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3講

我們身為一個佛弟子,我們剛開始親近三寶是依止我們一念的信心。我們相信三寶的功德是無所不在,我們相信三寶有能力能夠救拔我們。所以我們剛開始對三寶有信心,就皈依在三寶的慈悲的光明的座下,所謂的身為一個佛弟子。當然,身為一個佛弟子,我們會做一些慈善的事業。但是,這樣子的慈善事業事實上,還沒有從事一種宗教的修學,也就沒有對生命有任何的改造,不過是在生命當中多了一部分的善業。

當然,我們會不斷的要求自己去提升,進步。所以,我們要從一念的信心,開始要去對我們的生命有所改造。那麼,就是一種從事宗教的修學。我們在修學之前有一個重點,需要注意的。就是你必須對你目前的生命的狀況,要有一個正確的了解。你現在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在法句經上,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現前的一個扭轉的因緣,他講出一個偈誦來加以形容。他說,我們眾生在三界流轉,是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樂?

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首先我們知道我們今天所處的一個三界的果報體,它的相貌是常在燃燒中,佛陀用一個起火燃燒的房子,來譬喻我們現前的一個身心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剛開始在三界得果報的時候,從嬰兒開始,我們的生命就被無常大火所燃燒。即使我們過去有一些善業,在燃燒的房子當中,有一些美妙的資具,有一些恩愛的眷屬,但是,因為房子燃燒的本質不能改變,所以,這樣子一個燃燒的房子即使有一些美妙的資具,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歡喜和安樂的呢?何喜何可樂?這個時候,我們會問了,我們現在投胎在三界的果報,是一個無常大火的逼迫。

這樣的一個果報體到底是怎樣來的呢?事實上,不是上帝創造的。幽暗之所蔽,就是我們過去的業力所召感的,先業所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業力呢?就是我們對生命的一個愚癡,沒有正確的觀察。所以,這個黑暗就表明過去在一個沒有燈光的環境之下,我們跟著我們的情緒,感覺去造業。那麼,應該怎麼辦呢。何不求光明,你要在修學佛法之前,你應該要去聽聞佛法,了解生命的真實相。你才知道你所要斷除的是什麼,你所要增加的是什麼。否則,你只是憑著你的感覺來修行,你可能會錯認消息了,浪費你很多的時間光陰,但是,對生命的增上,產生不了幫助和作用。所以,佛陀勸勉我們,所有在三界流轉的弟子們那,何不求光明,你應該要盡量撥空,來加強你心中的光明,來對生命做出正確的抉擇。當然,所有的經典對有加強光明的作用。但是,本經的特色,文簡意賅。它能夠在整個大乘經論當中,以八個法門來總持菩薩的覺悟。

好,我們看講義的第五面。乙四,常行精進覺。本經的八個覺悟,第一個是無常無我覺,就是對生命的觀照。我們在觀照當中,我們是根據藕益大師的空假中三觀,就是你對生命當中,你應該要先觀察生命的本體。透過觀察我們的生命啊,是生滅變異,虛妄無主的。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它是一個有為法,它不是一個無為的涅槃。涅槃當然是不生不滅的,昨天的涅槃和今天的涅槃是完全一樣的。身為有為法,它是流動性的,所以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隨著時間不斷不斷的變化。這叫生滅變異,所以呢,在變化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實體。這樣子,從無常無我就引導我們從一個有相的執取趨向到一個生命的本質的空性。

也就是說,它能夠引導我們把生命回歸到我們的原點。說是我們還沒有流轉之前,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當然現在流轉了,很多很多的業力,變現很多很多的果報,但是假設今天我們把生命歸零,那麼到底我們本來的本質是什麼。那麼,就是所謂的從假入空。這個就是在觀察生命的原點。當然,從假入空是一個超現實的觀察,使令我們脫離暫時的因緣,回歸到一個清淨的本性。

第二個就是從空入假,從生命的原點又回到我們現前的一個相貌。我們有我們今生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時候,本經當中對假觀的觀察,是要我們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看經文的意思,我們對生命的觀察,是非常悲觀的,就是我們的內心是罪惡的根源。這個形是造罪的根本,這個就是有要我們厭離的意思了。當然,如果我們今天是一個淨土的學者,我們在厭離娑婆的時候,我們也做出了另外一個選擇,所謂的欣求極樂。就是娑婆世界是一個罪惡的根源,極樂世界是一個安樂的果報。這樣子的假觀就是一個對比的方式。有所放棄,有所追求。從這樣子的假觀,使令我們能夠善知取捨,做好我們來生的一個生命規劃。

當我們把生命的原點的空觀和現前的生命的假觀,能夠把它平衡,這樣子就是空有同時,空有無二的中觀的思想。那麼,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能夠經常在寂靜的心中,來對我們生命原點的觀察,跟現前因緣的觀察,如是觀察,漸離生死,這樣子就能夠慢慢的破壞在掌控我們生命的十二因緣的這種生死的業力。當然,這個第一個觀察是非常的重要的。

那麼第二第三的少欲知足,那麼這個是屬於一個行動了,就是修行。少欲知足的宗旨是說,生為有情眾生,我們內心當中自然會有很多的慾望,但是我們的慾望,絕對不能夠去放縱,應該善加克制。那麼,為什麼要克制慾望呢?這當中有兩層的意思。第一個,我們克制慾望能夠離開痛苦,得到安樂。你慾望越淡薄,你就越容易產生樂受。越容易滿足,越容易產生樂受。你一點點的東西,乃至於你喝一杯開水,你都因為現前的因緣而都生起樂受。那麼,我們今天要採取放縱慾望啊,慾望的本身是一個無底洞。你會發覺你放縱的結果是你生起快樂的感受越來越困難。所以,離苦得樂之道就是你要善知要克制慾望。從離苦得樂的角度,就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就是從臨終正念的角度去說。身為一個淨土的學者,非常關心臨終的時候,是不是能夠無有障礙,所謂的善終。為什麼有些人臨終的時候,他沒有什麼障礙,有些人他臨終的時候,障礙重重?這跟你的福報很有關係。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好不容易所修行的福報。你福報越大,你臨終的時候障礙越少。你提起正念就更容易。所以,從臨終正念的角度啊,我們也應該少欲知足。把多餘的福報,在臨終的時候,釋放出來,有助於我們提起正念。因為這兩層意思,佛陀勸勉我們,我們應該過著一個少欲知足的生活,對我們很有幫助。當我們能夠少欲知足以後,接下來要做什麼事呢?看乙四,常行精進覺。就應該要精進。好,我們看經文。看第六面的經文。大家請合掌。

乙四、常行精進覺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催伏四魔,出陰界獄。

好,我們加以解釋。這個精進,它的體性就是我們在斷惡修善的因緣當中,能夠勇悍,勇猛強悍,沒有任何的退縮。這叫精進。在講到精進的時候,佛陀先講到為什麼要精進。先說明修行精進的主要因素,它的理由在哪裡。懈怠墜落。假設我們今天對於我們所修的法門,或者你是持大悲咒,或者你是念佛,或者你是修止觀,你對你所修的法門啊,你是一種懈怠的方式,懶惰,懈怠,有時候做功課,有時候不做功課。那麼你這樣子的情況就是墜落。就很容易墜落到三惡道當中。

當然,大家就會問了,我只是懈怠,怎麼就墮三惡道呢?這個地方,我們根據古德的註解加以說明。就是說,我們前面也說過,我們修行的起點,我們不是從一種清淨光明的心中開始修行。我們修行的起點,是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就是說,我們在一種已經染污了很多很多煩惱和罪業的心中,從這個地方開始修行的。從這個地方去栽培你戒定慧的善根。換句話說,我們修行就好像是逆水行舟,你必須去抗拒你無量的煩惱跟罪業。抗拒的意思就是說,你不是進步就是退步。所以,我們現在是在一種通身煩惱和罪業的心中,開始啟動修行。

那麼假設我們今天沒有這種精進的決心,你的修行的功德,一定被煩惱跟罪業所消滅。結果的時候,是煩惱跟罪業,強者先牽,它來主導我們的生命先到三惡道得果報。那麼,我們今天所修的善根那,變成一個次要的實力,那可能是以後的因緣,才慢慢成熟。所以,你如果希望你今生的修行功德,臨命終表現出來,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我今生的修行,我臨終就馬上看到效果,你如果有這樣的規劃的話,你應該要注意下面的話。常行精進,破煩惱惡,催伏四魔,出陰界獄。如果說,我們希望我們今天的念佛,要馬上看到效果,那麼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常行精進。你應該要以精進的決心,來破除我們心中的四種障礙。

這個破煩惱惡是個代表了。事實上,我們身心世界有四種魔障。那麼在修善之前,修習福德智慧兩種善根之前,當然破障,懺除罪障是一個重點了。我們生命當中的四種障礙:

第一個、煩惱障

就是我們內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會有很多負面的情緒。假設我們遇到了如意的境界,我們就容易生起貪,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就容易生起嗔,遇到中庸的境界,就容易生起癡。那麼,這樣的煩惱的躁動,使令我們修諸善根都不能夠成就。所以,你要能令你佛號的善根,止觀的善根啊,在心中產生強大的勢力啊,調伏煩惱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說,你剛開始要在寂靜的心中,栽培佛號,那麼慢慢的佛號的勢力強大以後啊,當煩惱活動的時候,印光大師說,不能念,要它念。煩惱不能斷,要它斷。你要提起你的佛號,來調伏你的煩惱。轉念念佛。那麼,你第一個工作就是對現行的煩惱,要加以折服。調伏現行煩惱,這是第一個。

你不能夠再跟著情緒而轉了,就是說你自己要做你自己的主人翁,你自己要做主。我現在的心要起什麼樣的情緒,是我作主,不是煩惱作主。那當然,你要作主,你就必須調伏它了。你要調伏它,你就必須有法寶。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我們平常所熟悉的法寶,煩惱一活動的時候,提起我們的法寶,消滅它。那麼,這是第一個工作:煩惱障。

第二個、業障

業障有兩個障礙,第一個是天魔。這個天魔就是鬼神障。就是說,我們可能前生啊,跟某一個有情眾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存在,那麼對方剛好到鬼神道去了,那麼他到天上去,他的福報很大,他也不會跟你計較,他到地獄去,他也沒辦法跟你計較。他要到鬼神那,這個問題就比較麻煩。因為鬼神世界,他有小小的神通,他看你修行,已經有資糧,有福報力了,他就跟你討一些功德,可能會障礙你。所以,這個鬼神障的破除啊,就是持咒。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也勸勉我們念佛人那,要兼持大悲咒。破除鬼神障。

第三個、五蘊魔

前面的鬼神障是外來的,那麼這個五蘊魔就是我們這個果報體,有什麼障礙呢。經常有病痛,當然病痛,有的因緣是四大不調,你找醫生就可以治好。但是,有的病痛,你找遍了所有的醫生都沒有法子的。就是這個病痛的背後有強大的業力在支持。當然,這個業力大部分來說是跟殺業有關係。所以,你必須要消業障,這個病痛才會好。所以我們對於五蘊的魔障,破除的方法是拜懺。把這個業消了以後,你的病痛就消失了。

第四個、報障

就是死亡。我們這個三界的果報啊,在修行的角度來說,最嚴重的障礙就是死亡。就是我們壽命太短,我們不是無量壽。你可能活八十歲或者一百歲,那麼比如說你今天三十歲開始學佛,到八十歲,五十年的時間。你好不容易內心當中修行上路了,有一點善根了,但是,你死掉了。死掉以後,你來生又開始糊里糊塗的。從小學到高中啊,一天一天的,跟著感覺走。好不容易遇到三寶了,又是四十歲了,五十歲了。那麼,你開始修行的時候,又死掉了。死亡使令我們的善根中斷,不能夠累積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生生世世的修行佛法,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的主要因素。這個分段生死產生一種退轉的力量。

藕益大師說,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就是我們斷除煩惱,惑業求斷,就像那麼胚器,你做花瓶那,泥土先把它捏造成一個胚器,但是好沒有燒,你好不容易塑造這個形狀出來,經雨,下一場雨之後呢,這個泥土的形狀啊,花瓶的形狀又變成泥土了。經雨則化棄前功。白費一場。當然,你要避免死亡的出現,那求生淨土,在極樂世界才叫無量壽,那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當然,這段的意思就是說,生為一個三界的眾生,我們剛開始要啟動修行啊,你就要面對你的煩惱障,鬼神障,病痛的障礙跟死亡的障礙,四重障礙。那麼,你要不修行,你就不感到有什麼障礙。你就隨順你的煩惱去活動。但是,你開始立志要改造生命的時候,這四種障礙,或多或少就必須會現前。那麼,你對於這種障礙的心態啊,就是要精進。用一種勇悍的心情去面對。你不能退縮。

我們也可以講講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他面對障礙的一個心態。我們大家來共同的學習。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有一生是做一個王子,當中他做王子,是一個非常安樂的境界。但是,釋迦牟尼佛他做王子的時候,他悲憫很多的這些苦惱眾生,經常拿珍寶去佈施這些苦惱眾生。那麼,他把整個倉庫的錢都佈施光了。所以,他就要求去追求財寶,就帶領隨從到大海里面去尋寶。經過努力,好不容易把大海的珍寶找到了,滿載而歸,但是,在大海的途中啊,遇到的風浪就把船上的珍寶,全部都翻覆了,掉到大海里面去了。

那麼當然,我們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遇到障礙就選擇放棄了。但是,釋迦牟尼佛太子啊,他看到這個情況,他下定決心那,我一定要把這個珍寶找到,否則我決不放棄。他在經典上說,他用勺子就去舀這個大海的水。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這個大海的水舀幹,然後把珍寶找出來。我們要知道,其實我們的生命當中啊,力量最大的不是你的身體,是你的心力啊。你的心力是通十法界的。那麼當然,我們今天的重點就是說我們先不要管說他能夠舀多少水了。重點是他那一副堅固而不退縮的心力啊,使令魔王感到害怕。哎呀,他要把我大海的水舀幹,那我的龍子龍孫就死掉了。所以,龍王只好乖乖的把珍寶就還給釋迦牟尼佛太子。

那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可能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開始去栽培福德善根,或者智慧善根的時候,你的煩惱障礙了你,你有很多的負面情緒。哎呀,我不做了,我不修行了。第二個,病痛出現了。第三個,鬼神障礙你,你的怨親債主找上門。也可能死亡到來。那麼我們生為一個業力凡夫,我們面對果報,我們沒有選擇權。我們不知道哪一個因緣會出現。但是,我們能夠選擇的就是我們用精進的心態來面對。這就是你一個人會成功失敗的關鍵。

以前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先生,他退休以後應邀到大學去演講。講完以後,大學生就問丘吉爾先生,你今生當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你可不可以把你人生的經驗當中,講幾句重要的話,來給我們年輕人做一個勉勵。丘吉爾講了三句話,就是一個人會成功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決不放棄,第二個也是決不放棄,第三個也是決不放棄,不管你做什麼。我們往往因為在過程當中,一時的挫折而枉失了大好機會,而事實上,很可能我們這個障礙衝過去以後,後面就是海闊天空。

我以前打佛七的時候,我們曾經打過三七二十一天。那次的佛七,我印象深刻,當我們成就一個善根的時候,往往會把過去的障礙逼出來。我打到第十七天或者十八天的時候,身體出現一點障礙,內心裡感到很多躁動的情緒不斷地在干擾我。後來,那個主七和尚告訴我們一句話說,他說,你要成就光明之前,一定會有黑暗。那麼,重點就是你要堅持下去。為什麼呢?因為老和尚說,他說,你覺得很疲憊,但是對方也很疲憊。就是說,你不要以為你很疲憊,其實對方也很疲憊。因為,我那個老和尚是軍官出身的,他是帶兵打仗的。他說,帶兵打仗啊,打到最後,已經不是打兵力了,不是打技術了,而是打心力。看哪一個指揮官堅持到最後。因為,你很疲憊,對方的軍隊也很疲憊。那麼,看誰撐的過去了。其實,你說修行跟打仗是一樣的。你面對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些都不好惹。但是,問題就是說,你感到心力很焦瘁,但是它也感到心力很焦瘁,那麼看誰撐的久。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可以回想我們以前的修行。很多都是我們的放棄而失敗。所以,修行的個性啊,最怕你今天想到去拜八十八佛,拜了一個月,哎呀,沒有意思了,改拜大悲懺,拜了一個月,也沒有意思,今天念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也沒有什麼感應,明天念觀世音菩薩。結果一事無成。它這個精進的本質呢,精就是專一,進就是相續。所以,佛陀在精進的內涵當中,強調一個觀念,佛陀說,滴水長流則能穿石。我們看到屋簷的水滴啊,它是這麼的柔軟,但是重點它能夠在同一個點上,不斷地點,結果可以把地板上穿出好幾個洞,那個堅固的石頭都能穿洞。

所以,諸位要知道,其實你在修行法門能夠成功啊,它的重點還不在那種猛暴性的修行,你說哎呀,我參加一個佛七,七天不睡覺,回去以後,全部都不念佛。這種效果不大。你今天這種猛暴性的修行,你倒不如每天當中你念一千聲,但是你就不間斷。風雨無阻,每一個法門都點點滴滴的,滴水長流。那麼,你這種決不放棄的精神,你容易成功。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通過對資具的少欲知足以後,我們在修行當中的一個心態啊,面對障礙,你決不放棄,堅持下去,往往在下一個時刻,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那麼,這個地方講到一個精進的功德。

我們看下一科:

乙五、多聞智慧覺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好,第一段是說明為什麼要追求智慧的原因在哪裡。修行不是只是誦經,念佛,拜懺,破障而已,你還要追求智慧。那麼為什麼要追求智慧呢?佛陀講出它的道理。愚癡生死。當然,我們希望離苦得樂了。但是,所有的痛苦的因素就是有生命。生死是所有痛苦的總結。可以說是生死的依止處。因為你在三界受身,你就不可能避免痛苦。所以,你要能夠離開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無生。想盡任何辦法不要在三界投胎,否則你不可能離開痛苦。因為你每一個生命的出現,在你短暫的一期生命當中,你要沒辦法避免老病死,各種各樣的痛苦。

那麼,為什麼會有生命呢?主要是愚癡,不明白生命的真相。就是顛倒。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世間上有很多的罪業,但是世間上最大的罪業就是愚癡了。因為你有智慧,即使你會造罪業,你知道生命的真相,你知道功德相,過失相。你會不斷的調整自己。那麼,愚癡的人就根本沒有調整自己的能力。你這個人生命沒有希望。這個人佛弟子,你說你明白很多道理,你還是造罪業。是的,但是他造罪業跟你造罪業不同。他造罪業是一時的情緒。但是他情緒這個生滅心過去以後,他到佛堂靜坐的時候,他的智慧現前了,他就知道他做錯了什麼。那麼,他會從很多痛苦的經驗當中,不斷不斷的改進。這個人雖然現在做的不夠好,但是他的生命充滿了希望。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的生命是沒有希望的。你沒辦法修正自己。所以,生死的痛苦的根本因素是對生命的一個錯誤的認識,愚癡。

那麼,怎麼辦呢?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那麼,消滅愚癡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廣學多聞。這個廣學就是一種廣泛的學習。這個學習就產生了正見。這個地方的廣學,藕益大師的註解上說是聞慧。聞所成慧,聽聞所成就的智慧。這個多聞是一種思慧,思維的思,就是你在學習了教法以後,你應該要在你的一天當中,撥出一定的空閑的時間,在寂靜明瞭的心中,去思維,去消化這些教法。教法透過你的思維,就能夠把文字的概念轉成你心中觀照的正念。你剛開始的正念只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你進行消化以後,這樣的概念在心中就有主導的力量。所以,多聞是一個思慧。

那麼經過廣學多聞以後,有什麼好處呢?從自利的角度,增長智慧,從利他的角度,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你能夠知道什麼樣的因緣是功德相,什麼樣的因緣是過失相。那麼,你也可以把這樣的概念透過你語言文字的辯才去開示其他的愚癡眾生。使令他也能夠明白道理。這樣子,是給眾生最大的安樂了。

佛法講離苦得樂,當然佛法也強調修慈善事業。但是,我們今天從比較深層的角度觀察離苦得樂,弘揚佛法,開人智慧,就更加重要。就是說,他今天沒有飯吃,你給他一碗飯。他飢餓的感受暫時消失了。哎,他生病了,你帶他去看醫生,把他的病症消除,也非常好。但問題就是說,他今天沒有智慧呢,他就會去繼續造業。他的痛苦就永遠不可能消失掉。那麼,你今天能夠透過你的教授,使令他的心中從黑暗當中出現光明,讓他知道,你為什麼會痛苦,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情。他為什麼會這麼快樂,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情。那麼,你把痛苦和快樂的因素告訴他,讓他從今以後知道該怎麼做,那這樣子更徹底。所以說,菩薩的廣學多聞,一方面他自己能夠對生命產生正確的抉擇,一方面他自己能夠引導眾生給他最究竟的快樂。就是開啟他心中的智慧,這是最徹底的離苦得樂的方法。

這個地方就是說,當然離苦得樂的角度很廣,我們佛法講十法界。你看天主教,基督教也是一個很好的宗教。但是,我們用佛法的角度來看天主教,基督教,就感覺到它對生命的解釋,比較狹隘。基督教對人生的法界就只有兩種法界。你相信了耶穌基督,你就升到天上去,你要不相信,你就墮落到地獄。你的生命就只有兩種選擇。

當然,這個緣起也是一個很好的緣起。但是佛法的緣起,我們認為你的生命啊,你有十種選擇。你也可以選擇放縱你的慾望,來生到三惡道去,你也可以選擇你要持五戒十善,來生做大國王,大富長者。你也可以選擇修習我空觀,法空觀,趨向偏空的涅槃。你也可以選擇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當然,我們會說,哎,我們來生應該只有一個規劃麼,我選那麼多幹什麼。但,諸位要知道一點,你今天在教理上的研究更廣泛,你的資訊越多,你就有更多的選擇。你就會知道你來生該怎麼樣正確的規劃。

我們這樣子講好了,如果你今天是生長在正法時代,你今天拜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做師父,我看你不用廣學多聞。你福報大,你拜一個聖人,他入定就知道你過去生的煩惱的厚薄,你善根的淺深。他這個大醫王,就把你整個的修學過程,這個藥就配的好好的,你今天要成就,你修三個月的大悲懺,修完以後,再持大悲咒一百零八遍,然後就念佛,一定成就。他這個菩薩就是有方便力啊。所以,你今天如果生長在正法時代,你就直接修上師相應法,我就聽上師的話就好了。

但是,不幸的是,你到末法時代啊,這些明眼的善知識少,就是說醫生沒有了,但是醫生沒有呢,值得慶幸的是,這些藥物的材料都還在,什麼病用什麼藥,這些藥都還在,但是,我不知道我該吃什麼藥。那你只好自己去學習。你才可以規劃出一套你自己適合的菩提道。我生病了,我自己去找藥。你不廣學,遇到障礙,這個障礙就障礙到這個地方了。你找不到一個消滅障礙的因緣。所以,行門要專,解門要廣。

因為,你的解門越廣泛,你在對因緣判斷的時候,你會更清楚該怎麼做。你會用最少的精神體力,達到最好的效果。反正你修行當中,你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依人,第二個依法。依人那就以心印心,他的上師的心直接印你的心,這個以心印心,這個上師要有一定的證量,否則,他自己的心顛倒,他怎麼印你的心呢。那麼,我們今天廣學多聞,我們今天可能遇不到這些初地以上的善知識。但是我們以教印心。以教法來引導自己,不斷的修正自己。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廣學多聞那,對自己破除障礙,再修學善根,你佔了很大的便宜。這個地方就是講到智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達照法師:覺悟要在身心功夫上點滴做起

所以知之一字,眾妙之門,我們大家正因為知道了以後,...

心的覺悟

佛陀時常教育我們要活在當下,而不是沉溺於往昔回憶,...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

看破,放下,覺悟

俗云:「無事天地寬, 有事天地窄。」這句話是說,如...

和黑王的醒悟

《大乘方便經》上卷中,載有一則和黑王因母親生病而受...

你們是最快樂的人

至於宇宙,則是每一個宗教都會談到的。釋迦牟尼佛在經...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三十歲後始覺悟

在人生最底層也不要放棄飛翔的夢想 我的人生幾乎是從最...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悲智等運 嚴土利生——惟賢法師談「人間佛教」思想

3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會長擴大會...

做事不執著,並不是隨隨便便做

問: 師父教我們不執著,但如不執著,事情如何能辦好...

泰國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開示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

【推薦】善業必須要有正確思想來引導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須賴的居士,名叫須賴。這個居...

【推薦】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

如何理解極樂世界的方位

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執著...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

國師與皇帝

清朝順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國師入宮,請示佛法,順...

【佛學漫畫】入胎·十月

如果按照佛曆計算,佛陀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完全...

遇到事要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樂,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玫瑰與刺

在為玫瑰剪枝的時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滲出拇...

離欲解脫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一位...

惡口傷人的果報

惡語傷人時人們一般會拿直爽作擋箭牌:我很直爽,我有...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彌勒笑什麼

大凡走進漢傳佛教寺廟第一山門,都會看到迎面正中端坐...

【佛教詞典】任持差別

任持差別者,謂滿大劫阿僧企耶,福智資糧圓滿故。...

【佛教詞典】勝果道

指趣向勝果之道,即望勝上之果而欲趣求之道。又稱勝勝...

【視頻】文殊菩薩發願記

文殊菩薩發願記

【視頻】聖嚴法師《面對困境 克服障礙》

聖嚴法師《面對困境 克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