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觀心呢

淨界法師  2024/03/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觀心呢

剛開始觀心時,我們要在佛堂裡把心靜下來,你不能在開車的時候,或者跟人家講話的時候,不可以這樣。你一開始觀心的時候就要先息諸緣務,因為這個是你太生疏的境界。我們一般人喜歡看別人的事情向外攀緣,這個時候你心要調轉一百八十度,迴光返照,看你一念心。

你看你的心的時候,第一件事情,你不是看到心性,因為心性是更深層,你會看到心性外面有很多水泡,你會先看到妄想。可能是好的妄想,也可能是不好的妄想,你會看到你的妄想不斷地浮出來。然後,這個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心中操作空觀的智慧,觀它是因緣所生,無有自性,當體即空。

這個思想類似通教的思想,我們解釋一下。通教的空是認為因緣性空,就是本來就空。你現在的有是向因緣借來的,你假借因緣而有,所以你本來就無生。通教的空,當它是向外觀外境、空掉外境的時候叫作通教,偏空。當這個通教的空內觀心性的時候,就是圓教了,就差在這裡。

為什麼呢?因為當這個空是向外的時候,它空性是一個法,是一個沒有明瞭性的法,它是一個空的法;當它內觀的時候,它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的時候,它是一個有明瞭性的心性。這個地方差在哪裡呢?通教的空是不能修證的,它不能積功累德,藏通兩教的空法都不能修證。就是說你一旦進入這個空性,你的心就必須停止下來了,所以叫偏空。

圓教的空,它回觀心性的時候,它那個空觀,是空掉了妄想,但是保留了一個明瞭的心性,所以它是可以修證的,這個空是可以修證的,可以積功累德,可以借相修心,它這個無住是能夠生起內心的活動的。大乘的空觀是空掉妄想,可沒有要你去斷滅心性,可沒這個意思,它是把這個表層的水泡去掉,顯現你的本來面目。

諸位!你要修圓教,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成敗就在這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很重要!到底什麼是你生命的原點,這個是最關鍵了!假設你本來就有妄想,那人生就很悲哀了。這妄想本來就有的,那就很慘了,那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成佛,幾乎。因為你這個妄想是真的,然後你流轉這麼久,打這麼多妄想,白天也打,晚上也打,打了生生世世,到了現在你怎麼處理?這沒法處理了!如果妄想都是真的,這個真的沒辦法處理。

但是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你本來沒有妄想。就是當你迴光返照,去找你的妄想去處的時候,覓之了不可得。你對圓教的第一個信仰,就是當你把你的心歸零的時候,你發覺你在沒有一念妄動之前,你是本來沒有妄想的,這個是非常關鍵!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這句話最妙的地方在於「本來」。

所有的藏通別的思想,要清淨,對不起,各憑本事,清淨是修來的,你不修,哪來清淨呢?藏通別三教的教理你打開,沒有一個東西是本來清淨的,是修來而清淨。

圓教的思想,你要有資格走圓教,第一個信仰,你要相信你的心性——本來沒有妄想,本來清淨,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業障,本來沒有老病死,這是第一個信仰。所有的東西都是後來才有,就是你念頭一動,有因緣的運轉了,所以才有這麼多事情出來。

我們一念心,這個空——當然圓教不講空性,講心性,講清淨心,因為清淨心它是可以修證的,它是可以妙用的,空性是不能夠修證的。它這個清淨心,怎麼就變成現在這副德性呢?我們因為長時間的妄想累積,現在的情況,《楞嚴經》說我們的心被物質化了,被物化了。

舉一個例子,說有一個人去看馬戲團獅子的表演。這個馴獸師拿一個小棒子,就能夠讓獅子、大象乖乖地按照他的章法去運作。這個人看了以後非常的驚訝!說這個獅子跟大象怎麼這麼聽話呢?就跑到後台去看它們是怎麼訓練的。發覺那個獅子在沒有訓練的時候,用一根小小的繩子把它綁在柱子上。

這個客人就問馴獸師說:「你這個繩子綁得住這個大象,綁得住這個獅子嗎?」馴獸師說:「剛開始綁不住,因為這個獅子從野生的地方抓過來的時候是綁不住的。但是我們剛開始的繩子是帶有刺的,一種鐵錐的刺,一旦想要脫離的時候,它一拉動繩子,這個刺就刺傷它的身體,非常痛。所以它拉久了以後,它就不敢拉動繩子。」因為它產生一種生命經驗,累積一種想像: 喔,我一旦拉動繩子,就會痛。這本來是一個生滅法,對不對?但是凡夫因為攀緣外境,我們的心喜歡跟感受結合。本來這個痛苦感受就過了,但是它的心沒過,它的心留下一個痕跡,就是它把這個想像記下來,最後結果就是自我設限。就是說它後來就不敢動了,不是說它不能動,是它自己不敢動。

其實作為一個獅子,作為一個大象,它只要稍微用力,這個繩子根本不是它的對手。這個獅子失去它的本來面目了,失去它本來的功能,它被它的妄想限住了,它活在自己的妄想,它認為一旦動繩子就會造成痛苦。其實不是繩子給它痛苦,是它自己的妄想給它這樣的信息,這叫自我設限。

所以有一個禪宗的公案怎麼說呢?它說:欸,什麼是佛法的真實義?禪宗的禪師,他拿一個杯子,二話不說,往外面的泥土一潑就走了。這什麼意思?水本來沒有形狀,「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但是放在杯子裡以後,它是不是自我設限,變成杯子的形狀,對不對?如果你把水潑到泥土裡,就恢復它本來面目。

我們本來沒有妄想。諸位!你還記得嗎?你剛開始是沒有妄想的,我們現在是忘知來時路。我們現在的可悲,就是忘記我們本來是怎麼回事,只記得我們現在是怎麼回事。但是你站在你現在這種概念跟妄想對治,你非常被動,你根本不是妄想的對手。你不能站在本來就有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那你就很難修行了。

偉大的佛陀告訴我們:你要先找到你生命的原點。生命的原點對你非常重要——就是你從什麼地方來。原來我們是從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妄想中來,這個就是你生命的安住處,以無住為住。這個時候你才可以展開你的修證。

所以,整個圓教思想先求安住,再求調伏。但是你站在你的本來面目來面對妄想的時候,妄想就不是你的對手了。你這個時候化被動為主動,因為你知道「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你想想看,你站在一個真實的心性,面對的是一個虛妄的想像,即便它再多,它的本質還是虛妄。

你一萬個虛妄加起來還是虛妄,你不可能說一萬個虛妄加起來變真實吧?虛妄就是虛妄。所以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妄想本來就沒有,這是你最大的優勢!如果你不能用這個優勢你就慘了,這是你唯一的優勢。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概念,你就非常慘了!

就是你本來就沒有妄想,你最好先相信這個概念。你相信它以後,那妄想就沒有根了,就不會是你想像的那麼堅固了。所以它這個「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最關鍵的字不在於「清淨」。清淨心,藏教也講清淨心,它透過無常、苦、無我,也創造一個清淨心;通教因緣性空,也是清淨心;別教講無分別智,它最後不是也創造一個清淨心嗎?但是藏通別的清淨心都是修來的,這個地方有問題,修來的東西不是你本來的東西,你現在是創造一個清淨心往心性上套,心外求法,多此一舉!

諸位!真正的清淨心是你本來就清淨,這個叫清淨心。你本來就清淨,這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想像,所以「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這個妙就妙在「本來」這兩個字!這個觀念你有了以後,你的心就有個家安住了,把心帶回家,就是帶回一個本來就沒有妄想的家。

找到家以後我們就可以放手來做空觀的調伏跟假觀的引導,你就可以調整心態了。就是說,諸位!調整心態之前,先求安住,這個是圓教的基本概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修持佛法的21種徒勞

蓮花生大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二十一種徒勞: 若你不...

多疑心理產生的原因與對治

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不要去好奇這個那...

修慈心禪的方法

以自己為對像 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

如何解脫妄想的侵犯

問: 為何念經時妄想會侵犯念經的意識?如何解脫妄想...

聖嚴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佛學與學佛 很多人都以為佛學很不容易懂,因為專門性...

修行必須要清淨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苦難嗎?沒有不高興的事嗎?你...

守戒就是為了護好我們的心

佛陀有一段時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他常向弟...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註

往生論註...

虛空無為具足三個特性

在憨山大師的《百法》批註中,他的意思是說:第一個虛...

【推薦】淺談念佛法門

前言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才有六道輪迴的業報,如...

彼佛國中有二菩薩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①,菩薩光明照百由...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麼念佛 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

《壇經》中的頓與漸

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

心地功夫

幽深的石窟裡,一位出家人正在精進地禪坐,他用心地在...

你要做三件事情: 內觀真如、離相清淨、借相修心

當然,從佛法的角度,完全讚歎、完全訶責,都不中道。...

從龍樹菩薩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在佛教的歷史上,從印度到中國,對弘揚大乘佛教貢獻最...

用覺照力淨化內心的地獄種子

《地藏經》第五品經它揭示了地獄的各種相。下面我們來...

犯邪淫戒後,信願持名還能往生嗎

問: 請問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願持名能往生嗎?...

藥師佛的強大願力治癒了我的白血病

2013年是我治癒白血病的第四年。今天,我把發生在我身...

如盲執燭

在拘睒尼國的美音精舍,佛陀正為四眾弟子廣說大法。有...

四土圓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從斷惑的程度來分,十方剎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

善知識的八種相

居士要親近善知識,居士在學習佛法,其目的無非是要求...

父母悅,即為孝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從我們懂事起,就開始讀書,幼兒...

阿彌陀佛光明遍照,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

【佛教詞典】無學道

(術語)三道之一。謂斷三界諸惑已盡,證真諦之理,不...

【佛教詞典】天魔外道

(術語)天魔與外道。共害佛道者。梵網經上曰:天魔外...

【視頻】母鹿斷腸

母鹿斷腸

【視頻】大安法師《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大安法師《現前當來,必定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