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2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四面,乙二、認識生命真相。

佛陀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不是一個點狀的,它是一條線的,而且是流動的,它是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而這個水流整個的引導者,就是你「心中的思想」——你的「思想」決定你的「行為」,也決定你未來的果報。

一般來說,我們的思想是很難、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大都是歷史不斷的重演。你看經典上,佛陀看到一個弟子造了殺盜淫妄,佛陀說:這個人不是今生才這樣子做,他以前就常常這樣子做。

因為我們的思想是一種習慣性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生的生命跟前生有很多的雷同,很多的歷史不斷的重複。直到有一天,我們遇到了三寶,我們皈依在三寶座下,開始受戒,我們很冷靜的面對三寶的境界,開始發願,這個時候感動了天地,天地迸裂,釋放出清淨的雲霧,然後灌到我們的心中,產生新的願望,這時候我們告訴我們自己:我一定要改變!這個時候生命就從那一天開始變化。

所以我們講思想、思想,其實思跟想是不一樣的,思是你心中的願望,想是你心中的想法。所以我們第一個要改變的,是由思心所帶動的,就是你心中的願。有了思心所的願望之後,第二個想,就是心中的觀照力,你要培養對生命一種正確而不顛倒的想法,這是第二個主題,我們怎麼樣培養一個正確的想法,來引導我們正確的行為,這就是認識生命的真相。前面講到思,願望,這個地方講觀照講到想。那麼我們看認識生命的真相有三段,先看第一段,萬法唯識:

乙二、認識生命真相

一、萬法唯識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你過去的心態,變成了現在的你;你現在的心態,又變成來生的你;所以不是上帝創造我們,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當我們的心在變化萬法的時候,有三個重點:

第一、第八識,第二、第七識,第三、第六識。

這八識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識跟第六識;第八識主宰你的果報,第六識主宰你的因地。大乘佛法認為我們的生命有兩個內涵:

第一、承受果報;第二、造作業力。

第一、從[承受果報]的角度來看:我們這個圖是從上面讀下來,從成熟果報。

(一)首先,就是有初能變的第八識,就是異熟識。這個熟就是成熟的意思,它可以把你阿賴耶識當中強而有力的種子,成熟而變成果報。就好像你把米放到電鍋裡面煮,這個電鍋可以把米成熟成飯,阿賴耶識亦復如是。你進去的是一種潛在的功能,但是它釋放出來的是一個色心諸法。為什麼?因為它有成熟種子的力量。

第八識把這個果報變現出來了,變成是你有你的外表:可能是男眾、或者是女眾,或者莊嚴、或者怎麼樣等等,那這個是誰變現的呢?是你阿賴耶識變現的,你自己變現的,這跟別人都沒有關係,所以你長得怎麼樣,跟你父母親完全都沒有關係,那是你自己的阿賴耶識釋放出來的。

(二)釋放出來以後就變到第七識,這個思量。你就在你這一期五蘊的身心當中,捏造一個自我,你說我,就是以這個果報為我,以五蘊為我,你會產生一個我的想法,這個我的想法是第七識捏造出來的,所以第七識是很特別的,它也不變現果報,它也不造作業力,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把這個果報體捏造一個我出來。

(三)有這個我以後,就有第六意識,以這個自我為中心,開始去了別六塵的境界,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產生很多很多的感受,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等等。

簡單說,我們講承受果報就是這樣子來的,從第八識把這個果報變現出來,第七識產生一個自我的想法,然後以自我為中心,第六識開始去受用六塵,產生快樂、痛苦,這個叫做承受果報。

第二、從[造作業力]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在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又造作一個新的業力,這個要注意了,跟來生有關係了。那你要造作業力你要從下面讀下去:

(一)第六識在承受快樂、痛苦的時候,它產生一個想法,這個非常重要,這個想法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如果它產生的想法是及時行樂,那就完了,這個人要修善就很難,生命的目的是及時行樂,他可以不擇手段讓自己快樂,然後造很多罪業。如果他的想法是生命今生痛苦、快樂不重要,來生比較重要,我是為來生而活,那這個想法就正確了,這種人就容易去要求自己斷惡修善。

所以當你果報出現以後,你第六意識去了別外境的時候,所產生的快樂、痛苦,又讓你產生另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當然跟你過去所學的聖賢之書、你體驗了多少有關係。

(二)這個第六意識的想法,第七識就使令它更加堅固。

(三)然後,再回存到第八識,又把它送進阿賴耶識中。所以第八識它變現了果報,讓第六識來受用,第六識受用完以後,又造了一個業力,又把它存回去,就構成一個生命的相續、業果的相續。比如說:誒,為什麼你今生死掉以後還有來生呢?因為你今生在受用的時候,又造了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又創造了一個來生嘛。阿羅漢為什麼死掉以後沒有來生呢?因為阿羅漢把業力釋放出來以後,觀一切法空,他不再造業了──空、無相、無作,所以阿羅漢今生結束以後,他沒有業力了。他沒有業力了,他就怎麼樣?入無生、入涅槃了。

所以,這個地方呢,我們講假設你要觀察承受果報,就從第八、第七、第六;如果你要觀察造作業力,就從第六、第七、第八。那麼這個地方我們看,當然這個主導者是第六意識。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當第六識在承受果報、要造業的時候,有兩種選擇:

1、選擇流轉門,就是:觸、作意、受、想、思。如果我們心中沒有目標,做什麼都可以,造惡也無所謂、造善也無所謂,那你就是怎麼樣呢?你就是由這個觸,這個觸就是外境決定的。你來到了清淨的環境你就造善,你離開義德寺到外面去晃,你就造業,那這種人是流轉門。

2、選擇還滅門:當一個人受了戒以後就不同了,你的第六識有作意這種警覺的功能,就如理作意,我不管外境怎麼變化,我一定要斷惡、我一定要修善、我一定要度眾生。我心中的三聚淨戒,跟外境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就是所謂的還滅門,你是由作意來引導的。

好,那麼這是一個總說。我們看下一段,那麼把這樣的一種「承受果報」與「造作業力」的道理,我們把它分成兩段來說明。第一段叫[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過去——現在)——承受果報(應無所住)就是把過去跟現在這兩個來互動。我們其實是在承受果報,其實我們現在深受過去的影響。那承受果報這個地方,請大家括弧寫一個應無所住,我們把這個大乘的道放下去,這個承受果報是要無住的,你不能太在意。下一段相隨心轉、造作業力這個地方寫一個而生其心。這裡要注意了,我們是怎麼來承受過去的果報?這個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第一、相由心生。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成唯識論》─

佛陀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已經經歷了無量無邊的生命,而這些生命,凡是走過的生命必定留下痕跡,這個痕跡就是所謂的界,這個界就是種子的意思。你雖然生命死掉了,但是在你這一期生命當中,你所造的善惡業力的種子,都被留下來了,而這些種子一切法等依,都被誰留下呢?被阿賴耶識所留下,就依止阿賴耶識而住。

所以我們每一次生命都留下很多很多的痕跡,有善的痕跡、有惡的痕跡。當這個業力成熟時,就創造了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有些人到天上去了、有些人到人間去了、有些人到三惡道去了、有些人到涅槃去了。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會有果報呢?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業力,所以這些業力就不斷不斷的出現這些差別的果報,就是這個意思。

看第二段: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攝大乘論》─

說:這六道的眾生,像鬼道、或者是畜生、或者是人、或者是天,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的果報呢?因為各隨其所應,各隨其心中這些業力的種子,而出現它相應的果報。這個果報是由你自己的心,把它創造出來的。怎麼知道果報是由心所創造出來的呢?它講出一個例子——等事心異故。你看同樣一件事,每一個眾生所受用的感覺卻不一樣。

比如說水:今天人去看是水,是一個濕潤的水;但是鬼道眾生看到這個水,變成一個很可怕的火。如果說這個水是真實的,應該人去看是水,鬼去看也是水嘛!因為人跟鬼心中的業力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他所釋放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切法的義相,它的真實相是不真實的,我們說一切法空,法空觀就是這樣。

你看你們住在義德寺裡,你們住了一百多個人,吃同樣的飯菜、做同樣的早晚課,但是你們每一人感受會一樣嗎?不一樣啊,是不是!雖然相逢就是有緣,大家過去生一定有很多的因緣,今生才會在一起,但是大家一起造業,共業中有別業呀。比如說:大家都來義德寺裡,你一定是哪一天在蓋廟的時候你有出錢,但是有的出三百、有的出五百,還是不一樣嘛,對不對。所以你看有些人在義德寺裡,他活得很快樂,義德寺非常好,環境也好,各式各樣,有些人就覺得還是有些缺點。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你的心去接觸的時候,你會有不同感受呢?因為每一個人的福報不同。因為沒有真實的義德寺存在,諸位要知道──沒有真實的義德寺!每一個人都產生心中的義德寺,去受用你心中所變現的義德寺。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

講實在話,沒有真實的義德寺存在。那沒有義德寺,我在受用什麼東西呢?你受用你阿賴耶識自己變現的東西!

我們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什麼是沒有真實的法:

你看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的阿羅漢,他成就阿羅漢以後,他以禪定看他過去的母親,墮落到餓鬼道。我們講過事出必有因,他母親以前就是慳貪,什麼東西都要抓住不願意施捨,所以到餓鬼道去了。阿羅漢有慈悲心,看到自己的母親墮落到餓鬼道,就趕快去托缽拿飯菜給他母親吃,拿了很多飯菜。他母親旁邊還有很多鬼道眾生,都要來搶,他母親慳貪的思想沒有變,還是要把別人撥開,結果她把飯菜吃下去的時候,變成了火焰,把她的喉嚨燒壞了。

為什麼目犍連尊者明明看到的是飯菜,跑到他母親的喉嚨變成火呢?諸位怎麼解釋?就是沒有真實的飯菜可得。你看是飯菜,他看到是火,因為他業力跟你的業力不一樣,你的阿賴耶識跟他的阿賴耶識不一樣的嘛。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自己的業障,認命、懺悔,就是這樣子。我們不要在果報上做太多的努力,因為這個都是於事無補,因為這個跟我們過去有關係。我發覺我們很多人花了太多時間在承受果報、在不能改變的事情上,結果浪費很多的生命。因為當阿賴耶識在釋放果報的時候,不會因為你討厭它,它就停止釋放;也不會因為你喜歡它,它就釋放多一點,它跟你的想法完全沒有關係的。阿賴耶識是沒有意見,它該放多少就放多少,放到完,它也不會多放一秒鐘的。所以我們在面對果報的時候,只有兩個字認命,就是應無所住,你不要把心血放在這個地方,因為它不會因為你的想法而改變的,不可能。

我們在懺悔業障的時候,你要知道:那是業力還沒有變現果報,你懺悔有用;一旦它變現了,你很難懺悔。比如說你今生是個女眾,你懺悔成男眾!不可能嘛!那是成熟的嘛。這個米已經成熟了,再怎麼變它就是一個米。我們懺悔是怎麼樣?這個業還沒有成熟,趕快懺悔,有用。它已經變成果報了,這個很難懺悔了,那你只有認命——改變心態比較快!

所以,我們在承受果報的時候,大乘之道是怎麼樣?以應無所住來面對,不要在這個果報上、成敗上浪費太多時間,因為它是不能改變的。諸位,它不能改變,你怎麼弄就是浪費時間,你還自己起煩惱。

第二、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了,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去造一個業,這個時候你的想法就很重要,你要培養一個正確不顛倒的想法。

相隨心轉(現在——未來)——造作業力(而生其心)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八識規矩頌》─

當第六意識在面對果報的時候,它的情緒的變化是很複雜的。怎麼複雜呢?[性界受三恆轉易],它有時候是在欲界,有時候在色界,有時候在無色界。三性是講

善性、惡性、無記性;

欲界、色界、無色界;

苦受、樂受、捨受。

這個是不斷變化的,在變化當中,有時候是跟根本煩惱相應,有時候跟隨煩惱相應,有時候到了佛堂又生起信進念定慧的善根。它這樣的變化,對我們的身口二業產生了引導的作用。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它的情緒不但變化,等到它力量大的時候,它會驅動你的身體、驅動你的嘴巴去講話,最後造了引業跟滿業。

[引業]就是強大的業力,會影響總報的;

[滿業]就是薄弱的業力,會影響別報的,那麼就創造一個來生的果報。

所以這個地方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你的第六意識的情緒變化,會帶動你的身口去造業,而這個業又會影響到未來。

思想跟果報的互動關係,如第二個偈頌:

名事互為客,其性應尋思,

於二亦當推,唯量及唯假。

─《攝大乘論》─

名是指名言,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想法;這個事就是你外在的果報。我們的果報會影響我們的想法,想法也會影響我們的果報,這兩個是互相影響的,這樣的性質,身為一個菩薩應該好好的去體會。在這個名言跟外境當中,你要知道一個觀念:唯量及唯假。每一件事情是無自性的,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量、什麼樣的想法,它就會產生一個不同的作用。

這個果報到底是傷害你?還是變成幫助你?果報本身是不能決定的,是你的想法決定的。

比如說你這個人身體多病,我們只能夠說多病是痛苦的果報,但是我們不能說生病就障你的道,那是你自己認為的。病痛叫做痛苦的果報,但是它不是障道。蕅益大師說:你對病痛產生正確的想法,它可以是一個正面的力量。你看──消滅我們的妄想,增長我們苦、空、無常、無我的觀門。你為什麼知道無常呢?因為生病,你就知道人生不能久住,來生不能再輪迴下去,這不是一個頭。

諸位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看我們無始劫來,結了很多很多的善緣,也結了很多很多的惡緣,這個是不能改變的。佛法講改變,很多人總是覺得改變改變──其實是改變你的想法。我講實在話,你把每一個人都當善知識,

你把你的親屬當善知識,

他給我鼓勵給我信心;

你把你的冤家當善知識,

他刺激我、讓我進步,

增加我的忍辱波羅蜜。你把每一個人都當善知識,他果然扮演善知識,每一個人都在幫助你修行;你把每一個人都當惡知識,每一個人都在傷害你。這是事實,很奇怪!

其實這個果報出現的時候,《唯識學》說它是無記性的,它是非善、非惡的。那怎麼會變成善惡呢?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嘛!

所以一個人經常生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你自己在傷害自己。說實在話,沒有人在傷害你,因為阿賴耶識只是如實的把果報現出來,誰知道你會這樣子想呢?你跟果報接觸的時候產生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會影響你去造業。

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麼想法?你說,誒,我聽到佛號都沒有想法。那你沒有辦法往生!你沒有想法,你就沒有好樂心、沒有皈依的心。我跟你講: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完全沒有想法,這個佛號你念不住啊!你看打佛七,有些人這個佛號一念下去,佛號在心中,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它跑不掉,它跑掉自然會拉回來。有些人佛號念念念念不住,就跑掉了,跑掉以後拉不回來,拉回來又跑掉。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一種意樂的心,祂跟你沒有關係嘛。你對佛號沒有思惟說:哦,這個佛號是功德莊嚴,它有種種安樂的功德、清淨的功德,無量光、無量壽……我另外再舉一個淺顯例子來比對:你今天想到巧克力,你有什麼想法?你說我沒有想法,你沒有想法,你一輩子吃不到巧克力,你跟它沒有交集,因為你沒有正確的憶念它。你說:這個巧克力很甜美哦,吃下去有一種幸福的感受,它還會給你種種的能量。你想想看,當你對巧克力的想法是甜美的感受、給你能量,它是可可亞做的、它有安神的作用……你這樣子把巧克力的功德聯想在一起,你就有一種意樂的心,你在未來的生命當中,你就很可能跟巧克力再一次的相遇。

我們講憶佛,為什麼你要憶念阿彌陀佛?因為這樣,你才能夠跟祂建立一種因緣,我講實在話,你來生不想跟誰在一起,你少去憶念他,這下一堂課會說明。

其實你的生命跟你的想法是有關係的,如果你不善用其心,你來生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為什麼叫[而生其心],這個是你該注意的,因為它影響你的未來。是怎麼個影響呢?我們看:

(二)業果差別:

富貴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

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

莊嚴從忍辱中來,丑陋從瞋怒中來。

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憍慢中來。

我們講生命是由你的思想所創造的,如果你很想知道我來生是怎麼樣呢?這邊有一套公式,你把它帶進去,你就知道你來生是怎麼樣了!

1、財物:你來生會不會跟財物相遇?會跟很多、還是很少財物相遇?我們從自己的思想檢驗一下:

富貴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

佈施,假設你想到財物的時候,你要想想看,當你今天有五仟塊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想法?先看你的直覺,你直覺的想法,不要去對治它,就是直接看你的想法。你說:誒,五仟塊,我要把三仟塊拿出來供養常住、二仟塊留下來自己用。你來生還會繼續有錢,一定還會有錢。因為怎麼樣?你有佈施的心,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你有富貴的果報。貧窮從慳貪中來,你看到五仟塊,你就把它藏在你的床鋪底下,你的有錢到今生結束就沒有了。

一切法因緣生,生命事出必有因的。一個人你財物不想跟人家分享,受害的是你自己。

所以你要想想看來生的問題,一個人不能只想今生,想到來生的話,你就會強迫自己改變自己的思想。

2、生命:我來生的生命是健康呢?還是多病呢?這個地方也可以檢查一下:

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

慈悲,你今天遇到人事的時候,你習慣性用慈悲心來面對,我起碼不損惱眾生,不管他對我怎麼樣,我不想傷害他、我不忍心傷害他。你經常起這個想法,我保證你來生活得比誰都長壽,你也不用找醫生,因為這個果報都美好嘛!因為這個慈悲的思想是創造健康果報的身體。

反之,如果你今天的想法是經常要去觸惱對方、去傷害對方的想法,有這種攻擊性的想法,那你來生可能是短命多病,這跟別人都沒有關係,跟上帝也沒有關係。

3、長相:一個人的外表長相是莊嚴,還是丑陋呢?

莊嚴從忍辱中來,丑陋從瞋怒中來。

這是講到一個人的外表長相。說我這個外表,是長得莊嚴?還是丑陋呢?如果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別人刺激你的時候,你習慣性的想法是:啊,算了,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經常生起這樣的想法:寬恕、包容,你來生會長得很莊嚴。

有些人是瞋怒,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以牙還牙,你經常有這種想法、瞋恚的想法、報復的想法,你來生可能會長得很丑陋。

4、地位:我來生是做高位的?還是低位的呢?

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憍慢中來。

假設你今天是謙卑,你經常保持很低調,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那你來生就容易生長在高位的地方,來生來到交德寺,方丈和尚該你做,因為你有這種因地嘛!所以我們和尚尼前生是修謙卑的,所以她今天有這個果報體。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因地──事出必有因。那我們前生沒有做好沒有關係,我們來生有希望,因為今生的你是前生的你創造的,你要怪怪前生的你沒有把它弄好。但是沒關係,問題是來生你還有希望、你還有機會。

那卑賤從憍慢中來,如果你什麼事情都高高在上,總是覺得別人比不上你,你來生會生長在一個卑賤的地方,很容易讓別人看不起你。

我們從這個表格,可以檢查出兩件事情:第一個、你可以知道你過去做了什麼事情,對不對!因為你現在的情況,你就知道過去的你是怎麼回事,你也可以知道來生的你是怎麼回事。當然我講過,來生還沒有出現,還沒有出現的東西都有希望、都可以改變,只要你設定目標。所以我們講生命是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有無量的可能性。

你說我來生想要有錢,一個菩薩沒有錢,我都不能做慈善事業、做什麼事情都不行,那很簡單,你從現在開始培養佈施的心情。培養佈施的心情不一定要很多錢,我現在有十塊錢,我佈施五塊、佈施六塊,可以嘛,重點是培養那個思想。你可以從這個表格去檢查過去的你是做了什麼事情,從這個表格你也可以預測未來的你是一個什麼相貌。這個表格非常有用,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就是這樣子出現的,跟別人完全沒有關係。你自己把自己創造出來,然後你自己再去受用,過去的你創造現在的你,現在的你又創造未來的你,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今天先談到這個地方,講太多也沒辦法消化。

我希望大家把這個生命的緣起好好的了解一下,了解以後,你開始發願你來生要到淨土去,那你怎麼去培養一個跟淨土相應的思想?我們講到事出必有因,你要往生淨土,要有淨土的思想。你今天培養一個求生淨土的思想,淨土就跑不掉了,這個到下一堂課我們會說明。

當然這只是一個總說,這是從生命的緣起來探討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到目前我們都還沒有把這一套理論,運用到淨土上去。但是這個理論你先了解,你要能夠善用其心,未來的生命就在你的掌控當中。

問題是你願不願意改變?那就看你自己了。你要不想改變,那來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差不多就是這樣子,所以要先發願,發願以後培養一個美好的想法,你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修淨土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問: 修淨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推薦】往生淨土不能存僥倖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觀經》中的下三品往生說,反正...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

念佛如何對治妄想

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

臨終被冤親債主糾纏,該如何往生

問: 念佛人臨命終時被過去世的冤親債主糾纏,該如何...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卷上.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

佛菩薩的名號功德

名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稱為聖號,聖號就是聖人的名號...

如此修行毫無意義

拜佛燒香 不斷惡因 求佛改命毫無意義 賺錢積蓄 不行善...

妄想本來是空的,清淨本來是有的

我們經常忘掉我們心是清淨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牽著...

【推薦】印光大師對持咒的六點開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語的意思,只需至誠懇切 持咒以不知...

中峰和尚勸念佛詩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 眾生反以苦為樂,...

患癌或重病,該何去何從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從? 假如您是一個信佛念佛已經很...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出家後請記住以下十條黃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裡常住,請記住以下黃金定律: 第一...

佛號醫病續命 讓父親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電話,說父親的狀況...

元明高僧妙葉法師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們總是聽聞到...

感化那些沒有佛緣的人

慧明對佛很虔誠,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卻遭到...

【推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

煲湯不放肉,也能很好喝

中國人喜歡喝湯,尤其是廣東人,老火靚湯是必不可少的...

戒,不要拘泥於戒相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個妃子,人稱末利夫人。她皈依佛教,...

【佛教詞典】四諦十六行觀

【四諦十六行觀】 p0457 瑜伽五十五卷十三頁云:問:如...

【佛教詞典】教誡輪

乃三輪之一。即佛說法開導眾生,令反邪歸正、破除煩惱...

【視頻】命運問答

命運問答

【視頻】《佛說吉祥經》女聲讀誦

《佛說吉祥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