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梵語 trsnā, tosayati, priya,巴利語 piya 之意譯。又作愛支。十二因緣之一。意為貪戀執著於一切事物。基督教向來被視為愛的宗教,佛教中則以「慈悲」為中心,而不直言「愛」字。佛陀曾喻示有關愛者,增支部經典即謂:「愛可生愛,亦可生憎;憎能生愛,亦能生憎。」故佛教言愛言憎,恰若手心、手背,為一體之兩面。愛之愈深,則憎怨之可能愈大。

於南傳之法句經二一二偈中有言:「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繼於同偈之中,又從「愛」轉變,而依次列出親愛(巴 pema)、欲樂(巴 rati)、愛慾(巴 kāma)、渴愛(巴 tanhā)等四種。所謂愛,乃指對與自己有親族血緣關係之情愛而言;所謂親愛,乃對他人之友情;所謂欲樂,則是對某一特定人物之愛情;所謂愛慾,專指建立於性關係之情愛;所謂渴愛,指因過份執著以致於癡病之愛情。此五階段皆屬人類之愛,其本質皆以自愛為前提,由自愛出發而至性愛,更甚者,以自愛為主而形成變態情愛乃至於渴愛,此中層次逐漸加深,而未曾更變其型態。渴愛乃人類之愛的本體,由此種愛乃產生苦惱,更由此苦惱而生悲(梵 karunā,巴同),悲之原意即為痛苦。人類不僅能感受自己之痛苦,亦能感受他人之苦惱,若對所有苦惱之人,皆以親切、友情待之,則可稱為慈(梵 maitreya),而慈乃由「友」(梵 mitra)演變而來者,其意即含深刻之友情,故慈悲實為愛之代名詞。慈悲之極致為「無緣大慈」,意指吾人於毫無條件、毫無意識下,而能予任何人幸福,此亦稱大愛,為佛教待人態度之最高表現。[雜阿毗曇心論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三、成唯識論述記卷八]

(二)梵語 anunaya-sajyojana。愛結之略稱。九結之一。又作隨順結。即指於境染著之貪煩惱。大毗婆沙論卷五十(大二七·二五八上):「云何愛結?謂三界貪。然三界貪於九結中總立愛結,七隨眠中立二隨眠,謂欲界貪,名欲貪隨眠;色、無色界貪,名有貪隨眠。於餘經中,立為三愛,謂欲愛、色愛、無色愛。」是以三界之貪,總稱為愛結。又集異門足論卷四謂,欲愛、色愛、無色愛等三愛,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欲愛;於諸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色愛;於無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無色愛。又謂欲愛、有愛、無有愛之三愛,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欲愛(梵 kāma-trsnā);色、無色界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有愛(梵 bhava-trsnā);欣無有者於無有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稱為無有愛(梵 vibhava-trsnā)。此外,勝鬘經一乘章說五住地惑中,亦舉出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等三名。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三謂四諦中之集諦為愛,而有二種、三種、四種、五種等之別,凡此種種,皆以貪名為愛。[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五十六、卷一七三、成實論卷九貪相品、入阿毗達磨論卷上、俱舍論卷二十一]

(三)梵語 preman 或 priya。即以不染污心愛樂法或愛師長之謂。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謂,愛有二種,染污謂貪,不染污謂信。俱舍論卷四(大二九·二一上):「愛謂愛樂,體即是信,然愛有二,一有染污,二無染污。有染謂貪,如愛妻子等;無染謂信,如愛師長等。」此明不染污之愛,其體是信。[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六、順正理論卷十一、成唯識論卷六]

(四)悉曇字 (ai)。又作翳、嘢、藹。悉曇十二韻之一,五十字門之一。據方廣大莊嚴經卷四載(大三·五六○上):「唱愛字時,出勝威儀聲。」上引之勝威儀聲,其梵語 airyāpatha-?reyān-?abda 即含有此音「ai」。另據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謂此愛字有自在、自相、聖道勝等義。[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八、大日經卷五布字品、悉曇藏卷五] p5457

上篇:想觀 下篇:愛行見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時藥

子題:蒲闍尼、佉闍尼、五種蒲闍尼、五正食、正食、五...

蘊等三科相攝

蘊等三科開合不同,實乃相攝。   一、五蘊中色蘊之五...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九品往生之差別且教陀羅尼...

鐼子

(物名)缽中之小缽也。名義集七曰:鍵[金*諮],母論譯...

圓心

指求涅槃圓果之心。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大五四·二三...

畢力迦

【畢力迦】   或云即丁香。...

鹿子母

梵名 Mrgāra-mātr。音譯密利伽羅磨多。意譯為鹿母、...

圓通大應國師語錄

凡二卷。日本南浦紹明語,侍者祖照等編錄。略稱大應國...

起信論三疏

(書名)慧遠義疏二卷,元曉疏二卷,法藏義記二卷,稱...

小遠

(人名)對於晉之慧遠稱隋淨影寺之慧遠曰小遠。...

六派哲學

【六派哲學】 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系中,先後出現的六種哲...

不可學迷唯事開忘

亦名:可學事有迷開忘 戒本疏·持犯方軌:「但事是可學...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

財富的積累,永遠是建立在誠信上

2007年底,上海市政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國華恩厄...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

佛教的社會責任

由發心中去承擔責任 經常對信徒們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要...

知因達果

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禪師,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論...

不要為了吃素而與家人生煩惱

選擇吃素,原因多種。有些人是為自己的健康,有些人是...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

臨終助念遭親屬反對,應該如何應對

問: 作為佛弟子,父母去世應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