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印光大師  2014/12/31  大字體  護眼色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份,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係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鎔餘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餘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餘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宏淨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且勿妄意高遠,恐或於事理不清,則難免著魔。

永嘉某居士之長信,專治此病,彼病與汝病,名目不同,性質是一,光固不願多說,祈於彼信領會之。須知悟後之人,與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則別。未悟無生者,境未至而將迎,境現前而攀攬,境已過而憶念。(攀攬二字,賅攝好惡憎愛,勿謂好愛為攀攬,憎惡為不攀攬,)悟無生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猶如明鏡,來無所黏,去無蹤跡。其心之酬境,如鏡之現象,絕無一毫執著繫戀之思想。

然雖於境無心,猶然波騰行海,雲布慈門,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認作於境無心,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廢弛,則是深著空魔,墮於頑空,由茲撥無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此中關係,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

譯文:

來信所說的念佛三昧,說起來容易,要想得到實在是難上加難,只管收攝心念懇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許能夠證得。即使不能證得,有真信心、懇切願收攝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彌陀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不亂,如果按照蕅益大師的分析,尚且不是現在的修行人能夠證得的,何況理一心不亂呢?因為斷盡見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亂,破除無明煩惱證得諸法之真實體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亂。如果是內秘菩薩的大行,而外現小乘聲聞或者凡夫之相的菩薩,那麼理一心或事一心,固然不難做到。

如果確實是具足煩惱惑業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可多得,況且理一心呢?應當詳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這封很長的信,就明白了。至於覺悟無生理體之後,必須還要保護維持,消除存殘餘留的習氣,這個到時候自然知道,何必預先問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樣,是涼是熱自己心裡清楚。否則縱然喝水的人說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居士把悟無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私下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護護持,以致使習氣又會復發,而導致得到後又失去,所以才有這樣的問題。要知道,真正證得無生忍,實在是非比尋常,是破除無明證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圓教菩薩,也就是別教初地菩薩,談何容易。

請居士依照印光《文鈔》開示而實行,等到了解淨土法門的所以然,以及信願行的意志,都能不被一切其他宗善知識的其他法門所動搖,此後如果有多餘的能力,不妨加以專研各大乘經論,來開啟智慧,以此作為宏揚淨土法門的依據。能夠這樣去做,雖然是凡夫,也同樣可以隨著有緣人的根機弘法利生,行菩薩道。暫且不要好高騖遠,恐怕或者對於事和理不能明瞭,便難免會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長信,就是專門治這個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雖然不同,性質其實是一樣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說,請在給他的信中細心領會。

要知道,悟後的人和沒悟的人,修行的方式雖然是一樣,但是心識意念則大有差別。未悟無生的人,境界還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現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經過去便會回憶、惦念。(攀附、控制的意思,包括喜好和厭惡,不要以為喜愛就是攀附、控制,憎惡就不是攀附和控制。)而已經悟無生的人,境界雖然有生滅,他的心卻毫無起心動念,猶如明鏡可以照各種物體,而物體映現在鏡子中,鏡子對它毫無粘留,物體映現過之後,鏡子中也毫無痕跡。已悟無生的人,他的心對於所有的境界,猶如鏡子對於物體映現一般,絕沒有一絲毫執著留戀的想法。

然而,雖然對於境界沒有起心動念,仍然猶如波濤運行在大海上、猶如雲朵遍灑甘霖一般,來慈悲地救度眾生;凡是世間的倫理道德、法律規約,和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然喪失生命,也不會有所逾越。還不要認為對於境界不起心動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情,全部都廢除了,如果這樣就是深著拔除沒有因果、否定一切善惡的空魔,而墮落於頑空的邪見之中,從此拔除因果,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肆意妄行,這就是以凡夫冒充得道聖人,破壞佛法,誤導眾生的阿鼻地獄種子了。這裡邊道理、關係,相當深,印光還是不得不稍微陳述其中的利害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南懷瑾11歲家遭匪劫醒悟福報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

關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一些禪修多年並有所體驗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得...

無常苦空讓我們覺悟

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間大型企業的技術人員,他們一家...

覺悟,必須從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覺悟,是對不悟者來說。 眾生不覺悟,當然痛苦;覺悟後...

達照法師:回歸心靈

我們在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不停地追求,又...

不被一切現象所約束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

這麼多人用功辦道,怎麼沒有開悟的呢

我們這麼多人用功辦道,怎麼沒有開悟的呢? 第一,我們...

開悟不是想出來的

功夫用踏實了,開荒種地,磕著碰著都能開悟。 香嚴禪師...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攝受之力與念佛之誠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

如何根治煩惱習氣

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緣...

世亂已極,將何以治

昔有問於予曰,世亂已極,將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亂...

幸遇大乘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

慧律法師:在家眾要怎麼修行

什麼叫做修行?現在說在家眾三點: 第一,要守我們的...

聖嚴法師:面對不想活的人要如何勸說

問: 近日常有自殺的消息,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過,生...

忙到沒有辦法休息

由於工作忙碌,現代人常會因過度勞累身體而生病,像我...

因為有貪心,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來到極樂寺,都是有緣人,佛說緣起甚深甚深!為什麼說...

瞭然不生——了了分明,當下就是無生

子二、別明破陰 分五: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丑二、圓...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

荷花與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質之一。也是荷花最動人的地...

活在當下

從前,寺院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僧人。老僧才學廣博,聲...

自私的迴向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

五根為善聚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佛陀告訴比...

聖嚴法師:該不該懷疑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為曾經上過當,所以才疑神...

如何看待淨土宗裡面不同的知見

問: 現在佛教各種知見鬥爭堅固,不僅是不同法門之間...

【佛教詞典】禮拜門

(術語)淨土論所說五念門之一。淨寺論註上曰:歸命即...

【佛教詞典】本性念生智

【本性念生智】 p0531 大毗婆沙論一百一卷七頁云:問:...

【視頻】一代苦行高僧——廣欽法師傳(金色蓮花表演坊)

一代苦行高僧——廣欽法師傳(金色蓮花表演坊)

【視頻】惟賢法師《十善業道經講記》

惟賢法師《十善業道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