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淨界法師  2013/08/28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的歷史。那麼在這個佛法當中是把我們的生命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相狀,一個是道理,一個是相,一個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那麼我們學習佛陀一生的歷史我們要掌握兩個重點,一個是相狀,一個是它背後的道。相狀是生滅的,相狀是變化的,但是這個道理它是永恆不變的,是種真實的功德。

但是我們必須要透過相才能夠覺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比方說,我們一個黃金,你可以把黃金做一個杯子,它出現杯子的相狀,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黃金塑造一個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狀,佛像的作用。所以這個相狀是變來變去的,但是這個本質都是黃金,這是不能改變的。所以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佛陀所宣說的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引導我們從生命的現像當中去覺悟這種不生不滅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們看佛陀的歷史,既然佛陀是示現來人間,他肯定是在宣揚他的佛法,宣揚他的道。那麼這個當中有八個相狀,那八個相狀它有三種道,第一個安樂道。第二個解脫道,第三個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有八種相狀來啟發我們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

首先我們看佛陀的安樂道。

佛陀的前面四個相狀,佛陀的入胎,出生,童子相到佛陀的娶妻,生子,這四個相狀我們看到佛陀表現出來的是非常的快樂。佛陀出生在一個王族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迦毗羅衛國的國王,他父親為他蓋了春夏秋冬四個宮殿讓他輪流的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輸陀羅,所以他不管是物質的享受,不管是感情的這種受用,都是顯現一種安樂的相狀。那麼這個相狀後面一定有一個道在裡面,這個是什麼道呢?

安樂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這個果報會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現表示佛陀多生多劫,他是經過佈施,持戒,忍辱,積集善業所招感的。我們一般人看到一個相狀就開始分別,開始打妄想,這個人長得很莊嚴,我們就羨慕,嫉妒。其實你看到這個人莊嚴,莊嚴從忍辱中來,我們看到這個人是比較能夠忍讓的,他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爭執的。我們看到這個人很富貴,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過去生是喜歡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個佛弟子他看到一個相狀他馬上會覺悟到它背後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所以我們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種相狀是非常的快樂,我們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過去生長時間的積集善業,所以他出人世間的時候他不是不是生長在一個一般的家庭,他生長在一個大富貴的境界。這是第一種道,安樂道。佛陀的出生到結婚生子這一塊,我們判作安樂道。

我相信一般人學佛是很容易進入到安樂道,我們相信善業一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一定招感痛苦的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我們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規則的,這是第一種道,這個道對我們一般人不難。

那麼最嚴重的是我們現在要邁過第二個道,就是從安樂道把它提升到解脫道,這個檻很多人邁不過去。這個檻你邁不過去,你就很難往生了,你只能變成世間的好人,你不能變成一個出世間的道人。所以從安樂道到解脫道是一個關鍵,非常關鍵。我們看看佛陀是怎麼做到的。佛陀一開始在這種快樂的世間,我們看他說,享受色味之間,在經典上說佛陀一開始也是陶醉在這種快樂的果報,但是他後來見老病死,悟世無常。

佛陀看到了三種相狀:老,你一個人福報再大,你一定會衰老,衰老的時候,你吃什麼東西都不快樂了,破壞了你的快樂;病痛,你生病的時候,你受用再好的東西,你也不可能出現的快樂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壞你的快樂;死亡到來的時候,那更別說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整個死亡的時候所有的果報全部破壞了,你要失去一切。

所以佛陀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呢?我們生長在快樂的環境,佛陀也生長在快樂的環境,但是佛陀能夠從快樂當中覺悟得更深的道理,他知道這種快樂是無常敗壞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如果世間的快樂是安穩的,佛陀不要我們求生淨土了,這個地方就是淨土了。佛陀要我們離開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個地方去,所謂的極樂世界,肯定有原因。我們不能夠說娑婆世界完全沒有快樂,這個的確也是不合理,娑婆世界的確有一些快樂,我們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樂充滿了太多的陷阱,太多過失。我們先不要講娑婆世界的快樂讓你放逸,讓你造業,招感來生的三惡道,來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樂最大的問題就是它不安穩,變來變去。從過程的角度它變來變去,從結果的角度,你一定要失掉。

你死亡到來你肯定要失掉,這個對我們傷害太大了,我們一個眾生對生命的一個最重要的訴求就是穩定。我們為什麼要買一個房子?其實我們大可以租房子,我們拿這個利息去付租金都綽綽有餘。因為我們租房子給我們沒有安全感,我今天住這,明天住那。所以我們對快樂的訴求是一定要穩定。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沒有穩定的快樂,這就是你福報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為你知道快樂是催弱的,你隨時會破壞。

那麼就是說,你今天買了一個房子很漂亮,但是這個房子在地震帶,這個房子你會買嗎?你只能夠暫時住。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醒過來房子被破壞掉了。那麼佛陀他能夠從世間的快樂,他知道這個是善業所感,這個安樂道他能夠覺悟到悟世無常。你能夠覺悟到這個道理,那世間的快樂就不會障礙你了。所以看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而到最後的出家修道這個解脫道這一塊,他是從現象裡面去悟到它背後的一種真實的真理。就是道,就是無常的道。當然他成道以後他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所以佛法是從業果的道到無常的道,最後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的菩提道的時候,世間上沒有好壞了。你如果是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狀的歷事練心就是你積集資糧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會利用,人生的相狀對你是一種傷害。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看學佛陀的八相成道,我們可以分成三塊,前面的安樂道,我們知道佛陀是善業所感,從解脫道我們知道佛陀知道這個快樂是不長久的,是不能當一個依止處的,只能夠暫時借用。所以佛陀選擇了出家,修學解脫道。那這個解脫道,當然這個前面的出家我們知道,佛陀在解脫道中,佛陀當然是親近了印度當時的所謂的九十六種外道。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修苦行,第二個修禪定。那麼這個雖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也消了佛陀不少的罪業,也調伏佛陀很多的煩惱,所以不妨是一個助道。那麼我們知道佛陀十九歲出家,經過十一年的包括苦行跟禪定的修學,到了三十歲的時候,這個是他的因緣成熟的時候,他即將從一種解脫的這種無常、苦的思想要提升到一種真正的空性的思想,他即將成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陀一天的時間

世界所有宗教導師中,佛陀可以被認為是精力最充沛,行...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

不要把回憶拉到現在來

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

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尚未成就佛道時,一日,取地上槁...

浴佛祝聖儀軌

一、聞板上殿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放兩...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釋迦佛與三千佛緣

釋迦牟尼佛一日於眾會中開示大眾:我於往昔無數劫時,...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三萬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善惡會影響壽命的長短

古語道:善惡一念間,境界全不同。善惡不僅屬於道德范...

百丈大智禪師的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處,概不出...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畫傳

一、出生望族,孝深識廣 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年),...

怎樣供養功德才大,這些是供養時應注意的

福報的大小是每個人修的。我們不要認為我力量不夠、我...

如何安住我們的心

當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請教: 源問:怎麼用功? 慧...

五百羅漢介紹

001、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若,意為了解,或譯初知、已知...

憨山大師論般若

佛祖出世。說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為本。般若...

聖人的血淚

印光大師教我們,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篤修淨業臨終預知,念佛往生之貞女典範

真如法性,生佛體同。迷悟攸分,凡聖迥別。欲複本有之...

用什麼簡單方法處理24小時的妄想

問: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地藏菩薩晨朝入定度眾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

不明路頭不宜住山

這修行都得有一個外緣幫助,有房子住,有飯吃,這就是...

外在體現內在

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

【推薦】對治淫慾的觀想方法

修行人最難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佛教詞典】轉識成智

前言六識,茲明須轉。即謂淨六根不著六塵,自能轉其六...

【佛教詞典】陳寅恪

(1890~1969)江西義寧人。為蜚聲國際之史學家。精通...

【視頻】六字聖號(笛子純音樂版)

六字聖號(笛子純音樂版)

【視頻】文殊菩薩心咒(果慧法師)

文殊菩薩心咒(果慧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