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家居士可以批評出家人的過失嗎

聖嚴法師  2016/10/10  大字體  護眼色

在家居士可以批評出家人的過失嗎

我們首先應當承認,中國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來,根本是談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也就更不懂得律制了。

僧人多不崇律,生活儀節不能沒有失措之處;俗人不知律規,見到僧人的不順眼者,往往加以指謫。甚至形成僧人不談僧制僧規,僧制僧規的討論,竟然落到了俗人的文字與言談之中。說起來,實在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

當然,俗人之會討論僧制,指謫僧儀,責任應由我們僧人來負,俗人是無辜的。因為俗人皆是僧人弟子,弟子批評其師,豈非師教之失敗?俗人不知道以其俗人的身份來論究僧制,是不合佛制的行為,所以他們出乎愛護教譽的熱忱,來批評僧人的生活,是無可責斥的。不過,我想在此指出,俗人批評僧事,仍是絕對的罪過,即使此一罪過,應由僧人分擔。(《優婆塞戒經》卷三〈攝取品〉中說:寧受惡戒,一日中斷無量命根,終不養畜弊惡弟子,不能調伏。)

在我國的律典中,沒有一部是允許俗人來批評僧事的,特別是大乘菩薩戒,不要說是批評僧事,即使僧俗四眾弟子中的任何一人犯了過失,也不應無拘束地廣肆批評,否則便犯了《梵網經》重戒第六條「說四眾過戒」。

在泰國,雖然鼓勵俗人研究比丘戒,但是俗人絕對不敢論涉僧制,我想泰國佛教之允許俗人看僧律,用意當在使得俗人更能了解佛制的比丘生活,而對僧人更能發出無上的崇敬之心。當俗人知道了律制之後,自也不敢甘冒犯過的罪愆,而來抨擊僧人的律儀了。

根據律制,佛弟子的事,應由僧團的會議來共同解決,比丘犯了戒,輕則向一位清淨比丘悔過,中則向二個以上清淨比丘悔過,次重則在二十位清淨比丘中出罪,最重則失戒體,逐出僧團之外。菩薩戒犯輕罪則對一比丘悔過,中罪則對三比丘悔過,重罪則失戒體,應當在佛菩薩像前懺悔,得到了好相──見光見華,見佛菩薩來手摩其頂之後,方可允許重受。五戒弟子犯了戒,也是分為三等:上罪不可悔,中罪可悔,下罪可悔。

佛弟子犯戒,絕對不許大肆聲張,逢人便說。但是仍有處理的途徑,犯戒者如能自行發露,在清淨比丘前至誠懺悔,當然是最好。如果犯戒者自己已將犯戒的事情忘了,或者雖未忘記,仍不坦白髮露,那時可由有德資深的比丘,在集會之中,當眾為之舉罪,逼他發露懺悔,以求僧團的清淨。如果雖遭舉罪之事證俱在,而猶不肯認罪者,可由僧團會議,公推一位清淨的有德比丘,去向施主宣布他的罪過,以期斷絕他的信施,使他就範懺悔。可見,雖然比丘與比丘之間,也不得隨意宣說他人的過失,何況俗人能夠議論僧事?

但是,俗人對於犯戒的僧人,並非沒有說話的機會,唯其須是最最親善的人,以私人的關係,密下為之勸告,終不得發諸議論而筆諸文字。

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舉罪與懺罪的問題。佛弟子共分僧俗大小的七眾,僧人可舉俗人之罪,並可受俗人的悔過,俗人則不得舉僧人之罪,亦不得受僧人的悔過;大眾 (比丘與比丘尼)可舉小眾(式叉摩尼與沙彌沙彌尼)之罪,並可受小眾的悔過,小眾不得舉大眾之罪,亦不得受大眾的悔過;比丘可舉其下六眾之罪,並得受其悔過,其下六眾不得舉比丘之罪,亦不得受比丘悔過。

即在比丘之中,戒臘在五夏之前,不得為師,也不得離師──以其尚未通曉戒律的輕重與持犯,因此,比丘雖已超過五夏的戒臘,乃至已屆百歲高齡,如其不學無知,不明戒律的輕重持犯,仍然不得舉人之罪。准此而言,俗人而來議論僧事,而來討論批評僧人的威儀作法,自為佛制之所嚴禁的事了。

這不是佛陀制戒包庇僧人,實在是未屆其位而不識其境的緣故。佛弟子的七眾之中以比丘的位置最高,戒律之中,也以比丘及比丘尼律最繁,即使身為比丘,潛心於律制的研究,也非十年八年的工夫所能窮究透徹,何況是一介俗人,單憑主觀眼光的好壞,而來批評僧事呢?正像一個國家的法律,只有律師懂得較多,但至於解釋憲法,又非由大法官來專任不可了。如果下一個譬喻,俗人之論僧事者,則似小學的蒙童而去評閱博士的論文,試問:那能評閱出什麼名堂來呢?

我不怪今時的俗人議論僧事,所謂「不知者不罪」,因為那是出於他們由於「不知」而產生的錯誤。同時這一錯誤的產生,多半還是出於愛護佛教的熱忱。

但我希望我的這篇文字,能起一點說明的作用,能使俗人最低限度不再不知高下地批評僧事。誠然,最要緊的,還要靠我們身為僧人的人,大家都能尊重律制、學習律制,並且盡可能地遵行律制。否則,以謗止謗,固然不對;實則不善而又欲人無謗者,也是不公道的。即使在俗的佛子們,為了持戒而不謗僧,卻也無法禁止非佛弟子乃至外道徒眾的藉機破壞!

如今,我國的佛教,尤其在台灣,根本少有遵行僧團制度的約束與制衡,要想事事如律,自也無法辦到。但是我們如能多懂一點律制的知識,至少也可有些警策的效用,至少在我們犯了過失之後(戒是條條都有犯的可能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未得定共戒、道共戒之前的凡夫,犯戒是難免的,特別是威儀戒),也會生起慚愧之心,無法求得清淨僧中悔過,自在佛前懇切懺悔,小罪也可懺除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祖師立的規矩,都是提醒我們趕快用工啊!說什麼病後方...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

誹謗弘揚正法之僧有何果報

問: 請問師父,如果有人惡意誹謗弘揚正法之僧,這有...

修持以淨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淨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

高潔尊嚴人天師,如來親子不自棄

做出家人!我常常說高潔尊嚴人天師,如來親子不自棄。...

出家需要有大福報嗎

《明史 太祖本紀》裡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

八位祖師以出家身孝養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種誤解,認為出家人剃髮染衣、辭親割愛,必...

生死的體驗及觀察

生與死,是一個廣泛而深入的題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聖嚴法師《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我說我回到美國,回到台灣,卻不知道向何處是回?又向...

佛教徒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

聖嚴法師《逢凶化吉》

在發生911恐怖事件後,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國了。 我...

閱藏的用功方法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佛門裡常有一句話叫:無事不...

聖嚴法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我們有一個活著的身體。 生命的...

以愛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約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

木魚有什麼含義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螞蟻三昧

燒香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隊螞蟻,從莊嚴的佛像爬過,它...

改命不是靠捷徑,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業,才感得這個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

日行一善能避禍嗎

問: 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長壽。那麼能避禍嗎? 方海...

佛說大乘十法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五千...

閑神野鬼

汾陽善昭禪師有一天對廟裡的僧眾說:昨天晚上,我夢見...

【佛教詞典】應理行

【應理行】 p1399 瑜伽八十四卷四頁云:應理行者:住果...

【佛教詞典】十智同真

為汾陽善昭禪師所立用以接引學人之方法,表示十智同歸...

【視頻】晚課(開成禪寺)

晚課(開成禪寺)

【視頻】為什麼命運那麼不公平

為什麼命運那麼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