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印光大師  2015/09/29  大字體  護眼色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原文: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證初二三果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或致墮落惡道。證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說。若依大乘圓教說,初信斷見惑,與小乘初果同。七信斷思惑盡,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薩,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測度。況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參禪之人,每以宗家機鋒轉語,淨宗教宗皆無能答,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實則起此知見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無自雄自矜之態。何以故,以絕妙之語,亦極平常之語。不但會得不濟事,即大徹大悟亦不濟事。直須完全證得,方為了事。後世能證者,實不多覯。五祖戒禪師,(五祖寺名,師戒禪師為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

於宋初名喧宇宙,門庭高峻,若龍門然,死後為蘇東坡。(有事蹟可證。)東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見地,俱不平常,而復不拘小節,其守杭時,尚常邀妓自娛,可知戒師並初果尚未能證。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運不會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縱以殺身之威脅之,令犯邪淫,寧肯就死,決不肯犯。禪者若知此義,何敢藐視淨土,高推禪宗。讓愚夫愚婦,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處輪迴,不願出離乎。光說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禪者所屈,而捨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於驢年。(盡未來際亦無驢年)

譯文:

世間的學佛人,大多數都以開悟為追求,殊不知開悟而未能實證,還是無濟於事。即使證得初二、三果的聖人,也難免來生因享福而造作惡業,或許以至於墮落惡道。證得四果的阿羅漢,才可以了脫生死輪迴,這個是依照小乘的說法。如果依照大乘圓教的理論,初信位斷除見、思二惑,和小乘初果相同。七信位斷思惑盡,才可以了生死。初信到六信,尚且未能了生死。初信位菩薩,他的神智慧,已經不是凡夫的情見所能揣度的了。何況二、三、四、五、六信位呢?可見仗自己的能力了生死,是如此之難。

參禪的人,每每以宗家的機鋒轉語,淨宗教宗的學人都不能對答,而覺得禪宗道法高妙。實則有這種知見的人,也不完全知道古人的用意。果然真知道的人,必定不會有自傲自誇的心態,為什麼呢?因為機鋒語錄雖然絕妙,也是極其平常的話。不但會對答語錄無濟於事,即使大徹大悟也無濟於事。直到必須完全證得了,才可以了生死。後世修學的人,能夠實證的人,實在不多見。比如五祖戒禪師,(五祖寺名,師戒禪師是五祖寺的住持,所以稱他為五祖戒。)在宋朝初年名氣相當大,門庭徒眾相當多,死後轉世就是大文豪蘇東坡,(有事實可以佐證。)

蘇東坡因為前世智慧高超,所以他的文采見識,都很不平常。而卻不拘於小節,他在鎮守杭州的時候,還常常招妓玩樂,出入妓院淫妨,可知五祖戒禪師並未能證得初果聖人,為什麼呢?因為證果聖人得到道共戒,自然而然可以隨心所欲而不會犯戒。這種人,如果不出家,也會取妻室,然而縱然以殺他的身體相威脅,讓他犯邪淫,他寧可馬上就死,也是決不肯犯的。修禪的人如果知道這個道理,怎麼敢藐視淨土,抬高禪宗。讓絲毫不懂得談玄說妙的愚夫愚婦,都可以仗佛力往生西方,而自己卻甘心仍舊輪迴六道,不願意出離呢?

印光說這些話的意思,是怕你不知道其中的所以然,被參禪的人所折服,而捨棄淨土佛力,依仗自己的能力去參禪,以至於了脫生死在驢年。(也就是說辦不到的事,因為窮盡未來際也沒有驢年。)    ——《文鈔》之《復化凡居士書》(節錄) 印光大師著述 佛弟子 敬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

不是佛號有問題,而是你的心有問題

淨土宗的修學是本尊相應的法門,就是說,我們臨命終是...

【推薦】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

惡緣太多,發願捨壽求往生行嗎

問: 頂禮大安恩師,弟子依止您修學淨土己七八年了。...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然復妙覲大儀,啟心貞照。識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

聖嚴法師《我與環境不一不二》

我們所到的任何環境,都應看作就是我們自己。坐飛機時...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曾琦雲 譯註) 《印光大師說淨土》譯註的印光大師的...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勾引無計,...

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體孱弱, 當息心...

由殺生宴客轉為戒殺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勸戒類遍》載,福建浦城令...

星雲大師:健康與長壽

所謂健康,一般人只想到身體的健康。雖然沒有頭痛,腸...

威儀是最有攝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長的法師一同在路上散步,看著腳下高高的台階...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積大德

都說厚德才能載物,我們要怎麼才能積大德?我先講個故...

佛教與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宇宙中物質存在的內部結構、基本性質和普...

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責任

出家僧人應有三種責任: 一、為僧者,維護僧家形象,如...

心靈哲學小故事

禮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

六大進補的誤區

誤區一: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家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

人真的需要動物性蛋白嗎

說起蛋白質,第一個在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

人不能過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罣礙

百丈懷海禪師是唐代著名的禪宗高僧,我國叢林清規的制...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

【佛教詞典】一來向

【一來向】 p0003   顯揚三卷十頁云:三、一來向。謂...

【佛教詞典】四果由五因立

【四果由五因立】 p0458 俱舍論二十四卷十六頁云:若爾...

【視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靈岩山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靈岩山寺)

【視頻】鄺美雲《心經》念誦版

鄺美雲《心經》念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