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八大人覺經》

證嚴法師  2011/03/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五覺知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心大樂

佛陀指導眾生精進的方法,就是要多聽多聞,實行而後覺。佛為眾生而求道,再將體悟後的心得,向世人宣佈、教育,後人聽聞佛陀覺悟的道理,必定也要用心體會,則無論先覺或後覺,皆得增長智慧,顯發佛性。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多聽多聞能使我們立志的方向更加明確,即不致產生偏差。否則,時時處於沉浮迷茫中,只是隨業流轉,永遠不得解脫。

《八大人覺經》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

迷與悟只在一念間,「愚癡生死」,我們應該覺悟所以有輪迴生死,就是因為眾生愚癡迷茫,沉迷六道不能自拔。什麼是「愚癡」呢?大家都知道貪、瞋、癡,因為癡才會起貪;貪求不得就起瞋恨,不僅擾亂自己的心,還危害整個家庭或社會,這都是起於眾生愚癡的心念。

心地愚癡、煩惱覆蔽的人,遇到事情總是只看表面,無法體會精微的道理,日日貪著五欲,不斷浪費生命,任憑身體毀損老化而不覺,寶貴的慧命也在享樂中夭折,這就是「愚癡生死」,常淪生死苦海不得解脫。

譬如有位慈濟委員身體不是很好,先生很不能接受,就會埋怨:「太太當委員,也做了很多好事,為什麼還會生病?」其實,生病是很自然的事,怎麼可能當委員就不生病呢!行善付出,善的願力能幫助人坦然面對業力,如果以為做了好事,就能脫離自身的業報,實在是錯誤的觀念。

還有一位慈濟醫院的病人,心臟病合併肺癌。他住院時一直很埋怨:「我怎麼會有心臟病?我怎麼會得肺癌?你們醫院在宣導戒煙,我都已經戒了,怎麼還會得心臟病和肺癌?」問他:「戒煙多久了?」「一個星期。」一星期前來看病、做檢查時要他戒煙,他倒是真的戒了,但是累積了三十幾年的煙害,怎麼能不生病呢!他卻無法接受。

物質都有生滅,既有生,就有老、病、死,平時的生活懂得節制,能愛惜自己,就是身心健康之道。假使生病了,一樣要面對現實就醫治療,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菩薩常念,廣學多聞」,菩薩就是覺有情,也就是覺悟的人,他知道貪、瞋、癡使人苦患無窮,這念心打開了,他就能專心向道。所以說「菩薩覺有情」,心智一開,不只自利還能利他;不只自救更要救他,發揮菩薩慈悲的本懷。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覺悟的道路,所以我們每天都要精勤求法,「多聞則志明」,看得多、學得多,了解人生的方向,志願確立了,不但能夠增長智慧,還能將所得、所了解的再傳出去,讓別人也能夠明瞭。

當然,佛法如大海,想得到究竟體會,必定要下一番功夫,所以我們不能自大,應該謙虛精進,廣學多聞,每天用心地聽法,有朝一日聽到一句最契機的道理,能夠掙脫心靈的枷鎖,一生就受用無窮了。

大愛電視台曾播出「輪椅上的父親」這齣戲,一樣取材自真實人生,是慈濟輔導過的個案之一。二十多年前,他們原本是一個和樂的小康家庭,先生努力工作,太太勤於持家,無奈一場意外中先生腰椎受傷,造成下半身癱瘓。

一個活潑上進、負責任、又照顧妻小的人,突然半身癱瘓,無法再擔起一家的生計,反而要讓太太到外面做工,而兩個孩子年紀又小,可想而知,他的心裡是多麼痛苦!

太太也很耐勞、很愛家,一心希望能有機會再讓先生接受治療,所以非常努力。但是當時花蓮的工業不發達,找不到好工作,所以經人介紹,她遠離家鄉到屏東工作。

這段時間家庭成員的身心倍受煎熬,先生的身體不見起色,反而經常發脾氣,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所有不愉快都往太太身上出。太太看到先生身體沒有改善,常常當他的出氣筒也很鬱悶,每次回家後,都是帶著悲切的心情回到屏東。有一天,太太覺得身心疲憊,自己不分日夜地工作,先生還這麼不能體諒,孩子那麼小,什麼時候才能卸下責任?她不知道希望在哪裡,活著真辛苦,就這樣自殺身亡。

消息傳回家,先生也是萬念俱灰,但是兩個幼小的孩子要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慈濟發現了他們,開始去關懷陪伴,照顧這個家庭。開頭先生迫於生活受救濟,盡管慈濟人真誠地對待,但是他的心還是打不開,每個月發放時,父子們來到精舍,總是坐在角落的地方。

有一回我走到他身邊,問問他的近況,他就說:「我這輩子為什麼這麼可憐?為什麼困難一個接著一個?我覺得人生很沒有希望,為什麼我這麼可憐?」真的是滿腹抑鬱。於是我問他:「你的兩隻手是不是很健全?」「是啊!很健全。」「你只是腳不能走而已啊!」「對啊,就是腳不能走,所以身上經常產生褥瘡要去住院。」

我就跟他說:「其實世間不是你最可憐,你有沒有去看過別人?比你更可憐的人很多啊!這場意外雖然是很悲痛的事,但是還有人手腳都不能動,只剩下頭能動,他聽得到、有感覺,但是全身都不能動,還有這樣的人生,你的頭腦還很好,你肯動的話,雙手也很好,你不是世間最可憐的人。」

這一句「你不是世間最可憐的人」,敲醒了他的心,他的心結完全打開了,有時心裡煩躁,腦海里就會浮現這句話——師父說的,我不是世上最可憐的人,我還有兩隻手可以再打拼。

烏雲撥開現光明,雖然還是受慈濟補助,他也一邊租起三輪車出去賣東西;盡管常常長褥瘡進出醫院,不過他已經提起勇氣,心無煩惱,整個人生開朗起來,帶著孩子勇敢地在人群中生活。他用心栽培兩個兒子,後來一個當了軍官,另一個是醫師,這個爸爸的生命已經云開見月了。

看,一句話若能契合他的根機,真正打開他的心結,話不必多,只要一句就夠了。不過,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聽到一句契機的話?不是等到契機的那句話再來聽,而是平常就要以恭敬心來聽法求道,等待時機到了,就能豁然開朗。

佛陀在世時,也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當時佛陀住在祇園精舍,有的弟子則分散在不同的聚落、國家,其中議論第一的摩訶迦旃延,也住在距離佛陀很遙遠的地方。

佛世時有很多外道教徒,聽聞佛陀說法同樣心悅誠服,所以遠離佛陀之處,當地人就會把問題請教佛的弟子。

某日一位梵志,也就是外道出家者,他來到迦旃延的住所,向尊者吐露心中的疑惑。梵志問道:「為什麼國王與國王之間或是長者與長者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都是相互鬥爭?甚至修行者、出家人,也會互相排斥,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尊者回答:「國王與國王的鬥爭,是因為貪慾;長者及一般人民愛爭鬥,同樣不離開慾念煩惱;出家修行者互相衝突,則是出於我見,這都是人的毛病。」

梵志又問:「去貪慾和破除我見的道理,誰能為人解釋,使人心開意解?」尊者就說:「釋迦牟尼佛,他是十號具足的大覺者,他能分析人間種種貪慾我見,解除眾生心靈的毛病。」

梵志聽了趕緊站起來,問明佛陀所在的方位,就面對祇園精舍的方向,恭敬尊重地曲膝禮拜,向佛陀這位救世者遙表敬意。

世間,國與國相爭,甚至富有人家明爭暗鬥,人與人不和睦,修行者之間互相不調和,會對整個社會造成混亂。這位梵志擔心天下事,知道世間有佛陀這位大覺者,可以開導眾生,使人人信服,如此,國家、社會、人群就有救了,他因此起了恭敬心,所以面對佛陀所在的方向恭敬禮拜。他雖然是外道修行者,卻能在真理的前導下,不分宗教起尊重心,這才是大無私的宗教情懷。

同樣的,記得一九九九年土耳其大地震,慈濟人前往援助後,土耳其一些人士曾來台灣和我見面。他們都是回教徒,談話中如果時間到了,他們就會說:「請找一個地方,讓我們膜拜一下。」我們趕緊找個安靜的地方,他們進去了,就朝著聖地的方向膜拜,一天五次。他們不膜拜什麼形象,但是有方向,無論多麼遠,都是同樣調整方向去禮拜,這就是表示心靈的敬重。

學佛求道也一樣,首先起尊重心,而後「廣學多聞」,才能「增長智慧」。比如聽到某個人的故事,其它人有了憂愁,心結打不開,我們就將前面的故事和後面的人分享,以個案輔導個案,這樣常看、常聽、常用,增長了智慧,我們就能「成就辯才」。

這裡的「辯才」並非世智辯聰,而是以真誠、智慧的言語,和人做心靈分享。人生有了明確的方向,增長了智慧,成就辯才,就能夠「教化一切,悉以大樂」,使人人聽聞正法之後心開意解,放下心靈的桎梏,自然能夠得到快樂。

慈濟骨髓中心第五百多例的捐贈者,是一位年輕人,接到配對成功的消息十分歡喜,趕緊告訴他的父母,父母親聽了也全心支持。他的父親還說:「可惜我年紀太大,沒有機會捐髓救人,兒子能去救人,真是太好了!」

來抽髓時,父母親都陪著孩子一起來,不是不放心,而是親戚朋友聽到要捐髓,大家都七嘴八舌跟他們說:「不可以啊!這是抽『龍骨水』,抽了以後脊椎神經會受傷。」所以父母親決定全程記錄,了解整個抽髓過程,回去就可以大力宣導「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觀念」,讓更多的人解除疑慮,共同來參與救人的行列。

這一家人,真的是菩薩家庭。兒子能發揮生命的良能,捐出骨髓救人,父母親很有智慧,不但同意兒子捐髓,還陪同前來了解,做一個見證者,回去廣為宣傳救人的理念。

因此,人生方向正確,多聽、多看、多體會、多了解,就能使我們體悟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求,多聞而志明,就不會迷失在貪、瞋、癡的漩渦裡,輪迴六道無法自拔,所以要用虔誠、覺悟的心態來面對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各宗派的代表性經典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卷數達二萬...

拔除心中憂愁之刺

古印度時,那羅陀尊者在波羅梨國長者的竹林中修行。當...

不要把回憶拉到現在來

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

【推薦】一切都順利,其實禍根就種下了

我們歸依佛、歸依法了,就要觀想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

幸得人身,幸聞淨土法門

我們造什麼業,就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又叫業報,這...

星雲大師《無常的價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觀念裡,大都不喜歡無常,總覺得人生無...

別在等待中留下遺憾

惠施曾做過梁惠王的宰相,博學善辯,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信自己與不執著

信心 信能渡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

證嚴法師:不說是非難

在日常生活中,有兩種表達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聲...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現代科技發達,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卻因追求享...

無位高權重,只相互尊重

「『如願行,如是行』,我們發了願就要走,就要去做,...

念佛平時須相續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

佛陀度化玉耶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當時,給孤獨長...

【推薦】覺海慈航

(一) 什麼是佛教 問: 創造佛教的人是誰? 答: 這...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

虛雲老和尚的禪風

今天給各位介紹虛雲老和尚及其禪風。虛雲老和尚的前生...

蓮宗與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種特質

釋尊一代時教,五時說法,由悲智心隨宜開演的無量法門...

皈依後的磨難

最近好幾個居士都問我同樣的一個問題:皈依之前,生意...

財物化為灰燼,商人竟能悠然睡覺

有位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

大安法師:往生到邊地疑城

我們看到《無量壽經》裡面講邊地疑城有這麼一種情況,...

獲取他人對自己的善待

無論人得意時還是失意時,只有選擇善待他人,才能獲取...

修福從恭敬三寶開始

問: 請問法師,弟子剛剛皈依,應當如何理解三寶的功德...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

【佛教詞典】持戒施僧果報

亦名:持一不殺戒報、薄俱羅唯受不殺戒、不殺果報 濟緣...

【佛教詞典】空海

(774~835)日本真言宗開祖。讚岐(香川縣)人,俗姓...

【視頻】懺雲老和尚的修學回憶

懺雲老和尚的修學回憶

【視頻】覺醒法師《玉佛問道-人的命運是否可以改變》

覺醒法師《玉佛問道-人的命運是否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