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2017/10/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宏海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第一講)

好,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學子們,大家晚上吉祥。那我們其他的且不說,請大家先端身,我們合掌來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好,阿彌陀佛。各位,我們差不多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沒有在這樣的一個正法學堂道場相遇了。那麼今天我們再啟因緣,還是開始我們的聞法學修的課程。那麼對於講法的話,可能大家在線上聽得多了,這麼隔了一個多月,今天剛開始或是還有一些卯足了勁兒吧,但是往往容易久而久之就,也許會產生一些疲厭。或者因緣就一轉。這些現象都會有的。所以昨天在線下講法的時候,我也感慨了一下吧,說聞法的不容易。聞法的不容易呢,並不是說單純的表現在就是我們聽不到,沒有機會聽,或者說時間來不及,精力不充足,等等這些因緣不具足。還有一個不容易就是,你完全具備了這樣聽法的因緣,那麼也常有我們這些義工菩薩們不斷的給大家創造機會,一到這個點上如約而至我們來講,但是呢還是可能不能夠堅持。或者說對於法的尊貴呀珍貴呀,沒有足夠的一些擔當吧。

特別是這次在假期的這段時間中,我們去參訪的過程中呢,我本人雖然常講法,可是我還由衷的更加感受到這種聞法的珍貴性。就如同世間的我們在處在其中的時候呢,可能會覺得說反正就是說按部就班,每週如此,一旦有時候我們中間停頓也罷,甚至說錯掉這個因緣,不能夠在同步的這樣一個道場裡面學修的時候呢,那就比較可惜了。特別是從聞法的功德上來講,大家要知道,聞思修聞思修,哪怕我們進入到很精進的修行的這種狀態中,還是不能離開聞思的。這聞思修入三摩地,它必須是常護常長養,相互長養的。所以大家看,有時候我們或許功課呀,或許大家自己安排的這個心地功夫的時間,也就是依著常修的法門或者心性上常去觀照的話,會覺得說長足有一些進步。可是有時候沒有佛法的這個聖言量、祖師的這些開示、勸誡的這些稱性發揮我們去聽聞的話,很可能就會退心,或者走偏。乃至使不上勁。我想這個可能越時間功夫久和深的人呢,說不準還越有體驗。這個法的功德呀就是如此的。

因為剛剛結束了假期,這段時間在五台山朝拜,那麼有時候有一天或者這個色身比較特別的累,或者心力特別的不足,有時候這個提不起來念不上去,那就全憑平常積累的這個佛法,佛經裡面的聖言,來進行加持。我記得有一天這個身體特別特別的累,腿也痛,膝蓋簡直就是磕下去站不起來,站起來磕不下去了。又到了這樣一個節骨眼上。那麼這個時候呢,就是念懺悔偈呀、往生偈呀等等,它力氣心力都不足了,因為身體太疲憊。

這個時候全憑,你看就是在這個居士林長期以來宣講《楞嚴經》,大佛頂首楞嚴大法,突然間其中的一句聖言量,就是講到說這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就是你有一個見解、感覺,這就是無明煩惱出現、啟動、分別了。那麼如果說,你完全把自己通身的放下,不管是你色身的這種沉重障礙疼痛,乃至你當體反觀疼痛的感覺從何生起。這也是一種感覺見解。

甚至說當下你磕頭你的結果是為了什麼,積功累德、有個佛可成,這是否也屬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一種。徹底的身心這樣全副的把它做一個捨法,誒,這句話的加持呢就一直伴隨著,馬上心力就上來了。你看這就是我們閑的時候聽法、聞法,那麼用的時候呢自然就因緣具足了。如果你的阿賴耶識裡面曾經沒有這樣的聞法功德殊勝行的話,那你怎麼這個時候想不起這個聖言量。沒有這個緣嘛,你就得不到這個加持。所以呢,但凡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要知道我們尋常的功夫呢常常是體現在,修的功夫是體現在聞思的這種知見上。所以從這點來講,聽法是特別的重要。甚至我們現在到底對於聞法的重視度、覺得它的難得性,也未必能把它調在一個稀有難得的這樣一個狀態。所以請大家這一學期又開始了,那麼我們依然對於法的這種好樂和皈依,這是一個佛弟子的本分事,也是衡量我們是否具足四眾弟子相的一個標準之一了。請大家認真的聽聞佛法。

那麼從今天晚上我們第一講呢,本來我記得曾經給大家講過的是說上一學期《地藏經》、《心經》講完了以後呢,再講一遍《佛說阿彌陀經》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通過,這也算我自己的心路吧,雖然有時候我們精進的一直在相續功課,或者說密集型的這樣去修學,但是呢,越是功夫做得在法上有些受用,那麼很可能這個時候就是說,心量反而越小。一味地這樣的去、怎麼講呢,精進的去修,很少的能把我們的根本的一個發心,就是能夠給它有擴張性的打開吧,這麼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菩提心。

由我的這個覺受,想想說我們也領著大家念了百萬佛號,可能有一些同修呢這個佛號持誦的、有一些私下也和我有些溝通,確實還是很得力、受到利益了。那麼我們要明白,就是說不管是通途的、通常的法門,在我們這個世界成就,或者是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在那兒成佛,前提的一個基礎、佛道的一個基礎就是什麼呢,大家要具足菩提心。這是佛弟子的命根、命脈。這個既不能把它壞掉,也不能讓它斷掉。所以想必說在講《彌陀經》之前,我們先把這個佛門的一篇這個絕唱吧,一個名篇,是一位祖師爺通過他自己的修證歷程,大悲心中流露出來的這麼一篇勸導文,叫做《勸發菩提心文》。今天在此呢跟大家先開始我們一起來學修一下。

當然講這篇《勸發菩提心文》呢,我也略微的總結了一下。之所以開講呢,我們還是有幾個因緣。第一個呢首先我們要明確,身為佛弟子要成就佛道,那麼發這個菩提心是成佛的基礎。你看我們比如說,菩提心我們後面還會給大家細講,這裡我們粗略的了知一下,菩提就是覺悟。那麼也就是發一個覺悟之心。不但自己覺悟,讓一切眾生覺悟,一直到成佛的這種最高覺悟,這樣的一個發心,我們通常把它叫菩提心。所以說這顆心呢,其實是從始至終,從大家我們受三皈依開始,讓說「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度」,成為一個佛弟子開始受戒,也是以此「受戒功德殊勝行,普願一切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等等這一切都是一個菩提心的堅忍一種支持、進行。雖然我們有時候也確實會進進退退、左旋右繞的,甚至很多時候捨本逐末,但是我們根本的目標,大家不要搞錯。

每個佛弟子的根本目標就是,和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一樣的三世一切的諸佛,我們也是要成佛。可是如果說要成佛不可或缺、不可少的必然要的就是,要發這個菩提心。沒有這一顆菩提心,沒有這一步,後面的一切根本上都會走偏。哪怕有一些暫時的、或者相對來講這個很好的一些效果,但是呢,是不能夠邁向佛果的。就是不能夠走上真正的這條成佛的妙莊嚴路。所以說我們要明白,菩提心是成佛之基。因為大家都在精進的忘我的、或者說用著功做著功課,或者說也在某個因緣中發著勇猛的這個成就之心。可是呢,也許我們的這顆菩提心並不明確。久而久之也是被擊打的支離破碎,或者說完全就把它淹沒在紅塵裡面的這種人天善法中。所以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呢,為什麼要講這個《勸發菩提心文》,就是說學佛的路上知見是特別重要的。為了匡正大家的知見。你看隨著我們學佛的時間相對越來越久,好像是資歷越來越深,乃至這個「佛味兒」越來越濃了。那麼我們對於佛法的理解認知,或者自己修行在途中的一切經過中,我們去下手用心的時候,心是無常的呀,你是不是始終走到這條正軌上,不一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準則。因為學佛呀容易亂,特別是我們當今這個時代。一旦你進入到這個學佛的圈子,四面八方好多這個一些知識,還有一些,這個就是說,教理上的知識,還有一些接觸到人緣上的知識,我們所謂的善知識。但是也不知道真是善知識呢,還是其實是惡知識,講了好多知見。

一入到這個佛學網站也罷、現在的公眾號也罷、微信圈也罷,等等特別是這個說的法、開的示、感悟的、這些等等的一切相關佛學的文章、小段吧,說的多如牛毛。而且很多時候呀會走偏。你看這幾天,我不知道相信大家有的在網上也會接觸到,看到一個非常可怕的一個帖子。就是這一段話呢,就是佛油子們專門就在學佛的這個這種微信群裡邊去拉人。怎麼拉人呢,就是首先他還很親切的說,師兄,然後告訴你一個發財的機會,然後呢,就讓你去再去拉人。拉這些對因果已經有些相信,可是對佛法的教理尚且還模糊,或者對於這個三寶的信仰呀等等這些比較戰戰兢兢,趁他的這個機會,他到處拉,讓他去見上師,還誹謗他曾經皈依或者說現在正在依止的善知識。

然後見了以後,怎麼樣呢,就是跟搞傳銷一樣,弄得非常可怕。特別是還給講到說,一旦這個,師兄你要是咱們這個合作成功的話,可以給你抽成。就這樣的一種所謂的惡劣的、類似於傳銷的這種營銷手段。所以你看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對於佛法,有時候就讓他的這個目標、或者現前的手段,忘掉他的核心、不明確了。這就是對於菩提心沒有明確的認知和調整而體現出來的。他長養保任不了這個菩提心了。不要說,我們說為什麼菩提心這麼重要,是我們是否是一個成佛路上正在走的一個標誌呢。如果說,你不具足一個菩提心,或者你根本對於菩提心的內涵你不了解,那麼你肯定在你的信仰中,它不是正的,非常的正,你的信仰就不是正、有偏頗。你的態度、學佛的態度也不會圓滿。

而且你的這個不會誠懇、受用也不會圓滿。修行也不會上道。如果你是在這樣的一個偏頗狀態的話,不要說你不聽佛法不解佛法,哪怕你是有聽有解,可是你不依著菩提心聽得多解的勤的話,那很可能還有損而沒有益。而且不要說你聽得勤不勤,哪怕說你修行非常用功,可是沒有菩提心呢,最容易就是入魔道。所以你看,菩提心是一個最基本的知見。大家要衡量我們是否在正確的一個修行路上,或者一套修行體系中,就是看菩提心有沒有這個支撐作用。

第三點呢就是這篇文章呢,特別的可以說痛徹心髓。為了讓這個正法久住,為了大家修行不要走偏,為了學佛不要作假,可能說每一句話都是實在話,都是不留情面的話。深深的打到每個修行人、當然你還是一個學佛修行的人,可以打到每個修行人的七寸上。可以說就是說到家勸到底了,把稱性的慈悲發揮到了極致了。現在因為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說實在的,你看就剛才給大家講的這個混到佛友群裡面的這種法門敗種們,可能就真是外道這種魔頭來的。

他能夠有這樣的一種市場,居然還到處去發這樣的通告。那就說明我們有時候,這也是出現的家賊是怎麼出先的?家裡面可能有人對他就比較妥協、或者麻木。給我發這個帖子看的這個同修呢他說,哎呀,法師,我都現在不敢說,誰說他信佛信佛,誰是居士誰在那兒皈依,我都不敢完全、就是說初次見面或者這個撲面而來就相信他。真得觀察,得共事,得一塊兒修學一段時間,才能知道他的信仰是真的還是假的。你看這多可悲啊。

所以說這個時期啊,體現的就是我們三毒太濃郁了,煩惱太深厚。所以這樣的人呢,這樣的現狀呀,很可憐。就是我們學佛就是入不了味兒見不得真。你入不了味了慢慢就變成假冒偽劣了。見不得真就是大家都在搞假、都在敷衍、都在唱太平。動不動你看有時候我們現在說隨緣就好了。哎呀忍辱嘛,大家心情不要那麼分別不要那麼執著。最後慣得很多這些佛油子出來無法無天,就沒人去匡正弘揚這個正法了。

這就是末法時期,真是說真人面前說不得假,假人面前講不得真。所以這篇文章呢,可以說一字字一句句,都能夠徹底就是說,捅開我們這個自私自利、或者說偽學佛、偽修行的這樣的一個自我欺瞞的狀態。就等於給你放黑血一樣,先讓你的這些漏洞或者這些毒瘤先給你點到了,然後再一步一步的匡正。所以說在末法時期,還能夠讀到這篇《勸發菩提心文》,這也真是非常殊勝的因緣。

第四個再說一下,就是我們講這篇文章,你看後面還要講《佛說阿彌陀經》,其實就是為了助成往生淨土之道。大家要知道在修淨土的人而言,也同樣必須有菩提心成就的。因為每一尊佛每一個國土,都是由這個菩提心啟動、發的願而啟建的。你看最近我們就,最近最近的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如果我們在學這篇《勸發菩提心文》以後呢,在一些是是非非上我們也能夠知道,啊原來往生淨土的人雖然是人人都求往生,可是並不是說就沒有自利利他的這個大覺悟心。那麼往生淨土的心,怎麼跟菩提心是配套一致,這個我們也要讀懂他的溝通內涵。而且一個修淨土的行人,你不但為念阿彌陀佛為自己往生,也為一切有緣的都能夠同沾這個法門,一起同生西方淨土中,那這是可以說是雙保險的菩提心了,非常殊勝。

所以說,助成往生淨土之道,一個是現前學習就能夠擴展我們的心量,心量大了自然跟諸佛菩薩清淨海眾就容易感應。再一個,這種懇切,這種利他,你看讀誦的時候感覺到說,完全就是從利他的角度,為大眾著想,免除大眾的過患,加行大眾的修行,圓滿大眾的道業。他都是這麼發心的。這樣的人,具足了這樣的心,這樣去念佛的話,那他真是保準是上品上生。而且去了就見佛,就得念佛三昧,就證無生法忍。因為確實底子打得太好了,依照這個《勸發菩提心文》來修學淨土的話。所以這個也是我們又一個緣起點吧。

那麼我們講這篇文稿,先講一下這篇文稿是怎麼來的。你看這裡講到這個頭一句話就是說,凡夫僧實賢,這個文章的自稱叫做實賢法師,其實我們一說他的另外一個名號的話,我們就都知道了,他是淨土宗的一代祖師叫省庵大師。他的這個不朽名著。省庵大師一輩子的修證功夫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在他的修學生涯中,有一次去到我們現在寧波的阿育王寺,去禮拜佛陀的舍利。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他發起這麼一個願心。我們說這樣的大祖師菩薩,他在某一個時間點碰撞出來這樣的一個絕佳的開示,那麼一定是有宿世的大願因緣的。

也正好是他所要利益的眾生,開始顯發這個根機全部現前了,他就該做這一篇文章來勸誡。那包括我們現在在學習的我們這個時代,雖然沒跟他老人家同時在世,但是呢,我們還能在他的輻射範疇內,流傳到現在來學習。這都是跟他有因緣的。那麼他當時在這個自序當中,他就講到說,他的一段過往。他從小出家的時候,那會兒也常參訪於僧團各個道場。那麼當時他在一個地方住,剛剛出家還年輕,他就問這個寺院裡的這些長老呀這些老比丘僧們,他說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涅槃的?就這麼個問題,很多當時的人都不了解,答不上來。

或者說可能看經呀什麼的不夠明確,沒有依據。所以他當時看到說,又看到不管當時到廟裡面供齋的這些在家出家人吧,他覺得已經成了一個流弊了。就是說上供呀、儀軌呀等等都,不好聽一點就是,吊兒郎當的都不如法、不虔誠。不能夠把他這個虔誠的供養心體現在他的這個行為這個佛事上。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在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知道這個儀軌走一個過程。但是真正的心沒發出來。其實我們的心如果發不出來,那麼在這件事件的過程中,我們的功德就夠不上。外表就看出來了。他就非常的遺憾。後來他終於自己去廣讀經教,讀到這個《涅槃經》了,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二月十五那一天,是他的涅槃日。當時這個《涅槃經》中形容,在雙樹林中涅槃的種種的瑞相呀這種殊勝呀,他非常的受感染。所以他當時就在這個阿育王寺就結夏,我們就是從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嘛,就安居了一次。並且發了大心了,把他的一個指頭,手指燃指供佛了。

那麼這個文章的緣起,是在這個阿育王寺,那我們要少不得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因為可能有一些正法學堂裡面的大覺學子們,曾經在去年我們組織的那次東南佛國游的時候,大家已經跟我們一起去禮拜過了。阿育王寺的這個舍利,也是現在真正確實記載史實裡面,絕對是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毋庸置疑。因為,去過的都知道,禮拜阿育王寺舍利的人,隨自己的因緣所見顏色都不一樣,大小都不一樣。

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那麼這個舍利並不是我們所見的佛牙舍利、或者說佛指舍利。他是佛的生身舍利。就是佛荼毗以後,一顆一顆的、燒出來那樣的一種舍利。當時這個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他的這些生身舍利被四眾弟子給分成三份。那我們現在一了解四眾弟子就光往人道裡面想。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時釋迦牟尼佛是為人天師,所以就是說我們人道肉眼看見的,是人道裡面的佛陀的弟子。

當時還有這個天道,或者天龍八部鬼神道,都是釋迦牟尼佛所攝受的佛弟子。所以在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時候,不僅僅光人道在旁邊,那是當時可能阿難呀看到這樣的情形。當時有一個天眼非常厲害的阿那律,他看到就是說釋迦佛在涅槃的時候,天道的這些眾生,各式天子們都來了。還有這個天龍八部,比如說,龍族,都來了。所以這個舍利就當時被這些羅漢弟子們給分成三份來供養。

一份留在了人間,另外兩份呢一個是被帝釋天、玉皇大帝帶到了天上去供養,一份被留在龍宮裡面供養,由龍王去供養了。那麼當時我們都知道,印度有一個著名的國王叫做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準備把父親殺了母親給囚禁起來,自己要得個跟提婆達多一塊兒合夥,一個要做新王一個要做新佛的那個。他也分到了一份,他後來不是已經通過佛陀的教化,迴心改過信佛了嘛。那麼他就把它用了一個機關放在恆河裡邊,一朵蓮花上。一般人根本就取不到這個舍利,一直到他的孫子,一個著名的印度的一個大國王,也是佛教的大護法吧,阿育王我們都知道,是他的孫子。他的時代才發心把這些舍利來分散開來,到全世界全球去供養。所以這就是阿育王遣鬼神,一夜之間建了八萬四千塔,驅使這個鬼神在整個地球南閻浮提處安放。

那麼當時我們的中國的緣法一共有十九處,是當時阿育王時代造的這個塔,我要告訴大家就是,這十九處中,寧波阿育王寺現在供的這個就是其中的一座。當然我們都知道不是佛教裡面常說伏藏伏藏,有的人讀伏藏(cang)。就是說有一些聖物靈物呢,如果說當時的時代眾生的福報不夠,因緣不足,它就會隱沒了。如果說這個因緣該顯現了。當時的這個所在的眾生都有這個共業的時候呢,可能這些聖物就會出現在世間。受他們的供養禮拜。

那麼這個十九座塔呢?這其中的這一處呢?到了西晉的時候,本來湮沒了。到了西晉的時候呢,又該出現在世間了。所以當時西晉有一個打獵的人呢,姓劉的一個獵人,實際上他呢,後來我們才知道,是一個叫利賓菩薩所示現的。他示現的這個人吶,是打獵的,造了那麼多的殺業,他要下地獄了。要下地獄的時候呢?有一個印度的梵僧就給他說,你要懺悔業障,你要禮拜佛陀的舍利就可以免除這樣的罪過,罪惡果報。

那麼他當時一聽了以後呢,就善根顯發,他就出家了,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家了以後呢,到處去尋這個佛的舍利,那麼他就來到了寧波這個地方,他居然聽到地下有敲鐘的聲音。可能大家拜過阿育王寺的這個舍利的都知道,那個舍利在塔裡面有一個小小的這麼一個鐘,鑄的這麼一個鐘,鐘上面垂了一個就是我們好像鐘中間的那個,就是讓鐘能夠響的垂的那麼一個小針一樣的東西。那個放舍利的那個地方其實就是一口鐘,舍利就在鐘的下面懸著的。所以他當時要感召這顆舍利出世的時候呢,聽到地下有這個敲鐘的聲音,就在那裡禱告祈請,結果這個舍利塔就自己從地下冒出來,就這麼一個因緣,導致我們現在在阿育王寺有舍利供在那裡,大家還能去頂禮膜拜。

那麼省庵大師的時代呢,他可不是在西晉,已經到了康雍乾,康熙到雍正這兩代之間了。那個時候佛法還是比較興盛的,因為清朝幾乎這些皇族裡面都是信仰佛教,雖然是信仰的這個喇嘛教居多,藏傳的蒙傳的,可是呢畢竟他對佛法他是出於尊重和弘揚,所以漢傳佛法也是比較有發展的。那麼到了這個時代,也是到了這種佛涅槃的這個紀念日,很多人還不知道去供養去祭拜佛陀的舍利,所以就等於說不知道這個知恩報恩的這個,沒有這個概念。在這樣的情形下,就促使這個省庵大師,也就是論文裡邊的僧實賢,他呢非常的就是說慚愧懺悔吧,覺得大家雖然能夠招感得福報這個舍利現世,可是都錯失了這個因緣,不懂得去恭敬拜養供養。

所以他就在借這個因緣,他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就是燃了個指供佛後呢,他就發心,從此以後每年這個佛的涅槃日呢,特別是第二年開始,他就要舉行一場法會,來懺悔大眾的業障,來緬懷世尊的恩德。並且他當時因為他是淨土行人,所有的這些功德都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他這麼一發心呢,就連續了幾乎有十年,所以說這十年就是一直在做這個涅槃法會的供養和發願。

這篇《勸發菩提心文》,就是他老人家在這個涅槃的法會上所寫的。我們看這個內容呢就相信,這都是他老人家從出家的僧侶生涯到苦修,修因證果,乃至回過頭來悲憫眾生,又把自己的心路歷程,進進出出對對錯錯進行了一個總的概括,非常精闢地總結出來這樣的一個文章。所以說從中對於大眾的這種勉勵呀、激盪呀、乃至對於菩提心發心的緣由,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發菩提心,婆心切切地從十個方面來一一列舉。這真的是可以說是他老人家一顆真實菩提心的一個圓滿展示,非常的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吧。那麼這個省庵大師雖然是淨土的第十一代祖師,他呢,求生淨土心切,只活了四十九歲,住世四十九年。他當時本來也是出家的家境是非常好,但是他的這個,就跟我們現在念《怡山發願文》一樣,生逢中國,童真入道。這是典型的。

那麼他當時出家的時候怎麼發起這個出離心,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前奏和其中的內容。那麼他在當時就是看到自己住的寺院裡面有一個出家人,好好地在前面這樣,走著走著好好地突然間噗地一聲就摔在地上,就像我們現在可能是腦溢血或者心梗一樣的。還不是那種老和尚,就是活著活著好好地就突然間就摔在地上就死掉了。就這麼一個無常,我說這跟菩薩顯現一樣,就這麼一個無常呢,給他映在他的眼簾,那麼就嵌在他的心田中,他就開始琢磨,說原來人生是如此的無常,生命如此的脆弱。所以說對他的激盪是非常的有力量的,這件事情。從此以後他就精進開始修行。那會兒除了學經教以外呢,他還去參,是從宗門也就是禪宗開悟了,開悟了以後又專門以念佛為廣度眾生的途徑,特別是他下面寫到這個閉關的時候,寫到《勸修淨土詩》,一共有一百多首,在它裡邊全部是徹底導向淨土的。

所以說雖然他住世的時間不長,可是就是因為得益於他修淨業修得成熟得很早。到四十八歲的時候,就是又閉關出關了嘛,出關的時候呢,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十二月初八。這個時候,他已經自知時至了,就告訴他的入室弟子和外護,他說,我明年就要走了,四月十四月,我已經自知時至了。他就再去閉關,還是依然每天十萬聲佛號。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十二的時候他出關,還告訴大家說,十天前就已經在空中看到西方三聖,今天又看到了,明確地說他往生淨土的時間到了。就把這個後事啊,寺院裡的種種事物具體交代給弟子還有些護法。

結果呢,旁邊的侍者都知道嘛,這有時候不是有一個通常的常法,就是大德走的時候得留下一個偈子,以勉後來人。所以說這個侍者就說,您老往生了,留給我們起信,寫一個偈子。結果呢,這個省庵大師當時就寫說: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你看人家這就是證到了這種真是我們常說的生而無生,無生而生。而且是穩操這個上品蓮台,因為你看這裡講到的是紫金蓮啊。

大家知道,蓮台紫金蓮的話,在經文裡面有明文的教證,是上品上生。所以當時到了那一天,已經坐在那要往生的時候呢,還有一些人在請法,請大師住世嘛。他就開口還說了補了一句說,啊呀我去去就來,生死事大,希望你們各自清淨勤念佛。你看直至走的時候人家就不勸,也不勸說什麼好好地修福修慧,也不勸說你們應該認真地弘法利生,唯一就是說這世間,就是說要往生極樂世界。而且往生極樂世界還是繼續發揮他的圓滿菩提心。

你看說,我去即來。就是馬上就回來。可是回來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就是不在生死中了。就是來探望探獄來了,不坐禁閉了。所以說省庵大師的這種修證啊,我們在下面的學習中就能夠覺得這篇文章不但感人,而且智慧是極其的,就是在差別相上和根本智慧上都是非常的圓滿的。也就是這篇文章並不是說它用感情用事,雖然讀起來非常感人,可是不是用感情用事寫出來,裡邊用情見來賺取大眾的這種相應的。雖然我們讀了很多人都會掉淚,可是呢它是從省庵大師一生的這種修證,乃至可能跟念佛三昧中的這樣的一種流露出來的。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殷重心,甚至要把這篇文章就跟佛說的經來一樣看待,因為字字句句都是不違經意的,圓滿的發揮。所以說希望大家能夠帶著這樣的一種發心,來認認真真地(學修)。

這篇論文呢,雖然就是說,如果就開示來講,是比較長的一篇開示,如果叫論文的話,是比較短小的一篇論文。可是它講的道理是非常之大的,我們前面告訴大家了,直接關係到我們成佛能夠與否。

所以今天還有一點時間,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題目,因為題目就是內容的眼目嘛。首先我們說《勸發菩提心文》這六個字,那麼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說一下菩提心,大家都知道菩提我們都知道翻譯成漢語就是覺,都知道覺,總是說覺覺覺,覺什麼呢?我們都捫心自問一下,我們雖然身為佛弟子,號稱要成佛,往生為了成佛,但是我們有沒有說我肯定能成佛的擔當?這是說從真實的心地中,經過深思熟慮的一種信仰。不是一股腦二百五一樣說我要成佛,能。

請大家現在自己反觀一下,是不是有時候我們覺得說可能做個善人,佛弟子,或者修行人,乃至我持戒更能夠比較清淨一些,能行很多佈施。可是問題是你所有的這些行為是不是依附在一顆菩提心上?你最高最遠的那個目標你有沒有鎖死。所以大家都知道覺菩提,那菩提多了,還有菩提樹,印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還有菩提子,我們都每天有的人手一串。不信佛的現在都裝飾地戴在脖子上。還有菩提果,我們說菩提道,到底大家有沒有把心依附在這個菩提的質量上。而且我們要知道啊,這個菩提也有羅漢的,辟支佛的,菩薩的,都是有菩提的。可是大家要曉得,我們在這篇文章中講的菩提,是真正的無上菩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純粹的這個質量的菩提。你看《心經》裡面為什麼講,「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陀經》裡面講,我於此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大家要知道,口口聲聲說菩提道,可曾知道這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才是覺悟之道。一定是以智慧,圓滿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來體現它的這個體性的。這是

菩提。那為什麼這裡要加一個心呢?心是什麼呀?心就是我們的念頭,念頭連成一串,好像就是一顆心在運作。這個心力也可以發起我們的願望,也可以用這個心去緣起一切的能量。去求索嚮往的境界,去對準最高的目標,這都是依於我們心念的功能,這樣去產生和啟動。所以說從凡夫眾生的本位來講,我們所求的是菩提,但是我們能發的就是我們這種求的心。這是非常難得可貴的,所以大家在我們下面學習中要意識到,為什麼講這個菩提心菩提心,這麼熟的一個詞居然這麼深。我們心念中一天不知道有多少念跟菩提心相應,可能太少或者沒有。根本就檢不出來,根本就不像樣。因為大家想嘛,我們盡管就是說如此的業障煩惱,可是要是在這生死輪轉中只要發起一念要成佛要度眾生的心,你想多難啊!

因為我們只想著貪瞋癡輪迴嘛!不是我們真的想,可是我們就控制不住地這麼去想。業力相隨,輪迴驅動。所以你在這樣的一個慣性中,如此猛烈的一個相續中,你能夠突然間逆向一樣的,定海神針一樣的,生起這麼一念心成佛道化眾生,這是什麼意味著什麼呀,大家想。物以稀為貴啊!所以說,我們雖然平時常講成佛道度眾生,口頭流過去了。講這篇文章來學習,就是要從心底,至少我們在聽的這會兒能提起多少算多少。真切懇切地把這顆心能夠發起來,或者發一會兒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無量劫來真的,我們都發心都在起心動念嘛,都在發求名求利求五欲呀。人我是非的,都是這些心嘛。所以能夠發起一念做佛的心,那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大家再想,我們學佛可能我們每時每刻念念確實都是在學佛,想成佛,但是因為我們帶著這種個人的,甚至不知道一種自私的目標吧,或者這種願望,或者有時候因緣中痛苦艱辛地跟這個佛法發生了關係。但是所說的自己成佛,可能根本就覺得自己沒有份兒。那是他人的事兒,是高調的話。這就是因為根本對菩提心沒有信仰,也沒有擔當。

所以說在經裡邊就比喻說這個菩提心的功德有多大,他講到說就像海里面的大龍王。頭上有一個很大的如意妙寶,這個寶冠。可是呢這些寶冠中間有一顆如意妙寶這樣的一個大珠。由於他一旦這個大珠戴在頭上了,任何怨敵呀冤家呀,都不敢來侵犯他,更不要說讓他生恐怖心了。這就說明說一個發了菩提心的人,我告訴諸位啊。不但一切惡趣的有情,乃至天魔外道都對他是無能為力的。

我們常說什麼正能量,要持咒,要什麼這個護身符那個吉祥卡等等,一顆菩提心,那簡直是真是跟這些這種小心小眼兒的,根本就沒法兒比。一個發了菩提心的話,天魔外道,根本就無能為力。你看這就是最簡單的,我說菩提心是最闢邪的。就好比一個千年的一個黑屋子裡邊,有人提著一盞燈進去了。那你想千年的黑暗,只要是發起菩提心的菩薩,提大光明聚的這個菩提心燈,那就等於說入到眾生的這種生死暗室中。

百千萬劫來所做的黑暗煩惱啊,馬上就照亮消除乾淨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在學修佛法上菩提心到了如何珍貴的程度了。特別是大家,這個要說句比較接地氣的話,因為菩提心,我們現在不能像這個菩薩一樣,發起廣大圓滿的菩提心,當然那是最偉大的。可是一個學修佛法者,哪怕我們有少分的菩提心,我告訴大家,就是所具有的這種功德啊,已經超過了羅漢和辟支佛所有的功德。

而且不會因為說我們的菩提心很少,份量很輕,偶爾一下,他不會喪失掉稱之為菩薩的資格。具有這樣心行的人,就可以叫做菩薩。而且,哪怕是具有少分菩提心的菩薩,一會兒一會兒的這樣的菩薩,同樣可以廣大地去救濟缺乏佛法這種,我們說聖法財的這些聽聞不到佛法、不知因果輪迴的這些眾生。可以去救,讓他們逐漸地走上解脫,或者身心的這種自在,所以說菩提心的這種價值,這種尊貴,從這個比喻呀形容中,首先我們在知見上,大家要建立起來一個它的珍貴性,要首肯要相應,這是我們說跟大家講一下對菩提心。

最後再補一句,因為聽多了,有的人就會亂掉了。什麼叫菩提心,就是要成佛度眾生。這個念頭一直不退,一直有。這就叫金剛道心菩提心。我們也不要說,啊呀這我就念念這麼想,你試一下,很難想得起來。甚至越修越修得,想自顧自不想顧別人。有時候修得精進的人修出來境界,他對這個境界被局限住,再也走不上去的時候,那麼他就會只管著自己,這也是菩提心就出現了問題。所以呢,能夠具足一個菩提心,大家想他的量有多大!他的這種質量,就是說這個心量的廣大有多大,質量的密度有多高,有多麼難得。所以說,一個修道者一個佛弟子,菩提心是根本。這是我們講菩提心,為什麼要《勸發菩提心文》。首先要了解菩提心,這麼的值得我們去勸、這麼的讓我們一定要發,這一篇文章,它該有多重要。

那麼我們再來看,為什麼要叫勸發呢。勸是什麼意思?很有意思。雖然是已經字已經簡化了,我們就牽強附會一下,你看這個字多有意思,勸就是又和力,如果我們一定這麼理解一下,還非常的完美。再一次用力,再一次著手,著力,不斷地一次又一次地用力,來促成這種菩提求覺悟的內心真實的一種好樂。所以我們才這裡叫做勸發。為什麼要勸呢,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時候,說啊呀奇哉!一切眾生都有智慧德性。

本具的,佛性從來就沒少過的。那為什麼顯不出來,就是被妄想覆蓋了。沒辦法顯現出來,所以就讓他怎麼樣呀?發呀。就要讓他啟發,要顯發呀。所以,你看有的這種上根性的,比較利的智慧高的人呢,他自己就在一定的因緣下,他就能夠把菩提心發出來。自覺地發出來,自覺地保持著。那還有一種呢?他一定要靠善知識的勸勉,這種勸誡,這種勸告他才能發起來。你看我們每一次的聽經聞法其實都在勸勉大家。

這就是怎麼說來著?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我認為我這幾年來,如果說有時候也算是講個法吧。真的沒有講什麼多麼的高妙深奧,我只是一個目標就是勸信,勸大家信,這就是勸的功德。這個發呢?由於我們開始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怎麼學佛上道的。怎麼慢慢有了感覺的?怎麼徹底一下子才能夠完全投入進來的?怎麼現在念念地說我一定要成功的?都是因為這個心一直在發,越發越大。從開始受到啟發到不斷地開發,到我們現在已經有一部分的顯發,將來我們徹底要顯發,所以就叫勸發。這樣的一篇內容文章,就叫《勸發菩提心文》。

在佛法裡面對於這個文章啊,也是一種體裁嘛,為什麼說一種體裁呢,你看,集字成名,就是把字集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名詞。集名成句,一個名詞接著一個名詞連在一起就成了一句話了。集句成篇,就叫做一篇文。所以大家文我們就見的多了,《西方發願文》、《戒殺放生文》、《怡山發願文》等等這些,這都屬於文的這個範疇。那麼這篇文章我們講到《勸發菩提心文》,這個文是這個題目的通題,勸發菩提心是這個文章的別題,其實要概論一下就是告訴諸位,這是我們今天晚上最後的總結,我們馬上要講的內容,就是怎麼樣呢?勸告大眾應當發起、勸勉大眾時常發起、勸誡大眾念念發起,這樣的一個不斷地長時間發起的具足,也就是懷中始終揣著這麼一個自覺覺他的心,才能夠將來招來我們的覺行圓滿,成佛之果位。這樣的一篇文章,就叫做《勸發菩提心文》。

好,那麼今天呢,時間關係,正好我們把一些前面的因緣,講的一個初衷吧,還有這篇文章的題目,給大家做了一個簡單地貫解,希望我們聽了以後能多琢磨、多思維、多受用。

今天呢就先到這裡,下面請大家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今天的講法就到這裡,與諸位共勉,希望大家相信修行,相信因果,一定會成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出離心對淨土宗的修習非常重要

在發菩提心之前首先要發起出離心,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基...

發了菩提心後,要趕緊積集這兩種資糧

什麼是「資糧位」菩薩的相貌?就是這個「資糧位」的菩...

審察自心的真與偽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

常想地獄苦,道念由此生

我們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們應如佛所說:「常想...

發菩提心方能消宿業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

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

四種惡法能夠令菩薩忘失菩提心

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曾經發過菩提心又忘了、失去這個菩...

【佛學漫畫】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號,我來守護你的菩提心...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間上的人,常常將挫折災難歸咎於自己的命運不好,或...

在家居士淨土早晚課的內容

一、印光大師教導的方法: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 現代科...

皈依的四個誤區

今天我們的內容想跟大家說一說,有關皈依的誤區。那麼...

如何才能生起厭離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觀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

夢中能念佛是好現像嗎

能在夢中能念佛號,這是好現象,說明你今生,也許是你...

父母恩,重如山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精舍,與大比丘二千五...

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都是有副作用的行為

佛法告訴我們的是:向佛陀學習,常隨佛學。現實需要提...

【推薦】一碗面給予的啟發

十五年前的除夕夜,一家面館老闆正準備關門之時,一個...

輸與贏

左宗棠很喜歡下圍棋,而且,還是箇中高手,其屬僚皆非...

無量劫來都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

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一口吸盡西江水

龐蘊居士參訪馬祖道一禪師,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

藥師法門的特質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唐玄奘、義淨法師等譯...

高賢已隨佛西去,佳話留以勵後學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的手摩我頭,衣覆我體這句話...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甘露疏》云: 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聖嚴法師《永遠的功課》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優缺點都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

【佛教詞典】無明與非福行為緣

【無明與非福行為緣】 p1088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六頁雲...

【佛教詞典】龍象

指修行很勇猛而且具有大力的人,今作為出家人的尊稱。...

【視頻】大安法師《惡女人念佛往生》

大安法師《惡女人念佛往生》

【視頻】羽絨服背後的殘忍

羽絨服背後的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