隨如來生者,不隨色生,不隨受、想、行、識生,不隨須陀洹果生、不隨斯陀含果生、不隨阿那含果生、不隨阿羅漢果生、不隨緣覺果生、不隨佛果生。何以故?諸法無生非無所生,諸法無得非無所得。諸天子!以是義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須菩提說是真如法時,而此大地六種震動,有十八相,所謂:震、遍震、等遍震,動、遍動、等遍動,踴、遍踴、等遍踴,擊、遍擊、等遍擊,爆、遍爆、等遍爆,吼、遍吼、等遍吼。現如是等十八相已,即時大地還復如故。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真如法者,最上甚深微妙難解。」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真如法者,最上最勝甚深微妙難解難入。」

當佛讚是真如法時,會中有三百苾芻,不受諸法,證得漏盡心善解脫。五百苾芻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千天子得無生法忍。六千菩薩不受諸法,證得漏盡心善解脫。

爾時,尊者舍利子,知彼六千菩薩證得漏盡心解脫已,即白佛言:「世尊!此諸菩薩修菩薩行,以何因緣,今此會中返得漏盡心解脫耶?」

佛言:「舍利子!汝今當知,此諸菩薩往昔曾於五百佛所親近供養,而各修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法。雖復如是修諸行法,而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故,以是因緣返證此果。又,舍利子!有諸菩薩雖修空、無相、無願法門行菩薩道,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得聲聞果謂證實際。舍利子!譬如世間有彼飛鳥,其身長大,或一由旬至五由旬,翅羽未成飛不能遠,而欲從彼三十三天上投身下至閻浮提地。而彼飛鳥於其中道心生是念:『我今欲還三十三天上。』或作是念:『願我得至閻浮提地,身無損傷離諸苦惱。』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而彼飛鳥欲還天上可得還不?願至閻浮提地身無損傷,可得如願不?」

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而彼飛鳥身量既大翅復未成,身必損傷或復至死。」

佛告舍利子言:「菩薩亦復如是。雖復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於兢沙伽沙數劫中廣修諸行,於施能捨、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不懈、禪定寂靜,而復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心大願,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必墮聲聞、緣覺之地。

「復次,舍利子!有諸菩薩,雖念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蘊善根,是菩薩取相念故,即不能知亦不能見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蘊善根。以不知不見故,聞說一切法空,是菩薩取音聲相而生信解,即以是取相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必墮聲聞、緣覺之地。何以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故。」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有諸菩薩,雖復長時廣修諸行,若或遠離彼善知識,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即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諸菩薩若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應當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若諸菩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應當親近彼善知識,即能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以是義故,乃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

爾時,世尊告梵王、帝釋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若諸無智起劣精進、生劣信解、無善巧方便、親近惡知識者,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復甚難。」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者,如我解佛所說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何以故?一切法空,無法可得、無能得者。佛所宣說諸法皆空,為有所斷,而所斷法是法亦空。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所得法、若所用法,若知若解,一切皆空無得無證。是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

佛告須菩提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故難得,無得者故難得,無分別故難得。」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謂尊者須菩提言:「如汝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者,彼兢沙伽沙數求菩提者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何以故?汝說菩提不難得故。」

須菩提言:「尊者舍利子!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乃至一切法、一切法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若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退轉者,是法即有所住。以一切法無住,當有何法而可退轉?舍利子!真如可退轉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如是一切法實求不可得,即無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退轉。」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尊者須菩提言:「如尊者所說義,即無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須菩提!若如是者,如佛所說,求三乘人應無差別耶?」

爾時,尊者滿慈子語尊者舍利子言:「汝當問尊者須菩提!如須菩提意,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是時,舍利子即如所說語尊者須菩提言:「汝須菩提!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須菩提言:「舍利子!汝於真如法中有一乘人而可見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又,舍利子!汝於真如法中有三乘人而可見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真如法中有一相三相而可得不?」

舍利子言:「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舍利子!汝今當知,真如法中,一菩薩法尚不可得,何況聲聞、緣覺之法而可得耶?是故無有少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不怖不退失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能成就菩提。」

爾時,世尊讚尊者須菩提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汝所樂說,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不怖不退失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能成就菩提。」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怖退失者,當得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舍利子!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住?云何修學?」

佛言:「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無毒心、慈心、利益心、善知識心、無障礙心、謙下心、無惱心、不害心,當生如是等心。又於一切眾生作父想、母想、諸親友想。又復長時廣修諸行,所謂於施能捨、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無懈、禪定寂靜、智慧勝解。修如是等種種勝行,隨順緣生觀察諸法,不於諸法取斷滅相。如是了知諸法真實,即能過菩薩地具諸佛法,成熟無量無數有情,普令安住大涅槃界。菩薩摩訶薩若如是修學,即無障礙相,乃至一切法亦得無障礙。須菩提!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如是住,如是修學。如是學者,能為一切眾生作大依怙。」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

 

上篇: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下篇: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

【註音版】四祖道信方寸論

.post-content img {display: block;height: auto;ma...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註音版】悲華經

悲華經...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序 宋沙門遵式述 山門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國...

羅雲忍辱經

羅雲忍辱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阿難曰:「吾從佛聞如是。...

【佛教詞典】雜善

(術語)對於他力之念佛而言。自力之諸善,謂之雜善。...

【佛教詞典】所知障

梵語 jeyāvarana。指執著於所證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

太虛大師:我的宗教體驗

我初出家,雖然有很多複雜的因緣,而最主要的還是仙佛...

笨有笨的辦法,就這樣去堅持

我們現在念佛,從哪兒開始念?一定要從當下的這一念心...

佛教中的「稱謂」有哪些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代表...

嗔是在你心中活動,傷害的正是你自己

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

修行人一念貪戀投胎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

少年時代的玄奘大師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少年時代,少年時代是萌發理想的時...

綁票倖免,皈依三寶

1928年,那時候戰亂,整個社會非常紊亂,有很多土匪、...

色慾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的

很多事情並不是想像中的美好的。很多時候的美好,都是...

印光大師論孝道

一、孝圓攝世出世間善法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一切諸善...

念誦行持《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利益與殊勝果報

首先是校量聞經的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

湛空法師人生感悟

1、沒人知道,下一刻自己到底身在天堂還在位於地獄,...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

【視頻】《華嚴經》女聲讀誦

《華嚴經》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

《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