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字體  護眼色

第4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面。

我們講到念佛的功德有兩個:第一個是「現世的安樂」,第二個是「來世究竟的解脫」。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色,是一種本尊相應法。

也就是說,我們在整個修行破惡生善的過程當中,主要是要仰仗本尊的加持力,我們講他力法門。

重點是你怎麼把本尊的功德啟動起來,變成你的功德,這個是重點。

那麼在本經當中講到憶佛、念佛這兩個方式,你就可以把本尊的功德轉成你自己的功德。你現在沒什麼錢,沒關係,你靠在本尊身上,套一句印光大師──即眾生心,投大覺海。

我們一個眾生、一個沒有資糧的心情,進入到阿彌陀佛的功德海,這個就是本尊相應法的一個思考模式。當我們憶念、念佛以後,對我們來生有什麼好處?我們看經文:

丁二、究竟解脫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這裡是講到大勢至菩薩的一個自利利他的功德。先講自利的功德:我本因地,大勢至菩薩回憶他過去,在因地身為一個凡夫的時候,他是怎麼修學呢?

大勢至菩薩——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剛開始我也是一樣苦苦惱惱的、業障很重,但是我有一個好處,我能夠善加利用佛陀的功德,我不會一個人那麼笨,一個人去面對煩惱障、業障,我知道這個法界深信諸佛皆充滿,有無量的佛、有無量的本願功德,我善巧的把佛的功德引導到我的心中,因為這個佛力的加持,而證入了無生法忍。

但是這個地方大勢至菩薩並沒有強調他往生淨土。其實諸位你看淨土法門的傳承,在最早龍樹菩薩的時候,他判教為難行道、易行道。他是不強調往生淨土的,他是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的念佛,然後修止觀,證得無生法忍,沒有求生淨土的觀念。到了曇鸞大師以後,才把求生淨土放進去,這個我們以後再來說明。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但是現在的環境不同了,大勢至菩薩說:我並不勸你們走我過去的路,因為我那個時候生長在正法、像法時代,善知識很多、三寶的力量很強,現在末法時代——魔強法弱,惡因緣的力量超過正法的力量。那在這五濁惡世當中,現在的我是攝受念佛的人,勸勉念佛人趕快到西方淨土去,所謂的往生不退,成就不退轉。

在經典上說,菩薩發了菩提心以後,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的,要能夠保持菩提心不退轉是非常困難。惡師邪友的誤導七弄八弄,就菩提心就退了——退大取小了;更嚴重的連二乘也退掉了,退到生死凡夫去了。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引用瞭然法師的一個說明,瞭然法師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實總歸有四種的攝受:

第一,光明攝受:

我們憶念佛陀的時候,有光明的攝受,這個光明的攝受是幹什麼呢?消滅眾生無始的業障。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把阿彌陀佛的光明引到我們的身心世界,就感受到阿彌陀佛光明的攝受,消業障。比如說你過去造了很多殺盜淫妄的業,阿彌陀佛慢慢慢慢的把你的業障消滅。

第二,神力攝受:

破除鬼神、冤親債主的障礙。這個是很麻煩的冤親債主,我們過去顛倒造了很多殺業,現在冤親債主找上門,他不放過你。但是沒關係,你靠在阿彌陀佛身上,阿彌陀佛有神通力,他四十八願裡面有很多消業障的、消除鬼神障的,這叫做神力攝受。

第三,法身攝受:

使令念佛人菩提心的善根慢慢的增長——法身攝受。我看到修大乘的人退大取小很多,但是我看到念佛人退大取小的很少。你看念佛人退失大乘善根、修習小乘的非常少,在比例當中,在所有宗派當中最少,因為阿彌陀佛的攝受,其他的人要退就退了嘛。你念佛的人,阿彌陀佛有一種法身攝受你,不容易退。

第四、色身攝受。

這個最重要了,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現前開示慰導、接引往生,這個叫色身的攝受。

前面三個,光明攝受、神力攝受、法身攝受,是講現世的安樂;色身的攝受是講臨命終的時候,你要是起煩惱了,阿彌陀佛來開示你、慰導你,把你接走。前面我們只講到念佛能夠破除障礙、消業障,並沒有強調往生淨土的思考。但是大勢至菩薩,他就強調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這個淨土宗就正式成立了,歸於淨土。

我們講到其實在淨土宗的判教,最早的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他是不強調求生淨土的,他只強調念佛來破除障礙,當助行。但是到了唐朝的曇鸞大師,他認為這樣子是不夠究竟的,他說:這個五濁惡世很容易退失菩提心,應該為菩提道求生淨土。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也有這種觀念,他說,在我們一大事因緣當中,三界生死最難跳脫!說我們成佛之道那麼遠,其實真正困難的是前半段,就前面一小段而已。我們在成佛之道當中,花的時間最多的、障礙最多的,就是三界這一關。

我講實在話,三界這一關你跳出去,後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因為你障礙少了,我們講斷惡、修善,其實你大部分都在修善,所斷的是所知障,那很簡單,那是觀念的問題而已。不像三界那麼嚴重,煩惱障、業障、報障,那不得了。你說你今天跳脫三界以後,你頂多是你說你是初果,或者是初住、二住、三住,你頂多進步比較慢而已,你說我一個禮拜都沒有做功課,頂多就是保持原地,沒有進步。諸位知道:你在三界打滾會有什麼後果嗎?

你現在是一個正念分明的出家人,但是你可能來生會造很多五逆十惡的罪業,有可能,因為你福報現前了。如果你內心沒有很強心靈的力量、正念力的話,你容易心隨境轉,福報現前,我們講菩薩福報現前的時候,如果沒有甚深的般若智慧觀照,很容易產生放逸,這個放逸以後,你就起顛倒了。一般會造罪的都是福報大的人,因為你積集資糧、你佈施持戒,來生福報現前,就造了惡業,第三生墮落,叫三世怨。

所以這個三界的退轉是很嚴重的,會把你從一個發菩提心的菩薩,然後退到地獄去了,退到這種程度。所以講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你應該要趕快到淨土去修學,成就不退轉的功德。這個是我們念佛真正的目的,是這個。

丙三、修學方便

前面我們講到要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要憶佛、念佛。那怎麼樣憶佛、念佛會比較好呢?有沒有什麼樣的方便?這個地方大勢至菩薩將憶佛、念佛主要的方便法講出來,看經文:

修學方便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佛陀問我成就首楞嚴王三昧,所謂的圓通就是三昧,不過這個三昧是真如三昧的意思,不是一般的三昧。佛陀問我怎麼成就首楞嚴王三昧,我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只有二個最好的方便,第一個就是都攝六根、第二個淨念相繼,這個是成就念佛三摩地當中,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二個方便。

一、都攝六根——專注力。

二、淨念相繼——相續力。

印光大師解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說這個都攝六根就是一種對佛號的專注;淨念相繼就是把專注的力量變成成片,一種相續。我們解釋一下。

第一、都攝六根:我們都很想把佛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我們會去憶佛、念佛。那這個當中成敗的關鍵,就是你是不是能夠都攝六根、攝心專注。我講實在話,佛陀對你的加持力,不是你念得很多就有效,不是。你是不是每一句佛號,印光大師講要聽得清清楚楚,那種虔誠專注的心要生起。

念佛法門一個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實告訴大家,念佛法門一個原則:寧可少、不可草!你說你沒有時間,你寧可念少一點,但是你要攝心專注,每一句佛號要聽得清清楚楚。

第二、淨念相繼:當你的心把佛號聽得很清楚、很專注的時候,你要慢慢把這個佛號怎麼樣?變成片狀。我們講由生轉熟。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念佛只有兩句話而已,他每一次打佛七開示都是由熟轉生、由生轉熟,都這二句話。

由熟轉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平常很熟悉三界五趣的果報,把它由熟轉生。第二個、你對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很生疏,由生轉熟。

所以我們整個打佛七,這個觀念我把它會歸成二句話,就是打得念頭死,建立彌陀佛。就是把你三界的念頭慢慢慢慢的消滅,把你對阿彌陀佛那個皈依的念頭慢慢建立起來,淨土宗就是修這個而已,就是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我們淨土宗的思考模式跟聖道門不太一樣:

聖道門是完全靠自己,什麼事都靠自己的;淨土法門是你要想盡辦法,把佛陀的力量轉成你的力量,自他不二。這兩個思考模式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兩個都是向內追求。

我們要知道:淨土法門雖然祈求外力,但是跟外道不一樣。

外道在憶念他們的上師、本尊的時候,他是心外求法的;我們是向內安住的,我們講過是由內而外,由內心的攝心專注、虔誠恭敬,來召感佛力加被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注意佛菩薩什麼時候現前,修行不可以這樣,這個地方要注意。

憶念淨土功德(作意、觸、受、想、思)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前面是講到念佛,那我們怎麼憶佛呢?我們怎麼憶念我們未來的一個淨土?我們即將往生淨土,那你對未來的願景怎麼在心中規劃起來?然後不斷的憶念它、產生皈依的心呢?

我們一定要有一個作意,把淨土描繪出來,然後不斷的接觸,產生歡喜的感受,產生一種很正面的聯想,我一定要去,我一定可以去,然後產生一種思想的造作。

我們把極樂世界、這個未來的願景,我們根據《阿彌陀經》分成二類:第一、安樂的功德,第二、解脫的功德。

一、安樂的功德

我們講到離苦得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我想我們生命當中,其實我們對於離開痛苦是比較急迫的。離開痛苦第一個,安樂功德

第一、不墮惡道。

我們生命有很多災難,比如說你發生車禍、產生很多的意外,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們一個人當中最大的災難就是墮落到惡道去,那種刀山油鍋的痛苦!而這個墮落惡道,不僅僅是它痛苦的感受而已,而是他會產生一種愚癡相,遮蔽我們菩提心的善根。所以你到惡道再出來,那你這個菩提心幾乎是完全被毀掉了,所以菩薩要避免到三惡道去。

極樂世界就是說,即使你過去生有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但是你到極樂世界,起碼它保證你──直至成佛為止,你不會再到三惡道去了,這是很重要的保證,你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列進去——不墮惡道,你未來的願景這個要列進去。

安樂功德

第二個,色身堅固。

這個地方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有關係,他說:成就往生的菩薩,他的色身叫做金剛那羅延身,一生沒有病痛。

《華嚴經》說:菩薩的修學,他還不怕老、菩薩也不怕死,菩薩最怕什麼諸位知道嗎?對了,生病。

這件事情蕅益大師他是感觸良深,你看蕅益大師的自傳,他說我每一次一修行就生病,很奇怪!蕅益大師他說他每一次一加行,蕅益大師的觀照力、心力、行力不得了的,但是他每一次加行就生病。當然這個也是他的增上緣,蕅益大師要是不生病,我們看他的傳記,他可能不會求生淨土,他就是因為病痛的關係,後來開始念佛。他說他病到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臥,只有含淚念佛。

後來含淚念佛以後把病消滅了,出關以後,從此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萬牛莫挽,對阿彌陀佛就真實的皈依下去了。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這個病痛對一個祖師的折磨是如此,那我們凡夫那就不要講了。所以阿彌陀佛跟你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在這一期的生命,你絕對不可能生病,不管你以前有什麼殺業,你那個業不能再活動了。

這兩個保證很重要:不墮惡道、色身堅固,最起碼離開這二種痛苦。

得樂這當中我們先看它的依報,依報有三跟四:

安樂功德第三個,衣食自然。

一般來說,如果你來生選擇在娑婆世界,你要為衣服、飲食付出一些精神體力,去工作、去追求;在極樂世界,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你要什麼飲食,你一想它就出現,吃完了也不用洗缽,它自然消失掉,減少很多精神體力的耗損,這是一個安樂的環境。

安樂功德第四個,國土莊嚴。

諸位都知道一個每好莊嚴的環境,的確會讓人產生一個歡喜的心。在《阿彌陀經》當中講到國土莊嚴主要有四種:

1、生處的莊嚴:你要到極樂世界,你是在什麼地方受生呢?你是在七寶池、八功德水中的蓮華中化生,那非常的莊嚴、非常的尊貴。你看我們娑婆世界的出生,是硬拉拉出來的,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住處的莊嚴:極樂世界的居住環境是宮殿。這個宮殿諸位在想像、觀想的時候有二種:一個是地上的宮殿、一個是樹上的宮殿。有些人喜歡住樹上,居高臨下,有些人喜歡住地上——宮殿。

3、大地的莊嚴:黃金鋪地。在《無量壽經》提到:極樂世界的黃金是柔軟的,而且它會釋放出香氣——大地莊嚴。

4、虛空的莊嚴:在虛空當中經常產生美妙的音聲,使令我們產生念佛、念佛、念僧之心。

所以我們應該經常把極樂世界這種莊嚴想像出來!諸位要知道:我們不可能往生到一個你完全陌生的地方!如果你不把極樂世界想出來,你很難產生皈依的心——心想事成,你對本尊的功德一無所知,你怎麼去跟本尊感應道交呢?諸位知道所有的修行最大的過失是什麼嗎?愚癡、無知是最嚴重的,因為無知你沒有辦法想像,你就打妄想。

前面是講依報,第五、第六是講正報。

第五個,具足五通。

極樂世界你只要往生到那個地方去,阿彌陀佛給你的果報體──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在《阿彌陀經》特別講到神足通,它提供你一個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讓你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所以我們剛開始念阿彌陀佛,但事實上到淨土去的時候,去親近十萬億佛,而且回到極樂世界的時間非常的快。這個果報體的功能很大,你看我們住娑婆世界,你從義德寺到台北去就要花好幾個小時,而且你的活動範圍就在地球打轉,你沒有辦法離開地球的,你怎麼去親近十方諸佛呢?沒有辦法。所以這個地方還是有差別,環境是有差別的。

第六個,壽命長遠。

這個很重要!時間,是一個修道的基礎。你問問那個老參,就知道這個時間很重要。你看我個人的修學,我剛開始聽聞佛法的時候,佛陀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那個是一句話而已。但是我慢慢感受到人生真的是一個動態變化,我覺得無常還不是非常可怕,變化我還可以接受,其實那個無我是最可怕的,它怎麼變你沒有辦法控制,你沒有主宰性,它怎麼變?它愛怎麼變就怎麼變,你沒有辦法決定的。我相信每一個人出家愈久,對無常、無我的感受愈來愈深。

經典是要透過你生命的經驗去體驗的,點點滴滴先把它了解在心中,然後跟環境不斷的碰撞、然後產生反省,點點滴滴就可以把文字的義理,轉成你一種智慧的光明,所以這個生命的碰撞是必要的過程,那這個都要時間!我覺得一個人修行要有成就,你要活得久一點,你要想辦法讓你自己活得久一點,真的是這樣,因為你時間太短了,真的沒有時間消化。那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一個無量無邊阿僧祇的壽命,你可以花很多很多的時間,來親近善知識、來聽聞佛法。

這種極樂世界的安樂果報,從離開痛苦到成就依正的莊嚴,最後給你一個正報殊勝的五通、長久生命的果報,這個你都要記在心中。

二、解脫的功德。

前面是安樂,這個地方是解脫。

第一個,親近十方諸佛: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有方便力。其實我們在修行當中,有些障礙沒有辦法破除,就是你沒有找到好醫生,沒有人來引導你,說實在,可能你自己也沒有這個福報,你自己就是過去生沒有跟善知識結緣。那麼所有善知識最殊勝的是佛陀,親近十方諸佛,我們現在只能夠親近佛像。

第二個聽聞佛法:在極樂世界你經常能夠透過鳥類的聲音、風吹寶樹的聲音,來聽聞佛法。佛法有開慧之功,它能夠開啟你心中的智慧。所以一個人不聽佛法久了以後,就跟著妄想走了,沒有智慧了,就容易起顛倒了,所以聞法有開慧之功。

第三個諸善俱會:這個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祂有一個清淨的僧團。你一天到晚跟智者大師、蕅益大師在一起,你也不敢放逸了。所以他有這三寶力量的攝受,所以在安樂的環境當中,你很容易成就聖道。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一個觀念,就是說我們修本尊相應法的時候,你要先知道結果才有因的。所以蕅益大師提出一個因果相應法,他說: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祂創造一個淨土的功德,祂也創造了一個佛號,這個淨土就是一個果,佛號就是一個因。那你應該怎麼樣?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是說你必須把你淨土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

諸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把你未來的功德,跟佛號連在一起。  你希望你來生沒有病痛,你要發這個願:我希望到極樂世界沒有病痛。為什麼呢?因為有佛號。你希望你來生的果報體,不要像現在這樣障礙這麼多,去親近阿彌陀佛也沒有辦法、親近藥師佛也不行。你能夠自由自在,今天親近藥師佛、明天親近阿閦鞞佛、後天親近文殊菩薩,祂提供你一種神通的果報體,那為什麼會有這五種神通呢?因為有佛號。你必須把你來生的願望跟你心中的佛號聯想在一起,這個時候你對佛號才能夠產生強烈皈依的心。

你現在有一顆鑽石,如果你不知道這顆鑽石的價值,你一下子就把這個鑽石跟石頭一樣丟掉了,你忘失掉了,很簡單嘛。如果你把你的願望跟鑽石連結在一起,我這個鑽石不能丟掉,因為我很想要買一棟房子;為什麼有房子?因為有鑽石;我想要買高級汽車,因為有鑽石;我想要買很多珍寶,因為有這顆鑽石。諸位,這個時候,諸位,你這顆鑽石你還會丟掉嗎?不會了,它是你未來整個生命的希望。

所以修淨土的人必須怎樣呢?先設定目標──你未來的願景:七寶池、八功德水、依正莊嚴、三寶的加持,然後把你的功德跟佛號聯想在一起。

諸位你知道為什麼在念佛的時候、打佛七的時候,有些人的佛號很容易憶持得住,有些人的佛號念沒多久就跑掉了?諸位知道為什麼嗎?

事出必有因,對了。因為你這個佛號沒有產生一種功德聯想,它只是一個佛號、一種聲音,那你對它是可有可無嘛,你根本沒有對佛號修皈依嘛!講實在話:你這個佛號沒有產生一種功德聯想,這個佛號你念不住的!

你必須把你未來往生淨土的願景,跟佛號緊密的連結在一起,這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佛號就意義重大了!你必須告訴你自己,你離開了佛號,你就一無所有了,我看你還敢不敢離開佛號!你絕對不敢。你想說怕啥,我沒有佛號,我靠我的戒定慧,那你這個人沒有辦法修淨土了,因為你沒有一心歸命,佛號對你是可有可無嘛,那你這個算什麼本尊相應法?那你就跟禪宗一樣,把佛號當做攝心方便而已。

所以所有淨土宗的人要把佛號念好,首先產生強烈皈依的心,我們講不共的皈依──你要觀想:你自己是業障凡夫,你離開了佛號,你來生就完全沒有希望了,這個叫做通身靠倒。

你把未來的希望都寄託在這句佛號上,我保證你這個佛七念得非常好,而且你也真實可以把本尊的功德全部啟發起來,這個就是我們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這個意思,一心歸命。我們看最後的結示勸修:

甲四、結示勸修

乙一、結示法要

丙一、心念之安住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我們最後把前面心靈的力量跟佛的力量,唯識講心靈的力量,淨土講佛力,心力、佛力作一個總結。第一個,結示法要。整個大乘佛法的止觀有二個重點:

第一、云何應住,

第二、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麼安住?這是根本問題,就是你的目標在哪裡?  我們這念心的安住其實有三種:一個是住在過去,一個是住在現在,一個是住在未來。

我們常說一句話:下等人是住在過去。

你看我們現在今天,有昨天、跟明天,你比較在乎昨天還是明天?  明天啊?那你這個人有希望哦!一個人如果老是講到昨天、前天怎麼樣就完了,因為過去不能改變嘛。你一個人老是注意過去,就失掉未來,因為你老是去注意一個你不能改變的東西,過去又不能改變,你把精神體力放在過去幹什麼呢?所以諸位要知道,一個人不能老是活在過去,因為它不能改變,你這樣是浪費時間,你再怎麼樣去想它、再怎麼樣去努力,它永遠就是不能改變。但是你也不能活在現在,因為現在變化多端,無常變化,無常無我,你根本沒有辦法控制的,一個人要活在未來,未來是可以期待的,是有無量的可能性的。

所以在聖道門當中,對於過去、現在、未來,其實聖道門是無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但是淨土宗是有所住,一個人完全無住,淨土宗你沒有辦法修學的。你說我完全無所求,我來生求生淨土也好、不求生淨土也無所謂,那你這個思考模式不是修淨土宗的思考模式!

我們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傳承,這個傳承當中,就是它有一個中心思想,它的核心價值是不同的。你沒有掌握住這個淨土法門的心要,你怎麼修呢?為什麼所有的法門都要有上師口授的傳承?就是要把這個基本的精神把握住嘛!你光是念佛能夠往生嗎?我看未必,你沒有掌握它的中心思想。淨土宗的中心思想,用一句話來表達最清楚:

淨土宗中心思想:我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

一個淨土宗的生命觀,你如果真的把今生當做客人、把今生完全放棄了,你的目標只有一個:不久蓮池會上人。你把生命放在來生,我保證你一定往生!這是根本問題、安住問題。我們很多人忽略了根本,你看你把今生看得很嚴重,然後再來對治,怎麼對治都不對,因為你剛開始根本就錯誤了,你就不應該住在現在嘛。我要提醒大家,修淨土宗的人不能重視今生的,講實在話,你住在現在,你是障道,因為你這個思考模式是錯誤的,你不合乎淨土宗的核心思想,它的根本心法是不能這樣子的。淨土宗是住在未來,修淨土宗的人,他的生命只有一個理念:你為了未來而活,你不是為了現在而活的,你人生的目的只是來積集資糧而已。

你如果能夠掌握這個中心思想,你佛號念得多、念得少那是其次了。所以我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這句話你要參透了,那大概淨土法門的核心思想就掌控起來了,淨土法門你再修就不難了,根本——但得本不愁末!好,但枝末我們也講一下。

丙二、心念之增上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當我們真實的住在淨土、住在未來之後,要怎麼樣去增上?用枝末來加強根本,就是加強心中的憶念: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把善導大師的思想,其實這個思想我們前面也講過。蕅益大師的因果相應法,我們再把它念一遍:

思惟——娑婆的是苦、極樂世界真實樂。

來告訴你自己,你來生有兩個選擇:

1、繼續在三界裡面打滾,那你要繼續的面對煩惱障、業障、報障,那充滿了變數。

2、你往生極樂世界,你看極樂世界有很多的──不墮惡道、沒有病痛、有種種依正莊嚴、有種種三寶的加持,你要經常把極樂世界的功德放在心中。

第二個、你要思惟——我是業力凡夫,無有出離因緣。

我很想到極樂世界去受用極樂依正莊嚴,但是我自己沒有力量,這個很重要啊!你要相信你沒有力量,你才能夠真實的皈依這句佛號,印光大師講:死盡偷心,那麼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修淨土宗的人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太有信心你淨土宗沒有辦法修,你要對佛有信心,不是對你有信心。

第三個、思惟——阿彌陀佛有大誓願,決定可以救拔我。

你相信阿彌陀佛,他有四十八種力量,他決定可以救拔你。這個四十八種力量,我們從下一堂課會一一的加以說明。

這個時候,它的思考模式就是說,你首先要創建一個你未來的願景,你希望以後怎麼怎麼的,而這些未來的目標,都是因為有佛號的關係,你才可以完成,你平常要經常做這個工作。這個時候你跟阿彌陀佛佛號的關係就愈來愈深了,因為你離不開祂,離開祂你就完了。這個就是我們要透過這樣的思惟,來建立我們跟阿彌陀佛之間的因緣,要愈結愈深。

我們最後作一個總結:

乙二、舉頌勸修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

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須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

這是善導大師為了對治我們一般人太重視今生、活在現在的過失。

那我們對今生的生命有三種的執著:

第一、色身:你用很好的東西來保養你的色身,結果色身還是讓你失望。為什麼呢?漸漸雞皮鶴髮,臉皮也皺紋出現了、頭髮長白頭髮了、體力也衰退了、行動也龍鐘,就是緩慢了。

第二、你把精神體力放在你的財寶,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你財富很多,但是你生病的時候什麼也不能受用。

第三、你把你的生命寄託在你的眷屬,你很多美好的眷屬。你的眷屬雖然會給你帶來一時的幸福快樂,但是死亡到來的時候,是各奔前程、各分東西,現在只是暫時的相聚而已。

所以我們把精神住在今生,你臨終一定會後悔。那怎麼辦呢?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你應該把你的精神體力安住在佛號,去祈求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個才是有智慧的一個抉擇。所以整個淨土宗,你心靈的力量是很重要,你要怎麼去引導你自己。

我們下一堂課會講到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如何去創造一個來生的願景,那你必須要有一些資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希望透過四十八願的學習,諸位在心中把阿彌陀佛的功德構建起來,然後不斷的修皈依,那麼你有一天絕對是心想事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夢中能念佛是好現像嗎

能在夢中能念佛號,這是好現象,說明你今生,也許是你...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預知時間嗎

問: 人往生西方能預知自己臨終年、月、日、時嗎?在同...

把生命徹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這個分別很大的啦。不是像我們說啊,我念句阿...

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

要使我們所處的世界變成淨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大安法師: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這句名號我們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願,第二...

為臨終昏迷者、聾人助念有用嗎

問: 有人平素信願念佛而臨終中風失語,神識昏迷,此...

中峰大師禪詩百首欣賞

01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 當念只因情未撇...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

讓青少年超越煩惱

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

念佛具足定學之實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學?《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薩戒,有些人他可能會有質疑,他曾經受了五戒,或...

不氣歌

不氣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氣,氣急敗壞家風氣。為了...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

凡夫應當先求往生後才來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發大心,要在此世間度人...

聖嚴法師《懺悔》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樣樣與他人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比賽,由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

嘴裡不談錢,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這個廉就是廉潔了。我們這個文化裡,標榜人...

禪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從中國禪文化中衍生出來的。這不僅因為趙州禪師...

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

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畫傳

一、祖籍綿竹 學道成都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

【佛教詞典】染污末那伏斷位次

【染污末那伏斷位次】 p0878   成唯識論五卷二頁云:...

【佛教詞典】紫甲

(雜名)袈娑中之甲為紫地。其緣色不定,比之衲袈裟儀...

【視頻】《心經》、觀音聖號(法鼓山念誦)

《心經》、觀音聖號(法鼓山念誦)

【視頻】顯明法師《摩訶止觀述記》MP3

顯明法師《摩訶止觀述記》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