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79頁)
更多詞典列表
傳戒
指傳授戒律予出家之僧尼或在家居士之儀式。又稱開戒、...
傳供
又作奠供、供遞、遞供。即捧執供物,由數人遞次傳送至...
傳法
廣義上指傳授佛法;狹義上特指傳承法脈,或傳付正法之...
傳法正宗記
凡九卷。宋代明教大師契嵩(1007~1072)著。...
傳法正宗論
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師契嵩(1007~1072)著。...
圓
(1605~1645)明末臨濟宗僧。出生於漢岳池羊...
傳法院
北宋時代之譯經處。太平興國五年(980)二月,北印...
傳法寶紀
全一卷。乃我國初期禪宗史傳書之一。於巴黎圖書館所藏...
傳法灌頂
為密教最重要儀式之一。又稱阿闍梨灌頂、傳法阿闍梨灌...
傳持八祖
指日本真言宗流傳護持真言秘法之八位祖師。又作住持八...
傳昱
(1638~1685)明末曹洞宗僧。金陵人,俗姓張...
傳教大師
(一)(?~1001)即宋代譯經僧法天之封號。為中...
傳奧
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詳。并州祁縣人,俗姓韓。初習儒...
傳遂
(1632~1660)明代曹洞宗僧。淮人,俗姓武。...
傳燈
(一)與傳法同義。謂法脈展轉相傳而不絕,如燈火相續...
傳燈玉英集
凡十五卷。宋代王隨編。現收於宋藏遺珍上集。此係刪定...
傳燈寺
位於韓國京畿道江華郡。號鼎足山,為韓國三十一本山之...
募化
又作求化、奉加、勸財。指勸化信徒,使其佈施,以供佛...
募緣疏
指為勸募而譔寫之疏文。有關橋樑、祠廟、寺塔、經像,...
勤
梵語 vīrya。音譯作毗梨耶。又作精進。即修善斷...
勤巴子
即指宋代臨濟宗高僧圓悟克勤(1063~1135)。...
勤行
指努力修行。與「勤行精進」同義。又指在佛前禮拜讀經...
勤息
梵語 ?ramana 之意譯。音譯沙門。意謂出家者...
勤勞
原始佛教教團系一群為出家求法而遠離家庭、舍棄家業之...
勤策
梵語 ?rāmaneraka 之意譯。舊譯沙彌。為...
勤策律儀
梵語 ?rāmaneraka-sajvara。音譯...
勤操
(758~827)為日本三論宗僧。又稱石淵僧正。大...
勤舊
指禪院知事、侍者、藏主等之退職者。以彼等嘗勤事務,...
勢至菩薩
勢至,梵名 Mahāsthāma-prāpta。又...
勢至觀
又稱大勢至觀。即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之第十一。行者...
勢速
梵語 java。乃唯識宗所立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
嗟
悉曇字 (tsa)。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蹉、縒、哆...
嗣如
宋代法眼宗僧。生卒年、身世均不詳。參謁大梅居煦,得...
嗣法
禪林用語。指嗣續法統。又作傳法、嗣續。釋尊傳法予摩...
嗚嚕捺囉叉
梵語 rudrāksa。又作烏嚧吒羅迦叉。意譯作天...
園城寺
位於日本大津市別所。為日本天台宗寺門派之總本山,與...
園頭
又作圓頭。禪林中,司掌栽培耕作菜園之職稱。敕修百丈...
圓仁
(794~864)日本天台宗僧,延曆寺第三世座主。...
圓心
指求涅槃圓果之心。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大五四·二三...
圓伏
為天台宗圓教之法。即體悟惑體融通,泯絕見思、塵沙、...
圓光
(一)放自佛菩薩頂上之圓輪光明。觀無量壽經(大一二...
圓光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相當於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所載(大九·...
圓成實性
梵語 parinispanna-svabhāva。...
圓行
(800~853)日本真言宗僧。為日本入唐八家之一...
圓位
(一)乃天台宗藏、通、別、圓四教中最高之階位。位位...
圓佛教
為韓國佛教之新興宗派。創立者為韓國人朴重彬。朴氏法...
圓具
又作近圓戒、具戒。即具足戒(梵 upasajpad...
圓明百問
乃清世宗雍正皇帝所譔之禪宗問題一百則。收於雍正御選...
圓空
日本臨濟宗僧。為著名之佛像雕刻家。江戶時代中期美濃...
圓陀陀地
禪林用語。形容物之圓形。略稱圓陀陀。禪家以此形容心...
圓信
(1571~1647)明代臨濟宗僧。浙江鄞縣人,俗...
圓珍
(814~891)日本天台宗僧。為日本延曆寺第五代...
圓相
指真理之圓滿與絕對。又作一圓相。於禪宗,描畫一圓形...
圓音
圓妙之聲音,指佛語。楞嚴經卷二(大一九·一一一上)...
圓乘
謂圓滿無缺之教法,指三乘中之佛乘。三乘即聲聞乘、緣...
圓修
(一)唐代禪僧。福州人,俗姓潘。師之事蹟,各史傳所...
圓座
又稱蒲團。以蒲編成扁圓形之座墊。原以蒲編,後多包以...
圓悟
(一)(1063~1135)又作圓悟。宋代臨濟宗僧...
圓悟心要
凡四卷。全稱佛果圓悟真覺禪師心要。又作圓悟心要、佛...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凡二十卷。宋代圓悟克勤撰,虎丘紹隆等編。又作圓悟佛...
圓悟禍門
禪宗公案名。又作圓悟禍門。圓悟,即宋代臨濟宗高僧圓...
圓珠
謂心念奔轉不停,如盤上之圓珠。釋門歸敬儀卷上(大四...
圓寂
梵語 parinirvāna 之意譯。舊譯滅度、入...
圓接別
三被接之一。又作圓入別。即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三...
圓教
(一)指究竟圓滿之佛教。於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五,有為...
圓教四門
天台宗所立之圓教分為四門,即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
圓通
謂遍滿一切,融通無礙;即指聖者妙智所證的實相之理。...
圓通大士
觀世音菩薩之別號。又稱圓通尊。昔時楞嚴會上大小二十...
圓通大應國師語錄
凡二卷。日本南浦紹明語,侍者祖照等編錄。略稱大應國...
圓通寺
(一)位於江西廬山西麓。為南唐李後主所創,時以緣德...
圓頂
(一)又稱圓顱。即完成剃髮而呈現出家人之形相。此為...
圓測
(613~696)唐代法相宗僧。新羅(朝鮮)王族出...
圓琛
元代僧。晉(山西)人。字仲寶。金末,避亂至內黃(河...
圓暉
唐代僧。籍貫不詳。幼即研習性相之學,精研俱舍。玄宗...
圓照
唐代僧。生卒年不詳。京兆(陝西)藍田人,俗姓張。十...
圓瑛
(1878~1953)我國近代僧。福建古田人,俗姓...
圓詮
指詮顯圓理之經,如華嚴、法華等經即是。多為華嚴宗或...
圓頓
圓滿頓足之意,即一切圓滿無缺。以圓滿具足之心,立地...
圓頓一乘
言諸法圓滿,於頓極開覺證果之一佛乘之法門。圓,圓融...
圓頓止觀
(一)略稱圓頓觀。與「漸次止觀」、「不定止觀」併稱...
圓頓戒
又作大乘圓頓戒、圓頓菩薩戒、一乘圓戒、一乘戒、一心...
圓頓教
(一)圓教之全名,即指華嚴經圓頓之教。乃天台宗所立...
圓頓章
全一篇。系天台智顗於三種止觀中所敘述之圓頓止觀大要...
圓頓無作大戒
即日本天台宗所傳之圓頓戒。圓頓、大戒均屬讚歎戒德之...
圓頓菩薩大戒
系日本天台宗之圓頓戒。讚歎戒德,故稱圓頓;為別於聲...
圓實
圓頓一實之意;乃稱天台圓教之教理。一行圓融一切行,...
圓實墮
又作圓墮。謂墮於圓理之弊,如謬解煩惱即菩提、生死即...
圓滿
梵語 paripūrna。週遍充足,無所缺減之意。...
圓滿修多羅
指華嚴經。修多羅(梵 sūtra),意譯作經。此係...
圓爾
(1202~1280)日本臨濟宗僧。初名辨圓。駿河...
圓聞
謂根機純熟而堪受圓教之聞法。在天台宗中以圓聞為十信...
圓澄
(1561~1626)明代曹洞宗僧。會稽(浙江)人...
圓壇
梵語 mandala。音譯曼荼羅。舊譯壇,新譯輪圓...
圓融
(一)謂圓滿融通,無所障礙。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
圓融三諦
又作一境三諦、不次第三諦、不思議三諦。天台宗所說「...
圓融三觀
謂於一心中修空、假、中三觀。為天台宗之觀法。與「次...
圓融至德嘉號
讚歎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用語。意謂由永劫之修行而圓具...
圓融門行布門
合稱為圓融行布。乃華嚴宗之教義。從菩薩至佛果之修行...
圓融萬德尊
佛之尊稱。佛以一體而圓滿具足萬德,應予尊重,故稱之...
圓斷
即天台宗所說之「圓教之斷惑」。於天台宗,既了達見思...
圓鏡曼荼羅
又作鏡曼荼羅。密教行者於本尊之心上觀想圓明之月輪所...
圓覺
圓滿之覺性。謂如來所證之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
圓覺三觀
指圓覺經所說之三種觀法。即:(一)奢摩他觀,奢摩他...
圓覺寺
(一)位於日本鎌倉市山內村。日本臨濟宗圓覺寺派大本...
圓覺經
全一卷。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之略稱。又作大方廣...
圓覺經大疏鈔
凡十三卷(或二十六卷)。唐代宗密(780~841)...
圓覺經略疏
凡四卷(或二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凡十八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圓覺經...
圓鑒禪師語錄
全一卷。全稱敕謚圓鑒禪師藏山和尚語錄。又作藏山和尚...
嫉新婦經
全一卷。又作妒婦經。據開元釋教錄卷十八、貞元新定釋...
塑像
指用土塑造之佛像或其作法。系緣自西域,然更早之印度...
塗灰外道
塗灰,梵名 Bhasman。又作灰塗外道。或稱獸主...
塗毒鼓
謂塗有毒料,使人聞其聲即死之鼓。禪宗以此比喻師家令...
塗香
梵語 vilepana。又作塗身香、塗妙香。以香塗...
塔
梵語 stūpa,巴利語 thūpa。音譯作窣睹...
塔主
禪林中,奉侍祖師之木像、畫像、墓所之職稱。即禪宗寺...
塔史
巴利名 Thūpavajsa。南傳上座部佛教經典以...
塔印
表示塔之印。又稱率都波印。即密教金、胎兩部大日如來...
塔寺堅固
五五百年之一。五堅固之一。即佛入滅後第四個五百年,...
塔克伊布斯坦
(Tāk-i-Bustān)西亞細亞薩珊朝(Sas...
塔院寺
位於山西五台山顯通寺之南。又稱大寶塔院寺。五台山為...
塔爾寺
西藏名 Skuhbum。意譯十萬佛像。又作金瓦寺...
塔頭
在禪宗,指開山祖師塔之所在。高僧入寂時,弟子因仰其...
塔懺法
根據占察善惡業報經所行之懺法。隋朝曾一度禁行此法,...
塔鑾
(Dhātu Luang)位於寮國永珍之北。西元一...
塢
悉曇宇 (u)。又作烏、污、優、屋。悉曇十二韻之一...
奧
悉曇字 (au)。又作燠、懊、炮。悉曇十二韻之一,...
奧若賓都遘須
(Sri Aurobindo Ghose, 187...
奧院
日本佛教建築用語。日本之神社、佛寺等處,除本殿、本...
奧登保
(Ol''''denburg, Sergei Fy...
奧登柏格
(Oldenberg, Hermann; 1854...
奧義書
梵名 Upanisad。音譯作優波尼沙土。為古印度...
奧箄迦
梵語 aupayika 之音譯。含有認許、允諾、宜...
嫉
梵語 īrsyā。乃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七十...
摩城
媲摩,梵名 Bhīmā。位於新疆和闐(Khotan...
媽祖
正稱為「天上聖母」。相傳系宋代福建興化莆田縣湄洲嶼...
嵩山
位於河南登封縣北五、六公里之處。又作中嶽、嵩高山、...
嵩山居中
(1277~1345)日本臨濟宗僧。遠江人,俗姓源...
嵩祝寺
北平名剎之一。為章嘉呼圖克圖所居,大殿及後樓之聯額...
嵩岳寺
位於河南登封縣北之嵩山南麓。又稱中嶽廟、崇嶽寺。建...
嵯峨念佛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嵯峨大念佛。日本每年於陰曆三月六...
匯宗寺
位於察哈爾多倫諾爾(Dolon nor)之北端。又...
微細生死
為「變易生死」之異名。大乘義章卷八(大四四·六一五...
微細身
(一)為數論學派所立三種生身之一。(參閱「三種生身...
微細相容安立門
華嚴宗十玄門之一,此門乃就「相」而言。如琉璃瓶,盛...
微微心
乃進入滅盡定前剎那極微細之心。滅盡定之前有三種心,...
微塵
梵語 anu-raja 或 anu-rajas,巴...
微塵劫
謂長遠之時劫。又作大地微塵劫。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
微聚
謂極小之色聚。欲界之物質中最單純者為能生之地、水、...
愚中周及
(1323~1409)日本臨濟宗僧。美濃(岐阜縣)...
愚夫所行禪
楞伽經所說四種禪之一。謂外道及聲聞、緣覺等二乘之人...
愚禿
(一)愚,謙辭之意;禿,剃髮之意。中阿含經卷十二鞞...
愚法不愚法
又作愚法二乘不愚法二乘,或愚法聲聞不愚法聲聞。即愚...
愚堂東寔
(1579~1661)日本臨濟宗僧。美濃(岐阜縣)...
愚童持齋心
為日僧空海所立十住心之第二。謂凡夫由於篤信世間因果...
愚癡
梵語 moha 或 mūdha。又作癡、無明。即無...
愚癡三種發相
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載,行者修禪定時有三種愚癡發相...
愚癡齋
洞山良价禪師臨命終時,為誡絕弟子執戀之情而設之齋會...
意
梵語 manas。音譯作末那。意謂「思量」。即週遍...
意生身
梵語 mano-maya-kāya。又作意成身、意...
意生金剛女
密教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十七尊之一。又作欲金剛女、金...
意地
又作意識、意根。凡個體之內心能生起一切思想者,稱為...
意安樂行
四安樂行之第三。謂菩薩於意遠離嫉諂、輕罵、惱亂、諍...
意成天
指色界、無色界之諸天。謂舍離欲界之飲食,而僅以意識...
意志
廣義而言,為自然衝動之慾望;狹義而言,則為意識間多...
意近行
指苦、樂、憂、喜、舍等五受中之喜、憂、舍三受。此三...
意根
(一)梵語 mana-indriya。六根之一,二...
意根坐斷
謂斷滅煩惱之根本思量分別。蓋有意識乃生分別,有分別...
意氣金剛女
梵名 Māna-vajrinī。為密教金剛界曼荼羅...
意許
因明用語。指內心已決定某種主張,但尚未表露出來之狀...
意勢行
三種神用之一。謂欲至極遠,則有緣舉心時,身即能如意...
意業
梵語 manas-karman。三業之一。意即依心...
意路不到
謂意識不能到達之處,即指不得以思慮分別而臆度之真理...
意憤天
又作意憤恚天、憤恚天、意相憤怨天。通常與戲忘天併稱...
意樂
梵語 ā?aya。意譯為阿世耶、阿奢也。此字含有休...
意趣
意志之趨向。即內心所欲表示之意向。佛陀說法有平等、...
意學
指禪宗之學。修習禪要,必側重於身口意中之意業,故有...
意薰習
「分別事識薰習」之對稱。大乘起信論所說四薰習之一的...
意識
(一)梵語 mano-vijāna。六識(或八識、...
慈力王
慈力,梵名 Maitrī-bala,巴利名 Met...
慈山
(1637~1690)日本天台宗安樂律院開祖。美作...
慈光
指諸佛、菩薩大慈之光輝。讚阿彌陀佛偈(大四七·四二...
慈地比丘
指慈(巴 Mettiya)與地(巴 Bhummaj...
慈舟
(一)佛陀本其慈悲以化度眾生,猶如舟筏之引渡受難者...
慈忍
慈悲與忍辱之合稱。證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上):「觀...
慈門
佛、菩薩由慈心流出諸功德及善巧方便,稱為慈門。華嚴...
慈恩寺
(一)位於陝西西安城南。又稱大慈恩寺。本為隋代無漏...
慈恩宗
即法相宗。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應理圓實宗、有相宗、相...
慈航
(1895~1954)福建建寧人,俗姓艾。字彥才。...
慈航普渡
佛、菩薩以塵世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眾生,出離生死海...
慈祥
(1912~)廣東順德人,俗姓郭。法名覺因。十七歲...
慈尊
(一)指彌勒菩薩。彌勒(梵 Maitreya),譯...
慈尊月
密教金剛界賢劫十六尊中上首所安之慈氏菩薩(即彌勒菩...
華嚴經探玄記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著。又稱華嚴探玄記、華嚴經疏、探...
偽疑經
又作疑偽經。假借佛說而偽造之經典,稱為偽經;來歷可...
愛罥
愛,指貪愛、恩愛、愛慾等;罥,指罥網、繫縛。又作愛...
搕
禪林用語。本指糞、糞穢、雜穢,引申為無用而不值一顧...
肅眾
即叢林中對僧眾違犯清規之處分。據景德傳燈錄卷六末禪...
瓶塔
梵名 Drona stūpa。瓶指用以分配佛舍利之...
瓶中無水
乃三論宗用以比喻空觀之語。謂五蘊(指色、受、想、行...
上一頁
下一頁
佛教知識
心靈解脫
妄想
戒殺放生
本煥老和尚
倓虛法師
慈悲心
李炳南老居士
六道輪回
般若
學佛修行
離苦得樂
工作事業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大悲咒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