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來

印光大師  2015/10/18  大字體  護眼色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來

詳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風起長空,萬籟咸為之鳴嘯。世無無因之果,亦無無果之因。喻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此舉世親知親見,諦信無疑者也。因果二字,遍攝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罄無不盡。世間聖人,非不明示因果。以其專主經世,欲其可繼可傳。因只局在現生,及先代後代。而不詳其生之以前,死之以後,及前自無始,後盡未來。

後之學者不能深體聖人之意,遂謂人物之生,特天地之氣,偶爾湊泊其形骸而已。其至於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無因無果,成斷滅見。其負聖教而昧己靈也甚矣。孔子之讚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箕子之陳洪範也。末後方明向用五福,威用六極。二者若不並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論,則上天之畀與,聖人之言論,明王之政令,諸多矛盾(如奸黨榮貴,忠藎誅戮,顏淵短命,盜跖長壽等)。若知前後因果,則窮通得喪,皆我自取。縱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慚己德之未孚,不見人天之或失。樂天知命,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

人徒見何君之一門慈孝,四世同堂為慶。而不知其致此者,由多生之培植來也。須知娑婆世界,壽命短促,百年即為上壽,而能得者有幾。今何君幸慈親之壽,已滿六旬。特啟華筵,承歡上壽。廣徵詩文,用佐壽觴。可謂篤於事親,以身設教者也。又須知其窮三際而不遷不變,歷萬古而無減無增者,方是老夫人即心本具之真實壽量也。蓋吾人現前一念,本自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背覺合塵,迷心取境之故。致令原無遷變增減者,常受遷變增減之厄。了無一念常住不動之時矣。

我大覺世尊愍之,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順機宜,廣垂言教。普令一切眾生,背塵合覺,複本心性。滅元無之幻業,了本有之真心。故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須知智慧德相,與妄想執著,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即為智慧德相。喻如水結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見屋轉,屋實不轉。迷謂方移,方實不移。所謂萬境本閑,唯心自鬧,一心不生,萬法俱息者。此之謂也。然此理悟之雖易,證之實難。若非宿根成熟,孰能親證親到。

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無論若聖若凡,或愚或智,與夫天仙修羅之輩,地獄鬼畜之儔。但能至誠發願,持佛名號。聖則頓成佛道,餘則帶業往生。既得往生,則惑不期斷而自斷,德不期證而自證。譬如洪爐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覿面,鄙念全消。

夫孝子之於親,宜先乎本而次乎末,養其體而導其神。倘唯知服勞奉養以安之,立身行道以榮之,而不知以常住無生之道,念佛往生之法,諭令修持。使其生念佛號,死生佛國。辭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樂。承事彌陀,參隨海眾。聞圓音而三惑淨盡,睹妙境而四智圓明。不違安養,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廣作佛事。徹證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是所謂見小而忘大,得近而遺遠。乃中人之局見,非達士之大觀也。若能令慈親與己,並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養,同證無量光壽,同享寂滅法樂,同作彌陀法王子,同為人天大導師。方可盡其孝慈之心,與夫教育之誼。其所謂孝慈教育,非世之所謂孝慈教育也。此家慶圖原始要終之極致。

倘不以予言為非,待至同生淨土之後,用大圓智鏡,攝彼蓮池海會之影,普贈沉溺苦海之同胞。予亦當竭其愚誠,序而讚之。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紹興何閬仙家慶圖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一念淫念的果報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應化的時候,龍王中有一位...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

乖,聽話

在一個念佛堂講課,一個居士向師父訴苦:丈夫生意忙,...

宣化上人:殺生因果難逃

各位善知識,世界上最厲害的果報,就是殺生。今早有越...

閻浮提眾生的業感差別

閻浮提眾生身口意三業能感得百千種報應。有現報,現世...

為何有時修善反而痛苦會加劇呢

這個地方問題來了,因果是隔代受報的,比方說,有些人...

印光大師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師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深受其益。所以...

經常這樣去想,就不會怨天尤人

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

印光大師:深信淨土後,方可學餘宗

末世眾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決難如願。至於各宗法...

祭祀祖先應該用素食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

睡時念佛修行要訣

睡時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

21句話幫你去掉憂愁和焦慮

人總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擁有時才會加...

《華嚴經疏》中的十種迴向

在《華嚴經疏》這部書裡,把迴向分為十種。哪十種呢?...

佛號招牌度眾生

我要呼籲大家一個度眾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

濟群法師《佛教與人生》

看到定慧寺的弘法活動越做越好,聽經的居士越來越多,...

佛弟子應該學習彌勒菩薩哪些精神

眾所周知,彌勒菩薩為中國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薩之一...

仙趣之因與果報

天、仙、神、鬼不一樣。什麼是天?天就是光明義:天是...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問: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方海權答: 在《三世因果...

毗耶娑問經

毗耶娑問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游阿踰闍強伽...

無住生心與日常生活

金剛經中有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無我相、人...

濟群法師《藥師法門的功德利益》

佛教開示淨土法門,告訴我們大千世界中有許許多多佛土...

【佛教詞典】喜足論

【喜足論】 p1164 集異門論十二卷十一頁云:喜足論者:...

【佛教詞典】見所斷等三法

【見所斷等三法】 p0643   大毗婆沙論七十七卷四頁雲...

【視頻】淨界法師《貪求長壽,魔化女與其行貪慾,幹沽而死》

淨界法師《貪求長壽,魔化女與其行貪慾,幹沽而死》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百問》

大安法師《淨土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