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對地理風水的看法

2013/08/11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教對地理風水的看法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間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別的「理」,地理風水當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據地形和天體方位而產生對人的影響力,這是一種自然的常識;順乎自然可得天時之正,獲山川之利;違背自然,則有相反的結果。

趨吉避凶,古今皆然。然而一般人的心態,對於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見的事物,常常盲目臆測,牽強附會,甚或迷而信之,因此容易被神權迷信所控制。中國人自古牢不可破的相信「地理風水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禍福」之說,即是一例。

地理風水固然有其原理,卻不是究竟的真理。從佛教的業力論與因果論來說,人的吉凶禍福,都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造成了今生的果報,並不是受到風水地理所左右的結果。再者,從佛教的時空觀來講,虛空並沒有絕對的方位,譬如甲乙兩人對坐,甲的右邊是乙的左邊,乙的前方是甲的後方,在無邊的時空中,我們真實的生命無所不在,何有時空方位之分?當一個人能夠覺悟體證到自己本來面目的時候,自心本性就遍滿虛空,充塞法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與無限的時空融為一體,因此方位不在他處,而是在我們心中。

佛陀時代,印度婆羅門教中有晨朝洗浴,敬禮六方,可以增長命財之說。當時王舍城長者之子善生,每朝洗浴後,即依婆羅門之法向六方禮拜。佛陀告訴他說:六方可配於父母、師長、妻婦、親族、僮僕、沙門婆羅門等,並各以五事恭敬之。佛陀藉此教導在家信徒如何過家庭倫理道德的生活,同時說明風水、地理應該建立在倫理、世理、法理、心理之上,只要我們誠意,自覺心安,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即使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為一切福田均不離心地。

佛教是一個智信的宗教,舉凡業力、因果、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各種教義,都是為了開啟眾生的智慧,幫助眾生認識人生實相,進而解決煩惱痛苦,獲得解脫自在,怎麼可以迷信地理風水,徒然增加煩惱、妄念和愚癡呢?

佛陀在《遺教經》中告誡弟子:「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大智度論》卷三說:「比丘以觀星宿、日月風雨等來生活,是仰口食。」「佔相吉凶」就是「五邪命」之一,佛弟子應以為誡。佛教不但不主張風水地理、天象時辰與吾人吉凶有關,如果佛弟子以此維生,更是佛門戒律所禁止,因為這不是正業,也不是正命。

佛教講「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進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學佛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從神權迷信裡跳脫出來,不受地理風水的支配,還給自己一個自由自主的人生。

中國地理勘輿師所謂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後玄武,左龍蟠、右虎踞」,其實就是「前有景觀,後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現代最佳的生活環境來說,可歸納為下列四點:

一、要有通風,前後左右,順暢無阻。

二、要有陽光,采光自然,溫暖衛生。

三、要有視野,一望無際,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兩利。

總之,只要能方便生活,心中愉悅舒服,那就是最好的地理。

佛教認為外在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內心也要有好地理。也就是內心有:良好的通風--思路通達;良好的陽光--熱心開朗;良好的視野--展望未來;良好的通路--菩提正道,這就是內心最好的龍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佛學之宇宙論——欲界

欲者貪慾,淫食二欲強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為欲界。此...

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雲》

佛教講「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 不只是時間會...

牌位超度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問: 寫牌位超度祖先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應該...

從三個方面談放生

分三個方面講:一、為什麼要放生;二、放生有什麼利益...

星雲大師《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

各位來賓、各位護法居士: 承蒙三寶的加被、龍天的護...

宣化上人:「佛」字的解釋

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佛,說我信佛教、我學佛法,究竟這...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問: 和尚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

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於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的問題。...

生死大事辦好後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

略述禪者悟後是何光景

悟前與悟後,從事相看並無甚區別。人人鼻直眼橫,個個...

惟賢長老《三皈的廣大意義》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

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

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雖位至等...

平自己心裡的這塊地

這位持地菩薩,就是在《楞嚴經》所說的持地菩薩。這位...

念佛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問: 念佛的目標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道安法師...

人生中,有很多東西得到,也有些在失掉

人生的優雅並非訓練或裝扮出來的,而是百千閱歷後的坦...

虐待老人的現世報

大嫂的姥姥(以下簡稱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安國縣,家裡...

魔化比丘死後投生何處

《佛說法滅盡經》: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

佛以慈心降毒龍入缽

佛初成道於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輕...

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只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星雲大師《規勸青少年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您可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多麼混亂啊...

【佛教詞典】堪忍世界

即娑婆世界,亦即我們現在所住的世界。...

【佛教詞典】七證師

(名數)受具足戒時之七個證明師也。...

【視頻】大安法師《拜經的方法與感受》

大安法師《拜經的方法與感受》

【視頻】藏傳大悲咒(祺雲法師)

藏傳大悲咒(祺雲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