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

淨界法師  2015/12/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

世間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業所感,皆有成壞,皆不久長。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滅,果亦不能不生滅也。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

譬如虛空,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數數成,數數壞,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汝以世間之樂,難極樂之樂,極樂之樂,汝未能見。虛空汝雖未能全見,當天地之間之虛空,汝曾見過改變否?須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故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彌陀佛之大慈悲願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滅之樂。以根身則蓮華化生,無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無成住壞空之變。雖聖人亦有所不知,況以世間生滅之法疑之乎?

印祖文鈔- 復馮不疚書

這段開示分成三段:第一段是把娑婆世界的果報,跟極樂世界的果報,做一個比較,先看娑婆世界的因果。「世間所有」,娑婆世界一切的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業所感,皆有成壞,皆不久長。」我們的果報有正報跟依報,正報就是我們的這一個根身,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個根身,依報就是我們所依止的國土,這叫依報。不管是正報、依報,是怎麼有呢?「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業所感」,是我們過去的第六意識的心中,過去可能是造了善業,也可能是造了惡業,這第六意識一活動的時候,動即是業,不管是善業、惡業一造作過去,前一剎那滅,下一剎那就變成第八識的種子,被第八識統統保存下來。保存下來了以後,因緣成熟了就出現,或者是同業,或者是別業。這個「同業」就是一種共同的業力,我們在人間得果報,我們同時看到大家住在同一個地球,乃至於有同樣的山河大地,大家同樣住在台灣,或者住在南投縣等等,我們共同所擁有的環境,這個是過去的共業。

別業就是各別的業力,在這個共業當中,有各人的差別,你有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的身體跟我的身體不同,乃至於你擁有你的眷屬也不同,你的房子住起來也不同,這是別業。但是這種都是有成壞的,皆不久住,因為我們過去在造業的時候,依止生滅心,這個業是有生滅性,所以得果報也是有生滅性,不管是善業、不管是惡業都是有生滅性。

「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此也。」我們正報的身體有生、有老、有病、有死,這個是十二因緣的,正常。除非你不受生,你一受生就是老病死,這世界有成住壞空,所以說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也」。這個地方是從無常的角度,來說明這個苦諦,有壞苦,無常故苦,樂極生悲。古人曾經講一個比喻,這個壞苦不容易了解。我們對苦苦,地獄、餓鬼、畜生,一思惟就有感覺出來,這個苦苦是怎麼回事。

但是壞苦不容易了解,我們現在明明受快樂,怎麼說這個快樂是苦呢?我們不了解。怎麼了解呢?有一個比喻說:有一艘船在大海當中,以快速來行駛,那麼這個船當中,大家很快樂,又是唱歌,又跳舞,又喝酒,又吃肉,在這個船上大家很快樂!但是開船的人睡著了,跟這個無明相應了。睡著以後,他這個船快速的要去撞到石頭,已經是一天一天的去趨近這個石頭,一撞了以後,大家就是掉到河裡面,都死掉了,但是他還沒有撞到,大家也無所謂,就是這樣你也唱歌,我也唱歌,大家很快樂,這個就是壞苦。就是說,這個快樂的本質,蘊藏著痛苦的本質在裡面。

道家講一句話: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也是有他的智慧,他能夠看出福報裡面含藏的罪業,他能夠看出這一點。曾文正公他告訴他的所有兄弟,他的兄弟大部分都是做大官,他說:我們在朝廷做官,榮華富貴,但是要戰戰兢兢,小心一點!我看到歷史,古來的帝王、大臣,得到善終的很少,得到好死的很少,那種富貴的境界,大部分都隱藏了很大的災禍。

所以佛陀也說,這個世間的富貴,「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世間的五欲樂是怎麼回事?譬如一個甜美的食物,你吃起來非常甜美,感到一種快樂的感受,但是夾雜毒藥,你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不覺得,但是這個毒藥累積,一天一天累積,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它一發動起來,就使令你身體很苦惱。就比喻我們今天要去受樂世間的五欲,這個雜染業力所變現的五欲,你在快樂當中,你已經念念的在墮落,在創造一個地獄、餓鬼、畜生的果報。所以這個地方講「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也」。

為什麼呢?「以因既是生滅,果報亦不能不生滅也。」因為我們在造這個世間善法的時候,是有漏善,都夾雜煩惱,所以這個果報顯現出來,它會使令你墮落,這個果報會使令我們墮落,這個生滅就是有雜染性。我們想一件事,我們今天看到珍寶,看到財色名食睡,都是可樂果報,我們看到以後會起貪煩惱,乃至於失掉以後,會起瞋煩惱,就表示這個果報本身有問題。我們待會會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果報,你一接觸是有清淨的力量,這不同。我們娑婆世界的五欲樂,你一接觸以後,它會使令你自然皆生貪瞋癡的煩惱,為什麼?因為你過去在造這個業力的時候,是有煩惱夾雜在裡面,所以出現的果報就是有問題,「以因既是生滅」,果報也不能不生滅也。我們娑婆世界的境界是這樣子,就是果報本身蘊藏著這個危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聞鐘聲,苦痛止

【疏】《阿含經》云:聞聲止苦者,凡業有定與不定,故...

【推薦】念佛的確是一劑無上的良藥

作為一名醫生,我遇到過罹患各種各樣疾病的患者,從醫...

四十八大願——(第4願)形色無有好丑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蓮宗二祖善導大師畫傳

一、年少出家,廣學經論 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誕...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

【推薦】時時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運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

盡說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應

盡說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應 盡說,也是有相當一部...

星雲大師體驗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雲大師十五歲受戒時,因為燒戒疤的戒師燒得太深,把...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唯識有何重要意義

問: 唯識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義? 答: 唯識法相...

突發腦溢血,念藥師佛化險為夷

藥師法門,又叫延壽法門。當有人死相現前,神識出竅之...

持戒念佛,萬緣放下

今天講:持戒念佛。 因為《觀無量壽佛經》講過,若人...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佛教的特色與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種宗教,有其...

臨終時冤親債主為何不會化作阿彌陀佛形象

問: 臨終時,怨家債主為什麼不會化作阿彌陀佛的形象...

我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問: 師父,我皈依佛門多年,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少吃肉的七個秘訣

想為地球盡點心力嗎?從少吃肉開始吧! 「吃素救地球...

沒有人能帶著妄想往生

我們經歷過很多的生命,但是過去已經不能改變了,因為...

【推薦】四個老婆

釋迦牟尼在一次法會上說:某地有個富商共討了四個老婆...

犯根本重戒後,透過懺悔能恢復清淨嗎

問: 請問師父,如果一個人已經受了五戒,而又毀破根...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佛曰:憂生於執著,患生於執著。 凡無執著心,亦無所...

從過去的妄想中走出來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廣大,它不但有現世的安樂,它更重要...

忍一切的勞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

自從學佛後跟人格格不入....

一個居士說:自從學佛後,似乎跟人處處格格不入了,因...

【佛教詞典】同體

(譬喻)如波之於水,四肢之於一身,謂之同體。...

【佛教詞典】相諫六種

子題:共語相諫、展轉相諫、展轉相教 行事鈔·隨戒釋相...

【視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光山唱誦)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光山唱誦)

【視頻】《金剛經》聆志居士讀誦

《金剛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