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方法

印光大師  2011/08/06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貪、嗔、癡、等雜糅其中,則佛慧便成眾生知見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務於居心、動念、行事處檢點,不令貪、嗔、癡、等知見發生。又須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戒殺護生,愛惜物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行化他,同修淨業,則其慧當漸漸而純。若能守此勿失,往生西方,則其純也更易矣。迨至煩惑淨盡,福智圓滿,則其慧純至其極,而圓成佛道矣。世人每每妄謂自己有智慧,不知其為智慧,乃礦中之金,了無受用。必須烹煉,使其礦璞全消,方有利益耳。大意如此,祈為轉致。學佛之人,務在躬行。今人多圖口頭暢快,是說食嘉美,無益枵腹,可哀也。。

至於修持法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如是者,決定往生。又須心念仁恕,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懺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別修也。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吾輩末學,何可立異,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以故不可令不知教理,不明性體之人,修觀想等法也。

汝不知淨土宗旨。當依一函遍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攝六根而念,決定業障消除,善根增長。不須觀心,而心自清淨明瞭,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汝以極重之業力凡夫,妄用觀心之法,故致如此。觀心之法,乃教家修觀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普被上、中、下,若聖若凡,一切機之無上妙。

法也。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瞭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校彼修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多有只圖快圖多,隨口滑讀,故無效也。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

故能感應道交。又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即三昧也。)

斯為第一。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裡,故不知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念地藏觀音聖號和念彌陀名號有什麼區別

問: 念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名號有什麼區別...

四種方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為了凝聚人心、攝受眾生、開發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種方...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個好處

念佛,乃種植善根福德因緣,其功德不可思議。今天能來...

念佛別怕妄想,不後悔,不懷疑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

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一)實相、觀相與持名 實相念: 念佛並不是專指口念...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歷程

問: 想聽師父分享現今念佛時的感受,及師父念佛的心...

宏海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緣殊勝,又在我們《...

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這樣還是持名念佛嗎

問: 如果是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那麼還是持名念...

怕鬼及有怨業病該怎麼辦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係普結孤魂緣者。小則蒙山...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憶佛,念佛,...

萬境本閑,唯心自鬧

【原文】 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

印光大師論往生品位

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輩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第十四...

殺子求子

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壽、多子孫。子孫多即...

應病與藥

人之病,有肉體之病,亦有心靈之病; 治病之藥,有物...

請理解出家人的不易

古德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將軍宰相所能做得到的...

優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緣

(上) 佛住止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國內有一梵...

【推薦】莫以善小而不為

母親最近身體不適,我便請了假陪她去看大夫。公交車上...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當歷練

偏: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勳不忘,...

心中的貪念就是貧窮的種子

我們今天總說缺錢,找不到工作,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

傳喜法師:可以一邊聽經,一邊念佛嗎

問: 每天晚上一面看講經說法,(這個有可能是光盤,...

元音老人:明心見性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克服害怕的5個步驟

一、認識害怕 你最害怕的是什麼?害怕自己的公司會破...

【佛教詞典】周羅發

梵語 cūda,巴利語 cūlā。此乃梵漢並譯之稱,指出家...

【佛教詞典】他宗觀察教

【他宗觀察教】 p0487 顯揚六卷十一頁云:四、他宗觀察...

【視頻】雲歸處--虛雲老和尚圓寂六十週年紀念

雲歸處--虛雲老和尚圓寂六十週年紀念

【視頻】佛母大准提神咒(兜率天二重唱)

佛母大准提神咒(兜率天二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