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2015/01/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臨終亦穩往生。但在家二眾,處於佛法頹衰之地,難得高僧為之如法受戒。幸梵網經曾開異方便,許以在佛像前,至誠懺悔七日,如見好相,即可自誓受戒。而地持經亦如此說,且無見好相明文,比梵網更為便易。爾時弟子疑之,不知究遵何經為是,後閱靈峰宗論,內曾闡明梵網為未發心,地持為已發心而設之理。

今弟子等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可算已發心得依地持受戒否。即我師文鈔上教某女士自誓受戒,亦無見好相明文,亦是因其已發心得依地持,不必拘見好相否。但某女士貞操冰潔,弟子等業深障重,可否參照而行,又是一疑義,故不揣冒昧,再為普通在家念佛行人請求判示,以便遵行。

答:佛法廣大猶如大海,隨人根性而為受持。若欲受戒,有可受處,固宜以師僧受。若無其人,則向佛懺悔自誓受。所云見好相,談何容易。恐今人無此善根,或因不明心地,以躁妄心求,則著魔者多,得益者少矣。今之稍有行持者,動言見種種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聖境界現,雖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當必大有心行轉變之征。若仍然照舊,則非聖境,乃魔境也。不可不知。凡一切人,皆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乃三世諸佛之略戒經,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則有功德,犯則有罪過。

持之及極,便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乃至成佛。彼發心受戒,無師可授。當志誠懇切佛前懺悔一七日,於佛前自誓受戒即已。固無須雲好相。亦無須雲已發心未發心。今之時機,非佛世之時機。然為往生西方受戒,當須真實受持。若徒求其名,則成戲弄,罪過實非淺鮮。

問:行人若不受戒,則永棄佛海,失大利益。如發心不真,顢頇受戒,犯之又一重戒罪,是受之恐致違犯,不受又失大益,似乎進退兩難。弟子對此,頗有愚見,以為如果發心真實,自必懼罪情深,必少違犯,不妨立即受戒。否則習氣太重,或因一時心感,貪一戒名,昧然受之,將來必易觸犯,反不如依律秉持二三年後,果無違犯,再行受戒未晚,斯則既得戒益又不致徒增戒罪,似乎有益無害。

此法弟子曾試之,勸人吃素,頗有效驗。因近數年幾遇發心修行,即勸其先持六齋,及戒殺,減少肉食,兼作眾生一體血肉不淨等觀,不數年間,因之而吃長素者,不下十餘人,今對於戒法,未知可否照此辦理。又有一輩行人,頗明罪福因緣,雖未受戒,而能照律秉持,孳孳念佛,求生淨土,若後往生,與已受戒念佛往生者,品位有無高下。

若有,則與六祖心地無非自性戒,本來無一物,何處著塵埃之義,似乎相違。如無,而律又言如法受戒者,方發戒體,且得天神擁護,又顯與未受戒者,大有區別。弟子未明斯義,故特錄求指示。況前擬先秉持,而後受戒,如果不同,設此學戒期內有命終者,豈不失大利益,是此一疑義,尤不得不早求解決也。

答:既欲受戒,固宜真實。既不真實,又何須受。利益由真實持戒得。非有受戒之名,便得利益也。汝之疑,可謂無謂之極。凡修行在心地上論,不在形跡上論。未受戒而持戒,是為真實修行人。豈真實人,行真實行,反庸劣乎。然佛菩薩極力勸人受戒,謂受之必持。非為今之掛名受戒者發也。掛名受戒,以受戒人毀佛禁戒,罪加一等。汝之所問,皆是死執跡相,妄興議論。如此所說,皆名戲論。受戒發戒體,乃宿根深厚之人,非今之悠悠掛號者事。不受戒而能持戒,乃少數人,非多數人,故不得用此以難彼。此係特別性質,彼乃通途教道,何得崖板相比。直是本無一事,妄起風波,可嘆孰甚。利益在跡相上論,不究心地實情,則舉世之人,皆好假冒修道之人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2023年新春開示

正月初一開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師、諸位優...

出家人應該如何學戒

對於出家人來說,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

遮止身口意的十種惡行

善惡行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先...

受了五戒吃肉會影響往生嗎

問: 法師,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嗎?有的師兄說受了...

以淨土法門作為自己安心立命之所

業緣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受業力所牽引,有種種的因...

【推薦】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問: 請問法師,現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淨土為最終的歸宿...

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念功德包含身、口、...

百八首詩勝楚歌,聞者厭離娑婆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1686~1734年),活動於清朝的...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印光大師《印造經像之功德》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光近來得一攝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須此。若未成...

印光大師論念佛圓通章的聞思修

印光大師非常重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讚...

古今聰明人一大可憐可憫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見,必至矜己傲物,排...

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是我們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規定...

淨土法門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無常不貸人。 花正開時逢驟雨,索...

如何做臨終開導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推薦】被塵埃封在心底的善念

一個殺人犯亡命逃竄了整整一年,來到小鎮時,已經衣衫...

所有的煩惱都是由這三毒所發出來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個切字。《高峰禪要》裡也常強調要...

聖嚴法師《活出老年新生命》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突顯了老年人的社會問題。不論...

善導大師的三不問

善導大師有三不問。我們念佛人經常問這樣那樣的問題,...

臨終是否要在佛號上才能往生

大家可以看看四十八願的其中三願十八願,十九願,二十...

祖師與你有什麼冤仇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淨土行人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

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

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

嘗聞:驪龍頷下有珠焉,雨一切財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佛教詞典】七種大乘性

【七種大乘性】 p0061   雜集論十一卷三頁云:由與七...

【佛教詞典】薩達磨芬陀利

(經名)Saddharmap un?arika,譯曰妙法蓮華。法華經...

【視頻】慧律法師《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慧律法師《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視頻】大悲咒(閩南語唱誦)

大悲咒(閩南語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