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禪

憨山大師  2011/05/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學佛沒有其他伎倆,也沒有什麼訣竅,只是生處要熟,熟處要生,對生的念佛修善要熟練,而對熟習的情愛五欲則要生疏。久久純熟,打成一片,自然會念念彌陀,頭頭極樂了。

近來看到學佛的人,只知道貪求玄妙,不知道向根本處下死功夫,所以到了榮辱、禍患、生死關頭的時候,就手忙腳亂了,這不是佛教,或者教導他的人的錯誤,而是他自己的過失。

無論念佛參禪,都要一絲不留地斷除生死根。什麼是生死根呢?那就是我們的種種妄想,以及人我、憎愛、貪瞋癡等煩惱業。現在參禪,想頓悟斷生死,應該首先自己審察酌量,是不是能一念頓除歷劫以來的煩惱,像一刀截斷亂絲一樣?假使不能斷煩惱,即使能夠頓悟,也將成為魔業。對此,怎能輕忽看待呢?

應該知道,歷來的諸位祖師們的頓悟,也是從多生積功漸修中得來的。所以頓悟這一著,說來似乎容易,實在是相當困難的,假使沒有二、三十年的死功夫,怎麼能在世情熱惱中,一念頓悟呢?所以要想參禪,必須正確知道自己是怎樣的根器。

至於念佛一門,世人多不知其妙,都認為是淺近的法門。其實,念佛是步步踏著實地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有生以來,念念妄想攀緣,處處造生死業,哪裡曾有一念迴光返照自心?哪裡曾有一念肯斷煩惱?現在如果能用妄想的心轉為念佛,那就念念能斷煩惱了;如果念念能斷煩惱,也就是念念在出生死了;如果能堅持念佛,一念不移,一心不亂,那就比參禪更有下落了,所以說,念佛是步步踏實地的「實地就是下落」!再進一步說,參禪一定要死盡世俗心,不容許有一念妄想;而念佛是以淨想轉染想,以想除想,乃是轉換的方法,根據我們的根器,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修淨土不必求悟明心性,而以專心念佛為正行,又以佈施齋僧,濟貧扶困,廣種福田,作為莊嚴佛土的助緣。在念佛心中,雖發願往生,但還應知道,先斷生死的根,才能得到速效。所謂生死根,就是貪著世間種種受用,以及美色淫聲,葷腥滋味,這一切都是苦本。其次,對於一切瞋怒忿恨、執著癡愛的心,和一切邪魔外道邪師所說教的法,都要盡情吐卻,只篤信念佛一門,每日誦《阿彌陀經》兩卷,念佛幾千幾萬,或者不計數,只是心心不忘佛號。因為佛就是覺,假使念念不忘佛,就是念念明覺;心中如果忘了佛,便是不覺。若是念得夢中也能念,那就是覺不昧。這個心,目前如能不昏昧,那未,臨終時也不會昏昧。還應知道,這個心的不昏昧處就是下落。現今世俗的人事務紛繁,必定沒有條件參禪,只有念佛最好,不論閑忙動靜,上切處都可以念,只是一心不亂,更沒有別的巧妙辦法。

參禪要離想,念佛在轉想。由於眾生很久很久沉浸在妄想中,要離開它,實在極為困難。現在不必離想,就將染想變為淨想,這是以毒攻毒、將計就計、偷梁換柱的妙法哩!所以參究難悟,念佛易成,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那又何愁一生不了生死呢?

念佛跟參禪一樣,先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瞋癡愛,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沒有可放的地方,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中不斷,如線貫穿著數珠,又像箭笞相拄著,中間沒有一毫空隙的地方。這樣著力靠定,於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在日常生活中不雜不亂,寤寐一如,時時用心,刻刻在念,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淨土的時節了。

念佛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第四要認得真、第五要厭苦切!厭苦心切,則慾念自然消除,不會退屈了!念佛人要用這五訣,單持一念。

在家念佛修行,不必拘泥陳套,不一定需要繁瑣儀規,只要以念佛為主。每日早起禮佛,禮佛後誦《彌陀經》一卷,持數珠念「阿彌陀佛」名號三、五千聲,或一萬聲,念完即對佛迴向,發願往生彼國,這是早課,晚課也可以這樣。如此日日作為定課,不可減少。這種做功課的方法,能教眷屬們同修更妙。若是為了末後一著大事,那末,做功夫更要親切綿密。

每日除早晚二時功課外,還應該在十二時中,將一句「阿彌陀佛」牢牢記住,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將一句佛號作自己命根,咬定牙關,決不放捨,就是在飲食起居,行住坐臥中,也要將此一聲佛號時時現前。

若是遇到逆順喜怒煩惱境界,心神不安的時候,就將這聲佛號提起一拶,就能看到煩惱當下消滅。人們的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現在以念佛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若是在念佛時能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為什麼呢?若念佛在煩惱上作得主,就能於睡夢中作得主;若於睡夢中作得主,就能於病苦中作得主;若於病苦中作得主,那末,臨命終時,便能分明了了,自知去處了。

這件事並不難行,只要了生死的一念心切就是了。因為方法很簡單,僅僅靠定一聲佛號,不再向其他方面去尋思求索,驀直念去就可以了。久久純熟,自然得大安樂自在,得大歡喜受用,這不是世間五欲之樂可比的,除了念佛,更沒有能超過這一直捷省事的法門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個妄想?一剎...

行住坐臥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問: 見性是怎樣的一種生命? 慧律法師答: 見性就是...

學禪行者須注意的五法

略說發心學禪行者,應須注意五法:一、聞。二、厭。三...

念佛時不好的念頭經常浮現,該如何去對治

問: 末學在念佛時經常妄想紛飛,而且淫慾心很重,不...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緣作基礎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是如何覺悟的。佛就是覺,《...

禪修時的內省觀照

禪修不是為了追求什麼事物,而是去發覺我們個性和行為...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少說與多說

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語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

菩薩戒的四種廣大殊勝

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

初學佛的誤區

由於無始以來煩惱業障的染污,人們大多具有各種各樣的...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時,一個體重稍輕...

敲碎堅硬的殼

厚朴,落葉喬木,因葉大而濃蔭,因花大而美麗,因藥用...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別

這一大科講到佛陀法身的功德。這當中有十門分別,這個...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當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尋回專注力呢

問: 現在常見的工作環境是,電腦螢幕同時開了好幾個...

沒有修持的人能燒出舍利子嗎

問: 一個完全沒有修持的人死後,能燒出舍利子嗎? 大...

《佛陀的四個法寶》謹記圓因老法師的教誨

一、懺悔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

傅大士:勸君常修十法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

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之法,全是自心

問: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

少碰9種對腦部有害的食物

研究證實,腦部退化與飲食有關。食用具有提高體內抗氧...

禪宗看話頭的用功方法

禪宗的法門呢?我略講兩句就好了。虛雲老和尚他老人家...

農曆七月不是鬼節

一、盂蘭盆會的由來及其發展 盂蘭盆會,是漢語系佛教地...

【佛教詞典】破他義有三路

【破他義有三路】 p0936   大毗婆沙論二十七卷八頁雲...

【佛教詞典】伽羅陀

(一)意譯度邊地。為鳩摩羅什譯仁王經卷下所說之菩薩修...

【視頻】淨旻法師《往生咒的含義與至誠念佛》

淨旻法師《往生咒的含義與至誠念佛》

【視頻】本源法師《吃飯時要存這五種觀想》

本源法師《吃飯時要存這五種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