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聖賢錄》之往生比丘

2018/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土聖賢錄》之往生比丘

《淨土聖賢錄》初編者際清居士彭二林評論道:佛法傳入中國已經很久了。從漢朝到晉朝,高僧大德,多以解論經義為自度度人之急務。從廬山遠公開始,建白蓮社,修行念佛三昧,並以此自利利人。從此後代所有淨業弟子,都以此為歸。達摩祖師從西東來,傳下直指人心的大道,六祖大師在曹溪說法,以膚淺的教理觀點看來,似乎是排斥淨土,其實都是為了接引上上根機,而遮斷了其他一切方便。到天台、永明、天如、楚石諸位大師,既悟無生的宗旨,又開念佛之法門,真是圓融性相二宗,普攝三乘上中下根一切眾生啊!所以說「出家」,並不光是辭別親人、割捨恩愛而已,確切地說是要出三界之家。從這一點講,能往生極樂,是真出家。本書所記諸公,或者由禪入淨,或者徹悟佛心,脫身於污泥之中,蟬蛻於輪迴之苦,這才是真大丈夫所能做到的啊!

慧持

東晉慧持法師,是慧遠大師的親弟弟,與兄長慧遠同時拜道安法師為師,遍學諸大經典,德高望重。隆安年中,他辭別兄長入四川,住在郫(pi音皮)縣龍淵寺,大力弘揚佛法,以西方為指歸。義熙8年,入化,享年76歲,遺囑諸弟子,必須嚴持戒律,專業淨業。初祖慧遠大師往生時,他隨佛一起前來接引。

慧永

東晉慧永法師,是河內人,俗姓潘。他12歲出家,拜沙門竺曇現為師。剛出家時,住在北嶽恆山,修習禪觀,不久即與慧遠大師一道,共同依止道安法師。太元初年,他路過廬山,刺史陶范捨家為寺請他居住,這就是西林寺。法師日常布衣蔬食,精心修道,對自己十分苛刻,待別人常含笑容,言語行事,從不傷及物類。在廬山峰頂,法師另建了一間小茅屋,常常到此打坐禪思。凡是到過小茅屋的人,總能聞到異香,所以大家都稱它為香谷。有一隻老虎與法師同室而居,客人來時就驅趕出去,躲避起來。法師一生猛厲修行,勤苦異常,立志於西方淨土。義熙10年的一天,他示現有病。病中忽然整理衣襟,找尋鞋履,要下地。眾人問他「幹什麼?」他答道:「佛來了。」說完,就化去了。這年慧永法師83歲。房間內外的異香,整整延續了七天。

僧顯

僧顯法師,俗姓傅,東晉時代北方人。一生堅貞苦修,嚴持戒律,誦經坐禪。常常得處山林,時時數日入定。晉太興末年,他南下江東,遊歷名山,遍訪善知識,以求早日了脫塵死。後因痼疾纏身,故而歸心淨土。由於病苦磨心,更苦苦盼見彌陀。後來見到無量壽佛光照其身,苦痛頓時解除。這天傍晚,他起身澡浴清淨,對同住及侍者,講說自己所見所聞,極力陳述,勸誡因果。到清晨,平坐而化,室內殊妙的香氣,10多天才消失。

慧虔

慧虔(qian音千)法師,俗姓皇甫,東晉北方人。少小出家,奉持戒行,志願操守,堅固不變。曾在廬山居住十多年。義熙初年,他遷居山陰嘉祥寺,嚴於律已,刻苦精修,可以稱為眾生的嚮導,同修表率。五年後,以病臥床,自知將死不久,所以一心專想地極樂世界,精誠祈求觀音大士。當時山陰北寺,有一比丘尼法名淨嚴,很有德行,持戒精嚴。她夢見觀音菩薩從西郭門入城,清淨、光暉、殊妙的形像,足以使日月無光。隨身幢幡華蓋都是七寶莊嚴而成。淨嚴法師上前作禮問道:「不知大士要去何處?」菩薩回答說:「到嘉祥寺迎接虔公。」慧虔法師也於這日預先見到聖相,因此盡管病體纏綿、沉重,但神色還是跟平日一樣。侍者都聞到異香。不一會兒,慧虔法師就安然往生了。道俗之人,凡聽說此事的,無不讚嘆羨慕。

僧濟

僧濟法師,不知他是哪里人。入居廬山後,他拜慧遠大師為師學習淨土,深切領悟到法門的精要。30歲後,便出入於城市農村,為大眾講法,稱得上是法門元首、宗匠。慧遠大師讚歎說:「與我共同宏揚大法的,不就是他嗎?」後來,法師疾病沉重,便至誠懇切盼望淨土,觀想彌陀。慧遠大師送一枝燈燭給他,說:「你可運心於安養世界。」法師手執燈燭,倚靠桌几,停思專想,一心無亂,並請眾僧誦《無量壽經》。到五更天,法師淨燈燭授與弟子元弼(bi),讓他隨眾人行道,自己暫時臥床休息。夢中忽然看見自己手執一燭,乘空而行,同時見到阿彌陀佛,將他接置於手掌上,遍至十方世界。突然夢醒後,法師高興地說:「我以一夜觀想之力,便得到我佛接引,此身已是了無疾苦。」第二天傍晚,他忽然起立,目視虛空,好像看見了什麼。對元弼說:「佛來了,我要走。」說完,轉身面向西方而逝。當時正當三伏天,而尸體三日不變,異香鬱鬱。這年是僧濟法師的45歲。

慧恭(以及僧光、慧蘭)

慧恭法師,東晉豫章豐城人。進入廬山蓮社後,與僧光、慧蘭等為同學。僧光法師等人學理不如慧恭法師,但繫心淨土,較他更為虔誠懇切。慧蘭法師曾對他說,你雖然努力,博學多聞,難道不知道經上說的:「聾子演奏音樂,只為別人欣賞,自己不能受益嗎?」慧恭法師並不信服。此後七年之內,慧蘭法師等人先後去世,走時都有奇妙的瑞應。又過了五年,慧恭法師得病,而且日見沉重。他長嘆一聲說:「六道輪迴,什麼時候才能停止?死生如去來,我將歸向何處?」說完,淚如雨下,禮拜叩頭,誓願歸於安養,志心無時間斷。一日,忽見阿彌陀佛,手執金台,前來迎接,感覺自身坐於華台上,又見慧蘭法師等人,在台上光明之中,對他說:「長老受生,已居上品,我等不勝歡喜安慰。唯一遺憾的是,五濁惡世淹沒延時,使我們相聚太晚了。」慧恭法師於這天向大眾告假,喜不自勝,神情振奮,迅速入滅。這年正是義熙11年。

曇恆

曇恆法師,東晉河東人。童年就依止慧遠大師出家。內外經典,沒有不通達的。品德、操行、清靜孤高,常常有鹿群馴服地圍繞在他的座旁。自從進入廬山以後,他便專志念佛。義熙14年,曇恆法師端坐合掌,高聲念佛而化。

道敬

道敬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人。祖居琅琊,俗姓王。祖父王凝之,那時任江州刺史,這使法師有機會追隨慧遠大師出家。17歲時,即博通經論,每日記誦達萬言以上。常常感嘆戒律不容易完全遵守,於是發願六根早日清淨,先嚴持一戒,以為得度的門路。慧遠大師知道他志念堅定正確,當面讚許肯定。道敬法師立志念佛,日夜不斷。慧遠大師圓寂之後,他遷居於若耶山。宋永初元年的一天,他對大家說:「先師親身傳命,我該走了。」於是端坐唱佛而化。眾人見光明滿室,久久方才消失。這年是道敬法師的52歲。

曇順

曇順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黃龍人。他幼年出家,追隨鳩摩羅什大師,為大眾講釋經論,對色、空、無著等教理。尤其解得深,講得妙。羅什大師讚歎說:「這孩子是個奇器。」後來曇順法師進入廬山,精修淨業。當時寧蠻校尉劉遵孝,在江陵創建寺院,請法師入住,法師在此極力弘揚念佛三昧。宋元嘉二年,他告別大家,端坐而逝,逝時異香滿室。這年是曇順法師的79歲。

佛陀跋陀羅

佛陀跋陀羅,漢語的意思叫覺賢,古代天竺迦維羅衛國人、是甘露飯王的後裔。佛陀跋陀羅幼年出家作沙彌,16歲即博學群經,深達禪律。當時姚秦國沙門智嚴法師到西域,邀請他同往東方。二人於是走海路,從青州登陸,直上長安。姚秦太子請佛陀跋陀羅入東宮講法,與鳩摩羅什大師共論色和空的意義,達到了深奧玄妙的境界。隨後,佛陀跋陀羅上廬山,加入慧遠大師的蓮社,並翻譯了《觀佛三昧經》、《般泥洹經》、《修行方便論》等經論15部,南北朝時期宋國元嘉6年,他在念佛聲中化去。

道昞

道昞法師,俗姓陳,南北朝時代宋國穎川人。道昞法師幼年出家,為慧遠大師親傳弟子。他遍覽、精通經律,言行如一,怎樣說,就怎樣去做到,專心探求念佛三昧,日夜不停。東晉義熙14年,豫章太守王虔,上廬山拜謁致敬,請法師繼承慧遠大師的法席,開演淨土,聽眾沒有不崇奉敬仰的。宋元嘉22年,道昞法師集眾念佛,就在法座上坐化。這年是他71歲。

僧睿

僧睿(rui音銳)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魏郡長樂人,少小就想出家。到18歲,才遂了心願,歸投僧賢法師為弟子。20歲以後,就博通經論,從此遊歷名山勝地,隨處講經說法。後來遇到鳩摩羅什大師,請到《禪法要解經》二卷。法師得到了此經,便日夜修習,因此就得以精練五門,善入六靜。凡羅什大師所翻譯的經典,僧睿法師全都參與校正。再後來,法師入廬山,依慧遠大師而修淨業。最後,他到京師,止住烏衣寺,講說各部經論,聽者無不推崇佩服。僧睿法師宏經讚法,威儀具足,並常常以此福德智慧因緣,迴向西方淨土,行住坐臥不敢背向西方。宋元嘉6年,他身無疾病,卻忽然集合僧眾告別。別後即入房中洗浴,燒香禮拜,回到座上,面西合掌而化。那天,同寺僧人都看見五色香煙,從他房中飄出。這年是僧睿法師的67歲。

曇詵

曇詵(shen音申)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廣陵人。幼年就依從慧遠大師出家,勤修淨業,很善於講經說法。曾註釋《維摩詰經》,通行於世。又曾著《蓮社錄》,記錄往生大士的靈跡。宋元嘉17年,他集合大家說:「自從廬山建寺以來,至今已50年了。在往生西行的人中,我是在其最後。」說完,就結跏趺坐,稱佛名百十餘聲,閉氣而寂。這年曇詵法師80歲。

慧崇

慧崇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涼州人。北魏拓跋氏武帝的時候,他是尚書韓萬德門師,與釋世高法師,同時為世人所尊重的大德。當時因太子得罪,牽連了二位法師,二人同時被處死。有一僧人法達,一直非常欽佩釋世高法師的德行,號泣哀慕,連續幾日不食。釋世高法師忽然飛空而至。法達師頂禮之後,請問二位法師身後當生於何處。釋世高法師回答說:「我願生惡世,救護眾生,自然還在此閻浮提。崇公經常祈禱往生安養,今已遂心如願了。」說完,就隱形而去。

曇鑒(以及道海、惠龕、惠恭、曇泓、道廣、道光)

曇鑒法師,俗姓趙,南北朝時代宋國冀州人。少小出家,事竺道祖法師為師。出家後,布衣蔬食,律行精苦。後來,他遊方到宣化,又到達荊州,止住於江陵辛寺,此時已是60多歲了。曇鑒法師平生,即使是做了小德片善,也必定要迴向西方,誓願見佛。一天,他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以水灑他的面,並對他說:「洗掉你的塵垢,清除你的心念,使你的身口,都得到清淨。」說完,佛又從瓶中取出蓮華一枝授與他。出定之後,曇鑒法師即囑咐後事,與寺中僧人共敘無常。深夜,眾僧各自歸房,他仍然獨步於廊下,念佛直至五更,聲音更加厲切。天亮後,弟子們照常前來問訊,他卻趺坐不動。近前看視,已逝去了。這年曇鑒法師70歲。

當時又有江陵釋道海,北州釋惠龕,東州釋惠恭,淮南釋曇弘,東轅山釋道廣,宏農釋道光等,都願生安養。臨終,也都有瑞應。

慧通

慧通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關中人。少小即止住長安太后寺,蔬食持咒,誦〈增一阿含經〉。曾從涼州慧紹禪師學習,受持禪業。法門界。一天,他身有輕微疾病,在禪定中見一人,形相甚為端嚴,對他說:「吉時已到了。」須臾之間,果見無量壽佛光明赫赫。從定中起後,慧通法師即告各位同學,說完便化去了。異香三日才散完。這年他59歲。

曇宏

曇宏法師,南北朝時代齊國黃龍人。少小出家,勤修戒行,專精律部。曾南遊交趾(今廣州一帶),誦〈無量壽經〉及〈觀音經〉,發誓往生安養。孝建二年,曇宏法師在山上聚起柴薪,自己悄悄地坐在裡邊,欲以火自焚。弟子們發現火超後,把他搶救抱持而歸,大半個身子已燒爛了。一個多月後,方才小愈。剛能行步,又悄悄入山谷中燒身,弟子們緊追急救,已然畢命。只得添柴進火、荼毗,直到第二天早晨,大火方盡。那日村中居民,都看見曇宏法師身黃金色,乘坐金鹿,向西急馳而去。至此,道俗之人方才醒悟其神異,收骨而葬。

慧進

慧進法師,俗姓姚,是南北朝時代齊國吳興人。他自小任性遊俠,到40歲時,忽然悟心自然啟發,隨即出家,止住京師高座寺。蔬食素衣,發誓誦〈法華經〉。雖用心勞苦,卻觀想不成,每當執持經卷,疾病隨至。於是發願造〈法華經〉100部以懺罪去障。功德圓滿後,病就痊癒了。慧進法師從此操行更加嚴厲,信念更加堅定,常常將自己的福業,迴向安養。一天,他忽聞空中有人說:「你願已經滿足,必定得生西方。」齊永明三年,法師無病而卒,享年85歲。

法琳

法琳法師,俗姓樂,是南北朝時代齊國臨邛(qinog音窮)人。他少小出家,止住於蜀郡裴寺。修行特別喜好戒品,專心研究十誦律,時逢隱公到蜀地(四川),法師即向隱公學律,時時克制自己,磨煉志氣,日夜如一。等到隱公回陝西,法師又相隨數年,從而對很多部律藏,心中完全明瞭。後來法師回歸蜀地,止居靈建寺,精修淨業。經常持誦〈無量壽〉、〈觀音〉二經。每次轉誦時,總看見一位身形偉大的沙門,直立在面前。齊建武二年,他以病臥床,注念西方,禮懺不息,隨即見西方諸賢聖會集於面前。法師便向弟子們敘述所見所聞,囑咐他們死後焚化事宜。說完,合掌而卒。

僧柔

僧柔法師,俗姓陶,是南北朝時代齊國丹陽人。他少小即有出離世間之志,出家後,為宏稱法師的入室弟子。修行中,既精勤戒品,又廣讀經論。後來遷居於剡(yan音善)白山靈鷲寺。入寺前一夜,有一沙門僧緒,夢見神人執彩旗、披素甲,滿山遍野而來,口裡說:「法師就要來了。」第二天早晨,僧柔法師果然到了。南北朝時代蕭齊王朝時,應各位王爺的邀請,法師出居京師定林寺,身為表率,可稱一代宗師,四方遠近的人,沒有不欽佩嘆服的。法師發誓往生安養,每當太陽掛在西方天邊時,總是面含愁容,至心合常。到臨終那天,身無疾病,對弟子說:「我該走了。」於是將蓆子鋪在地上,面向西方,在虔誠禮敬之中化去。室內室外,都聞到異香。這年僧柔法師64歲。

慧敬

慧敬法師,南北朝時代齊國南海人。少年時遊學到荊州楚地,廣學博通佛典經論。特別注重修福業。所到之處。總要造立塔像。後來回到家鄉,又極力營修雲岑、永安等寺院。一生志操嚴明,精於戒律。被國主敕封為僧主,領導眾人修道,功不可沒。平日所興辦的所有福業,都迴向西方淨土。到他逝世那天,室中奇妙的香氣,久久方才消散。

道珍

道珍法師,不知他是從哪裡來的。南北朝時代梁王初期,他住在廬山,觀想彌陀,只是心中還沒有深信。一天晚上,他夢見有人乘船於大海中,說是去阿彌陀佛國。他也想搭船同去,船上的人說:「你沒有營造浴室,沒誦《彌陀經》,淨業沒成,還不能去。」覺醒之後,他就為僧眾營造浴室,誦《阿彌陀經》,歷年不休。後來他在房中觀想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見有人攜一白銀蓮華台對他說:「法師此身福報享盡,就升坐於這一華台。」又說:「以法師的功行,本當升於金台。怎奈初心懷疑,所以只能坐銀台了。」道珍法師歡喜非常,悄悄地記錄此事,收藏於經函之內。到命盡那天傍晚,從半山以上,出現數千火炬行列。附近村民望見,以為是哪位王爺入山禮覲。天亮時,才聽說是道珍法師圓寂了。後來弟子們整理遺物,方才從經函中知道往生的瑞應。

曇鸞

曇鸞法師,南北朝時代北魏雁門人。少年時游五台山,看見處處神跡、種種靈異,便發心出家,後來讀《大集經》,感到詞深義密,平常人難以理解,便發心註解。剛注到一半,就得了氣疾,不得不四處求醫治療。他長嘆一口氣說:「生命無常,朝不保夕。我聽說有長壽仙人,時常出沒人間。能得長壽,再來宏揚佛道,不是更好嗎?」病好後,他就找到江南陶隱居,懇求仙術。隱居先生傳授他《仙經》10卷,他高興地踏上歸途。走到洛陽城下,遇到三藏法師菩提留支。曇鸞法師問道:「佛法中有沒有長生不死法,比這個《仙經》更好的。」法師回答道:「這個世界哪有長生不死法。縱然得到長壽,也不過多活幾年,最終還要輪轉,《仙經》不足珍貴。所謂長生不死,正是我佛的教道啊。」於是,以《十六觀經》授予他,說:「學會這個,就再不生三界,不入六道。大自然中的吉凶、禍福、成敗、盈虧,再不與你相干。若論壽命之長,則恆沙劫,不能比擬。這正是我佛大覺金仙的長壽啊。」

曇鸞法師聽說之後,大喜過望,隨即焚化《仙經》,專修淨觀。並以此自行化他,廣為流佈。曾仿龍樹菩薩偈語,續撰《禮淨土十二偈》。又譔寫《安樂集》兩卷,流傳於世。著名的《往生論註》,就出自法師的手筆。全文請見《淨土十要》一書中的附錄內。北魏國主對他十分敬重,賜號神鸞,敕請移住并州大寺。晚年,法師移居汾州玄中寺。魏興和4年的一天傍晚,法師在房中見一位梵僧對他說:「我是龍樹,久已居於西方淨土,因你我同志,故來相見。」法師即自知時至,集合大眾,教誡大家說:「生身勞碌,苦役無有停日,地獄三途之苦,我們不能不怕,西方九品淨業,我們不能不修。」說完,讓弟子們高聲念佛,法師面向西方,低頭作禮而終。寺中僧俗人等,都看見幢幡華蓋,自西向東而來,而且天樂盈空,久久方停。法師的事蹟上達於朝廷,國主下敕葬於汾河西岸的文谷,並建塔立碑。

慧光

慧光法師,是南北朝時代北齊國人。長時居住在洛陽,曾著《華嚴》、《涅槃》、《十地》等註疏,精妙地開顯我佛權實真諦。一天,他在病中見一隊天人前來迎接。法師說:「我的志願是歸於安養。」不一會,果然看見淨土化佛,充滿虛空。慧光法師說:「唯願我佛攝受,讓我遂心如願。」說完,彈指之間就往生了。

道憑

道憑法師,俗姓韓,是南北朝時代北齊國平恩人。他12歲出家,通經通論。奔走四方聽經求法,研教修持,漸漸深達玄奧。後來在山西河北之間宏揚大道,為眾生開講《涅槃》《華嚴》等經律論,無需翻讀經文,講解言詞中肯,切中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他福慧雙修,時時袒右肩、赤雙足,乞食自養,併發願迴向,求生西方。北齊天保10年3月17日,卒於鄴城西南寶山寺,享年72歲。臨終時,佛光滿室,異香滿院。

慧命(法音)

慧命法師,俗姓郭,南北朝時代北周國太原晉陽人。出家後,專修方等、普賢等懺。先投依恩光、先路二禪師,後遊仙城山。先前,仙城山有一道士叫孟壽,發心棄道歸佛,舍居為寺。在慧命法師將到仙城山之前,孟壽恍悟如在夢中,見各路神祗莊嚴地侍衛在道館周圍。夢醒之時正是慧命法師到來之際。孟壽於是舍居為善光寺,供養三寶。從此以後,寺中僧人日漸增多。不長時間,法師又返回舊寺。當時有一法音禪師,與他志同道合。二人同到長沙果願寺,在能禪師座下,修學禪定。後來二人又同歸仙城山。居住五年之後,二人都自知時至,攜手於松林樹下,相視而笑,說:「此處可以作為我們最後的安身之地。」侍者聽說之後,還不知是什麼意思。不到10天,二人同時得病。北週天和3年11月5日,慧命法師結跏趺正坐,面向西方念佛,眾人都見佛來時,他已合掌而卒。眾人中有夢見天人下臨,幢幡曜日。又有人聽到房中發出「善哉」的讚歎聲。更多的人聞到奇香異樂。法音禪師也於當月17日,坐於本處,念佛而卒。臨終瑞相與慧命法師一樣。這年他們都是38歲。眾人就在松林樹下,用磚石為他們構建墳墓。

靜藹

靜藹法師,俗姓鄭,南北朝時代北周國滎(xing音形)陽人。他少年時遊覽寺院,看到描繪地獄種種苦刑的壁畫,毛骨悚然,頓生出家之心,隨即到瓦棺寺,在和禪師座下歸依三寶。17歲,受具足戒,從此嚴持戒律,廣學經論。修慈三昧,絲棉皮革都不用,一生以脆布為衣。北周武帝將欲滅除佛法時,他親自到宮闕之外上表申訴,當面抗旨。因國主不聽,他便率領門人弟子,進入終南山深處,隱居修道。後又悄悄移居太一山錫谷中,身披喪服,暗中宏揚大乘。著有多種著作,藏於岩洞之中。悲悼大法淪陷廢棄,對弟子說:「我活著無益於眾生,還是捨身吧。」

一天,他來到一座山峰,讓侍者下山,囑咐他明天早來。於是法師跏趺坐於盤石上,用刀自割已肉,一段一段放在石頭上,把腸子掛在松枝上,心肝五藏都清晰可見。筋肉手足頭面,都割成一塊一塊的,最後割下心臟,捧在手中而卒。這天正是北周宣政元年7月16日,法師45歲。侍者第二天早晨上山,見法師合掌捧心,面向西方,跏趺而坐,與他昨日離開時一樣。尸體沒有血跡,只有白色的象乳汁一樣的液體四處流溢,凝結於石頭之上。又見法師手書遺偈在石壁上,原文如下:

諸有緣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於佛法中,莫生退轉。若退轉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緣,捨此身命。一見身多過,二不能護法,三欲速見佛。偈云:無益之身,惡煩人功。解形窮石,散體岩松。天人修羅,山神樹神。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眾生,見我骸骨,煩惱大船,皆為覆沒。願令眾生,聞我捨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願令眾生,憶念我時,具足念力,多聞總持。此報一罷,四大凋零,泉林徑絕,岩室無聲。普施禽獸,乃至昆蟲。食肉飲血,善根內充。願我未來,速成善逝。身心自在,要相拔濟。此身不淨,底下屎囊。九孔常流,如漏堤塘。此身可惡,不可瞻觀。薄皮裹血,垢污塗漫。此身臭穢,猶如死狗。

六六合成,不從他有。觀此臭身,無常所囚。進退無免,會遇蟻螻。此身難保,有命必輸。狐狼所啖,終成蟲蛆。天人男女,好丑貴賤,死火所燒,暫見如電。死法侵人,怨中之怨。吾以為仇,誓斷根原。此身無樂,毒蛇之篋(qie音切,小箱子)四大圍繞,百病交涉。有名苦聚,老病死藪(sou音叟,聚集的地方)。身心熱惱,多諸過咎。此身無我,以不自在。無實橫計,凡夫所宰。久遠迷惑,妄倒所使。喪失善根,畜生同死。棄捨百千,血乳成海,骨積太山,當來兼倍。未曾為利,虛受勤苦。眾生無益,於法無補。忍痛捨施,功用無邊。誓不退轉,出離四淵。捨此穢形,願生淨土。一念華開,彌陀佛所。速見十方,諸佛聖賢。長辭三途,正道決定。報得五通,飛行自在。寶樹餐法,證入無生。法身自在,不斷三有。殄(tian音田,消滅)除魔道,護法為首。十地滿足,神化無方。德備四勝,號稱法王。願捨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諸趣中,隨有利益處,護法救眾生。又復業應盡,有為法皆然。三界皆無常,時來不自在。他殺及自死,終歸如是處。智者所不樂,應當如是思。眾緣既運溱(cou會合),業盡於令日。參考譯文如下:

諸位有緣眾生,或在家眾,或出家眾,或男或女,願都能生活得很好,於佛法中不生退轉。若是退轉,就失去大利。我以三種因緣捨此報身:一、見此身有多種罪過,二、不能護法,三、願速見佛。今作偈說,無益之身,惡煩人功。解形窮石,散體岩松,天人修羅,山神樹神,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眾生,見我骸骨,煩惱大船,皆為覆沒。願令眾生,聞我捨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願令眾生,憶念我時。具足念力,多聞總持。此報一完,四大凋零,泉林路徑永絕,岩室之聲永斷。普施禽獸,乃至昆蟲,食肉飲血,善根內充。願我未來,速成善逝,身心自在,要相拔濟。此身不淨,不是屎囊,九孔常流,如泄漏的提塘。此身可惡,不可諦視,薄皮裹血,污垢塗滿。此身臭穢,像是死狗,六六合成,不從他有。

觀此臭身,被無常所囚,進退難免,遇會如螞蟻。此身難保,有命必死,必為狐狼所吃,終成蛆蟲之所。無論天人男女,好丑貴賤,都被死火所燒,快如閃電。死苦侵人,怨中增怨,我與這個為仇,誓要斬斷根源。此身無樂,是毒蛇的藏箱,四大圍繞,百病交相而來。本來就叫若聚,是老病死的湖泊,身心熱惱,多種過錯。此身無我,以不自在,無實橫計,凡夫是它的奴隸。久遠迷惑成性,被妄想顛倒指使,喪失善根,畜生同死。已棄捨過百千次,血流成海,尸骨積成泰山,以後更加倍。從未得過實利,妄受多苦勤勞,於眾生無益,於大法無補。今我忍痛施捨,功德無邊,誓不退轉,出離四大苦海深淵。捨此穢形,願生淨土。一念華開,彌陀佛所。速見十方,諸佛聖賢,長辭三途,正道決定。從此報得五通,飛行自在,寶樹說法,證入無生。法身自在,不斷三有,而滅除魔道,護法為首。十地修持滿足,神通度化十方,具備常樂我淨四德,號稱法中之王。願捨此身之後,早令法身自在。法身自在之後,隨時在六道中,到處利益,救護眾生。再說業本應盡,有為之法都如此。三界都是無常,時刻到來不由人,他殺或自死,最後都這樣。智者誰樂於此,為人應知此理。眾緣既已會齊,我就業盡於今日。

曇延

曇延法師,俗姓王,是隋朝蒲州桑泉人。自16歲出家後。他四處聽經講法,刻苦求學,所以深悟佛法主要的教義。曾著《涅槃大疏》一書,功成之時,卷軸徹夜放光,而且塔中舍利也同時放射異光。當時北魏國宰相宇文泰,特地為他在京城西邊建造雲居寺。北周國建德年間,朝廷曾下旨任命他為僧統。隋朝開皇初年,皇帝敕請他住持延興寺。開皇8年8月13日,法師逝世,享年73歲。法師恆常以西方淨土為正觀,說話時或不說話時,都注想不移,就像住於甚深禪定。法師曾有遺囑,以一身骨肉,佈施於禽獸。圓寂之前,寺院旁邊有一人叫任金寶,他說看見空中幡蓋在法師前排列成兩行,為法師引導開路。幡蓋隊伍很長,從延興寺直到山峰兩邊。

道喻

道喻法師,隋朝人,不知是何方人氏。常住於開覺寺,持念阿彌陀佛。用檀香造了一尊佛像,只有三寸高。後來法師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佛說:「汝造我像,何太小耶。」法師回答道:「心大即大,心小即小。」剛說完,就見佛身遍滿虛空。佛告他說:「汝當澡浴,明星出時,我來迎汝。」到時,法師見佛來迎,光明滿室,法師隨即圓寂。這年正是隋朝開皇8年。

智舜

智舜法師,隋朝人,不知是何方人。入居廬山,繼承慧遠大師的道風,修淨業。隋朝大業初年,法師講完《觀經》,就示現疾病,病中見鸚鵡孔雀念佛念法念僧,出微妙音。法師對弟子說:「我今日往生去了。」隨即化去。

登法師

隋朝登法師,不知是何方人。在并州興國寺講《涅槃經》,凡來聽經的,普勸念佛往生。隋開皇12年,法師去世。臨終時,異香滿室。殯葬時,四方村落遍滿香雲。

智顗

智顗(yi音依)大師,字德安,俗姓陳,隋朝潁川人。大師為天台宗祖師,後世佛門弟子,都尊稱他為天台智者大師,說是我佛釋迦牟尼後身。母親懷他的時候,夢見五彩煙雲縈繞懷抱。出生時,產房內光明洞徹。大師眼有重瞳,生來臥必合掌,座必面西。稍大一點,就見像必拜,逢僧必敬。18歲時,到湘州果願寺,依法緒法師出家。誦《法華經》,精通律藏,天性樂於禪悅,到光州大蘇山參拜慧思禪師。禪師一看見他就說:「昔日我們在靈山同聽《法華》,宿世因緣所追,今天又見面了。」禪師即為他開示普賢道場,講演《四安樂行》。

大師從此在大蘇山修法華三昧。剛過三天,誦《法華經》至《藥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身心豁然,自然入定,照了法華秘髓,了達諸法實相。觀見我佛靈鷲山法華一會,儼然未散。陳國光大元年,大師到南京瓦官寺,白手起家,力宏禪法。大建7年,大師到浙江天台山,結庵居住於北峰。時間不長,又奉皇帝詔請到金陵(南京)。陳國滅亡後,大師到廬山,又周遊於荊州、揚州之間。隋朝開皇14年,重歸天台。大師一生,共計造立佛寺36所,佛像80萬軀,親手剃度僧人14000人,贖買養魚池作放生所60餘處,並上表朝廷,嚴禁在此采捕。致使舉世之間,龍天致敬,道俗歸心,佛教從此大興於世。隋煬帝楊廣作晉王時,曾從大師受菩薩戒,尊奉大師為「智者」。大師曾手著《淨土十疑論》,統括淨宗一切疑問,使菩提大道的綱要更加明確,斷人疑,生人信,功德最巨。全文見《淨土十要》第四要。《淨土十疑論》最後一篇,為眾生開示欣厭二義。參考譯文如下:

凡願決定生西方之人,具備二種行,定能往生。一是厭離行,二是欣願行。什麼是厭離行呢?凡夫從無始以來,被五欲纏縛,輪迴六道,備受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無有出期。為此,要常觀此身,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涅槃經》說:「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常樂此身。」又經典中說:「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癰瘡等,根本無義利。至諸天身,皆亦如是。」修行人若行若坐,或睡或醒,應常觀此身,唯苦無樂,深生厭離之心。縱然夫妻同房不能立斷,也應漸漸生厭,作七種不淨觀:一是觀此淫慾身,從貪愛煩惱而生,這是種子不淨。二是父母精血和合而生,這是受生不淨。三是住在母腹子宮,這是住處不淨。四是在胎唯食母血,這是食啖不淨。五是十月滿足,從產門而出,這是初生不淨。六是薄皮包體,身內到處是膿血,這是全身不淨。七是死後尸首膨脹爛壞,這是歸根不淨。觀自己的身既是這樣,觀別人的也是如此。對所愛戀的境界,男女等等,深生厭離,常觀不淨。能作如此觀的人,淫慾煩惱,自然漸漸減少。又應發願: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男女等身,願得淨土法性生身。這就是厭離行。

什麼是欣願行呢?分為兩種:一要首先明瞭願求往生的原因,二是觀彼淨土種種莊嚴,欣心願求。什麼叫明瞭往生原因呢?我們所以求生淨土,為的是救拔一切眾生。要這樣思想:我現在無力自救、救人,如果一直處於惡世,煩惱境界強盛,自己尚且被業力所縛,沉溺於三途,動不動就經過多少劫。這樣的輪轉,從無始到現在沒有停止,何時才能救苦從生?為此要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法忍,方能在惡世中救苦眾生。所以《往生論》說:「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正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正是攝眾生往生淨土心。」又說:「願生淨土,必須具備二種行:一是必須遠離三種障菩提法,二是必須得到三種順菩提門法。」

什麼是遠離三種障菩提門法呢?一是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享樂。二是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對眾生不安穩的心。三是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願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之心。如能遠離這三種菩提障,就是得到三種順菩提法:一是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就是身心有染,障礙菩提門。所以說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是安清淨心,為拔濟眾生之苦。菩提是安穩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發心拔一切眾生苦,讓他們永離生死之苦,若不發心拔一切眾生苦,讓他們永離生死之苦,就是違背菩提門。所以說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三是樂清淨心,願使一切眾生證大菩提,得大涅槃,這是終究常樂之處。若不發心讓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就遮止了菩提門。所以說樂清淨心,是順菩提門。這個菩提如何才能得到?必有往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法忍以後,入於生死國中,救苦眾生。使慈悲與智慧融於心中,定而常用,自在無礙,這就是菩提心。這是願求往生的原因。

什麼是欣心願求呢?我們要以希有之心想念阿彌陀佛,無論法身、報身,金色光明,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阿彌陀國,七寶莊嚴妙樂等,詳見《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等經文中。常行念佛三昧,常修施戒定慧等一切善行,並全部迴施眾生,同生淨土,而且一定得生。這就是欣願行。

在法化之緣將盡之時,大師到剡(yan音善)東石城寺,對弟子說:「我當在這兒謝世。」隨即讓人將床座挪在東牆,面向西方,專念阿彌陀佛,般若觀音。又讓人多燃香火,誦《無量壽經》,及《觀經》題目。誦完,大師讚歎道:「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地獄)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慧熏修,聖行道力,功夫不會白費的啊。」弟子請問:「不知大師證入哪一個等位?從此沒後,生於何處?」大師回答道:「我若不帶領大眾修行,必當清淨六根。今損已利人,只登五品(即十信位)。我的諸位師友,今都隨從觀音、勢至來迎接我。」說完端坐,如入三昧。這天正是隋開皇17年11月24日,大師67歲。當時有天鄉寺釋慧延法師,聽說智者大師坐化,悲泣不已。他想知道大師生處,就發願書寫《法華經》,以求得到諸佛菩薩的暗中開示。那夜他夢見大師隨觀音菩薩從西而來,對他說:「疑心去盡了嗎?」大師的靈異事蹟,多與此相類似。

慧成

慧成法師,俗姓段,隋朝澧(li音裡)陽人。初出家時,在十住寺修行。後來聽說南嶽思禪師法化宏大,就前往依附。從此開眼坐禪,通霄達旦。思禪師教他入方等三昧、觀音三昧、法華三昧、般舟三昧,以消除業障。如此修行三年,得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此後,法師便在荊州枝江,建寺而居。誦《彌陀經》,修西方觀,30年常坐不臥。每次入定,常見淨土蓮台寶樹。一天,他對門人弟子說:「快點把大殿台階砌好,我要講《涅槃經》。」等到建好開講,正好智者大師從玉泉來。二人共談玄理,許久之後,方才涅槃。這夜,有人夢見法師坐在蓮台上,隱隱約約向西而去。

慧命

慧命法師,隋朝天台仙城人。在參拜南嶽思禪師時,聽聞「假空中」三觀之說,深深領悟其真諦,即得無礙辯才,說法如瓶瀉水。臨終時,教誡門人精修淨業。眾人忽見阿彌陀佛與大士來迎,即隨佛向西而去。

慧海

慧海法師,俗姓張,是隋朝清和武城人。他少年出家入道,師從鄴都廣國寺冏(jiong音炯)法師。兩次聽講《涅槃》、〈楞伽〉,即能複述,智慧辯才,過於常人,同學們都非常佩服。北周國大像二年,他到濤浦朝拜參訪,修築道場,莊嚴佛事。一生以淨土為歸,精誠所至,每有感應。曾有一位僧人法號道詮,帶著阿彌陀佛畫像從齊州來。畫像微妙工巧,為世間上所沒有見到過的,說是天竺國雞頭摩寺有位五通菩薩,以神足通,乘空到安樂世界,繪畫而回。法師一見,不覺與自己清淨心中所現的相暗合,隨即虔誠禮敬,感應畫中佛光照煉,於是墾切刻苦地模寫學畫,發願往生,至死為期。隋朝大業5年5月初一,法師身患疾病,對弟子說:「我這個報身當滅了。」並伸出五個指頭表示死期。到初五日夜裡,法師從容起身,面西而拜之後,結跏趺坐至天亮而逝。這年法師69歲。法師自少年出家後,精苦修行,到老更加志念堅固。而且以仁慈之心待人接物,勸誘他人。他逝世後,大家都非常悲傷,上香散華、佈施金銀財寶不計其數。

智通

智通法師,俗姓程,是隋朝河東猗(yi音衣)氏人。法師天生愛修行,志求出家,父母感到很驚異,就答應了。十歲後剃髮,凡接待奉事師長,非常謙和,嚴持戒律。晝夜念誦法語不停,曾誦諸經中讚佛偈三千多首。後來他隨從俊律師、延法師修學,建孤老寺,以平等心賑濟瞻養孤苦老人,時常為人授戒說法,如此廣修眾善。隋大業7年10月,法師有病了,讓侍者稱念阿彌陀佛名,迴向願生西方淨土。不多時,他就睜開雙眼,凝視許久,很像見到了什麼,口裡說著「真是不可思議。」侍者頂禮請問緣故,他說:「看見了寶幢、華蓋、塔廟莊嚴。」到初夜分,他又說:「這時候了,為什麼還要大燃燈燭?」侍者就滅了燈燭,好讓房間變暗。不一會兒,法師又說:「怎麼越來越亮了?」侍者頂禮說:「是師父淨相現前,不值得奇怪。」法師聽說後,雙手合十直到天明,說:「我生淨土了。」就往生了。此時,山地振動,連窗戶都震裂了。住寺僧人道慧師,夢見西嶺上有樓閣殿堂,乘空而去。

真慧

真慧法師,俗姓陳,是隋朝陝州河北人。他從小就厭惡身世,20歲時,就在大通寺清禪師座下,出家受具足戒。隨即遊學四方,道業日見增進。後來,法師在蒲阪首山麻谷,建室而居18年。並設立四柱寶幢,供奉西方三聖。經常端心正坐,觀像念佛。隋朝仁壽4年,他奉詔住於棲岩寺,為人清儉退讓,喜好獨處靜坐。修習坐禪禮懺,晝夜勤苦。隋大業11年10月,法師以病臥床,神色就像平日。對人說:「我將往生淨土,已見蓮華相狀。」眾人聽見奇異的鐘聲遠遠傳來,同時有濃濃的異香充滿庭院,卻不知法師已經走了。

法智

法智法師,隋朝人,年歲、籍貫都不清楚,兒童時出家,凡有講法之會,都要前往。到晚年,聽說修行捷徑,無過念佛法門,便對人說:「我聞經言,犯一吉羅小罪,要在地獄中受苦一中劫。這話我相信。但聽到經裡說,稱一聲阿彌陀佛名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話我還不信。」有個明道人對他說:「你這是大邪見。都是佛言,怎能不信。」從此以後,法師就在國清寺兜率台,晝夜不停精勤念佛,感應觀音、勢至二位菩薩現身,另一天,又感應菩薩天冠上的寶瓶,光明照映其身。一天,法師辭別僧俗同修,說:「我往生之期已定,你們怎樣送我呀?」大家就定於三天後聚餐。會餐之後,有人就睡在法師房中等候。到半夜子時,法師端坐於繩床,念佛而化。這時有一道金光,從西而來,照耀數百里長。江面上的船工,都以為是天亮了。誰知過了半天才到清晨。後來人們才知道是法師往生了。

法喜

法喜法師,隋朝人,父母籍貫都不清楚。法師一生遍參知識,努力修學,不知疲倦。60歲時,在大蘇山得遇智者大師,一聞法音,頓時獲得深廣的證悟。隨後專修禪慧,修行方等三昧。一天,法師忽然看見一隻雉雞向他索命,耳中又聽見護法神的呵責聲:「法師當生淨生,怎能現在償你的命。」後來,法師在病中發願,願以一生修行功業,迴向淨土。從此,法師至心念佛,見到佛菩薩眾前來迎接,就端坐而化。

壽洪

壽洪法師,隋朝汾陽人。常常精勤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臨終前,見兜率天童子來迎接,他說:「我心期待西方淨土,不生天上。」說完,就讓大眾高聲唱佛,在念佛聲中法師忽然說:「佛從西方來了。」隨聲而化。

二沙彌

隋朝汶州二沙彌,不知是哪里人。二人同志念佛。經過5年時間,年歲大的先往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他對佛說:「有個小沙彌,與我同修,他能往生嗎?」佛回答道:「由於他的勸告,你才發心修淨土。你現在先回去,更修淨業,三年後,二人一起來。」三年之後,二位法師見佛與聖眾,自西向東而來。大地震動,天華飄舞。二位沙彌法師同時化去。

善胄

善胄(zhou音宙)法師,俗姓淮,是唐朝瀛(ying音營)州人。他少年出家,聰慧敏捷,一指點就通了。經常參與講經大會,對《涅槃經》尤有體會,常常令講法座主心服口服。隋朝初年,他北上廬山,依慧遠大師,後又止住京邑淨影寺。慧遠大師坐亡後,朝廷敕令法師於淨影寺為講涅槃經的座主。大業年間,朝廷廣選有德高僧,法師應時入選,從此經常開壇講法。只是人們都不知道,法師在潛修淨業。一天,法師感風疾,口唇歪邪。後來忽然好了,就像以前一樣。法師說:「我病既然好了,必是命終之日到了。」唐朝武德3年3月,法師病重,對弟子們說:「我一生正信,心心在佛,不擔心不能往生淨土。」說完,就讓弟子們清潔房間,燒香嚴待。忽然,法師起坐合掌,對侍者說:「安置高座,世尊來了,我當懺悔慚愧。」過了好長時間,法師才上床就臥,說:「剛才阿彌陀佛來,你們看見了嗎?我該走了。」說完便往生了。

道傑

道傑法師,俗姓楊,是唐朝河東安邑人。法師少年就有出世之志,隋朝開皇11年,在他20歲生日前,歸投瑩法師剃落並受具足戒,後來又到青州何記論師座下,聽講《成實論》。記師坐化之後,他周遊於山東半島,搜求經論學習,並屢次開壇講經。多年之後,法師忽然醒悟道:「只是從事於言說,心路依然迷茫,這是徒勞無功的。若要開真智慧,非得進入定中。」從此停止講經,前往麻谷。依真慧禪師學坐,不久即深入緣起性空境界,禪師讚歎他是「利根。」法師為人少欲寡言,輕財薄食,苦樂都不當一回事。晚年為棲岩寺住持。貞觀元年7月28日,在山中去世,時年55歲。

法師在世時,有個桑泉人樊綽,是幾年前北周廢教時的還俗僧人。雖然已是白衣,而常常入道場參學,法師深為器重。樊綽居士在法師之前去世,他的兩個女兒同時夢見父親乘空而至,並且說:「我已生於西方樂土。知道傑法師逝世,故來迎接。」說完,就向棲岩寺而去。那一天,法師患病停講。臨終時,見樊綽居士佇立空中。合寺人眾,都聞到異香、天樂。

灌頂

灌頂法師,俗姓吳,唐朝臨海章安人。法師出生3個月,就能稱三寶名號。七歲時,進入攝靜寺出家。陳國至德初年,他在修禪寺拜謁智者大師,大師為他傳授三觀法門,經過長時研究、探求,得到大師的印可,成為大師的侍者。從此只要聽聞佛法,就能領悟理解。隋朝開皇年間,大師圓寂。法師宣揚大師遺教,勤修定慧,每每宴坐誦經時,都有天華飄墜於身邊。一次,法師在攝靜寺開講《涅槃經》。一群盜匪忽然闖至寺院周圍。但見寺門旌旗蔽日遮天,神兵都有一丈多高。盜匪驚嚇而逃。唐朝貞觀6年8月7日,法師在國清寺去世。他剛得病時,臥室就有異香。臨終時,對弟子說:「多焚名香,我要走了。」說完,忽然起立合掌,像是對誰禮敬,口中三稱阿彌陀佛,面色歡愉,上床安臥而逝。逝後頂暖一晝夜。這年是法師72歲。

僧藏

僧藏法師,唐朝西河人。幼年出家,即能委屈待人,恭敬一切,不辭勞苦。見其他僧人衣服破舊污損,就暗中洗滌縫補。每到伏天,就脫去衣服坐在草叢中,以已身血肉施於蚊蚋(rui音銳)。每天持佛名號,不計其數。志念堅固,信心真城,往生西方之心,從未有片刻中斷。等到娑婆報身命盡之時,但見天仙重重,一批接一批前來迎接,法師都不去。不一會兒,他對人說:「剛才我到淨土,見諸上善人,又見散華空中。」說完,合常念佛而化。

道昂

道昂法師,唐朝魏郡人。法師風神清沏,對佛法的慧解有如天生。在靈裕法師座下出家,鑽研大乘佛學。曾在寒陵山寺中為眾人開講《華嚴經》十地論,從白天講到昏夜,人們無暇點燈,法師高舉手掌,發出異光,照明講堂,人們非常驚異。法師說:「此光手中常有,不足為怪。」法師平日誌在西方,願生安養世界。後來在報應寺,法師自知時至,預先告知各位有緣:「八月初我們要分別了。」到那天,法師身無病苦,問身旁人:「齋時到了沒有?」就高陞法座,香爐中發出異香,帶領四眾弟子受菩薩戒,訓詞懇切精要,使聽講的人頓感輪迴的恐懼。講完,法師抬頭仰望,見天仙眾多,天樂遼亮,就對大家說:「兜率陀天來迎接我。然而天道是生死根本,不是我的本願。我常祈心於西方淨土,為什麼這個願不能遂心?」剛說完,就見天仙天樂騰騰而上,須臾之間便消失了。接著又見西方香華伎樂,如滿天飛雲,從西向東而來,環繞在頭頂上空,寺中眾人都親眼目睹。法師對大家說:「大眾好自為之,現在西方靈相來迎接,我要去了。」說完,手中香爐墜地,法師在高座上往生。這年正是大唐貞觀7年,法師69歲。

智琰

智琰(yan音演)法師,字明燦,俗姓朱,是唐朝吳郡人,祖父朱獻為梁國散騎侍郎。法師天生異質,8歲出家,在通元寺璩法師座下為弟子,此後遍游名寺,廣讀經論。陳國滅亡後,法師歸於虎丘,在岩壑(he音賀,溝)下面壁30年,後因躲避刀兵而遷移他方。武德7年,蘇州總管李世嘉,迎請法師到還山寺。法師行三種淨業,修十六妙觀,同修道侶有500多人,都在還山寺念佛,每月一次集會,如此修行十年多。大唐貞觀8年10月,法師見梵僧手執寶瓶,上前對他說:「我是無邊光,後來淨土中人們稱之為功德寶王的就是我。」法師對寺中眾人說:「無邊光,就是勢至大士。功德寶王是他成佛以後的名號。是我可以西歸了嗎?」這天夜裡,法師往生,享年71歲。

等觀

等觀法師,俗姓孫,唐朝富陽人。曾從智者大師受止觀法門。平日住在天台,常誦《法華經》。大唐貞觀9年冬天,餘杭法忍寺請法師開講佛法。第二天即是正月初一,有位身穿王服的人前來對法師說:「弟子是皋亭廟神,昨天師父路過廟庭,正巧弟子出去巡察,未能奉迎。今天特地遠來,專門拜求戒法。」法師於是燃香,為他授菩薩大戒。廟神禮謝而退。第三天半夜,法師沐浴更衣,面向西方,結跏趺坐,稱西方三聖尊號及智者大師名號,各百餘聲,又為弟子們講說三觀法門,說完即往生。

道綽(以及道撫)

道綽禪師,俗姓衛,唐朝并州汶水人。14歲出家學習經論,又在瓚禪師座下習禪。後來,他到汶水石壁谷曇鸞法師創立的玄中寺修行,因為仰慕曇鸞法師淨土之業,便潛心於觀想念佛。坐常向西,晝夜六時禮敬不缺,每日持佛名號7萬聲,有位僧人在定中觀見西方靈相,看見禪師手持數珠,如七寶山,種種瑞應,難以盡述。禪師為眾人開講《無量壽經》、《觀經》,將近200。凡聽講的,都手捏數珠,口稱佛號,聲如潮汐。有時遇到散席,佛號之聲,響徹森林山谷。禪師平日勸人修淨業,辭如泉湧。勸人把心攝收在一處,把一切緣念靜下來,一心念佛。曾著淨土論兩卷,概括龍樹、天親、慧遠、曇鸞諸位菩薩的淨土論述,詞句懇切精要,為當世所重。貞觀二年,眾人都見曇鸞法師坐在七寶船上,對禪師說:「你淨土蓮華已成就,但娑婆業報還未盡。」又見化佛住在空中,天華飄散而下。眾人都仰慕讚歎其神異。禪師從此報力更強,容色愈加盛發,出家在家的佛門弟子聞風歸依的天天增多。80多歲時,禪師往生。當時有一僧人釋道撫,與禪師同志。二人每次相見,總要約定在淨土相會。禪師往生後3天,道撫法師知道了說:「我常常盼望先行一步,現在卻落在後面。我再加一把勁,定能追上。」於是法師在佛像前叩頭祝願,退身就座而化。

僧衒(以及啟芳、圓果)

僧衒法師,唐朝并州人,是個本性與修學融通、解悟與行願相符的高僧。69歲那年,他見到道綽禪師的《安樂集》,聽聞禪師講《觀經》,方才迴心念佛。心中恐懼壽命朝不保夕,便日夜禮佛一千拜,念佛八九萬聲。五年時間,一心念佛從不懈怠。後來身有疾病,對弟子說:「阿彌陀佛來了,授給我香衣。觀音勢至,行列在前,化佛遍滿虛空。我可以走了。」說完就往生了,異香7日不散。

僧衒法師往生之時,有啟芳、圓果二位法師,親眼目睹此事,便在蘭田縣悟真寺,結夏安居,3個月內,念阿彌陀佛。二人曾共折一枝楊柳,放置於觀音菩薩塑像手中,心中祝告:「若我二人能往生淨土,願楊枝7日不萎。到第8天,果然更加鮮翠。二人非常慶欣,晝夜觀佛、念佛不捨。經過5個月時間,二人在觀想念佛中,覺得身臨淨土寶地。見觀音、勢至二菩薩,坐在兩支大蓮華上,周圍有千萬蓮華,彌滿其間,又見阿彌陀佛從西而來,坐一最大蓮華,光明映照天地。二人上前為佛作禮,問道:「南閻浮提眾生,依照經文教導而念佛,能得生於此地嗎?」佛回答道:「勿疑,定生我國。」此時,二人耳中聽聞釋迦世尊與文殊菩薩一道,宣讚《法華經》,眼中睹見面前有三道七寶台階,下面一級上站立著白衣居士,中間一級上僧俗各半,上面一級全是出家僧人。他們說:「都是念佛人,來生於此。」二位法師出定之後,與他們的徒弟詳細敘述此事。

普明

唐朝普明法師,俗姓衛,是蒲州安邑人。他13歲出家,四處聽講求法。大業4年,他被召入大禪定寺。武德元年,他移住蒲州仁壽寺。每天都誦一遍戒本,誦26遍《金剛般若》,晝夜六時禮懺,所有善根,迴向淨土,終身都是這樣。共造檀香佛像幾十尊,寫《金剛般若》千餘部,講《涅槃經》80多遍,《攝論》、〈勝鬘》諸經論,不記其數。86歲時,就在寺中逝世。

德美

唐朝德美法師,俗姓王,是清河臨清人。他16歲出家,19歲剃染。隋朝開皇年間,他觀化於京師,受持戒律,日日以禮懺為事,常誦一萬五千佛名。大業年間,他住在京師慧靈寺,大興福業,感應種種祥瑞。唐武德初年,他住在會昌寺,在寺院西建懺悔堂,修行般舟三昧,整個夏季不坐不臥。為止口過,他3年不說話。修常不輕菩薩行,見佛門七眾弟子,全都禮敬。斷絕俗世之想,專念四方。持佛名號,終身不斷。大唐貞觀11年12月,他忽然合掌念佛而逝,享年63歲。

慧滿

唐朝慧滿法師,俗姓梁,是雍州長安人。他7歲出家,明瞭慎重威儀,在四方遊學講經。貞觀年間,朝廷敕請他住持宏濟寺,專宏律宗,獎勸僧眾。常常願生安養,以浴僧為淨業。貞觀16年4月20日,他得了小病,自知壽命將盡。把自己所有的財物,都交給三寶常住。自己正坐繩床,召請寺中僧眾訣別而終,享年75歲。

神素

唐朝神素法師,是安邑鳴條人。他少年時與道傑法師齊名,常常相隨參訪問道,遊學於講席之間。大業4年,傑公停止講經,法師就繼他之後,為眾生講〈阿毗曇〉、〈成實論〉,共計60多次。貞觀2年,法師住持棲岩寺。17年2月23日,就在山中去世,享年72歲。回顧法師一生行業,專想於西方。臨終那天,他召請大眾告別。跏趺正坐,讓人讀〈觀音經〉兩遍,自己一心靜聽。在自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五六聲後,讓一人唱念,大眾和誦。入夜後,依然端坐。近前看視,已往生了。當天夜裡,仁壽寺智寬法師坐禪,見神素法師前來告別,囑咐他護持正法,報如來恩。天亮後,他才知道法師已往生。

明瞻

唐朝明瞻(zhan音沾)法師,俗姓杜,是恆州石邑(yi音義)人。他從小就有超世之志,17歲時,州縣官府向中央推舉他為進士,他不當,歸投飛龍山應覺寺出家。隋朝初期,居住在京師,常常為大眾登壇講法。唐朝貞觀初年,皇帝詔請他入內殿,賜座御床,飯食之後,他為皇帝李世民等,廣論明君治世之術,以慈悲佑物為宗。皇帝龍心大悅,下詔書在每年三月份,每月初六,天下禁止屠殺。又在皇帝常到的地方,廣建佛寺。法師又出私房錢佈施眾生,每年齋飯千僧,書寫大乘經論。後來,法師入太乙山智炬寺隱居。晚年,誓歸安養。有人說他發心太遲,法師說:「十念功成,猶能見佛,我有什麼可憂慮的。」貞觀2年冬,得病,自知時至,就在京城興善寺,設齋告別眾人。當時宰相房玄齡、杜如晦,都親自參加。當天,法師就返回智炬寺,觀想西方,竭誠之心不停。10月27日,忽然告訴侍者說:「佛來了。」過了一會又說:「二大菩薩也來了。我於《觀經》,成就了第十二觀,其他觀想不知道。今天看見善相,該走了。」說完,神情愉悅,合掌而化,享年70歲。

元會

唐朝元會法師,字懷默,俗姓席,是京兆樊川人。12歲時,他高興地捐棄世俗,到海覺寺出家,是總法師的弟子。落髮之後,就常常預赴講法席會,專志《涅槃》,既理解經義,又會講解,造《涅槃義章》四卷。當時慈悲寺剛建成,就請法師為住持,講演經教,接引後人。貞觀8年,朝廷敕請他住持宏福寺。從此常常停止講經,專修定業。因夢見無量壽佛以手接引,隨即造阿彌陀佛像,係心觀想,常坐不臥。貞觀14年5月,法師得病後,返回慈悲寺。見佛來接引,便逝去了,享年59歲。

慧璇

唐朝慧璇(xuan音玄)法師,俗姓董,少年就在襄州出家。北周武帝大滅佛法之後,他南入茅山。曾在棲霞、安州等處居住,聽講諸大經論,深有悟入。晚年他回到襄州,住於光福寺。寺院建在山頂,吃水很困難,不得已,他想遷居他寺。夜裡夢見神人穿紫袍,身高一丈,頂禮法師說:「奉請法師就住在這裡,常講大乘,莫以小乘為念。小乘佛法,就好比高山無水,不能利人。而大乘經,猶如大海。如有一個講說,能讓所住之地,珍寶光明,眷屬榮勝,飲食豐饒。若是繫念小乘,以上這些利益就都失去了。唯願法師宏揚受持,不負諸佛、眾生所望。法師須水,這很容易,下月8日,定當得之。我這就往劍南慈母大泉,去請一位龍王。」說完就不見了。第二個月7日夜裡,大風忽起,從西南而來,雷震之後,大雨隨註,整整一夜,到天明方才停止。只見寺北低窪處,清泉香美,合寺僧眾互相慶賀。法師慈育為懷,面常含笑。居住此山時間長久之後,遠近道俗企首盼敬。貞觀23年4月8日,他在夜裡見山神相告:「法師不久,當生西方。」到7月14日,法師講完《盂蘭盆經》之後,收斂雙手說:「生受信眾佈施,今天必須全部散去,一毫不留,都捨與十方眾僧,及窮苦乞人,並諸異道。」說完,就在法座上往生,享年79歲。

明浚

唐朝明浚(jun音俊)法師,俗姓孫,山東人。常以持誦《金剛般若》為業。唐高宗永微元年2月12日夜,他忽然死去,但心口尚暖,24小時後又醒轉來了。對人說:「剛開始見二位童子,把我引到一位王爺處所,問我一生修些什麼。我回答只誦《金剛般若經》。王爺說:‘功德不可說。法師再誦滿10萬遍,明年必生淨土,弟子不會再見法師了。’說完,讓二位童子送我還寺。」從此以後,法師倍加精勤,到永微2年3月去世,寺中僧眾都聞到異香。

懷感

唐朝懷感法師,不知是哪里人。他秉性剛毅,精苦力學。聽聞經文中說:「念佛少時,得生安養」,心中還有疑情,便去叩問善導大師。大師說:「念佛往生,是諸佛誠實言。你如能信入,至心念佛,自會有證驗。」他聽後便入道場念佛21天,沒有睹見靈瑞。深恨自己障重,想絕食念佛而死。大師不允許,勸他益加精進。3年後,感應我佛化現金色光,睹見眉間毫相,證入念佛三昧。手著《決疑論》七卷。臨終時,見化佛來迎,面西而卒。

法祥

唐朝法祥法師,是同州人。他少年出家,周遊天下,求訪大道。一生清貧寡慾,住處沒有一定。後來住在揚州大興國寺30多年。為人凝重肅穆,常常坐在一間大房,前後門窗都打開,自己當風而住,以讀經為課業,道俗之人有問訊的,若是讀經沒完,就不和人說話。平生以安養為歸,凡有饒益眾生之事,必定迴向淨土。後來法師病得很厲害,侍者左右站立,聽見法師連口說:「佛像」。侍者回頭一看,見佛現形,佇立西牆,光明如鏡,半個多時辰後漸漸隱去。一會兒,聞香樂滿空,又見白鶴從西而來,繞屋三匝,還向西去。此後不長時間,法師便往生了。

寶相

唐朝寶相法師,俗姓馬,是雍州長安人。他19歲出家,行頭陀行。晝夜六時禮懺,40多年如一日。每到夜分,課誦《阿彌陀經》7遍,持佛號6萬聲。先後讀《涅槃經》1080遍,終身兼誦《金剛經》、《般若經》。一生吃冷飲食,穿粗布衣,一心正念,早晚觀想西方。後來病急,奮力念誦如常,始終不捨課業。囑咐道俗弟子說:「念佛為先,不要虛度一世,我在西方等你們。」

又說:「燒化我的尸首,不要建塔立銘。」說完去逝,享年83。

功回

唐朝功回法師,浚儀人。修行普賢懺,30年身不倚床。一天,見普賢大士,乘六牙象而來,大地變為白金色。晚年,他專講《法華》,每次講到《藥草譬喻品》,天上總要下雨。又手著《佛地論疏》,並願將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書成之日,有五色異光照室。法師說:「得於此時乘光見佛,我願已足。」於是繫念西方,絕食而化。

惟岸(小童子)

唐朝惟岸法師,是并州人。平生專修十六觀,也修方等懺,迴向淨土。得微疾後,觀想不間斷。一天,見觀音、勢至二菩薩現於空中,好久不滅,法師頂禮,淚如雨下,說:「有幸以肉眼得見聖容,只恨後人看不到。」於是召請畫工,可是他們都畫不了。忽然有兩個人上門,自稱「從西京來,要上五台,願畫菩薩像。」畫完之後,忽然不見人影。弟子們奇怪地問法師,法師說:「你們以為這真是畫師嗎?」又說:「我西行時候到了,弟子中有願隨我去的,預先申明。」有個小童子稽首說:「願隨師父西去。」法師說:「真能隨我去,可回家告別父母。」小童子的父母以為他說的是笑話,笑著把他罵走了。童子回到寺院,香湯沐浴,在阿彌陀佛像前,趺坐念佛而化。法師聽說後,撫摸著他的背說:「你說願隨我去,如何倒先走了。」隨即焚香提筆,在二菩薩畫前作偈如下:「觀音助遠接,勢至輔遙迎。寶瓶冠上顯,化佛頂前明。俱游十方剎,持華候九品。願以慈悲手,提獎共西行。」寫完讚語,告別諸位弟子,進入道場,讓門徒都助稱佛號,端坐抬頭西望而逝,享年80歲。這天是武則天垂拱元年正月7日。

此篇內容參照了《龍舒淨土文》。

法持

唐朝法持法師,俗姓張,是潤州江寧人。他幼年出家,13歲時,拜謁五祖黃梅忍禪師,親蒙開示法要,領解幽玄。後又拜事方禪師,成為他的入室弟子。最後,法師專修淨業。武則天長安2年9月5日,法師終於金陵(南京)延祚寺。臨終時遺命弟子們「陳尸於山間松林之下,佈施給鳥鷹螞蟻,使吃到我血肉的眾生,生起淨土緣因。」這完閉目而逝。寺中僧人見許多神幡,從西向東而來,幡上發出異光,照亮了法師房間。這年法師68歲。

懷玉

唐朝懷玉法師,俗姓高,是丹邱人。他執持律法特別精嚴,把戒律名節視為懸崖峭壁一樣不可犯越半步。每日一食長坐,跳蚤虱子滿屋都是。一生誦〈彌陀經〉30萬遍,每天課佛號5萬聲。常行懺悔,注想淨業近40年。唐玄宗天寶元年6月,9日,他見西方聖眾,數如恆沙,其中一人,手持銀台,前來迎接。法師說:「我一生念佛,發誓身登金台,今天怎麼是銀台前來?」聖眾與銀台隨即隱去,法師從此倍加精進。到21天後,上次持銀台之人在空中說:「頭上已有光暈了。法師以精苦的緣故,得生上品。」又說:「上品往生,必先見佛,請法師趺坐結印,等候佛來。」在這位聖賢轉身之際,異光照室。3天後,異光再發,法師說:「若是聞到異香,就是我報身將盡之日。」第2天,法師寫偈語如下:「清淨皎潔無塵垢,上品蓮台為父母。我修道來經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剛寫完,香氣就從四面八方而來,西方聖眾遍虛空。弟子中有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二菩薩,身紫金色,共乘金剛台,台傍千百化佛,自西而來接引。法師恭敬合掌,含笑而逝。當地太守段懷然,作偈讚如下:「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唯有門前古槐樹,枝低只為掛金台。」

此篇內容參譯了〈龍舒淨土文〉。

慧日

唐朝慧日法師,俗姓辛,是東萊人。他於唐中宗時出家得度,見義淨三藏法師,曾到西域天竺求法,心中十分仰慕。於縣坐船渡海,經歷3年,到達天竺,禮拜我佛如來聖跡,尋求佛經梵本。法師既然歷經艱辛,便深厭閻浮。常思「何國何方,有樂無苦,何法何行,能速見佛。」於是遍問天竺三藏法師,都勸他修淨土法門。法師聽聞之後,頂禮受持。在天竺遊行,法師漸漸走到北印度健馱羅國,國城東北有座大山,山上有觀音像。凡是至誠祈請的人,常能見到大士現身。法師上山叩頭7天,斷食念佛,願就此畢命往生。到第7天夜裡,見觀音菩薩在空中現紫金身,高一丈多,坐寶蓮華。垂下右手為法師摩頂說:「你如果想傳法,自利利他。只要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到彼國後,見佛及我,就能得大利益。你當知淨土法門,勝過一切法門。」說完就不見了。7天來,法師本已疲睏不堪,今聞菩薩說法,精神頓時健旺。後來登蔥嶺歸中國,共計遊行18年,經歷70餘國。唐玄宗開元7年,法師抵達長安,到皇宮,獻我佛真容畫像,及梵夾等。玄宗皇帝賜號慈愍三藏。此後,法師勤修淨業,唱導於一時。又手著〈往生淨土集〉,印行於世。天寶7年,法師往生。將終前,見蓮華在前,就像日輪一樣。

常慜(以及從游弟子)

唐朝常慜法師,是并州人。他從落髮之後,精勤修習不懈怠,念誦沒有休息。常常發大誓,願生極樂。並專修淨業,稱念佛名。後來法師遊方到京師洛陽一帶,專宏淨土,冥冥之中,常有感應,隨即發願寫《般若經》滿萬卷。又發心遠到西域,禮拜如來聖跡,以此殊勝福德,迴向淨土。後來到海邊,附船而行,從訶陵國,到末羅瑜國,最後向中天竺進發。由於商船載,出發不遠,遇到大風,大船沉沒。商人們爭相登上小舟,你推我拉,擠成一團。船主高聲呼喚法師登舟,法師說:「讓別人坐吧,我不去了。為什麼呢?輕生利物,是順菩提心,亡已濟人,是菩薩行。」於是合掌,稱阿彌陀佛。船沉身沒,法師壽終,享年50多歲。當時有法師的從游弟子一人,也念佛名,與法師同時而沒。那些乘小舟僥倖得救的人,為人們詳細講述這件事。

法善

唐朝法善法師,不知是哪里人。唐玄宗天寶年間,法師游京師,修習天台教,常誦《法華經》。他所居住的地方,瓶中水常常自然滿溢。臨終時,見金蓮華從空而下,天樂競相鳴唱,隱隱向西而去。

神皓

唐朝神皓(hao音號)法師,字恆度,俗姓徐,蘇州人。他天性耿直高潔,依錢塘龍泉一公出家。天寶6年,受戒得度。唐肅宗乾元初年,他住在蘇州開元寺,與道俗弟子共結西方社。凡有懈怠散慢的,就勸其退出,慈憫他們這些人是旃檀林中,自我枯萎的樹木。後來法師示疾,對弟子說:「淨土聖相已現,我今晚必定往生。」於是洗澡更衣,端坐而逝,香氣滿室。那一夜,天是琉璃色,落下來的星像雨那樣多,這時是法師75歲。

道光

唐朝道光法師,俗姓褚(chu音楚)。他從小出家,長大後受具足戒,精通戒律,持誦《法華經》。建造寺院塔廟,終身不怠。唐肅宗上元元年8月,法師示疾。這月3日天大亮時,他帶病凝神,觀阿彌陀佛。忽然見佛身現在面前,滿院的碧(淺蘭色)華,都是以前所沒有看到過的。4日天矇矇亮時,見一異人相請,法師隨即睜開雙眼,彈指說道:「但發菩提心。」5日,曼陀羅華從天如雨而下,五色雲氣,覆蓋著法師的房舍,他也隨即去世,享年79歲。

飛錫

唐朝飛錫法師,不知是哪里人。他開始學習律儀,後來相隨楚金法師,研習天台教觀。唐玄宗天寶初年,法現遊方京師,止住南紫閣草堂,手著《念佛三昧寶王論》。此文蓮池大師曾尋覓一生,可惜未能得見。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一書時,收入第五要。全文共分3卷。上卷說的是「通念三世一切佛門。」《淨土聖賢錄》略言,參考譯文如下:

帝釋寶網未張,千萬瓔珠不見。一旦舉起,萬目齊開。游浴大海之人,已用百川之水。念佛名者,必成三昧。可惜世人,只知念過去佛釋迦如來,想現在佛彌陀如來,唯獨未聞念未來諸佛——眾生。為什麼呢?因為諸佛為至尊,而眾生為至卑。高下一出,妄想興起。恭敬傲慢同立,一真法界隱失。《般若經》說:「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比如貧女身懷王子,供米也曾包在糠皮之內,這些道理,如照鏡子一樣清晰。可嘆人們只知道恭敬過去現在金身,卻看不起未來諸佛。應知起罪的緣由,在未來佛上,而不是現在諸佛。眾生縱然不對,當知法身常去。」如果懂得母因王子而高貴、米從糠皮得保全的道理,傚法《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則念佛三昧,迅速成就。所以說妓女盜賊,不可輕視,鬼獄畜生,也應普敬。乃至於無善可擇,無惡可棄,時時念念,無不是佛。中卷說的是「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淨土聖賢錄》「略言」參考譯文如下:

《悲華經說》,密蘇王子,發心已來,行時步步,心心數法,常念諸佛,今登正覺,生妙樂剎,即阿閦佛是。我認為經行於田野,徒步在林間,本來應當像密蘇王子一樣,步步念佛。即使是佩戴鳴珂,入儀仗隊,身穿朝服,禮拜天子,威儀嚴肅,車馬迅速,誰又能攔得住你步步用心,步步念佛。至於含齒戴髮,在死生交際之間,無人沒有呼出吸入。世人多用寶珠菩提子等作為數珠,我卻用呼吸作為數珠。隨著呼吸,稱佛名號,自有大恃估、大依靠。又何懼一口氣不來、即屬後世呢?我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然睡覺,也含佛而眠,醒來就續上。必定能於夢中,得見彌陀。比如鑽燧取火,發火之前必有飛煙,三昧成時多有好夢。因此而面見彌陀,親蒙授記,萬無一失,有人問:既如此,只要繼想不間斷,用不著高聲了嗎?答案是:破除散亂,要領在於發聲,發聲不厲,心中必亂想不定。這有五層意思:斬草除根,乘勝追擊,畢命之後,永辭煩惱,這是一。聲光所到之處,萬禍冰消瓦解,功德林中,千山青翠,萬樹茂盛,這是二。

我佛金容光艷明亮,發散五彩,寶華淅瀝(xili音西力)如雨,從天而降,如此種種莊嚴,如觀手掌,這都是發聲帶來的,這是三。眾人拉牽大木巨石,物重而寸步難移,必須齊聲發號,方能飄然輕舉,這是四。與魔軍戰鬥,兩軍相對,旗鼓相望,必定要擊鼓鳴金,為的是打敗強敵,這是五。我們在念佛中,聲默互補,止觀雙運,遵照佛的教導,不是最合適的嗎?《華嚴經》說:寧受無量苦,得聞佛音聲,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聲。然而佛聲遠傳如雷,開善門,萌春芽,猶如春雷動生百草,怎敢輕視誣謗。下卷說的是「理事雙修即生無生門:」《淨土聖賢錄》「略言」參孝譯文如下:

世人都以為念佛是有念,我覺得念佛是無念。再說念就是空,怎麼能叫有。不是念滅空,怎麼能叫無。念性本來是空的,又有什麼生滅。又無所念的心,就是「應無所住」。修念佛之人,也是這樣生心。這個無所念心,就以無住為本,修念佛之人,就是立一切法。這個無所念的心,念就是空。而修念佛之人,空就是念。以上說明中道雙寂雙照的道理。照而常寂,就是無所念心。寂而常照,就是修念佛。這是如來寂照三摩地,是念佛三昧的究竟之位,這個三昧,能生首楞嚴王師子吼定。《菩薩念佛三昧經》中破相偈說:

念佛真金色,安住無著心。

觀法何名佛,攝心恆相續。

金色非如來,四陰亦如是。

離色非如來,想色應當知。

此是佛世尊,最勝寂靜處。

善能滅一切,外道諸邪見。

如龍王降雨,澤及於一切。

這部大經,說明菩薩六度萬行,無有一法,不是念佛三昧。在《大品經》中,佛為鈍根人,說諸法空寂,因為他們動生執見。為利根人,說諸佛相好,因為佛知道他們如蓮華不染塵,《坐禪三昧經》中說:菩薩坐禪,不念一佛。如清泠海中金須彌山,乃至功德法身,亦如是念。從以上經文可知,不應以不念為無念。觀佛實相,觀身也是是如此。一切境界都是一真法界,一切心都是佛。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離開念佛認為是無念,離開往生認為是無生。若是離開念佛往生,另立念頭想法,這是不懂煩惱就是菩提、眾生就是諸佛的道理。既然離開不對,當然念佛就是真無念,往生就是真無生。這個道理就非常鮮明,如秋天晴朗,如明月出雲。《念佛寶王三昧論》全文,請見《淨土十要》第五要。唐代宗永泰初年,皇帝詔請法師入大明宮內,與良賁等人一起,翻譯《仁王護國經》、《般若經》、《密嚴經》等,由法師擔任證義人,後來不知所終。

齊翰

唐朝齊翰(han音漢)法師,字等至,俗姓沈,是湖州人。天寶8年,他在永定寺出家。法師天性深沉語默,做事不留名,做人不關事。常常一人住於室中,靜悄悄地如無人一般。專門相部義疏,精確敏捷無人能比。法師精通《法華經》,多年為蘇湖戒壇之主。唐代宗大歷10年。法師進入流水念佛道場,在一念之頃,就見淨土境相。於是作歌如下:「流水動兮波漣漪,芙蕖輝映兮寶光隨,乘光西邁兮偕者誰。」不幾天後,法師得病,對弟子說:「有白鶴從天空飛下,迴翔在我的面前,你們看見沒有?」弟子問道:「和尚捨生,為什麼抱病?」法師回答說:「必死的身軀,雖聖人也難免。」隨即回頭觀瞻聖像而亡,享年68歲。

自覺

唐朝自覺法師,是博陵望都人,他少年時,在開元寺出家。唐肅宗至德2年,法師到靈壽縣禪法寺,修習經律論,精勤勞苦整整9年,造詣精微。唐代宗大歷元年,法師到平山縣,住於重林山院。拾果采萊,每日一食。那年大旱,恆陽節度使張公,聽說法師修行精苦,便親自入山,請法師祈雨。法師虔誠地禱告神龍,大雨立下。張公十分尊禮法師。法師原想鑄觀音大士像,並建佛寺,到這時,佈施的人接踵而來,所鑄的大悲像高49尺,梵相端嚴。到年終豐收之時,寺院也隨之落成。法師便於壇前發誓:「願承菩薩聖力,早生淨土。」當夜三更,法師見金光二道,有阿彌陀佛,從光中下,二位大士左右隨侍。佛垂金臂摩法師頭頂,說:「守願勿易,利物為先。寶池生處,任從汝願。」唐德宗貞元11年15日夜裡,法師見神人在雲端中現半身,低頭說:「法師西歸之期已到。」法師舉手相謝。6月14日,便於觀音像前趺坐而化。法師所鑄的大悲像,屢屢顯靈。到五代時期後周顯德初年,皇帝下令,天下銅像,全部毀鑄。當毀到這尊觀音像時,毀像士人突然暴死。後來宋太祖又在寺中重鑄了觀音像。

辯才

唐朝辯才法師,俗姓李,是襄陽人。他出生那天,異香從產房透出戶外。7歲時,依峴(xian音現)山寂禪師出家。後來周遊四方,以師禮拜事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ban班)律師。為人剖析經文,義理精通。再後來,他到章信寺作住持。法師密修淨土20年,從未告訴過別人。唯獨與護成戎任公交好,對他說:「我必生淨土,時間在10年後。」到期,他讓弟子轉告任公:「從前所說的往生之期已到了。」任公來到以後,法師說:「我走了。」便安坐繩床,默然歸西。眾人聞天樂從西而來,異香滿室。這年法師56歲。

智欽

唐朝智欽法師,不知是哪里人,專心禪業。又禮念一萬五千佛名,滿萬遍。後來,他在阿育王塔前,然一臂,求生淨土。他的弟子僧護,半夜看見院裡光亮異常,便問道:「是什麼人手執燈火?」問到第三次,空中回答說:「是來迎接欽法師的。」僧護師急忙打開窗戶,見佛身放大光明,幡華寶蓋,騰空飛下。智欽法師立時化去。

知玄

唐朝知玄法師,字後覺,俗姓陳,是眉州洪雅人。7歲時,他在寧夷寺聽講《涅槃經》,感覺像是早就學過。那一夜,他夢見佛舵手摩自己的頭頂。11歲時,法師出家,讀誦經疏,理解深奧。13歲時,就陞堂講法,出家在家的佛子都來傾聽。唐宣宗時,皇帝召請他入朝,賜紫袈裟,法師奏請恢復天下毀廢的寺院後,便申請回山。唐僖宗時,賜號悟達國師,又賜沉香寶座。得到這樣殊勝的榮耀後,法師膝下忽然生出人面瘡。法師急忙前往四川彭州九龍山,尋訪以前在京師所遇到的一個患迦摩羅病的僧人,求他救療。那個僧人讓童子領他到一處山泉,以水洗瘡。人面瘡忽然開口說話:「你知道漢朝袁盎殺晁錯的事嗎?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錯。我輩輩都尋找機會報仇,而你十世為高僧,戒律精嚴,我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因為你受朝廷恩賜沉香寶座過於奢侈,所以我才能害你。今天蒙迦諾迦尊者用三昧水洗我,我去了,咱們再不為仇了。」洗完之後,瘡便好了。法師為人少欲,每日過午不食,晝夜六時行道,多次得到瑞應。一天,忽聞空中有聲說:「必生淨土。」法師問:「是誰在說話?」空中回答說「佛。」又見一位菩薩,降於院中,對法師叮嚀讚諭後,忽然不見。臨終時,法師囑咐棄尸飼魚鳥,說:「我早已與西方淨土有約定,今天時間到了。」說完,右脅面西而沒,享年73歲。

端甫

唐朝端甫法師,俗姓趙,是天水人。他母親夢見梵僧給了一顆舍利,讓她吞下,遂後生下了法師。10歲時,依道悟禪師,在崇福寺出家。17歲時剃染,住於安國寺。四處參聽講座,故而通經通律。曾經夢見梵僧,用琉璃寶器盛滿舍利,讓他吞下,說:「三藏大教,已經全部貯存於你的腹中。」從此以後,他辯才無礙。在太原講經,幾乎全城的人都來聽講,而且從始至終,無人退席。唐德宗時,專門召請入朝,賜紫方袍。一直到唐順宗、唐憲宗兩朝,對法師都特別尊禮。法師一生,講《涅槃》、《唯識》共160座,每天持誦諸大乘經,以淨土為歸。所得的供養幾十百萬,全部用於莊嚴修飾殿宇。而法師的方丈室中,只有一張單床,淡泊自得。唐文宗開成元年6月1日,他西向右脅而化,異香鬱鬱。荼毗時,得舍利300餘粒。

雄俊

唐朝雄俊法師,俗姓周,是成都人。他會講說,但無戒行,曾還俗從軍。後來再次出家,心中十分愧悔,常持佛名。唐代宗大歷年間,暴病而亡,進入冥間。閻王斥責他,命令打入地獄。他大聲呼喊:「《觀經》說,造五逆罪,臨終十念,即得往生。我雖然造罪,但不犯五逆。若用念佛功德相抵消,應生淨土。不然,三世諸佛,就成妄語。」說完,合掌一心念佛,蓮華寶台忽現,法師乘空西去。與法師同一天,有人從冥間還陽,到處傳說這件事。

惟恭

唐朝惟恭法師,是荊州人。常常喝酒賭博,沒事時就誦經,祈求往生安養。與他同寺的僧人靈巋(kui音虧),二人很相像。鄉人為他二人編了一段話:「靈巋作盡業,惟恭繼其跡。地獄千萬重,當是排頭人。」他聽後說:「我雖然罪不可逃,但仰賴佛力,十念往生,豈能復墮惡道。」一天,惟恭師得病,靈巋師出寺,見少年手執樂器。問:「從哪裡來?」少年說:「從西方來,迎接恭上人。」一位少年從懷中拿出蓮華,華合如拳,葉發異光,向寺裡快步而去。第二天,靈巋師回寺,而惟恭法師已往生。他因此感悟,痛改前非,成為一代大德。

大行

唐朝大行法師,是齊州人。他原來學天台教,處來移居泰山,編草為衣,拾果為食。修行法華三昧,感應普賢大士現身。一天,他嘆息著說:「人命無常,不久磨滅。不知來世,在何處受生。」隨即入藏經閣叩禱,信手而取,得到一部《阿彌陀經》。於是,法師專心思念阿彌陀佛。21天後的半夜,他忽然看見琉璃寶地,心眼洞明。又見佛與二大士湧立空中。唐僖宗聽到法師的德行與名字後,召請入朝,賜號常精進菩薩。後一年中,琉璃寶地復現,法師便對左右人說:「寶地復現,我往生安養之期到了。」就在那一天,他右脅而逝了。

志通

五代時期石晉志通法師,俗姓張,是鳳翔人。他出家後,遊方到洛陽一帶,遇到嚩日三藏,修行瑜伽教法,法師便向他學習。錢文穆王時,法師又東遊於吳越,入天台山,在智者大師的道場,閱讀《淨土靈瑞傳》,便發心願生彼國。從此不向西唾,不背西坐。一天,他登上山中招手岩,誦《四十八願》,願速生淨土。誦完,投崖而下,落在一棵大樹上,枝軟幹柔,毫無損傷。又重新登上招手岩,發誓說:「大願已發,餘生可厭,唯願聖眾同來接引,」便再次跳下。這次落在草上,久久之後,甦醒過來。眾位僧人找到後,將他扶回寺中。傷好後,他到越州法華山,默修淨業。後來見到白鶴孔雀成行成對,從空而下,又見蓮華在面前開合。法師說:「白鶴孔雀,是淨土境物。蓮華放光,是受生之處。我的淨相現前了。」於是起身禮佛而終。荼毗時,有五色祥雲,環蓋在火上,舍利象魚鱗一般砌於身上。

可止

五代時期後周國可止法師,俗姓馬,是范陽大房山人。他12歲出家,19歲赴五台山求戒,感應文殊靈光照身。23歲時,到並部,修習《法華經》、《百法明門論》。後來在長安開演佛法,度化的眾生一天比一天多。不長時間,法師回到故鄉,當時母親還健在,他便持缽乞食奉養母親。法師常誦《金剛經》,晚年居於長壽淨土院。後周廣順元年正月22日,得微疾,召喚弟子都來助念阿彌陀佛,就平安往生,享年75歲。

紹岩

北宋朝紹岩法師,俗姓劉,是雍州人。他7歲就依高安禪師出家,此後遍讀經書,就像是宿生所學。後來他居於錢塘湖心寺,恆常持誦《法華經》,晝夜不間斷。願誦滿萬部,得生淨土。不久,感應蓮華生於陸地,便發誓焚身供養西方三聖,被吳越王錢[什-十+叔]力勸而停。又自己投身曹娥江中,腳下卻不知有什麼東西托著,得以不死。吳越王在寶塔寺,專門建淨土院為他居住。北宋開寶4年7月,有病,不求醫藥,作偈語好幾篇,開示門徒說:「我誦經2萬部,決生安養。」便跏趺而化。荼毗時,得到舍利無數。享年73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界詮法師的學佛出家因緣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鬧饑荒,六零、六一、六二連...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感是我們信願持名為能感之機,應...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這裡得生,就是往生,能夠往生四土,從四個土來判,因...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

【推薦】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個念佛人為什麼他的種性高貴?《無量壽經》說,念佛...

攝受二乘人回歸淨土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糜子仲為善得福

三國時代,東海朐縣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

不貪非義之財,終感得一家骨肉團圓

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

財祿乃前世佈施而來,非強力之所能求

人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

比丘尼發惡誓墮餓鬼

威儀庠序的阿難尊者,托著缽,行走在往舍衛城的路上。...

【推薦】惡要原諒,善要引導

南山和尚有兩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緣,得了一擔...

靜心念佛見彌陀,百歲老人生西方

崔成貴老居士往生紀實 崔成貴老人,一九一六年農曆八月...

認識食品科技!難怪腸癌那麼多

現在的硝,今噎變成了另一種味精,不少餐廳到處都在用...

以敬信心造觀音像感應三則

修補觀世音菩薩佛像手臂,觀世音菩薩亦醫其手臂 湖州有...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輪轉的一種狀態

敬愛的親人們!人生在世,相聚總是匆匆,繁忙之中偶爾...

臨終念幾句佛就能解脫是否太簡單

問: 有些未聞佛法的人臨終念幾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功解脫...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

人生三論

人生三不斗: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

8句老人言,9句悄悄話,10句貼心話

8句老人言: 一、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

魔作沙門的十個徵兆

一、雖名出家,但捨棄出家法。到俗家中住,不依出家法...

千萬不要向阿彌陀佛請假

我們在人世間的成就不是有多大的產業,名下有幾棟房子...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拜懺不同打七,禮懺須五體投地,三業清淨,不能加以雜...

【佛教詞典】嚫金

又作[貝*親]金、嚫財、嚫錢。其義有三:(一)指信徒佈施...

【佛教詞典】不思議真言相道法

真言相,謂真言之實相。此真言一一之聲字受如來加持,...

【視頻】宏海法師、性仁法師《學佛答疑》

宏海法師、性仁法師《學佛答疑》

【視頻】安徽褒禪寺住持紹雲長老

安徽褒禪寺住持紹雲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