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得之不易的暇滿人生

淨慧法師  2012/08/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思維暇滿人生》。如何來思維我們今生已經得到的人生因緣,這就叫做思維暇滿人生。暇,有兩個含意。一是指有這個時間;二是指有這個因緣。倘若有了這個時間,又有了這個因緣,那麼就可以叫做有暇的人生。如果相反,既沒有這個時間,又沒有因緣,就叫做無暇的人生。我們擁有了這個時間、因緣來做什麼?就是要聽聞佛法來修行。

有暇與無暇是相對的,各有十種。唯識宗講八無暇。密宗講十無暇。我們根據唯識宗來講。八無暇,亦是八難,指八種環境。在這八種環境中沒有修學法佛,聽聞佛法的閑暇,沒有可能來修學善業。

第一種無暇是地獄。在地獄的眾生經常受苦,根本沒有因緣得聞佛法,故稱無暇。

第二種無暇是餓鬼。餓鬼的痛苦很多,連飲食尚不能滿足。餓鬼肚子很大,咽喉很細,時時刻刻渴求飲食,也沒有機會得聞佛法。

第三種無暇是畜生。因為畜生沒有思維能力,沒有辦法來接受佛法。所以,在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受苦的眾生,它們不得自在,難聞佛名。

第四種無暇是邊地。邊地,指沒有佛法傳播的地方。從我們國家來講,有佛法不到的地方;從整個世界講,也有佛法不到的地方,這些佛法不到的地方就是邊地。所以,我們發願時,都希望不要生在邊地,要生生世世生逢中土,得聞佛名,得遇明師。

第五種無暇是長壽天。由於所修的福報,在長壽天裡所感的壽命很長,然而,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昏昏沉沉,沒有智慧,沒有覺醒,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得聞佛法的機會。

第六種無暇就是沒有佛出世的地方,也可以說,那是佛不出世的時間。有佛出世,我們才可以聽聞佛法,無佛出世,則沒有經典的流通,沒有法音的傳播,我們要想接受佛法也是不可能的。

第七種無暇就是諸根不俱。倒如呆傻、愚癡,要讓這一類的人來修學佛法,是很難的,而盲聾啞,諸根不全要修學佛法,也要有很大的因難。

第八種無暇就是邪見。這種人可能已經避免了上面的七種無暇,或許還很聰明,但他持有邪見,不相信因果輪迴,不相信三寶。他有可能天天與佛法接觸,卻不會有敬信心。這樣的人是很多的,這種人也屬於無暇,無暇來接受佛法。

八無暇對於我們在座的每個人來講,都避免了,避開了。我們生而為人,而且是生在有佛出世的世間,經像流通,法音流佈,是何等幸事!我們六根俱足,生逢中土,也沒有墮於邪見的羅網,所以,我們應為此而感到慶幸,應該生起一種難得的稀有心。

暇滿人生,滿就是圓滿。這個圓滿有自圓滿和他圓滿。自、他圓滿各有五種,共是十種圓滿。

自圓滿:第一種圓滿就是生在人中;第二種圓滿是生在中國;第三種圓滿是諸根具足;第四種圓滿是無宿業的顛倒,第五種圓滿是俱足正信。五種自圓滿的具足,也就是具備了一個人接受佛法的內在因素。

他圓滿:第一種圓滿是佛出世;第二種圓滿是說正法;第三種圓滿是教法住世;第四種圓滿是助法隨轉;第五種圓滿是對善知識的攝受。五種他圓滿,是我們能夠接受佛法的外在的五個積極因素。

自、他圓滿合起來是十圓滿。作為一個學佛的人,要經常地想一想這十種圓滿。那麼我們今天就以這十種圓滿來檢查一下,看我們今天學佛的環境是否具備了這十種圓滿。應該說,我們這些在座的還有很多不在座的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都具備了這十種圓滿。既然具備了這十種圓滿和八種有暇,那麼,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暇滿的人生。我們既然擁有了一個暇滿的人生,就不要辜負它,要時時刻刻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暇滿人生!

我記得我們在中國佛學院的時候,證果老師就以常教導弟子要經我們得到的這個暇滿的人生來很好地修行,很好地學佛。而在平常,我們確實往往不去思考,不去思維,感覺不到現在這種環境的殊勝和來之不易。比如這八有暇,因為我們已經得到了這個人身,便覺得沒有什麼好稀罕的了。但你若仔細思考,才可體會到人身的得來不易。佛教裡有這麼句話:失去人生的機會,就如同大地的土一樣多,而得到人生的機會呢,就如同僧挑土。僧挑土與大地土是根本無法相比的。我們如果能把這個道理經常加以思考,牢牢地記在心中,那麼時時刻刻,我們都會珍惜此生,發起無上的道心。特別是我們年青人,更不懂得這個道理。不懂得這個道理,人就會放逸,就會不曉得抓緊時間。就不能趁此青春年少的大好機緣多學習、多修行,多來充實自己。

今天,我講《思維暇滿人生》這個題目,就是要提醒大家,要強化「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這個思想。「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這句話人們常常講,常常說,但說到其中的道理卻往往比較抽像。如果用這八種有暇,十種圓滿來加以細緻的講解,道理就比較具體,概念也就比較清晰、難忘了。

我給大家講這個題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經常思維,思維我們這個得之不易的暇滿人生,從而發起對我們擁有人身的稀有難得之心,發起我們的勇猛精進心,這才有利於我們的修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

抓住散念,時時念佛

要抓住散念,時時念佛。在工作或生活當中,行住坐臥,...

老比丘談笑為佛所訶

一天,在捨衛國只樹精舍,正當佛陀在為天人、國王及大...

虛雲老和尚的節儉惜福

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築...

把佛號重視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但這個法門是方便當中的...

有兩種念佛人最老實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

來之不易的楞嚴經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講《楞嚴經》,用過齋飯後,...

你的債都還了嗎

小和尚救回一個輕生者。那人悠悠醒轉,對方丈說:謝謝...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與慈悲 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

淨慧長老問禪寮答問系列

修禪的上根利智 問:修禪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擔心自...

生活禪開題

在生活中修行 經常有信徒向我提問:我們應該怎樣把學佛...

「香光莊嚴」是有何含義

問: 請法師開示下面一段話的含義: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六根與六塵

過去,佛陀與眾多比丘住在庵羅林的精舍時,某日,許多...

彌勒菩薩的事蹟

彌勒,全譯梅達麗(maitreya),又譯為慈。彌勒是姓,名...

不去對治昏沉,你就在不斷增長愚癡

關於昏沉和掉舉的過失,《宗大師》說昏沉的自體是癡。...

真假故鄉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

破戒還可以懺悔,破了見很不容易挽回

現在大家發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麼樣去修,形...

每一天的觀想

一早起身,就觀想祈禱三寶加持,弟子今天可以過一個快...

佛陀勸孝的偈語

一天早晨,正當佛陀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乞食時,有一位...

戒定慧學有門入

佛法的修行實際上就是修戒、定、慧,因為修戒可以讓我...

如何息滅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著火了,你是先救火,還是放著燃燒的房...

屠刀能殺害生命,心刀卻能殺害慧命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貴,而不知道一切眾生的生命...

菩薩行果——菩薩行位

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佛教詞典】十波羅蜜多

【十波羅蜜多】 p0117 顯揚三卷三頁云:波羅蜜多者:謂...

【佛教詞典】無等覺

(術語)無等等之正覺也。又無與等之正覺也。瑜祇經曰...

【視頻】珍珠母貝的眼淚

珍珠母貝的眼淚

【視頻】《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

《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