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印光大師  2014/12/31  大字體  護眼色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份,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係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鎔餘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餘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餘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宏淨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且勿妄意高遠,恐或於事理不清,則難免著魔。

永嘉某居士之長信,專治此病,彼病與汝病,名目不同,性質是一,光固不願多說,祈於彼信領會之。須知悟後之人,與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則別。未悟無生者,境未至而將迎,境現前而攀攬,境已過而憶念。(攀攬二字,賅攝好惡憎愛,勿謂好愛為攀攬,憎惡為不攀攬,)悟無生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猶如明鏡,來無所黏,去無蹤跡。其心之酬境,如鏡之現象,絕無一毫執著繫戀之思想。

然雖於境無心,猶然波騰行海,雲布慈門,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認作於境無心,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廢弛,則是深著空魔,墮於頑空,由茲撥無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此中關係,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

譯文:

來信所說的念佛三昧,說起來容易,要想得到實在是難上加難,只管收攝心念懇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許能夠證得。即使不能證得,有真信心、懇切願收攝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彌陀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不亂,如果按照蕅益大師的分析,尚且不是現在的修行人能夠證得的,何況理一心不亂呢?因為斷盡見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亂,破除無明煩惱證得諸法之真實體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亂。如果是內秘菩薩的大行,而外現小乘聲聞或者凡夫之相的菩薩,那麼理一心或事一心,固然不難做到。

如果確實是具足煩惱惑業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可多得,況且理一心呢?應當詳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這封很長的信,就明白了。至於覺悟無生理體之後,必須還要保護維持,消除存殘餘留的習氣,這個到時候自然知道,何必預先問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樣,是涼是熱自己心裡清楚。否則縱然喝水的人說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居士把悟無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私下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護護持,以致使習氣又會復發,而導致得到後又失去,所以才有這樣的問題。要知道,真正證得無生忍,實在是非比尋常,是破除無明證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圓教菩薩,也就是別教初地菩薩,談何容易。

請居士依照印光《文鈔》開示而實行,等到了解淨土法門的所以然,以及信願行的意志,都能不被一切其他宗善知識的其他法門所動搖,此後如果有多餘的能力,不妨加以專研各大乘經論,來開啟智慧,以此作為宏揚淨土法門的依據。能夠這樣去做,雖然是凡夫,也同樣可以隨著有緣人的根機弘法利生,行菩薩道。暫且不要好高騖遠,恐怕或者對於事和理不能明瞭,便難免會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長信,就是專門治這個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雖然不同,性質其實是一樣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說,請在給他的信中細心領會。

要知道,悟後的人和沒悟的人,修行的方式雖然是一樣,但是心識意念則大有差別。未悟無生的人,境界還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現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經過去便會回憶、惦念。(攀附、控制的意思,包括喜好和厭惡,不要以為喜愛就是攀附、控制,憎惡就不是攀附和控制。)而已經悟無生的人,境界雖然有生滅,他的心卻毫無起心動念,猶如明鏡可以照各種物體,而物體映現在鏡子中,鏡子對它毫無粘留,物體映現過之後,鏡子中也毫無痕跡。已悟無生的人,他的心對於所有的境界,猶如鏡子對於物體映現一般,絕沒有一絲毫執著留戀的想法。

然而,雖然對於境界沒有起心動念,仍然猶如波濤運行在大海上、猶如雲朵遍灑甘霖一般,來慈悲地救度眾生;凡是世間的倫理道德、法律規約,和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然喪失生命,也不會有所逾越。還不要認為對於境界不起心動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情,全部都廢除了,如果這樣就是深著拔除沒有因果、否定一切善惡的空魔,而墮落於頑空的邪見之中,從此拔除因果,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肆意妄行,這就是以凡夫冒充得道聖人,破壞佛法,誤導眾生的阿鼻地獄種子了。這裡邊道理、關係,相當深,印光還是不得不稍微陳述其中的利害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打開生命寶藏的鑰匙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心性本來具足,但要靠因緣來成就

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大師!你老人家開悟了(蕅益大師二...

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

有僧人問夾山善會禪師: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為...

看破,放下,覺悟

俗云:「無事天地寬, 有事天地窄。」這句話是說,如...

體悟病的價值

人食五穀雜糧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經過醫治之後,...

您老人家開悟後,就萬事大吉了嗎

虛老開悟時參的是什麼話頭呢?是融鏡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憂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有位族姓子出家學佛,修習禪定,證悟四禪,卻以為自己...

【推薦】《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禍害,動輒讓人喪身失命,...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勾引無計,...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

星雲大師《青年之病》

各位同學: 剛剛下了一場大雨,新建的西來泉擋土牆工...

苦水育青蓮

有人說,進入佛門的人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善根深厚,一...

為什麼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得人身有多難呢...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

佛敕目連度度化梵志

(上)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諸菩薩、四眾弟...

心善是最大的福田

那年,他只15歲,父親與人合夥開辦不久的工廠不幸倒閉...

聖嚴法師《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聞 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

【佛教詞典】慢使

(術語)十使之一。慢惑驅使人之身心也。...

【佛教詞典】見取使

(術語)十使或五利使之一。四取中之見取,又取五見中...

【視頻】淨慧法師《一直在妄想影子裡做活計》

淨慧法師《一直在妄想影子裡做活計》

【視頻】護生卡通:蛇眾的祈求

護生卡通:蛇眾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