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之簡明標準

太虛大師  2021/07/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之簡明標準

然於佛法,各人當有理解與行為之簡明標準,庶可無所歧疑而自度度他。

修學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為。以理解貫入行為之中,則能行解一致;以行為履踐理解之實,則能行解相應。

先言理解,即是「無我緣成」四字。平常的人,都以為有個自我,佛法則言實無自我可得,一有我相,即有人相等等。無我相,即無人相及種種眾生差別之相,是謂「人無我」,亦即「生空」。更進明一切事物及一一諸法,亦無各別獨立之自體,是謂「法無我」,亦即「法空」。此二無我,皆從否定一面講。

若從肯定一面講,則人及有情眾生,以至於一切事物,實都由眾緣所成,即四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眾緣所成的,所以都無實我。若有實我,則不待眾緣,今既從眾緣所成,則無實我,如眼識能見光,能見之識與所見之光,無非眾緣交互相遍而成立,所以人及眾生、諸法皆無自我。

一人由法界一切諸法所成,一一人以至一一眾生,一一諸法皆如此,則一一人皆攝一切,此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無我緣成義,即佛法之法印,亦即佛法簡明理解之標準。與此標準相應者,即為正知正見,違此即非佛法。

再言行為,應以十善、六度為標準,此通於出世善法,從初發心,以至於等覺,無不依此修行,佛則於此十善、六度已圓滿,而利他亦仍在此。

十善,即離殺,盜,淫之身三惡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口四惡業;貪,瞋,癡之意三惡業——十惡業——若離此十惡業,即是十善行。力行十善,必成善人,亦即為趨向菩提的根本。離去諸惡,減少一分惡業,即增一分法身功德。真能修持十善行者,須至二地菩薩(即離垢地),直至成佛乃能究竟。然由十善之增上行言之,即須行六度,乃得成定善、無漏善。

六度,第一即是布施,能捨一切所有,而實行利他,對治慳貪;如能利他,即是自利。持戒,則能三業清淨,戒律即一切言行作止之軌範。忍辱,則能息除一切瞋惱。精進,一方懺悔以前惡業,一方面努力為善,了解諸法。禪定,即對治散亂。由定中所得的明澈覺慧,即是般若。

單行十善,名為散善;更修六度中第五禪定,乃得成定善;更進而與般若相應,則成為無漏善。從散善至無漏善,即是從凡夫至佛之進程,是為佛法簡明之行為標準。

不明無我緣成義,則十惡、六蔽不能離;能明無我緣成之義,才能圓成十善、六度。凡學佛的人,都應以此標準自修,以此標準交友,以此標準擇師,以此標準做人。不問他的咒術如何高,定功如何深,辯才如何大,學識如何廣,合此行解標準的,可認為佛法中人,否則即非佛法中人。佛教正信會的正信眾,切須於此認清,方不致自誤誤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太虛大師文章列表

不要錯解「恆順眾生」

關於吃素有違緣的問題,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

皈依後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嗎

海青,《佛光大辭典》解釋得非常全面,對於我們增廣見...

在病患中發明心地

念頭未起,靈然清淨,本無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帶著「我相」怎麼去找「無我相」呢

師父,請您慈悲開示什麼是無我相吧 你跪著,我怎麼講 ...

【推薦】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的確,我國有些人士喜歡如此地...

對於學佛的青年,怎樣突破父母輩的阻礙

問: 到極樂世界後,在六道所造的惡因還會繼續受果報嗎...

佛弟子修學的四點建議

人生如大海,如何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必須依...

牌位超度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問: 寫牌位超度祖先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應該...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三界萬法種種境緣,實無心識外之別物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二語,人能言之,觸境逢緣,仍被境...

憶念佛菩薩跟憶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這一念心去憶念什麼東西,比方說你憶念佛菩薩...

修「空」不能住「空」

智者大師說,我們修空觀不能住。空觀不是不能修,但是...

做個常不輕菩薩

佛經中一位常不輕菩薩,是我們生活中,學習的榜樣!我...

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佛...

一聲阿彌陀佛,唯佛與佛能究盡

【原文】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

惡人念佛一定往生嗎

問: 印光大師言: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

五百釋子不見佛緣

尊貴殊勝的毗婆尸佛示現涅槃,像法流布之時,宿具善根...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問: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這個問題我們在雲...

初學者不要與男女美色相接觸

大智慧的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重點有兩個: (一)慎勿...

如何對治悲觀抑鬱想自殺的煩惱

守本分,修實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觀抑鬱和...

過去世不知道造了什麼業,應該如何懺悔

我們今生造的業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向佛菩薩發露,對不...

觀無常是斷除煩惱的殊勝法門

在寺院裡,經常有好多遊客或是居士來求教,問題多是關...

病人將終之時,是為其開示還是念佛

問: 如何正確理解《臨終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將終之...

【佛教詞典】肉眼

【肉眼】 p0635   如三眼中說。   二解 集異門論...

【佛教詞典】國忌

即天子、皇后等崩殂之忌日。乃我國古制,依佛祖統紀卷...

【視頻】宏海法師《北宋高僧省常大師》

宏海法師《北宋高僧省常大師》

【視頻】《六祖壇經》女聲讀誦

《六祖壇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