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2015/01/18  大字體  護眼色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臨終亦穩往生。但在家二眾,處於佛法頹衰之地,難得高僧為之如法受戒。幸梵網經曾開異方便,許以在佛像前,至誠懺悔七日,如見好相,即可自誓受戒。而地持經亦如此說,且無見好相明文,比梵網更為便易。爾時弟子疑之,不知究遵何經為是,後閱靈峰宗論,內曾闡明梵網為未發心,地持為已發心而設之理。

今弟子等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可算已發心得依地持受戒否。即我師文鈔上教某女士自誓受戒,亦無見好相明文,亦是因其已發心得依地持,不必拘見好相否。但某女士貞操冰潔,弟子等業深障重,可否參照而行,又是一疑義,故不揣冒昧,再為普通在家念佛行人請求判示,以便遵行。

答:佛法廣大猶如大海,隨人根性而為受持。若欲受戒,有可受處,固宜以師僧受。若無其人,則向佛懺悔自誓受。所云見好相,談何容易。恐今人無此善根,或因不明心地,以躁妄心求,則著魔者多,得益者少矣。今之稍有行持者,動言見種種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聖境界現,雖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當必大有心行轉變之征。若仍然照舊,則非聖境,乃魔境也。不可不知。凡一切人,皆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乃三世諸佛之略戒經,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則有功德,犯則有罪過。

持之及極,便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乃至成佛。彼發心受戒,無師可授。當志誠懇切佛前懺悔一七日,於佛前自誓受戒即已。固無須雲好相。亦無須雲已發心未發心。今之時機,非佛世之時機。然為往生西方受戒,當須真實受持。若徒求其名,則成戲弄,罪過實非淺鮮。

問:行人若不受戒,則永棄佛海,失大利益。如發心不真,顢頇受戒,犯之又一重戒罪,是受之恐致違犯,不受又失大益,似乎進退兩難。弟子對此,頗有愚見,以為如果發心真實,自必懼罪情深,必少違犯,不妨立即受戒。否則習氣太重,或因一時心感,貪一戒名,昧然受之,將來必易觸犯,反不如依律秉持二三年後,果無違犯,再行受戒未晚,斯則既得戒益又不致徒增戒罪,似乎有益無害。

此法弟子曾試之,勸人吃素,頗有效驗。因近數年幾遇發心修行,即勸其先持六齋,及戒殺,減少肉食,兼作眾生一體血肉不淨等觀,不數年間,因之而吃長素者,不下十餘人,今對於戒法,未知可否照此辦理。又有一輩行人,頗明罪福因緣,雖未受戒,而能照律秉持,孳孳念佛,求生淨土,若後往生,與已受戒念佛往生者,品位有無高下。

若有,則與六祖心地無非自性戒,本來無一物,何處著塵埃之義,似乎相違。如無,而律又言如法受戒者,方發戒體,且得天神擁護,又顯與未受戒者,大有區別。弟子未明斯義,故特錄求指示。況前擬先秉持,而後受戒,如果不同,設此學戒期內有命終者,豈不失大利益,是此一疑義,尤不得不早求解決也。

答:既欲受戒,固宜真實。既不真實,又何須受。利益由真實持戒得。非有受戒之名,便得利益也。汝之疑,可謂無謂之極。凡修行在心地上論,不在形跡上論。未受戒而持戒,是為真實修行人。豈真實人,行真實行,反庸劣乎。然佛菩薩極力勸人受戒,謂受之必持。非為今之掛名受戒者發也。掛名受戒,以受戒人毀佛禁戒,罪加一等。汝之所問,皆是死執跡相,妄興議論。如此所說,皆名戲論。受戒發戒體,乃宿根深厚之人,非今之悠悠掛號者事。不受戒而能持戒,乃少數人,非多數人,故不得用此以難彼。此係特別性質,彼乃通途教道,何得崖板相比。直是本無一事,妄起風波,可嘆孰甚。利益在跡相上論,不究心地實情,則舉世之人,皆好假冒修道之人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中最為殊妙

念佛一法當中又有多門。這多門就是講有四種念佛,再加...

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的正念

淨土宗它最強調的,就是臨終的正念,千念萬念為的就是...

如何斷煩惱無明和妄想

問: 如何斷除煩惱、無明和妄想? 慧律法師答: 師父...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

是供佛好,還是供菩薩好?

問: 供釋迦牟尼佛好,還是供菩薩好,比如供觀音菩薩...

如果不犯這個戒,財寶則永遠沒有短缺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

鍛煉身體是執著自己的色身嗎

問: 弟子深信淨土,誓死不退,現在也很少運動了,覺得...

【推薦】放下名利枷鎖 老老實實念佛

現代人生活忙碌,從出生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社會。...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

汝書說得很熱鬧好聽,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

凡做大事的人,於小事決不肯輕忽

【原文】 當一切時,小心勤慎。且莫學說大話,不認真用...

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

自己撓癢自己笑

有來訪者問弘一大師:何時是你最高興的時候? 回答:...

念佛人斷氣後遭遇違緣能往生嗎

問: 末法眾生若命終、未命終,家中眷屬即為其穿衣,...

為何居士互稱師兄,而不稱師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不用擔心來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鄉迦毘羅衛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間上的人,常常將挫折災難歸咎於自己的命運不好,或...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問: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答: 本人鼓勵受...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問: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樣反觀自己?念佛之心當下...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 現代科...

禁火莫燒山林

禁火莫燒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燒燬山林。那麼從下...

【佛教詞典】閑居

(術語)修止觀二十五方便中第一科具五緣中之第三有閑...

【佛教詞典】不活畏

又作不活恐怖。五怖畏之一。初修行之人雖行佈施,猶存...

【視頻】阿彌陀佛(悟勝法師)

阿彌陀佛(悟勝法師)

【視頻】功德寶山神咒(童聲)

功德寶山神咒(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