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字體  護眼色

第2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四面,乙二、認識生命真相。

佛陀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不是一個點狀的,它是一條線的,而且是流動的,它是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而這個水流整個的引導者,就是你「心中的思想」——你的「思想」決定你的「行為」,也決定你未來的果報。

一般來說,我們的思想是很難、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大都是歷史不斷的重演。你看經典上,佛陀看到一個弟子造了殺盜淫妄,佛陀說:這個人不是今生才這樣子做,他以前就常常這樣子做。

因為我們的思想是一種習慣性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生的生命跟前生有很多的雷同,很多的歷史不斷的重複。直到有一天,我們遇到了三寶,我們皈依在三寶座下,開始受戒,我們很冷靜的面對三寶的境界,開始發願,這個時候感動了天地,天地迸裂,釋放出清淨的雲霧,然後灌到我們的心中,產生新的願望,這時候我們告訴我們自己:我一定要改變!這個時候生命就從那一天開始變化。

所以我們講思想、思想,其實思跟想是不一樣的,思是你心中的願望,想是你心中的想法。所以我們第一個要改變的,是由思心所帶動的,就是你心中的願。有了思心所的願望之後,第二個想,就是心中的觀照力,你要培養對生命一種正確而不顛倒的想法,這是第二個主題,我們怎麼樣培養一個正確的想法,來引導我們正確的行為,這就是認識生命的真相。前面講到思,願望,這個地方講觀照講到想。那麼我們看認識生命的真相有三段,先看第一段,萬法唯識:

乙二、認識生命真相

一、萬法唯識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你過去的心態,變成了現在的你;你現在的心態,又變成來生的你;所以不是上帝創造我們,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當我們的心在變化萬法的時候,有三個重點:

第一、第八識,第二、第七識,第三、第六識。

這八識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識跟第六識;第八識主宰你的果報,第六識主宰你的因地。大乘佛法認為我們的生命有兩個內涵:

第一、承受果報;第二、造作業力。

第一、從[承受果報]的角度來看:我們這個圖是從上面讀下來,從成熟果報。

(一)首先,就是有初能變的第八識,就是異熟識。這個熟就是成熟的意思,它可以把你阿賴耶識當中強而有力的種子,成熟而變成果報。就好像你把米放到電鍋裡面煮,這個電鍋可以把米成熟成飯,阿賴耶識亦復如是。你進去的是一種潛在的功能,但是它釋放出來的是一個色心諸法。為什麼?因為它有成熟種子的力量。

第八識把這個果報變現出來了,變成是你有你的外表:可能是男眾、或者是女眾,或者莊嚴、或者怎麼樣等等,那這個是誰變現的呢?是你阿賴耶識變現的,你自己變現的,這跟別人都沒有關係,所以你長得怎麼樣,跟你父母親完全都沒有關係,那是你自己的阿賴耶識釋放出來的。

(二)釋放出來以後就變到第七識,這個思量。你就在你這一期五蘊的身心當中,捏造一個自我,你說我,就是以這個果報為我,以五蘊為我,你會產生一個我的想法,這個我的想法是第七識捏造出來的,所以第七識是很特別的,它也不變現果報,它也不造作業力,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把這個果報體捏造一個我出來。

(三)有這個我以後,就有第六意識,以這個自我為中心,開始去了別六塵的境界,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產生很多很多的感受,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等等。

簡單說,我們講承受果報就是這樣子來的,從第八識把這個果報變現出來,第七識產生一個自我的想法,然後以自我為中心,第六識開始去受用六塵,產生快樂、痛苦,這個叫做承受果報。

第二、從[造作業力]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在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又造作一個新的業力,這個要注意了,跟來生有關係了。那你要造作業力你要從下面讀下去:

(一)第六識在承受快樂、痛苦的時候,它產生一個想法,這個非常重要,這個想法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如果它產生的想法是及時行樂,那就完了,這個人要修善就很難,生命的目的是及時行樂,他可以不擇手段讓自己快樂,然後造很多罪業。如果他的想法是生命今生痛苦、快樂不重要,來生比較重要,我是為來生而活,那這個想法就正確了,這種人就容易去要求自己斷惡修善。

所以當你果報出現以後,你第六意識去了別外境的時候,所產生的快樂、痛苦,又讓你產生另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當然跟你過去所學的聖賢之書、你體驗了多少有關係。

(二)這個第六意識的想法,第七識就使令它更加堅固。

(三)然後,再回存到第八識,又把它送進阿賴耶識中。所以第八識它變現了果報,讓第六識來受用,第六識受用完以後,又造了一個業力,又把它存回去,就構成一個生命的相續、業果的相續。比如說:誒,為什麼你今生死掉以後還有來生呢?因為你今生在受用的時候,又造了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又創造了一個來生嘛。阿羅漢為什麼死掉以後沒有來生呢?因為阿羅漢把業力釋放出來以後,觀一切法空,他不再造業了──空、無相、無作,所以阿羅漢今生結束以後,他沒有業力了。他沒有業力了,他就怎麼樣?入無生、入涅槃了。

所以,這個地方呢,我們講假設你要觀察承受果報,就從第八、第七、第六;如果你要觀察造作業力,就從第六、第七、第八。那麼這個地方我們看,當然這個主導者是第六意識。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當第六識在承受果報、要造業的時候,有兩種選擇:

1、選擇流轉門,就是:觸、作意、受、想、思。如果我們心中沒有目標,做什麼都可以,造惡也無所謂、造善也無所謂,那你就是怎麼樣呢?你就是由這個觸,這個觸就是外境決定的。你來到了清淨的環境你就造善,你離開義德寺到外面去晃,你就造業,那這種人是流轉門。

2、選擇還滅門:當一個人受了戒以後就不同了,你的第六識有作意這種警覺的功能,就如理作意,我不管外境怎麼變化,我一定要斷惡、我一定要修善、我一定要度眾生。我心中的三聚淨戒,跟外境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就是所謂的還滅門,你是由作意來引導的。

好,那麼這是一個總說。我們看下一段,那麼把這樣的一種「承受果報」與「造作業力」的道理,我們把它分成兩段來說明。第一段叫[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過去——現在)——承受果報(應無所住)就是把過去跟現在這兩個來互動。我們其實是在承受果報,其實我們現在深受過去的影響。那承受果報這個地方,請大家括弧寫一個應無所住,我們把這個大乘的道放下去,這個承受果報是要無住的,你不能太在意。下一段相隨心轉、造作業力這個地方寫一個而生其心。這裡要注意了,我們是怎麼來承受過去的果報?這個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第一、相由心生。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成唯識論》─

佛陀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已經經歷了無量無邊的生命,而這些生命,凡是走過的生命必定留下痕跡,這個痕跡就是所謂的界,這個界就是種子的意思。你雖然生命死掉了,但是在你這一期生命當中,你所造的善惡業力的種子,都被留下來了,而這些種子一切法等依,都被誰留下呢?被阿賴耶識所留下,就依止阿賴耶識而住。

所以我們每一次生命都留下很多很多的痕跡,有善的痕跡、有惡的痕跡。當這個業力成熟時,就創造了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有些人到天上去了、有些人到人間去了、有些人到三惡道去了、有些人到涅槃去了。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會有果報呢?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業力,所以這些業力就不斷不斷的出現這些差別的果報,就是這個意思。

看第二段: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攝大乘論》─

說:這六道的眾生,像鬼道、或者是畜生、或者是人、或者是天,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的果報呢?因為各隨其所應,各隨其心中這些業力的種子,而出現它相應的果報。這個果報是由你自己的心,把它創造出來的。怎麼知道果報是由心所創造出來的呢?它講出一個例子——等事心異故。你看同樣一件事,每一個眾生所受用的感覺卻不一樣。

比如說水:今天人去看是水,是一個濕潤的水;但是鬼道眾生看到這個水,變成一個很可怕的火。如果說這個水是真實的,應該人去看是水,鬼去看也是水嘛!因為人跟鬼心中的業力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他所釋放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切法的義相,它的真實相是不真實的,我們說一切法空,法空觀就是這樣。

你看你們住在義德寺裡,你們住了一百多個人,吃同樣的飯菜、做同樣的早晚課,但是你們每一人感受會一樣嗎?不一樣啊,是不是!雖然相逢就是有緣,大家過去生一定有很多的因緣,今生才會在一起,但是大家一起造業,共業中有別業呀。比如說:大家都來義德寺裡,你一定是哪一天在蓋廟的時候你有出錢,但是有的出三百、有的出五百,還是不一樣嘛,對不對。所以你看有些人在義德寺裡,他活得很快樂,義德寺非常好,環境也好,各式各樣,有些人就覺得還是有些缺點。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你的心去接觸的時候,你會有不同感受呢?因為每一個人的福報不同。因為沒有真實的義德寺存在,諸位要知道──沒有真實的義德寺!每一個人都產生心中的義德寺,去受用你心中所變現的義德寺。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

講實在話,沒有真實的義德寺存在。那沒有義德寺,我在受用什麼東西呢?你受用你阿賴耶識自己變現的東西!

我們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什麼是沒有真實的法:

你看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的阿羅漢,他成就阿羅漢以後,他以禪定看他過去的母親,墮落到餓鬼道。我們講過事出必有因,他母親以前就是慳貪,什麼東西都要抓住不願意施舍,所以到餓鬼道去了。阿羅漢有慈悲心,看到自己的母親墮落到餓鬼道,就趕快去托缽拿飯菜給他母親吃,拿了很多飯菜。他母親旁邊還有很多鬼道眾生,都要來搶,他母親慳貪的思想沒有變,還是要把別人撥開,結果她把飯菜吃下去的時候,變成了火焰,把她的喉嚨燒壞了。

為什麼目犍連尊者明明看到的是飯菜,跑到他母親的喉嚨變成火呢?諸位怎麼解釋?就是沒有真實的飯菜可得。你看是飯菜,他看到是火,因為他業力跟你的業力不一樣,你的阿賴耶識跟他的阿賴耶識不一樣的嘛。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自己的業障,認命、懺悔,就是這樣子。我們不要在果報上做太多的努力,因為這個都是於事無補,因為這個跟我們過去有關係。我發覺我們很多人花了太多時間在承受果報、在不能改變的事情上,結果浪費很多的生命。因為當阿賴耶識在釋放果報的時候,不會因為你討厭它,它就停止釋放;也不會因為你喜歡它,它就釋放多一點,它跟你的想法完全沒有關係的。阿賴耶識是沒有意見,它該放多少就放多少,放到完,它也不會多放一秒鐘的。所以我們在面對果報的時候,只有兩個字認命,就是應無所住,你不要把心血放在這個地方,因為它不會因為你的想法而改變的,不可能。

我們在懺悔業障的時候,你要知道:那是業力還沒有變現果報,你懺悔有用;一旦它變現了,你很難懺悔。比如說你今生是個女眾,你懺悔成男眾!不可能嘛!那是成熟的嘛。這個米已經成熟了,再怎麼變它就是一個米。我們懺悔是怎麼樣?這個業還沒有成熟,趕快懺悔,有用。它已經變成果報了,這個很難懺悔了,那你只有認命——改變心態比較快!

所以,我們在承受果報的時候,大乘之道是怎麼樣?以應無所住來面對,不要在這個果報上、成敗上浪費太多時間,因為它是不能改變的。諸位,它不能改變,你怎麼弄就是浪費時間,你還自己起煩惱。

第二、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了,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去造一個業,這個時候你的想法就很重要,你要培養一個正確不顛倒的想法。

相隨心轉(現在——未來)——造作業力(而生其心)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八識規矩頌》─

當第六意識在面對果報的時候,它的情緒的變化是很複雜的。怎麼複雜呢?[性界受三恆轉易],它有時候是在欲界,有時候在色界,有時候在無色界。三性是講

善性、惡性、無記性;

欲界、色界、無色界;

苦受、樂受、舍受。

這個是不斷變化的,在變化當中,有時候是跟根本煩惱相應,有時候跟隨煩惱相應,有時候到了佛堂又生起信進念定慧的善根。它這樣的變化,對我們的身口二業產生了引導的作用。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它的情緒不但變化,等到它力量大的時候,它會驅動你的身體、驅動你的嘴巴去講話,最後造了引業跟滿業。

[引業]就是強大的業力,會影響總報的;

[滿業]就是薄弱的業力,會影響別報的,那麼就創造一個來生的果報。

所以這個地方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你的第六意識的情緒變化,會帶動你的身口去造業,而這個業又會影響到未來。

思想跟果報的互動關係,如第二個偈頌:

名事互為客,其性應尋思,

於二亦當推,唯量及唯假。

─《攝大乘論》─

名是指名言,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想法;這個事就是你外在的果報。我們的果報會影響我們的想法,想法也會影響我們的果報,這兩個是互相影響的,這樣的性質,身為一個菩薩應該好好的去體會。在這個名言跟外境當中,你要知道一個觀念:唯量及唯假。每一件事情是無自性的,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量、什麼樣的想法,它就會產生一個不同的作用。

這個果報到底是傷害你?還是變成幫助你?果報本身是不能決定的,是你的想法決定的。

比如說你這個人身體多病,我們只能夠說多病是痛苦的果報,但是我們不能說生病就障你的道,那是你自己認為的。病痛叫做痛苦的果報,但是它不是障道。蕅益大師說:你對病痛產生正確的想法,它可以是一個正面的力量。你看──消滅我們的妄想,增長我們苦、空、無常、無我的觀門。你為什麼知道無常呢?因為生病,你就知道人生不能久住,來生不能再輪迴下去,這不是一個頭。

諸位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看我們無始劫來,結了很多很多的善緣,也結了很多很多的惡緣,這個是不能改變的。佛法講改變,很多人總是覺得改變改變──其實是改變你的想法。我講實在話,你把每一個人都當善知識,

你把你的親屬當善知識,

他給我鼓勵給我信心;

你把你的冤家當善知識,

他刺激我、讓我進步,

增加我的忍辱波羅蜜。你把每一個人都當善知識,他果然扮演善知識,每一個人都在幫助你修行;你把每一個人都當惡知識,每一個人都在傷害你。這是事實,很奇怪!

其實這個果報出現的時候,《唯識學》說它是無記性的,它是非善、非惡的。那怎麼會變成善惡呢?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嘛!

所以一個人經常生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你自己在傷害自己。說實在話,沒有人在傷害你,因為阿賴耶識只是如實的把果報現出來,誰知道你會這樣子想呢?你跟果報接觸的時候產生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會影響你去造業。

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麼想法?你說,誒,我聽到佛號都沒有想法。那你沒有辦法往生!你沒有想法,你就沒有好樂心、沒有皈依的心。我跟你講: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完全沒有想法,這個佛號你念不住啊!你看打佛七,有些人這個佛號一念下去,佛號在心中,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它跑不掉,它跑掉自然會拉回來。有些人佛號念念念念不住,就跑掉了,跑掉以後拉不回來,拉回來又跑掉。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一種意樂的心,祂跟你沒有關係嘛。你對佛號沒有思惟說:哦,這個佛號是功德莊嚴,它有種種安樂的功德、清淨的功德,無量光、無量壽……我另外再舉一個淺顯例子來比對:你今天想到巧克力,你有什麼想法?你說我沒有想法,你沒有想法,你一輩子吃不到巧克力,你跟它沒有交集,因為你沒有正確的憶念它。你說:這個巧克力很甜美哦,吃下去有一種幸福的感受,它還會給你種種的能量。你想想看,當你對巧克力的想法是甜美的感受、給你能量,它是可可亞做的、它有安神的作用……你這樣子把巧克力的功德聯想在一起,你就有一種意樂的心,你在未來的生命當中,你就很可能跟巧克力再一次的相遇。

我們講憶佛,為什麼你要憶念阿彌陀佛?因為這樣,你才能夠跟祂建立一種因緣,我講實在話,你來生不想跟誰在一起,你少去憶念他,這下一堂課會說明。

其實你的生命跟你的想法是有關係的,如果你不善用其心,你來生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為什麼叫[而生其心],這個是你該注意的,因為它影響你的未來。是怎麼個影響呢?我們看:

(二)業果差別:

富貴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

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

莊嚴從忍辱中來,丑陋從瞋怒中來。

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憍慢中來。

我們講生命是由你的思想所創造的,如果你很想知道我來生是怎麼樣呢?這邊有一套公式,你把它帶進去,你就知道你來生是怎麼樣了!

1、財物:你來生會不會跟財物相遇?會跟很多、還是很少財物相遇?我們從自己的思想檢驗一下:

富貴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

佈施,假設你想到財物的時候,你要想想看,當你今天有五仟塊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想法?先看你的直覺,你直覺的想法,不要去對治它,就是直接看你的想法。你說:誒,五仟塊,我要把三仟塊拿出來供養常住、二仟塊留下來自己用。你來生還會繼續有錢,一定還會有錢。因為怎麼樣?你有佈施的心,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你有富貴的果報。貧窮從慳貪中來,你看到五仟塊,你就把它藏在你的床鋪底下,你的有錢到今生結束就沒有了。

一切法因緣生,生命事出必有因的。一個人你財物不想跟人家分享,受害的是你自己。

所以你要想想看來生的問題,一個人不能只想今生,想到來生的話,你就會強迫自己改變自己的思想。

2、生命:我來生的生命是健康呢?還是多病呢?這個地方也可以檢查一下:

長壽從慈悲中來,短命從殺生中來。

慈悲,你今天遇到人事的時候,你習慣性用慈悲心來面對,我起碼不損惱眾生,不管他對我怎麼樣,我不想傷害他、我不忍心傷害他。你經常起這個想法,我保證你來生活得比誰都長壽,你也不用找醫生,因為這個果報都美好嘛!因為這個慈悲的思想是創造健康果報的身體。

反之,如果你今天的想法是經常要去觸惱對方、去傷害對方的想法,有這種攻擊性的想法,那你來生可能是短命多病,這跟別人都沒有關係,跟上帝也沒有關係。

3、長相:一個人的外表長相是莊嚴,還是丑陋呢?

莊嚴從忍辱中來,丑陋從瞋怒中來。

這是講到一個人的外表長相。說我這個外表,是長得莊嚴?還是丑陋呢?如果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別人刺激你的時候,你習慣性的想法是:啊,算了,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經常生起這樣的想法:寬恕、包容,你來生會長得很莊嚴。

有些人是瞋怒,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以牙還牙,你經常有這種想法、瞋恚的想法、報復的想法,你來生可能會長得很丑陋。

4、地位:我來生是做高位的?還是低位的呢?

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憍慢中來。

假設你今天是謙卑,你經常保持很低調,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那你來生就容易生長在高位的地方,來生來到交德寺,方丈和尚該你做,因為你有這種因地嘛!所以我們和尚尼前生是修謙卑的,所以她今天有這個果報體。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因地──事出必有因。那我們前生沒有做好沒有關係,我們來生有希望,因為今生的你是前生的你創造的,你要怪怪前生的你沒有把它弄好。但是沒關係,問題是來生你還有希望、你還有機會。

那卑賤從憍慢中來,如果你什麼事情都高高在上,總是覺得別人比不上你,你來生會生長在一個卑賤的地方,很容易讓別人看不起你。

我們從這個表格,可以檢查出兩件事情:第一個、你可以知道你過去做了什麼事情,對不對!因為你現在的情況,你就知道過去的你是怎麼回事,你也可以知道來生的你是怎麼回事。當然我講過,來生還沒有出現,還沒有出現的東西都有希望、都可以改變,只要你設定目標。所以我們講生命是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有無量的可能性。

你說我來生想要有錢,一個菩薩沒有錢,我都不能做慈善事業、做什麼事情都不行,那很簡單,你從現在開始培養佈施的心情。培養佈施的心情不一定要很多錢,我現在有十塊錢,我佈施五塊、佈施六塊,可以嘛,重點是培養那個思想。你可以從這個表格去檢查過去的你是做了什麼事情,從這個表格你也可以預測未來的你是一個什麼相貌。這個表格非常有用,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就是這樣子出現的,跟別人完全沒有關係。你自己把自己創造出來,然後你自己再去受用,過去的你創造現在的你,現在的你又創造未來的你,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今天先談到這個地方,講太多也沒辦法消化。

我希望大家把這個生命的緣起好好的了解一下,了解以後,你開始發願你來生要到淨土去,那你怎麼去培養一個跟淨土相應的思想?我們講到事出必有因,你要往生淨土,要有淨土的思想。你今天培養一個求生淨土的思想,淨土就跑不掉了,這個到下一堂課我們會說明。

當然這只是一個總說,這是從生命的緣起來探討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到目前我們都還沒有把這一套理論,運用到淨土上去。但是這個理論你先了解,你要能夠善用其心,未來的生命就在你的掌控當中。

問題是你願不願意改變?那就看你自己了。你要不想改變,那來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差不多就是這樣子,所以要先發願,發願以後培養一個美好的想法,你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夢中能念佛是好現像嗎

能在夢中能念佛號,這是好現象,說明你今生,也許是你...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預知時間嗎

問: 人往生西方能預知自己臨終年、月、日、時嗎?在同...

把生命徹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這個分別很大的啦。不是像我們說啊,我念句阿...

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

要使我們所處的世界變成淨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大安法師: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這句名號我們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願,第二...

為臨終昏迷者、聾人助念有用嗎

問: 有人平素信願念佛而臨終中風失語,神識昏迷,此...

中峰大師禪詩百首欣賞

01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 當念只因情未撇...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

讓青少年超越煩惱

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

念佛具足定學之實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學?《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薩戒,有些人他可能會有質疑,他曾經受了五戒,或...

不氣歌

不氣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氣,氣急敗壞家風氣。為了...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

凡夫應當先求往生後才來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發大心,要在此世間度人...

聖嚴法師《懺悔》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樣樣與他人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比賽,由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

嘴裡不談錢,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這個廉就是廉潔了。我們這個文化裡,標榜人...

禪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從中國禪文化中衍生出來的。這不僅因為趙州禪師...

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

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畫傳

一、祖籍綿竹 學道成都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

【佛教詞典】染污末那伏斷位次

【染污末那伏斷位次】 p0878   成唯識論五卷二頁云:...

【佛教詞典】紫甲

(雜名)袈娑中之甲為紫地。其緣色不定,比之衲袈裟儀...

【視頻】《心經》、觀音聖號(法鼓山念誦)

《心經》、觀音聖號(法鼓山念誦)

【視頻】顯明法師《摩訶止觀述記》MP3

顯明法師《摩訶止觀述記》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