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其中說:「初發心的同參要向古人學習,一心觀照自己,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隨妄流轉,何異俗人?」我想問的就是虛雲老和尚的這個開示,我認為是一種修行方法,但是我不明白。請師父開示!
仁清法師答:二六時中要觀照自心,不被物轉就是不被外境所轉,若不如此,何異俗人。二六時中是什麼?在古代印度,人們把晝夜分為: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三段;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又是三段,加起來是六段。也就是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分六段這叫二六時中。二六時中實際上就是我們說的一晝夜。
觀照自心就是觀照自己的身口意。他雖然列舉的是心,但是,一切惡都是從妄念所生,我們把心觀照住了,口和身也就觀照住了。這裡講的程度稍微有點高,我們一般說身口意三業,他直接列舉了一個心,心實際就是意業,你把「意」觀照住了,把起心動念觀照住了,這個口業和身業同樣也能觀照住。不被物轉,就是不被外境所轉。物是外境,不被外境所轉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禪定。禪定是一種功夫,我們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產生禪定的作用。比如念佛的人通過長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轉了,就等於你通過念佛有了一定的禪定的功夫。如果念佛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心性明朗了、開悟了,那就是你通過念佛進入了一種境界。在這還有一個非常細微的意思,是什麼呢?
比如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我這個心就觀照當下這一聲佛號,抓住當下這一聲佛號,就是觀照自心,然後,不起貪瞋癡慢疑,不起妄念。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外境來了,別人喊你了,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被動搖,你這就是定力。在平常修學過程當中,別人讚嘆你,你也沒覺得了不起,這就叫禪定。別人誹謗侮辱你,也沒覺得是個事,這就叫定力。如果別人讚揚了你幾句,你馬上感覺到了不起了。哦!原來我是修的這麼好啊!自己沒發現呢?借了他這個因緣,然後就自我膨脹,生起傲慢心,那就是被外境所轉。
或者違緣來了,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別人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你修得不如我師父修得好,你修得簡直就不如我修得好。」你馬上煩惱了。我學了這麼多年佛了,還不如你修得好?怎麼怎麼樣,生煩惱了,生煩惱就是心被外境所轉而引發的一種現象、一種後果。心不被外境所轉,是修行人應該掌握的修行方法。長期這樣熏修,外邊的這種景象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是順緣還是惡緣,你都不起心動念了,這就是一種功夫。
如果這個我們做不到,就和常人沒有什麼兩樣,是被外境所轉。我們正在念著佛呢,外邊馬路上一個喇叭一喊:「金戒指便宜了!」你馬上,「哎呀便宜了,打聽打聽怎麼樣買一個。」心被外境所轉了。心被外境所轉,何異於常人?和那個沒學佛的人有什麼兩樣?實際上學佛的人和不學佛的人,從哪裡看得出來?就是從修行功夫上。怎麼從修行功夫上看得出來?就是平常我們對照過去的自己,和我們對照周圍的其他人,發現在變化,對照過去的自己,有變化、有昇華有提高,這就是進步,這就是修行佛法沒有白修。
假如你自己跟周圍其他的人做一個比較,你的定力、功夫、菩提心、慈悲心、忍辱心都比其他人好,那麼可以說你就是個修行人,佛法在你那起作用了。我們可以對照自己一下,有些人修行十幾年了,有些人修行幾年了,有的感覺到非常精進,但是呢?除了事相上精進以外,這個功夫提高沒提高?毛病習氣改正沒改正?這個就很難說了。有很多人反觀自己的時候,就沒感覺到什麼變化。更有的一些人,學佛學那麼三五年,他培養了自己貢高我慢的一種態度,功德沒有提升,貢高我慢的心態提升了。
實際上虛雲老和尚這段話不但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要求,還是一種修行的功夫、次第。如果我們做不到,就是不改變自己的話,和常人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我們修行不能光從事相上下功夫,還要從心性上下功夫,從本質上下功夫,切實改變自己的毛病習氣,提高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修學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