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憶念力,希望力,串習力

淨界法師  2024/07/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憶念力,希望力,串習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麼因緣會決定我們如理作意呢?《成唯識論》講到有四種力量成就作意。

第一個是「境界力」。你跟什麼境界接觸,會影響你的作意。古時候我們中國的聖人孟子,孟母三遷,剛開始孟母把家搬到菜市場旁邊,孟子就學人家賣菜,做一些秤輕重的事情,孟母想這是不對,以後可能變成一個賣菜的,就搬家,搬到墳墓旁邊去了,孟子就學人家怎麼祭祀,孟母還是不同意,再把他搬到學校旁邊,哦!他學人家讀書,看人家讀書,他也學讀書,所以變成孟子。所以說,我們經常跟什麼境界接觸,會影響我們作意的,你經常跟染污的境界接觸,你就容易不如理作意,你經常跟三寶的境界接觸,你就容易如理作意,境界力,就是會影響作意。

其次,「憶念力」。我們外境已經消失了,我們已經發心出家修行,但是有時還是會憶念過去一些五欲六塵的境界,所以這個憶念的力量也會影響你的作意。雖然你沒有跟這個境界接觸,但是你不斷地去憶念五欲的境界,你心中容易生起煩惱,煩惱勢力會增長。你經常憶念三寶的境界,你心中的正念容易加強,所以憶念也會影響作意,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斷地去回憶,這件事情也會影響作意。

第三個,「希望力」。有些人他心中的希望是追求世間的安樂,那這樣子他的第六意識的作意,可能就不是很好,他只追求今生的安樂,對來生是什麼情況他不在乎的。有些人對今生的痛苦、快樂無所謂,他要的是來生的往生淨土,這樣子的作意就又不同。他的心容易在三寶的境界安住,因為他有希望的支持,容易帶動他的正念力。

這個「希望」,比如說我們受戒。我們沒有受戒之前,心中當然是沒有標準的,也可能造善,也可能造惡,隨環境心隨境轉。今天我們去受戒,有本期誓,心中有一個根本的誓願,我們在三寶的加被之下,我開始發願,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這樣子成就一個所謂的受體、戒體,這個戒體在心中的時候,就是一種希望,我希望我的生命是趣向於斷惡、修善、度眾生的三大目標。

當我跟染污的境界接觸的時候,我們如果會生起煩惱,這個時候那個如理作意會生起,不可以。你心中會有這個「不可以」的力量出現:說我已經受了戒了,我不能夠再做這件事情。那個如理作意怎麼出現的呢?你生起煩惱的時候,對治的抗拒煩惱的那個正念力,那個作意是怎麼生起的?是希望力,就是你的戒體,你當初在佛前所發的那個非常堅固的願,「希望」會帶動如理作意的,就是這個希望力。

第四個,串習力。比如說你經常在某一個時間拜八十八佛,拜一部,你那個時間到了的時候,很自然想要去拜八十八佛,這就是習慣。你那個拜八十八佛的作意力是怎麼生起的呢?那個警覺性是怎麼生起的呢?就是串習,不斷地串習,這個地方是講到四種力量會影響到我們「作意」的差別。

這個作意在我們研究百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說我們一個人造善造惡就在一念之間,其實一念之間就是在這個「作意力」。主要就是靠這個作意,因為它是所有念頭生起的一個關鍵,假設這個作意落入了不如理作意,那後面整個都壞了,帶動的是煩惱,假設這個作意是如理作意,你還保持了如理作意,就算你先前的煩惱活動了,但是你能夠如理作意,對這個煩惱還有抗拒力量。

我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這件事。這個故事是在《唯識二十頌》,窺基大師在《唯識二十頌》的疏記中講到。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叫娑婆羅那國。這個娑婆羅那國的國王長得很莊嚴,他自己對於自己的莊嚴也非常滿意,召告天下:說那一個人能夠比我莊嚴,賞給你很多黃金。果然全國沒有人比他莊嚴,他自己也是沾沾自喜。這一天有一個大臣就說:國王,你跟我們這小國家比,沒什麼了不起。這怎麼辦呢?他說:「我聽說隔壁國家它叫作阿盤帝國,有一個大阿羅漢,叫迦旃延尊者,長得特別莊嚴,你要能夠比他莊嚴,那大家會恭敬你。」「好!去把阿羅漢請過來!」他請過來不是聽法,是比莊嚴的。他就把迦旃延尊者請過來,當然阿羅漢他會看因緣入定,這件事對眾生有利益,他就去做了。

迦旃延尊者來到這個國家的王宮,那就不得了,他一到王宮,大家就被他的莊嚴攝受,攝受以後,娑婆羅那國的國王看到阿羅漢比他莊嚴,就歸依了阿羅漢。歸依了阿羅漢以後,娑婆羅那國的國王就說:「師父啊!,你是什麼因緣長得這麼莊嚴?」這個迦旃延尊者說:「我過去做一個小沙彌,小沙彌就歡喜在寺廟做打掃工作,打掃這個房間,打掃大殿,掃掃廁所。有一天,有一個乞丐來跟我要東西,我說:'把東西分一半給你是可以,不過你要幫我把這個工作做完。'小乞丐說:'可以呀!'這個乞丐從今以後就經常幫助小沙彌整理寺廟。整理完了以後,這個小沙彌就把他的飲食分一部份給這個乞丐吃。我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緣,我就長得這麼莊嚴,當時那個小乞丐就是你呀!你當初跟我在一起打掃寺廟,所以你有福報做國王,長這麼莊嚴。」這個娑婆羅那國王聽了以後,對三寶的功德,生起了真實的信心:「哎呀!我過去就掃掃地,就有這樣的福報力,假設我盡形壽歸依三寶,在佛法當中修學,那是什麼境界啊?」於是就把王位捨給他弟弟,隨阿羅漢出家。

出家以後,迦旃延尊者就思惟:這個人是國王,在這個國家修行容易生憍慢心,沒辦法修行,就帶到了隔壁國家阿盤帝國去修行。娑婆羅那國王在山中修止觀,有一天阿盤帝國的國王,帶了很多宮女來遊玩,阿盤帝國的國王累了,就睡覺了。這宮女到處遊戲,就看到娑婆羅那國王在那邊修行,就跟他打招唿、談話。談話的時候,這個時候國王就嫉妒心,就帶著這個軍隊過來找這個宮女,找到宮女以後,看到宮女跟國王講話,就把娑婆羅那國王打一頓,打得傷很重,就昏了過去。當然迦旃延尊者阿羅漢知道,就把他抱回去了。

娑婆羅那國王很生氣,就說:「師父,我要跟你先請假一下,我要回去,帶著我弟弟的軍隊,把這個國家給滅掉。」這個迦旃延尊者說不可以,就是造了罪業,會成就不可樂果報。國王說:「師父,我的心就像石頭一樣堅固,不能改變。」迦旃延尊者說:「好吧!天也黑了,你今天晚上在我的山洞先休息一個晚上,明天再走。」在睡覺的時候,夢中就出現了境界:他帶著軍隊去跟阿盤帝國打戰,結果打敗了,打敗以後就被抓到了,送到斷頭台去了,殺頭的時候,他驚嚇就醒過來了。醒過來以後,他想:哎呀!這世間上的確是諸行無常,要爭的是爭千秋,不要爭一時。他生起悔改心以後,這個時候,迦旃延尊者再跟他講四聖諦法,他心中的恨就化解掉了,繼續地跟著迦旃延尊者修行,後來也證得阿羅漢果。

我們從國王的生命變化,我們知道他當初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他選擇回去報仇,那他的生命肯定是要承受多生多劫地獄的果報,一念的不如理作意;他後來選擇繼續修行,一念的如理作意,成就阿羅漢,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啊?恆常地受用涅槃寂靜樂。所以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第一念生起善惡念,有時候這是過去的等流性,我們自己不能呵責自己太高,不能要求自己不起惡念。但是只怕覺遲,我們第二念的覺照功夫,如理作意一定要生起,這是關鍵點。

就是修行一定要對煩惱有對治力,就是覺照的功力要生起,這樣子,我們的生命才能夠慢慢地趣向於安樂的境界,而避免痛苦的境界出現。這個就是我們講到作意它跟境界有關係,跟億念有關係,跟希望有關係,跟串習有關係,當然這個境界是外緣,我們盡量避免接觸外在的因緣。

內因力有三種,憶念、希望、串習。這個憶念力我們很難去控制,我們會去憶念什麼境界?凡夫有時候會起惡念,但是我們在修行的希望,就是你的目標,跟你止觀的串習,希望力跟串習力,這個就扮演重要角色。您一定要在煩惱生起的時候,第二念馬上生起對治,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是我們改造生命的一個關鍵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

修行有三個次第

修行有三個次第。我們看經文。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

每天一定要定功課

我們做功課通常都是散持。 我問老菩薩:一天念多少?...

十不求法門

一切眾生與佛本來是平等無二,實說是一體的。這正是釋...

無法代替的五件事

圓悟克勤有一個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出家後的四種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

慧律法師《往內在尋找自性》

開悟不是從外在找尋,而是不斷觀照內心才有可能獲得的...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臨命終時教以念佛,即見化佛接引往生

《華嚴經》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一種大根器修行淨...

幸災樂禍近於禍

國人中某些人的特點是願意把自己的快樂凌駕於別人的痛...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還是聰明之人

一個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還是聰明之人呢!...

【推薦】做人的四項原則

怎麼做人呢?做人有四項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賺錢很重要...

怎樣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轉

問: 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其中說...

一念淨信即得往生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

如何息滅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著火了,你是先救火,還是放著燃燒的房...

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我今天的講題是: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如何...

【推薦】人生難免摔跟頭

在孩子將要大學畢業的前一天,父親把孩子帶到一堵牆前...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

五種夫妻類型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夫妻,除了愛...

在高科技社會,為什麼佛教能夠獲得廣泛的信仰

和平和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兩大課題。 所謂和...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

如何觀心呢

剛開始觀心時,我們要在佛堂裡把心靜下來,你不能在開...

天魔嬈佛的故事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

夢參老法師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日,我們紀念聖誕...

【佛教詞典】具神通者

【具神通者】 p0825   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頁云:復次諸...

【佛教詞典】畢竟空

【畢竟空】 p1029 辯中邊論上卷八頁云:為於有情常作饒...

【視頻】《達摩大師四行觀》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四行觀》女聲念誦

【視頻】如何適當的止語

如何適當的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