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因為不斷地變化,才不斷地充滿了希望

靜波法師  2017/01/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正因為不斷地變化,才不斷地充滿了希望

佛教對生命實相的觀察、透視,無非是讓我們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跡是可變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這樣,你就不要去執著它。人的生命現像是非常複雜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緣等都不一樣,古德云:「四大元無主,五蘊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身體由四大(地、水、火、風)和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它不是固定的,本來就是空的,當面臨死亡的時候,就像斬春風一樣自在,你能做到嗎?

正如一個老和尚拍著裝有尸體的棺材問他的弟子:「生耶?死耶?」他弟子說:「不可道也。」我們看問題是狹隘的,要麼就是生,要麼就是死。事實上生本身就在死,死本身就在生,生死不是固定的。不執著就能走出生死,反之,你就在生死中輪迴。所以,佛教徒在修行中要完成的是:不執著生,也不執著死,最終完成對生命的改變—— 解脫。

可是,我們能走出這樣一個怪圈嗎?看這個人死了,哭啊!甚至給他念佛也是帶著情緒化的眼淚。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堅強,做個有抵抗力的人。想要改變,就要盡量地減少外面惡緣對你的誘惑和污染。我曾經也脆弱過,別人說我不好,心裡一天都沮喪;別人說我好,一整天都高興。今天我為什麼堅強?是因為佛法改變了我,我希望,我也相信佛法能改變你,一定能。

我們沒有必要怕死,怕死是障礙。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一生研究人的潛意識,他說過:「如果你想長壽,首先你要不怕死。」怕死的人整天提心吊膽,既敏感又苦惱,這就會導致壽命損減。就連旁邊的人說句話,都會敏感:「是不是指桑罵槐說我呢?」這樣的人最痛苦。不敏感,馬馬虎虎,簡單一點,那就會活得幸福、自在,害怕死亡,就很難往生。有人說:「要死了怎麼辦?」不是死了怎麼辦,而是你當下應該怎樣做?應該念佛。

心情好了,會長壽,心情不好,身體就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心情好了,就會發現人生的每個過程都是必須經歷的。當你嘗遍人生苦辣酸甜後,才知道一切都是緣起的,不再執著,這樣你就解脫了。

生、老、病、死都是一種存在形式。只是因為「有」,而這種「有」是在變化過程中形成的,所以會不斷地改變世俗的「有」,因其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的,我們卻常常誤以為它是靜止的、固定的。因為變化,所以表達了佛教的無常,無我,這尤其重要。我們必須不斷地接受改變,這樣你的視野、你的智慧才能夠增長。如果你總是執著,不願意改變,甚至不願意接受改變,那就是畫地為牢了。正因為不斷地變化,你才不斷地充滿了希望。你可以從任何一個階段開始,也可以在任何一個階段結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生死大事辦好後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

沒學佛的人生是沒辦法規劃的,因為做不了主

一個生死凡夫為什麼加罪障呢?因為我們的生命當中,每...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們的信心和願力,心清清淨淨地念,是要把心...

因為有罣礙,才會有恐怖

心有罣礙是一個凡夫本能,常常在一種人生不滿百,常懷...

末法眾生,多難少福眾苦逼惱

又是一年清明節,姐弟們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

莫將時光遮面目

每個社會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職業使命:交通警察是維持交...

趨向解脫的功德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從施食中學到解脫的方法

佛菩薩慈悲,所以才有施食法門。宋代的時候,不動上師...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經很麻木了,已經不知道六和敬...

依「六度」來學佛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六度來學佛。 六度:布施、持戒、...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夠把別人放不下的東西...

像死人一樣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不應放過每一個能幫助別人的機會

那是一位老師告訴我的故事,讓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間,其...

你的佛號為什麼沒有力量

平時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二、彌陀大願,必...

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捨衛國講經說法時,有一年長比丘,名叫般...

臨終關頭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動哭泣最貽害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

出家人可以贍養和照顧父母嗎

經常有人會問,出家人可不可以贍養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關於僧人還俗問題三則

告青年苾芻(比丘)之還俗者 近年以事變紛乘,居各種地...

頭腦發脹時,可以觀想眼前一片綠地或清水

時間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兩個七馬上就結束了,大多...

廣欽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國留學好》

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姐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樂水。 智者的智慧當如水之靈活。若藏於...

王子捨身飼虎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國家,國王有三個王子。有一天,國王和皇...

心善是最大的福田

那年,他只15歲,父親與人合夥開辦不久的工廠不幸倒閉...

【佛教詞典】偏小情

謂小乘於人法二空中,僅知人空而未知法空之淺薄偏見。...

【佛教詞典】臊陀

(動物)Suka,或作叔迦娑嘻。?uka?akuni,譯鸚鵡。見...

【視頻】晚課(高雄光德寺版本)

晚課(高雄光德寺版本)

【視頻】略談如何修行慈悲心

略談如何修行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