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1911)安徽石埭人。字仁山。為清末復興中國佛教之樞紐人物。生性任俠,好讀奇書,淡泊名利,鄙棄科舉,不願入宦。太平軍起,避亂杭州,偶於書肆得大乘起信論,讀後乃潛心佛學。曾兩度出使歐洲,於英倫得識錫蘭居士達磨波羅、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等,相約協力恢弘正法。歸國後,於同治五年(1866)出資設立金陵刻經處,擬刻印三千餘卷之大小乘佛典,然生前僅出版二千餘卷。又日本編印卍字藏經時,氏曾提供佛教典籍數百種。光緒三十三年(1907)於刻經處設立祇洹精舍等,自編課本,招生教習佛典、梵文、英文等,培育後進。又興辦「佛學研究會」,定期講經。一時高僧如月霞、諦閑、曼殊等均往佐之。又如歐陽漸、梅光羲、李證剛等人均出其門下。文會又與英人李提摩太譯佛經論為英文,以饗西歐人士,並選工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以弘揚淨土,今仍流行。其於義理特尊起信論,於行持則崇尚淨土;曾與日人論辯淨土真宗之非,又抨擊禪宗末流之失,乃倡導唯識法相以救其弊。卒於宣統三年之秋,世壽七十五。生平著述凡十二種,編入「楊仁山居士遺書」。[中國佛教史卷四(蔣維喬)、楊仁山與現代中國佛教(華岡佛學學報第二期)] p5484
上篇:義味 下篇:楊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