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慧廣法師  2015/03/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師父,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呢?

慧廣法師答:通常,初學佛的人,必須要有厭離心,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厭離什麼呢?是對於來自心理、生理、人際關係、自然環境的種種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諸煩惱和痛苦。如果能夠轉變,那麼對這些現象的感受就不須厭離,無物可厭,也就無處可離了。所以,厭離是修習佛法的初步,就是知苦而求離苦的意思。一般人總認為厭離人間的人際關係、生活環境,就是否定了人的價值和意義。其實恰好相反,正因為要提升人的價值和意義才要暫時「厭離」。就像商人出外經商,是為了賺錢養活眷屬,維持家計;孩子出外求學,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謀他日成家立業和自利利他本能。所以,佛法所講的厭離是修行的初步過程,而不是終究的目的。

逃避就不同了,逃避是不想負起應有的責任,不敢面對現實的生活,而抱著逃債,甚至於逃亡的心態遠離所處的環境,這種人就像處於逃亡狀態的犯人一般,心裡經常充滿著恐懼、不自在、不安全,永遠承受著無處容身的心理壓力。這和修行正信的佛法完全不同。若能厭離煩惱,他就能逐漸地離開煩惱;多離一分煩惱,便多得一分解脫和自在。自在的程度愈深,煩惱也就愈輕,最後便得究竟解脫。如果已得解脫,當然也就沒有厭離和不厭離的問題了。

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逃避是知苦卻不敢面對苦,反而逃苦的意思;厭離是知苦、避苦因而學佛脫苦。逃避既違背佛法所說的因果規律,所以也不為佛法所許;厭離也不一定要離開人間,而是透過佛法的指導原則及其修行方式,提起對於世間現象的徹底認識。不過,僅僅通過知識的認同未必能夠離苦,所以要暫時離開世俗的環境,專門修持佛法的戒、定、慧三學,就比較容易達成離苦的目的了。因此,上上根器的人,一旦接觸佛法就能頓悟,悟後或以出家身,或仍以在家身於人間行化;一般根器的人,則以離俗出家最易得力。不過,出家是大丈夫事,並不是世間多數人可以做到的。因為第一、一般人不知厭離;第二、許多人雖知厭離卻無法厭離。所以歷代祖師大善知識都勸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是很有密意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念佛為何能對身心起作用

問: 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體上解釋呢...

念佛為何常出現不念自念的狀態

問: 有個居士以前很精進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歲...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如何補救

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推薦】在家人應不應該看電視報紙

問: 現在打開電視、報紙,每天報導的都是色情暴力、...

不要輕易地離開家庭,讓家裡生煩惱

問: 本人已六十多歲,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

看破五濁惡世,生髮厭離心

進一步談五濁惡世這種是為甚難。而且,特別談到五種決...

接觸佛法半年多,為什麼對佛法沒有什麼疑問

問: 我較深入地接觸佛法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別的師兄...

大安法師:家裡多是道教徒,會對往生有障礙嗎

問: 原本我和道教頗有淵源,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對我...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

現代人如何修行

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

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禪的智慧,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用,隨時隨地都可以...

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持戒對修行很重要 學佛不論修何法門等,總以持戒為本。...

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問: 念佛到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的區別是什麼? 大安法...

不退心

過去有一個人,雖然沒有人開示他,但因為受世事的折磨...

想當官還是要靠積德

在世間法當中,如果有人說誰將會成為考試官,那很多想...

人要自己行走才會真正成長

朋友老丁送兒子去省城上大學,按理說要第二天才能回來...

放生分為三品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

衍慈法師:開光的意義

一般人都會聽過佛像開光。每當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

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

親近賢人之要

昔日,佛在摩竭陀國王舍城弘化,與侍者阿難在路行走。...

報恩不在於物質,而在於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難報經》,縷述了父母猶其是母...

陳海量居士:可許則許

序 今年已經是勝利後的第二年了,這和陳海量老師著述這...

【佛教詞典】總想觀

乃觀無量壽經十六觀中之第六觀。又稱樓想觀、寶樓觀、...

【佛教詞典】隨擯沙彌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四緣:一、是被擯沙彌,二...

【視頻】昌義法師《2015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5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視頻】天因法師《占察經:一實境界》

天因法師《占察經:一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