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世話、戲論、憒鬧的二十種過失

2012/05/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大寶積經》云:菩薩應捨憒鬧樂於寂靜,捨諸世話觀於實義,捨於眾務及諸戲論,修出世道慈念眾生。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憒鬧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彌勒,云何名為樂於憒鬧二十種過?

一者、不護身業,二者、不護語業,三者、不護意業,四者、多饒貪慾,五者、增長愚癡,六者、耽著世話,七者、離出世語,八者、於非法中尊重修習,九者、捨離正法,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十一者、於不放逸未曾修習,十二者、於放逸行常懷染著,十三者、多諸覺觀,十四者、損減多聞,十五者、不得禪定,十六者、無有智慧,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諸梵行,十八者、不愛於佛,十九者、不愛於法,二十者、不愛於僧。彌勒,是為菩薩觀於憒鬧二十種過。」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世話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住決定義,由觀是義不生熱惱。彌勒,云何名為樂於世話二十種過?

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聞;二者、於諸諍論多起執著;三者、失於正念如理作意;四者、為所不應身多躁動;五者、速疾高下,壞於法忍;六者、心常剛強,禪定、智慧曾不熏修;七者、非時而語,言論所纏;八者、不能堅固證於聖智;九者、不為天龍之所恭敬;十者、為辯才者常懷輕賤;十一者、為身證者之所呵責;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懷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搖動不安;十四者、猶如倡伎隨逐音聲;十五者、染著諸欲,隨境流轉;十六者、不觀真實,誹謗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稱遂;十八者、其心不調,為人棄捨;十九者、不知法界,隨順惡友;二十者、不了諸根,係屬煩惱。彌勒,是為菩薩樂於世話二十種過。」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睡眠過失有二十種(非時而寢)。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發起精進,意樂無倦。彌勒,云何名為樂於睡眠二十種過?

一者、懈怠懶惰,二者、身體沉重,三者、顏色憔悴,四者、增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體生瘡疱,八者、不勤修習,九者、增長愚癡,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膚闇濁,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為行愚鈍,十四者、煩惱纏縛,十五者、隨眠覆心,十六者、不樂善法,十七者、白法減損,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進,二十者、為人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於睡眠二十種過。」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針對比丘)。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彌勒,云何名為二十種過?

一者、耽著世間下劣之業,二者、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三者、亦為勤修禪定比丘之所呵責,四者、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五者、虛食居士及婆羅門淨心信施,六者、於諸財物心懷取著,七者、常樂廣營世間事務,八者、念其家業常懷憂嘆,九者、其性佷戾發言粗獷,十者、心常憶念勤修家業,十一者、愛著諸味增長貪慾,十二者、無利養處不生歡喜,十三者、多生惱害障礙之業,十四者、常樂親近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晝夜,十六者、數問世間所作事業,十七者、常樂發起非法語言,十八者、恃營眾務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過不自觀察,二十者、於說法者心懷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營眾務二十種過。」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略說有二十種。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於現在生多諸苦惱;二者、增長瞋恚,退失忍辱;三者、為諸怨對之所惱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諸斗諍怨競之心;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九者、當得丑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軟,言詞謇澀;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十二者、於未聞經聞之不悟;十三者、諸善知識皆悉捨離;十四者、諸惡知識速當值遇;十五者、修行於道難得出離;十六者、不悅意語數數常聞;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諸疑惑;十八者、常生難處,不聞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礙;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諸怨嫉。彌勒,是為菩薩耽著戲論二十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專注聽法的阿難尊者

佛陀告訴比丘們: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讓弟子們了解念佛...

人是自己觀念的奴隸

心能做福,心能做惡,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獄,心是一...

犯戒造業的四種原因

佛講了四種造業或犯戒的原因: 一個是不明理,然後犯戒...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

慾望的過患

《楞嚴經》上佛說: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

佛教徒應擇正業而活命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個等級,但有一種眾生不在這四種...

過去造了很多惡業,怎樣消除這些恐懼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

抓住散念,時時念佛

要抓住散念,時時念佛。在工作或生活當中,行住坐臥,...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缽之後,一路南下被惡人追尋...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

【推薦】不向此身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我們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觀作一個總結。偈頌一是偏重在...

心淨則國土淨,為何還要跑到極樂世界

多少人自以為是,說心淨則國土淨,當下就是淨土啊,何...

【推薦】以逆境苦難為師

古聖先賢無一不在逆境苦難中,成就人格與大業。佛教四...

佛教的懺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裡面說懺悔的方法,有說兩種,事懺和理懺;也有說...

四句話揭示人生精闢而深刻的哲理

這四句話,揭示的人生哲理精闢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來東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一雙筷子,斷送了江山

話說商紂剛繼王位的時候,並無荒淫之象,大家都認為他...

修行人應該怎麼面對是非

問: 我們在僧團當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是非。請問我們...

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

我們總是覺得我會經常的存在在這人世間,所以我要把所...

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要把握兩個很重要的...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稱為悉達多太子)曾想過:為什麼人...

念佛功德

久遠劫前,當時住世之佛亦名釋迦牟尼,於世間弘揚佛法...

真正地孝順父母,一定要讓他們歸信三寶

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侍奉父...

千劫萬難生二胎 持名念佛現奇跡

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在周圍朋友、同事以...

【佛教詞典】辯中邊論述記

凡三卷。又作辯中邊論疏、辨中邊論述記。唐代窺基著。...

【佛教詞典】取歸婦估客食過限戒制意

亦名:歸婦賈客食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

【視頻】淨旻法師《佛教的核心價值》

淨旻法師《佛教的核心價值》

【視頻】極樂淨土是怎麼修來的

極樂淨土是怎麼修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