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法師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夢參老和尚  2013/10/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夢參老法師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日,我們紀念聖誕日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什麼?是接受文殊師利菩薩的教授,就是做一個最聽話的弟子。文殊師利菩薩教我們怎麼做,不是我們剛才大家念,念是回憶,念的目的是什麼?是讓我們去做,那就是最聽話、最孝順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怎麼樣做,我們去如法而做。這是紀念聖人最好的方法,聽他的話,照他囑託去做。

那文殊菩薩教我們做什麼呢?囑託我們什麼?教我們第一個是厭離世間。我們自己應當回顧一下,我們對這個世間相是留戀嗎?是厭煩嗎?是要脫離嗎?是要了卻嗎?當然我們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還有沒出家在家的,四眾弟子都要想離苦得樂。離苦得樂就是解脫,那你就應該照著菩薩教導認識認識這個世界;當你認識這個世界之後,生起一種厭離心,要脫離這個世界,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苦,要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苦難,乃至咱們認為幸福的,其實也都是苦難都要認識清楚,這樣我們就沒有貪戀心,就能生起出離心。

光出離心還不夠,你還得發大悲心。自己出離了,把我們所認識這個世界的苦難給一切眾生講,讓一切眾生也脫離這些苦難。這就發出離的同時還要大悲,這兩種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學習,我們就學習文殊師利菩薩,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沒有智慧,沒有般若的時候,你厭離心是不會強的。有了智慧,認清楚這個世界全是苦的。

但是這個苦怎麼來的?是你召感來的。盡管我們每天道友們都在學出離法、都在修行,但是心,我們自己明白,被過去的業,現在所起的惑;因為過去的業果,對你的心,你降伏不了的,知道是苦了,別再召感了。這苦是現在受的果,這苦果怎麼來的呢?你過去造的因所積聚的。我們想離苦,先斷因,別再造了!知苦斷集,知道苦,但是我們的心我們降伏不了它。

我們雖然聞見法了,由過去的善根,今生得遇著勝法,聞到法了。佛法,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離苦的方法;離苦的方法,就是你別再造因了,沒有因就沒有果。現在我們就是不能夠按照大士教授我們的斷集,別再造因了。由於我們智慧力不夠,煩惱斷不了。為什麼斷不了?因為你心裡頭天天還在起惑,起惑是因,還在造業。假使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這種亂象,都是過去造的業,那我們現在別造了。業是果,那別再造因了。但是現在今天在我們這個法堂之內的道友們,都知道斷集,不造業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心裡不起念、不造業的功夫還沒到。

要能夠止心不起念,一切的惡念沒有;沒有惡念,當然不會感惡果,也能把過去的惡果,集善因,從善因來消滅過去的惡果,就是現在我們的生老病死。但是你心裡一天的想什麼,那就是起的業。我們想盡在三寶當中,念佛念法念僧,每天都這個。當然這是善念,善念能轉變過去的惡果。如果不能轉變,我們要修行什麼呢?但是你轉的力量夠不夠。

例如我們現在大家念「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是什麼呢?消滅我們過去一切的惡果,用文殊師利菩薩智慧轉變我們的惑,轉變我們的業,都把它轉成善業。「嗡阿惹巴紮那諦」就是成佛的因,以這個因得到成佛的佛果。但是這是個轉變過程,在這個轉變過程,假使大家功夫用得深的話,從早到晚,你自己觀照你的心在想什麼?

如果你把你的心念束縛到一定程度上,過去我們有的道友用過這樣的方法,我小時候也用過,當你預備一張清淨的紙,起個惡念你點個黑點,起個善念點個紅點,那你就這麼記吧!一天點下來,看是紅點多、黑點多。假使如果你的善念多,惡念沒有了,你的因已經成熟了,容易開智慧,這是一種檢驗自己的方法。如果你能記得到我一天除了給三寶誦經念佛念法念僧之外,其他的念頭沒有,一切貪愛的心都沒有,漸近道矣!這時候你的心跟道相結合了。

我們念經的時候是不是善念呢?讀誦大乘當然是善念了,這是念經念的功德。但是經上所說的什麼話,那是教我們做的,不是光念念就完了的。你再進一步把你所念的經,就是佛教授我們,讓我們去做的。經,就是佛跟我們說話,佛跟我們說話教我們怎麼樣做,怎麼樣去斷煩惱,怎麼樣去證菩提。那我們做的如何,這就是進一步了。光讀誦不行,得思惟,思惟經上所教我們做的。就是佛說的話,教我們怎麼樣去做,怎麼樣去想,口裡怎麼樣去說。在你念經時候,你口裡念的大乘佛法,念的佛的教授,口業是清淨的。身業,當你念經坐那個地方,或者跪到那個地方去,身業清淨。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意念,咱們的思想。我自身檢查,我個人是這樣子的。這一部經念下來,回顧一下,好多妄念夾雜裡頭,不是從頭到尾清清淨淨的按佛所說的去觀想。

彌陀經教我們要一心不亂,不但一個時候一心不亂,而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咱們檢查一下子吧!就是你念彌陀經的時候,從頭到尾你中間有妄念,你不是一心。那不是違背佛的教導了嗎?一天如是,不能天天如是。你今天念彌陀經的時候打了些妄想,自己訶責,向佛懺悔。明天再念的時候,應該愈來妄念愈少,這叫有進步了。而念的經,經上佛所教我們做的,我們的思想就照著佛教我們做的去做,那絕對就成功了;成功的意思就是解脫了,了了生死了。

如果你能這樣做的時候,煩惱絕對斷除。如果沒有這樣做,那念是念的功德,你對這部經只有讀誦的功德;讀誦的功德只是人天福報,不能證道。我們念金剛經的時候,金剛經裡頭說的你功德很大很大,但那不是了生死。金剛經所說的最重要的,就是須菩提請問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說我這個心住不下來,怎麼樣使我心能安住?就是不動念。那我們降伏不了,我不能讓我的心,一心的常念佛、常念眾生。常念眾生,就是要利益眾生;常念諸佛,就把諸佛的佛法傳達給眾生,讓眾生依著佛教。那這個心為什麼住不住?所以他請問佛云何住、云何降伏。佛告訴他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整個金剛經就這麼一個意義,乃至於般若部門全是這個意義。

那我們就檢查我們的心有沒有住?住在什麼地方?怎麼樣降伏?假使說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沒有境,這個心怎麼生?不生了,無生。這就究竟了,不但一切煩惱不生,一切善念也不生。

就是說我們平常用功念經的時候,你自己問問自己心,在這個時候生心沒有?生的是什麼念頭?心有念,有念就是妄;心到無念,無念就是真,這就靠你自己的功力了。乃至於你禮拜,就是讀誦大乘乃至禮拜的時候,你心在想什麼?像我們最初求的時候,觀想佛像,我禮到文殊師利菩薩,觀想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加持我。在我們最初開始用功磕頭禮拜的時候,注重有相法門,等到最後你拜到深入的時候,能禮的我不存在了,所禮的相也不存在了,達到無我無人。這就是咱們拜懺時候,「能禮所禮性空寂」,它的體性是空寂的,在這個時候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你能禮的心,所禮佛的心,合為一體。能禮是感,所禮的佛是應,就叫「感應道交難思議」,不可想像了。乃至於沒有能禮,也沒有所禮,為什麼?性空寂,體性是空的。這是高深了,這種境界我們現在還達不到。但是你的心,能禮的心跟所禮的佛,就是你的觀想力跟佛加持力相通了,所以不可思議,「感應道交難思議」!

在這個時候,你為你自己求成佛、求消災免難,效果是非常殊勝。給人家迴向,道友們求你讓給迴向,不論他求任何事物,你應當以無心來應一切有心,效果非常大!這個道理恐怕我們道友一時達不到;但是你最終的目的是達到這——能禮所禮性空寂,能念所念性空寂,能說所說性空寂,一切什麼無能無所,體性是空寂的。

如果大家紀念文殊師利菩薩以這種心紀念,能紀念的心跟所紀念的文殊師利菩薩一心,無能無所,心心相契,這就是不可思議了,這叫「感應道交難思議」!不是我們想像得到,也不是我們妄想去想,你所求的功德是無量的。無論大家讀任何經卷,要以文殊師利菩薩的智來讀經。那怎麼讀呢?就是我們念心經的時候,照!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當你無論念哪部經,使你的智慧照。這個照裡頭沒分別。所以過去古德他在短暫時間念經,或在一個小時之中,他念了一部華嚴經,或者念一部法華經,或者是三藏十二部經典,他不是口念,也不是心裡想,他是照!

照的含義,就是我們大家每天都念心經,念完心經沒體會到照的含義,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不論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無論哪一位菩薩,他不是用的分別心,他用的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智者是照,沒有分別。咱們現在有能有所、有取有捨、有求有應。但是以文殊菩薩的智慧說,無能所;無能所才能得感應,感即是應,應即是感。就是道和心,道者就是心,咱們的心,跟文殊師利菩薩的心,跟諸佛的心,合為一體。道交,沒有交,道是通的,這才叫道交難思議。就是你在修行、禮拜、念經、讀誦的時候,都是文殊菩薩智慧,只是照而已!無能無所,無聖無凡。如果這樣來紀念文殊師利菩薩,你是真繼承文殊師利菩薩了。

我們作法會即是沒作法會,作法會是形相,文殊智慧不是形相的。剛才我進來,我看大家念「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就是諦。諦是什麼意思?文殊師利菩薩心,跟一切眾生心,跟十方無量諸佛心,就是諦諦諦諦...。諦,就是沒有,萬法皆空,唯此一心,心亦不立,就是諦。當咱們念諦諦諦諦諦...的時候,咱們心跟文殊師利菩薩心化為一個了,一也不立,就成為一體了。我不曉得剛才大家念「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諦...」,是不是把你的心進入菩薩的智慧,菩薩智慧就是你現前的一念心。如果你有這個觀照,乃至於說這個想法吧!你有這個想法,你是真正紀念文殊師利菩薩。

這話怎麼講?例如釋迦牟尼佛陞座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當維那師,佛升了座之後,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鐘聲偈唱完了,佛下座了。佛本來陞座說法的,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佛並沒說話,佛為什麼就下座了呢?那文殊師利菩薩這個鐘聲偈唱的什麼呢?「法筵龍象眾」,說今天到法會的這些個都是龍相,形容詞,都是大菩薩。「當觀第一義」,什麼是第一義?「諦觀法王法」,要你入理的來審察觀察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佛就下座了。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佛就把法說完了,佛就告訴與會大眾,你們觀見了沒有,佛的第一諦是什麼?「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

因為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就想到這個偈子,這樣來紀念文殊師利菩薩,那我們就把我們所念的經,乃至每天所行的,你諦觀一下子。諦觀,如實的觀。我們講了幾年華嚴經,我想大家可能體會到吧!說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說到最後是什麼?無說。佛說了演法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一句話也沒說,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唱的鐘聲偈,「諦觀法王法」,把佛所說的法你好好觀想一下子,你觀想知道「法王法如是」。是什麼樣子呢?那我們大家再說回來,這個咱進入不了,咱們就從苦集滅道,就是二重因果,一個世間法的因果,一個出世間法的因果。因為這種甚深的義,就像佛說完了華嚴經的時候,眾生沒法進入,佛才從菩提場到鹿野苑給五比丘說,這才從頭說起,說因果法,說十二因緣,逐漸的說到性空緣起。我剛才跟大家講的有些個完全是性空的道理,在體性上沒有言說,也沒有想像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這種義理一切眾生沒法領受,佛再從苦集滅道開始給眾生說。

說到現實的情況,那我們就希望今天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大家給當前社會上的一切眾生消業,求文殊菩薩智慧幫他們消業。眾生是在有門入手的,現在眾生在苦難當中,求佛菩薩加持。眾生達不到最高境界,先給他斷苦吧!求佛菩薩加持,斷一切眾生苦難。例如世間沒糧食吃,希望佛菩薩加持,讓一切眾生都有糧食吃;一切世間沒有水喝,希望菩薩加持,求菩薩加持有水喝。這把它又翻回來了,不是眾生能領略的,得從眾生的分中能領略。

我們這個含義可以回觀一下子,我們現在普壽寺的組織情況。我們從最初來,頭一項不是考了,有很多道友剛考進來,那你還得從戒律入手,先學規矩,學在生活當中你該怎麼樣做,一步一步地又從頭來吧!完了最後才能達到我前頭講的那些話。不是一進門就能懂得那個道理。先從你的行為,口裡說的,不要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的話;身體所做的,不要做殺盜淫的事;心裡所想的,不要起貪瞋癡念。那就一步一步的來,從頭做起。等到最後了,進入文殊菩薩智慧,你才知道一切法無常。

為什麼?本來就沒有。有什麼常?有什麼斷?因此我們現在大家學的,就知善去惡,那種深義是你修善法才能達到的,不是一下就能進入的。從日常生活起吧!現在很多道友感覺著,特別我們在家道友,乃至我們出家道友,心安不下來。這個心安不下來,指的是不能依著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的方法去做,就叫心不安。這個不安各有各的境界相,怎麼叫各有各的境界相?我們在社會上,社會的動態,一切生活的情況,使你心不安。但是我們出家道友在寺廟裡頭,在這清淨環境裡頭,該安吧?也不安,這個就是細惑了,比在家道友們心裡頭不是粗惑引起的,說內在煩惱。在家多是外頭的外界煩惱,在我們修道者有他內在的煩惱。

很多道友問我,說:無緣無故的心裡不安,為什麼?我只能說:業障發現。你過去的業障現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給你做障礙,所以你心裡不安。那你怎麼辦?你認識它了,安一安吧!當你這個時候,心不安的時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參禪。做什麼?讀誦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誦大乘。第二個好的方法,磕頭、禮拜,以動制動。當你心裡不安的時候,煩惱來了,這是動態,依著動態的法門,或者拜、讀誦大乘來降伏它。這時候你還去打坐,容易入魔,煩惱愈來愈重,讀誦大乘就減少了。再不出坡、勞動,勞動,有意義的才勞動,出坡幹什麼?搬磚運瓦。

過去晉朝時候有個賢人陶侃,他一天早晨起來,就搬一百塊磚搬到外頭去了,晚上回來,他又把一百塊磚搬進來了。別人看見他跟瘋子一樣,什麼事沒有,就搬進來搬出去。有個人這樣問我,他說:幹什麼?我說:他斷煩惱。這叫斷煩惱的方法。我們不必來搬磚,你煩惱來了,爬黛螺頂,或者一步一個頭磕上去,或者朝五個台;朝完了,業障也消了,煩惱也好了,你就安定了。

佛跟我們說的法門很多很多,得看你是什麼煩惱。過去大善知識,你一請他,他就知道你應該怎樣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你的煩惱。當你一用,把這段克服過去了,煩惱輕了,智慧就長了。所謂智慧長,煩惱輕,有了智慧了,就用智慧一照,它就不現行了。所以我們每天師父們在這住了十年了、八年了、二十年了,為什麼?磨練!過去有這句俗話,「不受磨,不成佛」。這個磨不是魔障的魔,磨練!磨練你的心。我們這有些個老道友,看著很平平靜靜的,他經過一、二十年在佛門中磨練,不容易!

我出家七十八年了,還有兩年就八十年了,我感覺到磨練的還不行,現在就是業障發現了,腿也不聽使喚,手腳都不聽使喚。病吧?沒病啊!沒病,它就指揮不動,沒有以前靈活,我就給定為我自己的業障發現。那業障發現怎麼消?頭幾天我剛把五個台朝完了。怎麼消?朝台啊!自己消不了,消不了怎麼辦?請文殊菩薩幫著消,到台頂上拜拜,特別拜中台說法台。你看,文殊菩薩在那說法,你去聽聽法吧!或者你跟我說:我什麼也沒看見?那還業障障住了,沒有業障你就發現了,文殊菩薩在中台說法不停的了。

我這回朝中台,我回想起如瑞法師帶著我們道友那回全寺爬中台,爬的大家那個汗流,晚上到什麼時候才都回來。我們是走上去的,可沒有坐車,走上去的,走上去,走回來,我們陸陸續續的回來,夜間十點多鐘才有回來。幹什麼?咱們瘋了?不是的,消業障!如果大家感覺業障還沒消了,那不能單獨行動,你在家裡頭拜佛可以,乃至念文殊師利菩薩也可以。

今天是文殊菩薩聖誕,大家就消業障念文殊師利,或者我剛才進來聽見大家念「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諦字多念一下,「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念到沒氣了,諦不上來了,就差不多了!「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這個諦就消業障,諦諦諦諦諦...,一直消業障。這是我在西藏我的上師跟我講的,說你要學語言,先不要學,幹什麼,念「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這「嗡阿惹巴紮那諦」咒的含義非常廣,所以就不講了,「嗡阿惹巴紮那諦諦諦諦諦...」,就念一個諦。諦是什麼?就是心,文殊菩薩心,我的心,跟文殊菩薩都結合了,跟一切十方諸佛的心結合一起。希望我們今天在座大家,把你的心跟文殊師利菩薩心,跟十方諸佛的心,結為一體,諦諦諦諦諦...。

好,今天就講到這。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以貌取人,有眼不識文殊菩薩

慈悲的文殊菩薩,弟子迦羅越,懇請您現身加持,為弟子...

【佛學漫畫】文殊菩薩的化現故事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出生時的十種瑞相

文殊師利菩薩出生的時候,由於他無量劫以來積功累德,...

文殊菩薩的141願,教我們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願,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五台山文殊菩薩發塔的來歷

很多去過五台山的朋友一定去過台懷鎮的塔院寺,那個大...

華嚴三聖與華嚴五祖

華嚴三聖 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 (一...

文殊菩薩度眾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

令休法師五台山求見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釋令休,隸籍河南,平日裡很樂於四處尋訪勝跡...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念《地藏經》出了障礙怎麼辦

底下就是佛所說的偈子,是前頭長行文的重頌。 吾觀地藏...

念地藏菩薩聖號,為何能讓病好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這就是了脫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依著這個神咒就能離苦得樂

【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 這個《...

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

這個習字,早先它是什麼意思?就是小鳥依靠樹林的意思...

【推薦】花季在極樂綻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淨土》雜誌去年的第五期找出來,給大家介紹...

放生牛的奇報

明朝江山人朱愷,字壽仁,性情淳厚好學。他們家裡不吃...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豈可輕言自殺

以佛教的立場來看,殺人的定義,包括殺別人與殺自己。...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殺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對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好...

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

受持弘揚楞嚴經的真實功德和意義

我們好好的去受持《楞嚴經》、弘揚本經,到底有什麼樣...

資深律師總結小三的十類悲慘下場

這些天,我將自己十年來所經辦案例中小三做了一個系統...

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在劫初時期,世界將要形成之時,福報將盡的光音天天人...

只有這樣護法,你才會有無量功德

護持三寶,要從信仰的建立開始。首先,你要認定佛法僧...

妙蓮老和尚:素食是秘方

人說命第一,我說身第一;身若不健康,命長苦痛多。...

往生品位深淺之判別

問: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是以凡夫發心大小分判,而...

【佛教詞典】因地

(術語)修行佛道之位也。對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

【佛教詞典】毗那怛迦

(天名)一作毗那吒迦。又云毗那夜迦。鬼神名。【又】...

【視頻】惠空法師《高峰禪要》

惠空法師《高峰禪要》

【視頻】淨界法師《頭上的包從哪裡來的》

淨界法師《頭上的包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