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懺悔法是改變命運越來越好的高手

宏海法師  2025/04/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懺悔法是改變命運越來越好的高手

懺悔法門是我們佛弟子重要的修法,也是入道的首選加行。關於什麼是懺悔,我們要在理論上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再行持起來才能如法。懺悔在印度的原話叫做「懺摩」,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悔過」,把漢語與梵文結合起來表達,就叫「懺悔」。分開來解釋,「懺」是陳露先罪,「悔」是改往修來,就是把自己的罪業向三寶坦陳,併發願以後再不重複。大家在此要上心一點,因為只懺不悔是佛弟子的通病。又從三世輪迴的角度來說,「懺」則是懺除過去生已作的宿業,「悔」則是不造來世的新罪,所謂改往修來的生活態度。又一種意思是,「懺」是白法(善法),「悔」是黑法(惡業),所以白法應該修,黑法應當捨棄。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就是了。

讀《地藏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一切眾生由惑而造業,因業而感果,相續成停不下來的生死疲勞。所以行懺悔法,不僅僅是出罪的功德,也是衝出生死輪迴的最佳措施。

懺悔作為一個法門,當然會施設種種方法,通常所說有三種:也即作法懺悔、取相懺悔、無生懺悔。

作法懺悔,就是將懺悔的發心表現在具體的儀軌形式中。行此懺法的時候,要向三寶前披露,直陳罪業,並且發自內心懇切地痛責自己所作之罪,繼而願祈免除未作之罪,決定不敢復作,一一如法懺悔,為作滅罪因緣。佛門中這種懺法最為完備的是《梁皇寶懺》,是梁武帝因他的妻子郗氏墮作蟒蛇,為超度其而請志公等十大高僧,製成此懺法儀軌,讓郗氏懺悔罪愆,脫離蟒身生作天人,此懺至今仍盛行於世。另外還有《慈悲三昧水懺》、《大悲懺法》等等作法懺。

取相懺悔,最根本的就是禮拜懺悔,或者行此懺法時,在三昧定心中,禮拜念誦時運用心力觀想,如對聖容,祈求三寶加被,滅除所有罪業。但這有個指標就是必須要見好相(注意必須是真實不虛的,非自欺欺人)。比如感覺到輕安無比,或者在夢寐之間,或者在禪定之中,能感得諸佛菩薩摩頂安慰,或蒙慈光灌頂。如果有此感應,即是滅罪之相。

無生懺法,就是觀罪業無生。前兩者屬於「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的水平,無生懺則是指「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的心境。要從心地諦信一切法皆唯心所現,當體皆是清淨自性,煩惱本自不生,亦無需去滅,正所謂「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即是無生懺意義。無生懺法除罪最為殊勝究竟,但是對根機要求很高,若非大根機人最好不要妄修,還是以前兩種為本,到一定程度也會自然進入無生懺的境地。當然,懺悔並不是為懺而行懺,目的是為得清淨而懺,大家聽的諸多懺悔法,亦不必擔心依何法而行,佛說至誠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數十億劫的生死重罪。

我人通常認為,命運想要越來越好,應當求菩薩保佑,而懺悔似乎唯與罪業有關。殊不知「懺悔法」是改變命運越來越好的高手,而且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凡事都有因果,我人一切的境遇都是過去的業因發揮,正當現前所造惡業吸引一切逆境圍繞過來的時候,如果能誠心反思懺悔,就可以像截斷眾流一樣,當下改變命運的走勢。比如有一種懺悔叫「伏業懺」,就是已經反思到自己所作三業的過患,所以降伏制約自己不好的身口意業,不讓他繼續進展;還有一種叫「轉業懺」,就是自從懺悔後,發心再不造諸惡業,進而反修一切善法,就把業力現行的軌道改變了;最佳效果叫「滅業懺」,因為真誠懇切地懺悔,心的力量十足,就可以滅卻現前罪業,不受後報了。古德說:「眾罪如霜露,亦如積塵垢,懺悔如慧日,亦如大海水,所有諸業障,滌照盡無餘。」

可見懺悔就是能夠當下改變命運,令其越來越好。尤其對想要了生死脫苦海的行者,更加重要。如果有業不懺,必定隨業輪轉,無有了期。修行人應該勤求懺悔,立為功課每日念誦,不但自利還可利他,因為功課的現場不僅有人,還有六道其他眾生,也會來聽聞,故而生憐憫心,代他們行懺悔法。

當然,懺悔的效果也取決於發心的質量。凡是修懺悔法應該先發六種勝善之心:

第一「慚愧心」,私自念想自己造成罪業,既慚於自己而內疚,也愧於對別人造成困擾;

第二是「恐怖心」,想著罪業果報成熟,還得自作自受,倍感驚恐;

第三是「厭離心」,我們每次造諸惡業,都是過去業力所使,不能自已,對此低級趣味生極大厭惡之心,如避怨賊一樣速速遠離;

第四是「迴向心」,把懺悔所得的功德,普皆迴向一切眾生;

第五是「平等心」,看一切的罪相,也是由我分別心所執,觀自他性空,怨親平等;

第六是「菩提心」,借此懺悔機緣,發心行菩薩道,與眾生同成正覺。

若能夠發起這六種功德心,作為懺悔之法的基礎,一切眾罪就都能懺悔清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心真則凡所動...

早一點認命,才可能早一點上路

我們講到十二因緣,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

如何策發自己不生退心

問: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誠然是古德對後世學者之警語...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

發心應學二事

發心應學二事, 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學智慧,莫若...

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

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不要拿「吝嗇」當「惜福」

吝嗇是個貶義詞,惜福是個褒義詞。 很多人生性吝嗇,日...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個妄想?一剎...

為什麼楞嚴咒一定要用心去持

佛陀在講楞嚴咒之前,他把楞嚴咒的一個持誦的方法,跟...

十種不善業的果報差別

果報大體有三種,分別為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異熟...

親人之間不欠四種賬

每一個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

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看待福報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人生,應該怎樣對待人生。 一個人如果...

結夏安居的意義與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何為結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佛陀乃...

智諭法師:念佛貴在調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我去即來——省庵大師的圓滿人生

久負盛名的寧波阿育王寺右側,有一處隱藏在茂林深處,...

佛教對地理風水的看法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燒頭香」與「撞頭鐘」的宗教內涵

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的年味。每到農曆正月初一,...

工夫現前,到底是個什麼境界

工夫的程式大概有三種:第一極生,第二極熟,第三非凡...

怎樣修六波羅蜜

問: 末學學佛知識淺薄,以六波羅蜜佈施、忍辱開始,...

皈依是什麼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當前佛教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改進

問: 您認為當前大陸佛教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如何加...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

【佛教詞典】五種為斷煩惱正精進障

【五種為斷煩惱正精進障】 p0288 瑜伽十四卷十五頁云:...

【佛教詞典】十軍

(名數)煩惱為魔軍分為十種。智度論十五曰:問曰:何...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李罕念誦

《佛說無量壽經》李罕念誦

【視頻】耀一法師《阿彌陀佛》

耀一法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