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平常為何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寬昌法師  2013/01/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平常為何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佛教平常給人影響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更將常人記憶定格在僧俗弟子互相見面時合掌問訊,稱念彌陀聖號的這個動作上。很多時候,這個動作、這個聖號似乎代表了整個佛教似的。不管自己信不信,見了僧俗弟子,自然不自然或正式不正式地合掌問訊,稱念彌陀聖號。

問訊和禮拜是佛教界僧俗弟子對佛陀、大德高僧、長者居士發自內心,表達在外形的恭敬方式和見賢思齊的禮遇方式。問訊者雙手合十、低首彎腰,表現出問訊者對對方的尊敬。禮拜在佛教禮儀中要求五體投地,五體就是雙膝、雙手、頭部五個部位。五個部位全部落在地上,表示出禮拜者的虔誠和被禮拜者德行,同時也能讓禮拜者放下對自我的執著。

「南無阿彌陀佛」,中的「南無」兩個字在佛教裡面發音「那摩」。「那摩」是歸依的意思。歸是歸投,依是依靠。譬如如子依母,如出得歸。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們在身心方面得到依住。在身心得到依住後能夠勇猛精進,聞思修證依次圓滿,最終得到解脫成就。

阿彌陀佛,是佛的名號。這個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在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讓眾生和他一樣解脫成佛。我們比較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他的左右脅侍,幫助他教化眾生,佛教裡面把三位聖人合稱為「西方三聖」。「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說明了「西方三聖」和我們婆娑世界眾生和他們的緣分。

佛陀在《佛說阿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和我們這個婆娑世界的眾生緣分很深,只要行者具備信願行三種資糧,一心稱念阿彌陀經的名號,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經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諸大聖眾前來接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殊勝因緣,佛陀在「三藏十二部」經典當中無問自說,為弟子們演說了這部《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翻譯為無量壽、無量光。說明了阿彌陀佛光壽無量,在佛教裡面也稱阿彌陀佛為「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壽在佛教代表福德,光在佛教代表智慧。佛陀告訴我們,凡要成佛,必得福德智慧圓滿,才能無漏解脫,進入無餘涅槃。

佛陀告訴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我們在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中,用佛號統攝萬念,達到淨念相續,彰現我們本來具足、清淨圓滿的佛性。在生活中,由於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的障蔽,我們本來清淨圓滿的佛性無法顯現。因此佛在初成佛道時就發出這樣的警語:「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所以,要我們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在修學佛道的路上,勤修戒定慧「三學」,斷除貪瞋癡「三毒」,在福德智慧圓滿中解脫成佛。鑒於此,作為佛弟子,要常隨佛學,法隨法行。在菩提覺路上勇猛精進,警鐘常鳴,用八正道作為修行的指南,用佛法指導生活,在生活中驗證佛法。過去曾有修證的大德祖師們也一再告訴我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佛在人間成就,佛陀將他走過的覺悟之路告訴我們,讓我們要將佛法和生活結合起來,因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果佛法和生活分離,就會「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了。

另外,福德和智慧就像「車的雙輪,鳥的雙翅」,缺一不可。缺了就不能圓滿,不圓滿怎能成佛?佛之所以福智圓滿,才被稱為「兩足尊」。有些人將「兩足尊」解釋為佛陀是兩腳動物中最尊貴的人,聽起來似乎有理,但沒有說出根本;「兩足尊」是指佛陀煩惱斷盡,福智圓滿具足,無漏解脫,故名「兩足尊」。從中看出,佛陀讓我們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要我們光壽無量,福智圓滿具足,這才是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根本歸趣;並不是象現在有些學佛者那樣,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只是等著在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淨土,被人們誤認為學佛就是為了等死-死後往生西方。導致了人們產生錯覺,認為學佛只是為了等死,或者是因這世的修行,得到來世的幸福。

佛法告訴我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善惡前因的感召下,必得相同果報,這就是「因果相續」的法則了。學佛修行的目的是要我們把握當下,換句話就是要我們「活在當下」,用直面相對的態度面對現實,修因證果,解脫生死。往生西方是佛陀為現世當中沒有解脫眾生開示的一個方便法門,以免在「六道」生死中輪迴不休。

往生西方是讓我們在現世當中解脫成就,在解脫成就的當下顯露出我們內心的淨土世界。不是叫我們死後才去往生,要知沒有現實當中的往生,就沒有死後的往生!再者,如果一個人信念真切,加上生前淨念相續,在生命即將結束、心念非常微弱的時候還能心念不失,蒙佛接引而往生淨土;如果一個人平常就抱著僥倖心態,信念不切,雜念紛飛,在生命即將結束、心念非常微弱的時候難保心念不失,不是惦念兒孫就是掛念其它,這時佛來接引也會猶豫不決,在雜念的牽引中墮落六道。「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心與佛相應,才能成佛,心與生死相應,結果大家不言自明!

佛法是解決煩惱的辦法,佛法更是指導生活的方法,在佛法的指導下才能穩步向前、不斷向菩提大道邁進。進而斷除人法兩個方面的執著,保持平常心,才能在生活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進而把握自己。

念佛往生體現了佛陀的大慈大悲;稱念佛號旨在叫我們淨念相續中彰顯本有的清淨佛性;稱念彌陀名號提醒我們修學路上必須要福慧具足;稱念彌陀名號是告訴我們不要捨本逐末;稱念彌陀名號是讓我們在現實解脫中脫離六道生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地藏觀音聖號和念彌陀名號有什麼區別

問: 念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名號有什麼區別...

【推薦】今生沒有往生,下輩子就更難往生了

智者大師,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門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

印光大師文鈔中有關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 (與...

寧做老實頭,狂慧反有落空之禍

世人之中,往往是有些老實頭知道自己水平不夠、業障深...

持名念佛的勝妙功用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願攝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幹,...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不費工夫不費錢 但求一念無間斷 何愁...

四十八大願——(第13願)佛壽命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推薦】口業清淨,功德不思議

何為『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種口業 妄語者,見言...

如何正確閱讀佛經

一:保寧勇禪師示看經警策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

不是境緣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

二塊磚的福報

諸位今天能夠來佛堂打佛七,住在道場,安坐佛堂裡,都...

如何讓佛號更加堅定呢

你的佛號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關係的。你心理的素質不...

以吃菜為殺生,是不按道理之邪說

原文: 戒律之不傷一草,則不許吃菜,以吃菜為殺生,此...

佛教七七追薦的由來和規矩

我國最早為亡者做七的記錄,始於北魏。《北史外戚傳》...

【推薦】印祖力薦的治病救命妙方

備註:以下七則方均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為印祖所認可...

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禪定也好,隨...

因果報應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報,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個修行...

初學佛法的應怎麼學

問: 初學佛法並有志於出家修行的人應該先讀什麼經?...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願念佛來了斷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共有四種:第一、心態不...

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主講人是蜚聲海...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

【佛教詞典】迦濕彌羅國

【迦濕彌羅國】 p0854   西域記三卷十三頁云:迦濕彌...

【佛教詞典】六種供具

供養佛之六種物品。指水、塗香、花、飲食、燈明、燒香...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九界同歸》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九界同歸》

【視頻】湖南南嶽福嚴寺

湖南南嶽福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