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變化氣質,改良習氣

宣化上人  2011/05/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家聚合在一起學習坐禪,實際上禪不僅是坐,而是站著、走路、躺著都在參禪,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離開這個,便是錯過」。「這個」是什麼?就是禪,即是「靜慮」。把念慮歸一,即是集中精神,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為什麼人做事不成功?因為沒有集中精神。若能集中精神,即是有定力,有了定力,次而發生智慧。

坐禪不要求神通,或求什麼效果。首先要使身體沒有一切疾病,任何邪氣都不能侵入你的範圍。你若能常有一股浩然正氣,頂天立地,就自然而然能生正知正見,而所行所作,皆不會不合理,這就是坐禪的好處。

你的心境能時刻波浪不起,無煩無惱,無是無非,無人無我,這樣的用即為坐禪之效果。至於參禪的功效,你自己可以去體驗,你可以迴光返照問問自己:我是否還像坐禪之前那麼饞嘴?是否還是像以往那樣愛慕虛榮?有沒有把不正當的習氣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是不是還是生出煩惱?假若答案是「是」,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坐禪就沒有什麼進步。假若你能把以前的習氣毛病減輕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點好消息。

你可以自我檢討:拿吃東西來說吧,假如你能夠將好的、不好的食物,一樣吃下去,饞食鬼就會被你攆跑。做事是否凡是對我有利益的事情,我就去做,對我沒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懶惰、苟且偷安呢?若是這樣,你的禪定功夫沒有進步。若能改之,凡是對人有利益的事,我都願意去做,關注為眾人服務,對自己小範圍的事,卻不甚去注意,你若能如此,則可以把懶鬼攆跑。假若你能一天比一天精神,不是昏昏欲睡,這樣你就能把睡鬼攆跑了。

你能把饞鬼、懶鬼、睡鬼都攆跑了,這便是坐禪的初步功夫。這麼一來,你的精神、氣質必定與從前大有不同,所謂「同一間廟,但不同一個神」。也可以說:同一間廟,但不同一個鬼,從前是鬼王,現在是菩薩;或者你從前心腸很毒辣,但現在你發菩薩心腸。

坐禪有沒有功夫?看你吃東西便知道。你總是揀好味,坐禪就沒得到效用。必須把習氣毛病去除不可,在習氣方面,最重要是要把煩惱與脾氣去除改正。煩惱沒有了,就如水中沙泥沉底,通體瑩徹,一見即了,這時便智慧現前。若心水很混濁,煩惱無明未掃清,則沒有定力,沒有定力,更談不上慧力!

因此,我們坐禪要有忍耐心。以禪為中心,則在行為與態度上,各方面都要改變。「禪」不是單單坐在那兒才算修行,而是無時無刻不是在用功,久而久之,便會潛移默化,把氣質改變了。我若說得對,大家可以照著去做,說得不對,就當沒聽到,把它忘了,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若有煩惱,宜快點改,若無煩惱,宜嘉勉之。「禪」不是在這兒打完坐,回家就發脾氣。人若沒脾氣,就像佛;若有脾氣,就像鬼;嘟著嘴巴多難看!你要常常笑口常開,你把煩惱轉過來便是菩提,這是易如反掌啊!不需要到外邊找,一切皆在自性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

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

溈山老人曾說過,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唐裴休丞相...

慧律法師《[我]不屬於這個世間》

各位尊敬的義工、各位發菩提心、慈悲、無條件犧牲奉獻...

聖嚴法師:頓悟與漸悟

頓漸的問題,許多人都要誤解,總以為頓教的法門與漸教...

淺講《信心銘》

第一句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就是你要悟入佛...

生死心切,將一句話頭看到底

昔者有一學人參南泉老人,問: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

參禪瑣語

1、二六時中不間斷的看取本來面目。看到心路絕,妄情消...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宣化上人:學佛法要拿出真心

學佛法要拿出真心,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

宣化上人:培養四無量心

修道人,一定要培養四無量心。有了四無量心,才能教化...

宣化上人:學佛法要守本分

你們上台說法時,不要抬出「上人」如何如何,我最不喜...

心定如須彌山,任何境界都不動心

我們要借假修真,傚法諸佛菩薩超人的智慧,難思的神通...

斷除對異性的貪愛與相思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

宏海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一講) 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同修們,大家請合掌...

每個人都應要有惜福的心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不同答案回答相同的問題

某個清晨,當佛陀正與弟子齊聚一堂時,一名男子前來請...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

衍慈法師佛學問答

問:若知自己業障重,應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業障...

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

佈施的功德

釋尊在祗園精舍向僧眾講述佈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發生...

略述禪者悟後是何光景

悟前與悟後,從事相看並無甚區別。人人鼻直眼橫,個個...

妄想最怕時間的考驗

我們不是利根人,怎麼辦呢?先從不動下手,不要動。一...

人死有後世,為何不見有人回來報告

一天,佛和弟子們在羅閱祇城外的一顆大樹下休息,有一...

【佛教詞典】七士身常安住見

【七士身常安住見】 p0064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八卷...

【佛教詞典】圓果

(術語)涅槃也。是以圓滿行因證得之圓滿果德,故名圓...

【視頻】《達摩大師悟性論》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悟性論》女聲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廣大不空摩尼供養陀羅尼》

慧律法師《廣大不空摩尼供養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