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關於宋儒闢駁因果輪迴

印光大師  2016/07/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關於宋儒闢駁因果輪迴

宋儒竊取佛經心性奧義,以宏闡儒道。深恐後人學佛,以致儒教門庭冷落,遂以得於人者,反謂人不我若。乃曲為闢駁,謂佛以因果輪迴為騙愚夫愚婦奉教之據。且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地獄苦具,將何所施。若如彼說,則人之生也,無所從來,人之死也,無所從去。堯桀同歸於盡,善惡一死皆空。由是而善無以勸,惡無以懲。徒以盡義盡分,誠意正心為教。而復破斥其敦督人不得不盡義盡分,誠意正心之權。其計之謬,可勝言哉。

由是儒者皆不敢言因果,亦不敢教人努力為善,以彼常以有所為而為善即是惡,即是自私自利為訓故也。夫無所為而為善,實為為善之極則,乃聖人分上事,何可以此教普通人。若教普通人,則是阻人為善,導人為不善矣。然聖人雖能無所為而為善,聖人亦嘗有所為,非完全無所為也。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過而未能,是平生有所為也。曾子平日以三事自省,及至臨終,方曰,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是始終有所為也。

顏淵問仁,夫子告以克己復禮。及問其目,則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兩答皆有所為,非無所為也。孔子見堯於羹,見舜於牆,見周公於夢。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皆深有所為也。宋儒唱高調,欲以自鳴其高,而不知適與聖人循循善誘之道相反。其自誤誤人,以及天下後世也,大矣。自宋儒破斥因果輪迴後,凡讀書者,皆不以五經中所說為定論,而以宋儒所說為圭臬。縱有知者,亦恐遭違悖先儒之議。並或有所豎立,可入文廟,由其涉於佛學,遂成絕望,故不敢一啟於齒也。而深明佛理,取以為法之陽明,尚帶闢駁之言論,蓋欲留後來入文廟之地步耳。以故數百年來,勸善懲惡之大權既廢,縱有勸懲,皆屬枝末,不得根本,為益殊少。

近因歐風東漸,一班好新好異者,凡彼所行者,無不仿而效之,而變本加厲,更甚數倍。至彼之為國為公,則置若罔聞。故致提倡廢經廢倫、廢孝免恥等不忍見聞之章程,舉國成狂,莫可名狀。使一切人皆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理,縱脅以必死之威,使其行如上各事,則寧可就死,不敢作此大惡也。是知今日之滅儒教,滅倫理,以期實行獸化者,其禍根皆從宋儒破斥因果之學說所伏也。甚矣,學說之誤人也,雖洪水猛獸,其禍亦無此之酷烈也。

印光大師:「《佛學救劫編》序(民二十一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臨終的五趣相

眾所周知:六道輪迴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問: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衍慈法師答: 你問的是...

如何處理生死問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就會面臨佛在大小乘經典所說...

買果子

古時候有位大富長者,家中流行風寒,惟有形似檳榔的庵...

對來生的輪迴有所期待,該怎麼辦

如果我現在已經養成一種對來生有所期待,怎麼辦?那我...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問: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來說,是因為...

學佛後必須知道的八項因果定律

1.改脾氣是關鍵 學佛後,首先要改掉生氣的脾氣,因為它...

【推薦】三界這一關跳出去,後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為什麼說要往生淨土呢? 前面我們只講到念佛能夠破除障...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雖屬惑業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

觀汝所說,足知汝雖看《文鈔》、《嘉言錄》,依舊絕不...

專修、圓修、雜修、正行、助行

當雲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

各行業人員修行須知

軍隊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

教育兒女比送經書更重要

一位居士經常請經書送給別人。印光大師對她說:你有這...

成佛的十種廣大行願

如果要成就如來就是佛這樣的功德之門,那你應該怎麼做...

【推薦】行善夾帶名利心,便是三途種子

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講到我們有很多很...

四十八大願——(第47願)即得不退轉地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

白毯與駱駝皮

我們在分分秒秒間,要把心照顧好;一切的行動要謹慎、...

微笑會給你帶來好運

一天,布恩去拜訪一位客戶,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達成...

趴身鋪路 所求為何

「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為了使眾生人人幸福快...

人生是苦,化苦為樂

初步接觸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句話人生是苦,但通常人們對...

五種錯誤的聞法方式

持文不持義: 如果僅僅為了詞句的美妙動聽而受持,卻不...

對經典不尊重和褻瀆,都會有後果的

把這個經典作為枕頭,你去這樣作的話,就會損你的福報...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 國無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

天下最大惡行就是殺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

大乘小乘之區別

問: 大乘小乘之區別如何? 太虛大師答: 大乘小乘之...

【佛教詞典】淨邦

(術語)同於淨土。教行信證序曰:淨邦緣熟,調達闍世...

【佛教詞典】無生際

(術語)無生之理,為法之際極源底,故云無生際。智度...

【視頻】武漢歸元寺

武漢歸元寺

【視頻】淨界法師《善念與善根的區別》

淨界法師《善念與善根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