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為何要求「一心不亂」

2015/06/11  大字體  護眼色

念佛為何要求「一心不亂」

《阿彌陀經》要求學人執持名號七日「一心不亂」。

《無量壽經》要求學人一晝夜或十晝夜「一向專念」。

徹悟禪師說:「念佛若能一心不亂,淨業即為大成。」

既然惡人臨終遇善知識,教他念佛,十念也可往生,為什麼又要求一不心亂呢?《彌陀要解》對一心不亂,作了詳盡的解釋,文說:「一心亦二種,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惑)思(惑)先儘,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世界中三有顛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不為二邊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圓至頓,以念念即佛故。」大師這樣解釋,對學人很有幫助。

為什麼要求學人持名要一心不亂呢?《要解》又說:「若無平時七日工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散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這是持名要求一心不亂的理由。

離欲上人說:「全部佛法,歸結到一點,即是斷除妄念。」《楞嚴經》說:「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攀緣心就是妄想心。就是第六意識在起作用,妄念不能斷除,永遠不能出離六道輪迴。眾生生死分二種,即「粗生死」和「細生死」。人從出生到死亡,叫做粗生死,妄念生滅,叫做細生死。妄念不斷,生死難了。佛所製定的修行法門,如參禪、觀心、念佛、持咒,無非教人斷除妄念。佛說:「妄念若歇,歇即菩提。」當妄念歇下,妙明真性即會呈現出來。南懷瑾居士也叫學人要「善護念」,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元音老人說:「什麼是生死命根哩?就是我們的顛倒妄想啊!……當我們用功作觀或念佛,用到著力時,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孜孜兀兀,除佛念外,別無他念。這生死命根——妄念,即將終斷。到最後忽然根塵脫落,一心不亂,當下即親見真佛,生到淨土了。」

他又說:「現在我們就持名念佛法門來談一談它修法的奧妙。釋迦文佛默察末法眾生垢染深重,難以打開玄關識鎖,離苦得樂,從悲心中運用廣大智慧,巧妙地設一念佛法門,將一粒清淨佛珠——萬德洪名——安放在眾生妄染心中,密密轉移其顛倒妄想,從切近處斷其生死根株。而得心花開敷,見彌陀佛性,往生淨土。一切唯心造,而人不能無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貪、嗔、癡。念貪、嗔、癡則殺,盜、淫業起,生死輪迴無有止息。

佛乃因勢利導,抓住眾生不能無念的習氣,善巧方便地用一佛念來代替妄念,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將妄念轉為佛念,染心換為淨心,從而輕而易舉地往生淨土,出離生死。古德云:‘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蓮池大師云:‘念佛就是於眾生生死切近處(妄心)作最親切、最簡易的轉換。’我們如果不體察佛祖的深心和偉大的教導,認真以念佛的功行來改造自己,單靠依賴彌陀之願力接引往生,又怎麼能達到目的呢?古德云:‘單修(單靠彌陀願力)生西難,雙修(自己用功和佛力相應)生西易。’真是不朽的名言!

「我們明白了念佛的作用和生西的道理,就知道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確切不移,無可改變的至理名言了。上中下三根,不問哪種人,都須遵照這確切的指示,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統統攝在一句佛號上,綿密提持不絕,自然於不知不覺中將妄心轉化為佛心,與西方彌陀感應道交,打成一片,所以古人說:‘萬修萬人去。’」

念佛法門,雖說是易行道,從即生成就,現生就證得念佛三昧來說,似易而難。我有個同修講:「老師您開始講修淨土法門很容易成功,十念可以往生,老鼠、八哥念佛也可以往生,現在越講越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說:「說法要對機,對初念佛人,要說往生很容易,引其入門,就要告訴他,怎樣一步一步前進。好像學生一樣,對幼兒班學生說,你來幼兒班,有唱歌、跳舞、玩木馬、吃糖果,多開心。他就來了。如果一開始就談學習很辛苦,他就嚇跑了。這道理是一樣的,我現在仍舊在說十念可以往生。不過學佛,修淨土應從易處信入,難處下手,決定成功。」

再錄元音老人對「淨念」的開示:蓋「淨念」二字非一般人所想像的,以清淨心念佛,即為淨念,而是念佛功純,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一時脫落,能所雙忘,空有皆泯之正念,方為淨念。

至於「相繼」,則又分靜中相繼、動中相繼與動靜一如等功夫深淺的差別。茲分析如下:

一、靜中相繼。念佛人念至能所雙忘,本性顯發時為初顯淨念。嗣後,因無始曠劫著相習氣深厚,不能每座都顯,須隔數周、數月甚或一年再現,此全視行人的根基與修行的疏密而定。此時行者須加勁精勤用功。使相隔時間漸漸縮短。由一年而數月、而一月、而數日,最後座座皆現;此為靜中相繼,相當於禪宗的「保」字功夫的第一階段,是為理一心。

二、動中相繼。靜中能時時相繼,遇境緣動亂時,又復打失,不能稱為真相繼。須在日常動用中磨煉,上而至於縱橫無礙,順逆無拘,如在靜中一樣,仍舊孤明歷歷,無有走著,方為動中相繼。但有時偶而忘卻,遇境而動,馬上即覺而歸空。此相當禪宗「保」字功夫的第二個階段功夫,是為事一心。

三、動靜一如。不管動中靜中,俱無走著,且無守法之心,純任自然。此相當禪宗的「任」字功夫的第一階段,是為理事一心。

四、相繼亦不可得,不守之心亦無,昔日所有玄妙奇特,一掃而空,鎮日如癡如呆,淡而無味,然無味中有至味在焉。此相當禪宗的「任」字功夫的第二階段,是為事事一心。斯真淨念相繼者也」。

以上是元音老人對「淨念相繼」分四個階段——理一心,事一心,理事一心,事事一心,也是運用華嚴哲理指導念佛的開示,要達到這一步相當不容易,但只要功夫深,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呀!

《要解》又說:「非持名妙行,何由滿所願證所信。」我們決定生淨土,一定要持名,才能滿所願,證所信,證明自己所信的淨土法門真實不虛,所以我決定把現有事務處理完畢,告一段落,有些任務都分配好。個人白天以念佛為主,晚上仍輔導青年佛子學習教理,做到念佛、學習、弘法三不誤,得「一心不亂」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

極樂世界的阿羅漢

我們學習淨土教法,你必須要了解佛為娑婆世界眾生所設...

無這「四心」不能參禪

參禪人,有一坐三十年鐵志,可以辦道。 此一法無長遠心...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

念佛必須要明理,千萬不可忽視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盲修瞎...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初發心菩薩應先求生淨土

初發心的菩薩,大菩提心雖然發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業力...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此...

不讓孩子受苦,以後他就很苦

人不會養孩子時,就會溺愛。什麼苦都不讓孩子受,乃至...

千萬不要殺生增惡緣

冬至很多地區都有祭拜祖先的傳統,但在美德之中也存在...

往生者病重時與命終之後助念有何區別

問: 請問助念的問題,往生者病重期間與命終之後助念...

祈禱有用嗎

伽彌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佛陀...

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

溈山老人曾說過,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唐裴休丞相...

郁伽長者所問經(白話淺釋)

在印度舍衛國的大城裡,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長者,名叫郁...

永明延壽大師開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禪師,他從禪歸淨土,他知道禪不容...

談年輕人的創業

受到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觀念的影響,很多年...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

誰都可以靜坐學佛嗎

問: 誰都可以靜坐學佛嗎? 大安法師答: 誰都可以。因...

善根增長,煩惱淡薄的兩帖藥

剛開始都是帶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來聽聽課,也來...

阻礙解脫的十種業障

究竟是那一些業障纏繞我們解脫不了呢?歸納起來,有下...

上當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據《大莊嚴論經》第十五卷記載,釋迦牟尼佛說過這樣一...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

【佛教詞典】寺社奉行

指日本掌管佛寺神社之庶務及聽訟等事之職稱。此職司始...

【佛教詞典】權現

(術語)同於權化。自本地權現垂跡之化身也。最勝王經...

【視頻】《水陸法會儀軌》上海玉佛禪寺

《水陸法會儀軌》上海玉佛禪寺

【視頻】慧律法師《人生無常,時不待人》

慧律法師《人生無常,時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