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讀經修行

聖嚴法師  2017/09/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讀經修行

一、讀經自利利人

說到讀經,就是在齊聲誦經。所謂「經」,即是佛所說的法要;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律」是佛所制的戒律,屬於身口的行為規則;「論」則是佛弟子們對於佛法義理的思辨。讀經可以令人生定、發慧;因之,在漢地,不論任何宗派都主張要誦經。即使是我個人所修學的禪宗,也不例外。

諸位知道禪宗是教外別傳,一向不立文字。對於經典,禪門祖師常有驚人之語。如有一位禪師就曾表示:「佛經不過就是擦瘡瘤的廢紙!」藥山惟儼禪師則把看佛經當作遮眼。有一次門下弟子問他:「既然不立文字,不需通過經典,請問師父看經作什麼?」惟儼禪師答道:「我把它當遮眼的看!」這些妙語另有寓意,然而由此二例觀來,禪門似乎慣於漠視經典。事實不然,禪宗非但重視經典,尤其特別偏重《楞伽經》和《金剛經》。剛才大家一起讀誦的《心經》,也是禪門的日課之一。《金剛經》與禪宗頗有淵源。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到人家誦《金剛經》而開悟的。所以,自己讀了雖然不能當下開悟,還是有用;何況也有可能由你讀了佛經而給別人開悟哩!

讀經大約有四種方法:一是眼讀,即默看而不出聲音;二是朗誦;三是唱誦;四是持誦。一般講「讀經」,是指讀完一本經書後,再去另閱其它經書。「持經」則不同,那是經年累月,持之以恆地反覆讀誦同一部經書。

二、讀經的依據

然而讀經、持經的依據何在呢?也許諸位不免有如此的疑惑。現在讓我們就學術的觀點來分析介紹。

在小乘經、律及原始佛典中不難看出,或讀、或持、或誦佛經是一種共修的方法。如《中阿含經》卷五二的《周那經》兩次提及:「於中若有比丘,持經、持律、持母者。」《十誦律》卷四:「若阿蘭兒者與阿蘭兒共,持律者與持律共,說法者與說法共,讀修妒羅者與修妒羅共。」又《五分律》卷三云:「少欲知足少欲知足共、樂靜樂靜共、誦修多羅誦修多羅共、持律持律共、法師法師共……坐禪坐禪共。」這就說明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需要會誦經或誦律。而且,讀經是重要的三種修行方法之一。文中的修妒羅及修多羅,都是梵文的經典之意。

大乘的經律更進一步闡揚讀經的功德與功能。如《法華經》裡面所載的修行方法不勝枚舉。但是這部共計二十八品的經書,卻有十八品都在讚歎讀經的功德。如卷六的〈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讀經可以使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是《法華經》上提到的。還有《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的〈大辯才天品〉也記載說:「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書寫、流佈、如說修行是妙經王者,……皆令速度生死大海,不退菩提。」菩提心不退,也就菩提果不退。

弘揚彌陀淨土的有兩部經典也曾提及持經的功德。如《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壽經》卷下亦云:「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遇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於無上道永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另外,大乘的戒經也明白指出為亡者追薦,可以讀大乘經律,如《梵網菩薩戒經》卷下:「父母兄弟和上阿闍梨滅亡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讀誦、講說大乘經律,齋會求福。」

在印度當時,讀誦佛經,旨在解義及禪修。傳到中國後,誦經逐漸演變為祈願、迴向之用。甚至有作為祈雨、禳災、福國、佑民乃至除病解厄的。導致元朝以降,漢地有以誦經為職業的僧尼及俗眾,這豈是佛陀的本意!

三、中日兩國的讀經修行方法

(一)讀經的作用

讀經的作用是什麼呢?善導大師曾將經書譬喻作明鏡,用來反觀自心。他在《觀無量壽經疏·序分義》裡就說過:「言讀誦大乘者,此明經教喻之如鏡,數讀數尋開發智慧。若智慧眼開,即能厭苦欣樂涅槃等也。」所以,我們讀經的時候,要觀照自己的言行乃至心念,是否有違佛陀的教化?若有違失之處,應當趕緊改過,依經書所說,如法修行。

(二)中國佛教的讀經記錄

中國佛教的僧俗四眾,不論禪宗、淨土宗、天台宗或華嚴宗等,無一不以讀經為入門的必須方法。《法華經》卷四的〈法師品〉,即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為「五品法師」,以此五項修行者,可為法師。大乘經典裡面常見讚歎讀經功德的文字,意在鼓勵四眾弟子讀經。因此,《阿彌陀經》、《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心經》、《維摩經》等,廣為持誦(見《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弘讚法華傳》、《華嚴經傳記》、《金剛般若集驗記》等書)。其中又以讀誦《法華經》及《阿彌陀經》的人最多。

方才大家在念《心經》之時,我注意到有好幾位同修不需要看經本。記得我還是小沙彌的時候,我師父就曾經要求我把《心經》先背起來。然後依次背《阿彌陀經》、《金剛經》和《法華經》。《法華經》有八萬多字,我並沒有全部背下來,但是那個背了的部分很管用。其實真正的持經,不能光用看的,最好能夠熟記於心,把它背出來。不但經書需要會背,咒語也應該能倒背如流;這樣子才可以隨時隨地持誦。中國的顯教雖然有別於密宗,但是也誦各種咒語。長的如〈楞嚴咒〉、〈大悲咒〉,短的有十小咒、〈六字大明咒〉……這些都是近數百年來中國禪僧每日必誦的。誦咒語時並不一定要了解它的意思,但卻一定要用「持」,而不僅是能讀就好。

中國曆代高僧中,頗不乏專門持經的修行人。他們的事蹟散見於梁、唐、宋、明四代所編之《高僧傳》。如《高僧傳》卷一二,載有誦經者二十八人。《續高僧傳》卷二八,計有讀經者二十一人。《法苑珠林》卷一八也有四十一個例子。而《宋高僧傳》卷二四、卷二五則收錄了五十個專門誦經的出家人。《高僧傳》中有一篇敘述華嚴宗的第四祖,說他在五台山修行之初,某天夜裡聽到隔壁僧人在誦《華嚴經》,他於是凝神靜聽,似乎只有一盞茶的工夫,八十卷的《華嚴經》已然誦畢。這是異乎尋常的事,因為《華嚴經》每卷有一萬字左右,普通人即使能夠日誦十卷,也需要足足八天才能誦滿一部。

(三)日本佛教的讀經方法

日本自從派遣入唐僧求經以來,一直到本世紀初,沒有將佛經日語化,仍是完整的保留漢文經典,而且僧團誦經也是直接採用漢語發音。所以,日本人誦經十分辛苦。首先得要學會中國的吳音及漢音,然後才能讀誦。因此,他們讀漢文經典有兩種方式:一是音讀,即直接讀吳音或漢音。二是訓讀,以漢語發音,照日文的意思來解讀。一般說來,個人自習用訓讀,團體共修則用音讀。諸位可以想見,日本人誦經,如同我們讀陀羅尼咒一般,若不解義則茫然無緒。(有人問我,陀羅尼是什麼?陀羅尼是總持的意思。某尊佛、菩薩所說的陀羅尼,即代表著那一尊佛或菩薩所有的功德和願力。)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所讀誦的都是十分浩瀚、繁長的大經。如《大般若經》、《涅槃經》、《華嚴經》、《法華經》等。諸位要不要試試看,不讀英文的佛經,而改以中文代之?這個不容易!所以,日本人這種讀經的精神,令人敬佩。

不過,日本人音讀佛經,又可分作四種。一是「真讀」── 即全經逐字、逐音從頭到尾讀遍。二是「轉讀」──單隻讀經題,而不讀經文,然後在念經題的時候,便一邊快速地將經典一卷卷翻過去。此法又稱為「略讀」。這個讀法很有趣,我在日本也見識過。有一次我到某個寺裡去,聽說當天要誦經,便問道:「今天要誦什麼經啊?」他們說:「《華嚴經》!」我很詫異地說:「《華嚴經》這麼長,一天誦得完嗎?」想不到他們一致答說:「沒問題!沒問題!」原來,他們一面唱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面不停的一冊接一冊地翻書,所以,八十卷很快就翻完了。照這種特殊方式,即使是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也難不倒他們。據我所知,這種讀經法在西藏及漢地,尚未出現,只不知道韓國有沒有類似的方法?第三種方法是「心讀」。顧名思義,就是在心裡默念。這種方法在中國十分普遍,便是不出聲的默讀。許多人在上洗手間的時候,不便出聲誦經或稱名;因為出聲不恭敬,所以就在心裡默默稱誦。最後一種是配合身體動作的「色讀」,亦稱「體讀」,有跪讀和拜讀。跪又分坐跪及長跪。日本人習慣坐跪,中國人則多長跪。集體念經的時候,則不分中、日,慣常配以各種法器,如大磬、引磬、鈴、鼓、木魚及鐘等。而在巴利文或梵文、藏文流通之處,讚頌時也有樂器,讀誦時就沒有用到這些法器伴奏。

(四)佛教徒讀經的方式

一人讀經,多半專持同一部經。有人專持《華嚴經》,有人單誦《法華經》。這兩部經的感應十分殊勝。曾經有人專門持誦《華嚴經》,結果感召天神來送供,餐餐都不需要去外面乞化。也有某位修行人誦了幾千部的《法華經》,死後口中生出蓮花來。這莫非是一種舌菌?蓮花不是長自水中嗎?怎會出現在死人的嘴裡呢?不過,傳記上確是如此記載的。

中國人習慣在誦經前先念「淨口業真言」及「開經偈」。經文念完後,則念「補闕真言」和「迴向偈」。有人念經的時候,妄念不斷,最後就多誦幾回補闕真言。西藏也有一套類似的咒語,用來懺悔補救念經時候,心念不能集中的過失。

在準備讀經之前,先要洗手、漱口、整潔衣服,具備威儀。然後設經桌、供佛像,並奉上香花燈燭和飲食等供品。這樣子就能夠生出恭敬心。至於讀經的姿勢,則可因時間的長短而各有不同。短時間誦經通常是用站的或用跪的。在中國,佛教徒的早、晚課都是用站的。可以連續站兩個小時。長時間讀經則多半采坐姿;或用趺坐或用椅坐。南傳及藏傳以及日本讀經,多用盤坐或跪坐。

有一種修行方法,是用拜讀的。在中國,除了拜《法華經》,也有拜《華嚴經》或《金剛經》等的。在選定拜某一部經典之時,要先讀誦流利,然後再從經首至經末,逐字、逐句、逐段、逐頁地拜讀。每念一個字,就做一個禮拜,同時須稱念經中與會的佛菩薩名號。如「如是我聞」四字,讀到「如」字就拜下去,然後邊拜邊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若是拜《華嚴經》的話,就改唱:「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這種方法我曾經修過。

日本有一個獨尊《法華經》的〈方便品〉及〈壽量品〉的日蓮宗,但他們光是唱念經題,而沒有逐字禮拜。當你拜的時候,不可一味求快,而要恭敬從容。《法華經》拜完就是八萬多拜。藏密的四加行裡邊,有一種加行要拜十萬大禮拜。所以,拜完《法華經》也就是相當於一種的加行了。

四、讀經的功能

讀經的功能約略可分為六種。當然!法無定法,如果在座有人知道第七種,甚或更多,歡迎提出來討論參考。

(一)讀經是為明心

時時讀經就像是時時用明鏡來照心一樣,煩惱無明就會減少。

(二)讀經是為解義

每讀一次經,就會對經典的玄文奧義多一分認識。依據中國的傳統,師父在授經時,通常不解釋意思,而只是要求你不斷地去念。我做小和尚的時候,曾經請教過師父:「經裡面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師父卻說:「多讀呀!多讀幾次就會懂的。別人告訴你的有限,自己熟讀了,自然懂得更多。」當初我頗覺懷疑,現在卻不由得不相信了。如今我把相同的答案告訴弟子,他們也同我當年一樣,無法接受。甚且還會高聲抗議:「為什麼不先解釋一下呢?還不懂得就讀,有什麼用。」

(三)讀經是為修定

我教導學生,讀經時要都攝六根,口裡專意念誦,耳朵仔細傾聽念出來的聲音,不必去理會經文的意思。獨自自修的時候,因為別無選擇,只好自念自聽。但是人多的時候,最好是聽別人念出來的聲音;不論是聽群體合念的聲音,或是某一個特定對像比較穩定順暢的聲音都好。聽自己的聲音很不容易得定。可惜凡夫往往執著於自己的聲音。因此,讀經還是跟多數人一起讀比較好。請問諸位:剛才讀《心經》的時候,是聽自己的聲音呢?還是聽別人的?兩者大概都有吧!

(四)讀經是為弘法

我剛才開頭的時候提到,六祖惠能大師因為聽到人家讀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於言下豁然開悟。所以,讀經的人自己不開悟沒有關係,能夠讓別人開悟也很好。因此,你在誦經時,說不定真的有人聽了你念經,引發善根。曾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原本是不信佛的,有一次在旅途中,枯坐船艙百般無聊,心裡異常煩躁;後來,因為一位女士不斷在旁誦經,他聽了覺得受到安撫,一顆躁鬱的心便逐漸安定下來。他自忖:「聽到別人念經都這麼好,自己來讀豈不更佳?」後來就因為這個因緣,他也開始讀經,終於變成了正信的三寶弟子。

(五)讀經是為了護法

在大乘經典裡面,多方提及,佛滅度之後,凡是有人受持讀誦佛經,就等於佛住於世,此人居處即得十方諸佛及護法龍天護持。護持佛法僅是將佛經擺著是不夠的,應當進一步受持讀誦。

(六)讀經是為超度及祈福

不論大、小乘的佛教徒都相信臨命終時,親友為亡者以做佛事來超度的功德。我們通常以誦經來超度亡者。我們的禪中心有一位西方人,一向只知參禪打坐,結果,他的一位摯友於去年過世了,他就來問我:「師父呀!我的朋友過世了,怎麼辦呢?可以用打坐來幫助他嗎?」我告訴他:「你還是誦經吧!」因為這個關頭,打坐不如誦經來得直接有利。

為亡者誦經的作用是什麼?簡單地說,是運用佛力,將已逝的人召回,讓他來聽經聞法,進而得以解脫。如若亡者已往生他界或已轉生,也無妨。因為在我們誦經時,自己便在修行,即有功德;並且常有許多肉眼不見的無形眾生在旁聽聞,獲得法益。因為這些眾生得到法益,使得亡者有了功德;畢竟「經」是為他誦的。所以《梵網經》提到,如果父母、兄弟、和尚、阿闍梨滅亡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讀誦、解說大乘經律。能夠使得死者及無形的眾生同沾法益,發菩提心,將來共成佛道。

誦經可以超度新死亡靈,同樣也可以追薦亡故已久的死者,只是力量小得多。因為死者可能早已轉世了,不能來聽經,但是替他誦經做佛事,幫他結其它眾生的善緣,仍是不無助益。附帶的,這裡有兩個觀念請大家留意:第一,我們自己平常就要常常聽經聞法,自求多福。不要等到死後才由別人來代勞。第二,經上說「三七日或七七日」,指的是從臨終之日算起至二十一天或四十九天內,要盡快替死者做佈施、設供、誦經、念佛號等的佛事,而不是叫你等到那時才做。

總之,誦經既能嘉惠生者,又可資益亡人,可說是冥陽兩利的事。一切眾生,不論天、人、鬼神,乃至有靈的畜牲,凡是未出離三界的,都需要讀經修行;這也正是我今天在此叼叼絮言的本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地藏法門的殊勝和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要念地藏菩薩聖號?我們學《地藏菩薩本願經...

聽聞正法的功德利益

龍樹菩薩在其《聽聞集》中寫道: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遠...

【推薦】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走進了佛堂,當我們提起佛...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師說: 莫訝一聲超十地,當知六字括三乘。 這兩...

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

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淹、惡鬼...

【推薦】在生活中積累福報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會吸引十隻蝴蝶...

在醫院往生沒有道友助念怎麼辦

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

施污垢布 得最勝福

當時捨衛國有一個長者,妻子生一女兒,美秀無雙。她剛...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當心平靜下來,頭腦也會清楚一些

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在好幾部重要的經典裡,...

聖嚴法師:沒有一樣是靠得住的

有個女士以為結婚後人生從此有了依靠,結果先生卻遺棄...

為誰辛苦為誰忙

在汲汲營營、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過人生在世的...

聖嚴法師:如何說服另一半分攤家務

問: 大部分的婦女都是家庭與事業兩頭燒,一樣是上班...

普陀山南海觀音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們一早上來到了普陀山最負...

高旻寺的禪門家風

記者: 高旻寺素有冬參夏學的家風。廟裡每年組織十二個...

聖嚴法師《兩個瞎子,兩種境界》

在我小時候出家的狼山,有兩個瞎子。一個是山上的法師...

禪淨能同時修嗎

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我...

口誦而不解其義

從前有一個大富翁的兒子, 與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禍兮,福之所倚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賜給你福之前,往往先...

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這家兄...

印光大師開示佛七:打七該怎麼打

臨近年關,各大寺院都陸續開展起精進辦道的打七修行。...

伐樹取果

人是萬物之靈,有智識,有才能,有遠見,有良心,有道...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

聖嚴法師:為何要皈依三寶

我們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沒有皈依過的;...

發心不廣大,就無法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佛...

【佛教詞典】義青

(1032~1083)宋代僧。青社(山東)人,俗姓李。七歲...

【佛教詞典】無諍

(術語)安住於空理與物無諍也。佛言須菩提得無諍三昧...

【視頻】為什麼要誦地藏經

為什麼要誦地藏經

【視頻】慧律法師《佛性是常還是無常》

慧律法師《佛性是常還是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