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說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應
「盡說」,也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持這個觀點,說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是小乘法。得出這個觀念的人大概是他認為:一個大乘的菩薩行人應該要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地度眾生,你現在只是發願求生淨土,好像是只顧自己的安樂,不去救度眾生,是自了漢。他不知道發願求生淨土的人是為了成佛度眾生的。
說有大悲心要在世間度眾生,這要看具體是哪一類菩薩。如果是已經得無生法忍的菩薩,他可以在三界當中生生世世度眾生,沒有問題。還有一類是凡夫菩薩,他要常不離佛,等到無生法忍的道力成就,他才可以在三界去度苦眾生。
否則,他自己的煩惱都很深厚,業障很重,自己又沒有忍力,凡夫的妄心容易被五欲六塵的境界所轉。財色名食睡一現前,就會被繫縛,一繫縛,造業,就會墮落到三惡道裡面去。自己都度不了自己,怎麼能度眾生呢?所以,對沒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想在五濁惡世度眾生,無有是處。這是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所得出的一個萬世不刊之定論。
所以念佛求生淨土,成佛再來度眾生,這跟小乘的法義完全是不一樣的。小乘是什麼?「乘」是車乘的意思,這個車乘比較的狹小,只度自己不度眾生,所以小乘屬於上座部聲聞教。聲聞乘狹小,大乘廣大;聲聞乘只為自己了脫三界之苦,大乘還要兼度眾生,自他二利。大乘經典廣說大乘和小乘的差別。大乘摩訶衍廣大,猶如大海;聲聞乘狹小,就像那個恆河水。恆河不受大海,但大海能包容恆河以及其他的眾流。
從《法華經》來看,《法華經》就談到與會大眾很多的聲聞弟子。前面談《方便品》,然後談《譬喻品》。《譬喻品》談三界火宅,透過三界火宅的比喻,以羊車、鹿車、牛車來引火宅眾生出來,然後給這些出來的弟子們大白牛車。所以三乘法是方便施設,在法華會上是會三歸一。那透過這樣的一個講法,就到了《信解品》,叫第四品《信解品》。佛的四大弟子——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叶和摩訶目犍連,聞佛所說的這個由一乘法開三乘法,以及聽到佛為舍利弗授成佛之記,馬上也對一乘法生起了正信了。所以這四個弟子就對佛稟白自己的深切地感受。
其實,佛在以前的法會上也說過大乘法,但是這些聲聞弟子自己認為已經到家了,已得涅槃了,他就執著小乘的那個空、無相、無作,來契入到破人我空的偏真涅槃。他認為到家了,所以他就不想再去學什麼了。所以對大乘菩薩法,心有法性、種種神通,以及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內心不好樂、不歡喜。在法華會上,他終於知道了,原來大乘摩訶衍是佛的度化眾生的終極目標,最極的慈悲。
從這個表述來看,淨土法門是菩薩所修的法門,不是小乘行人修行的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小乘的教法當中只是說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的事——現在有釋迦牟尼佛,未來有候補的彌勒佛——就沒有像大乘經典,特別是《華嚴經》,說整個法界無量無邊的不可說的微塵數的佛剎,一一剎土又有諸佛在那裡度化眾生。是唯有在大乘方等經典當中,廣談十方佛國,而且在所有的佛的淨土當中,千經萬論都指歸西方淨土一門。
所以在天竺、西域修小乘教的,都不相信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不相信有念佛往生的這個事情。唯有學大乘佛法的,才修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事實,反而說修淨土的是小乘法,是大乘行人所不為的,這恰好是迷惑顛倒了。
《勸修淨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