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坦蕩

一誠長老  2017/02/27  大字體  護眼色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坦蕩

戒律當中,每一條戒都有其制戒的緣起。例如淫戒的製定,就是源於這樣一件事:

世尊在毘舍離國的時候,有位迦蘭陀村須提那子,是村中財寶很多的富家子弟,由於對佛法信心牢固,因而跟隨佛陀出家行道。當時谷貴,比丘乞食難得,須提那子心想:「不如帶比丘們前往故居迦蘭陀村乞食,因為是我故居的緣故,就能大行利養,得修梵行。也可使我的族人趁此因緣行佈施,作福德。」於是帶領諸比丘前往迦蘭陀村。

當時,須提那子的母親聽說兒子帶著比丘們還歸本村,便前往迎接,並勸他還俗:「你父親已經死了,你祖父及你父親所留下來的家財無量,現在沒有人繼承,你應該舍道還俗,好好地守護、愛惜我們的家財。」須提那子即答母言:「我不能舍道,我現樂行梵行,修無上道。」如此三勸三答,兒子始終不肯還俗。

其母便舍之而去,回到家裡告訴媳婦:「你月水來的時候,記得告訴我。」媳婦自知月水時至,即告訴母親。於是母親要她把初嫁衣服穿上,帶到兒子的住所,勸他還俗。但他始終還是不願,母親沒有辦法,就告訴他說:「你的媳婦華水已出,現在正好可以結胎安子,使我們家族不至斷種。」兒子告訴母親:「這事簡單,我可以做。」當時由於佛尚未制戒,須提那子不知、不見欲穢,便捉住媳婦的手臂,帶到至園中屏障之處,三行不淨。

須提那子犯了惡事,作了不淨行,煩惱得很,經常悶悶不樂,其他的比丘見了問他:「你修梵行很發心,為什麼不快樂呢?」過去的人很直爽,做了什麼事都講給比丘聽。他說:「我犯了惡事,犯了不淨行。」比丘們就將這個因緣一五一十地告白世尊。世尊問了須提那子所犯之事後苛責言:「你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正因為發生了這件事,後來世尊才製定了淫戒。戒的存在,無論是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世間的角度來看,它本質的目的都不是為了束縛人的言行,而是為了讓人活得坦蕩,內心沒有愧疚。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己的心念、言語和行為,做了虧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後果,那麼這個後果就會在他的心裡留下痕跡,使他感到沉重、苦惱,甚至感到懼怕。如此一來,日子當然就難以過得明朗快樂。

活得坦蕩,心裡頭才沒有重負,人才能活得開懷。那麼,怎樣才算坦蕩呢?

第一,要少私慾。慾望一多,所求就多,一顆心時刻向外攀援,哪裡還有坦蕩的空間。況且,人為了私慾,常常會去侵害別人的利益,給別人造成傷害,所以要減少私慾,方能活得無愧於心。

第二點,少計較。不計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內心能靜定,不生苦惱。凡事不與別人斤斤計較,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我們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當我們對別人釋懷之時,即是對自己釋懷。

最後,還要少偽裝,少掩飾。內心很平坦,沒有藏著掖著的東西,沒有見不得光的念頭,不必用謊言來編織自己的生活。

心裡頭清淨無物,行為上自然清晰明瞭,行為沒有差錯,不偏激,人生也就少許多遺憾煩惱。

和尚平日講話,總不離「清淨」二字,只盼身邊人都修出一顆清淨心來。清淨心生智慧,要智慧做什麼呢,四個字,離苦得樂。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是解脫人生之苦,獲得快樂、自在。沒有人樂意一輩子活在痛苦裡,佛教人開智慧,就是為了幫世人度脫苦厄。

苦從哪裡來,佛說人生處處皆苦,生老病死,愛憎,離別,求不得是苦,沒有智慧也是苦。有些苦是生命裡固有的,比如歲月不饒人,生死也不由人,天災人禍,說來就來,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很多缺陷,所以快樂不容易;還有些苦是人為的、自找的,比如掉進了名利的陷阱,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擇手段,或者滿心惡念,做錯了事情,害人害己,這樣的人生,自然難以讓人獲得坦然自在。

人之所以會做錯事,做不該做的事,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經驗,或者缺乏分辨的智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不能夠正視人生的許多缺陷和問題,只能接受好事,不能面對壞的結果,只能夠接受得,不能忍受失去,所以自造了許多痛苦。

實際上,任你再怎麼去計較,去執著,去苦惱於人生的缺陷和生活的起伏,它們也不見得就會消失,不如把煩惱從心靈的重負裡清理出來,不去理會。只要你不去理會,煩惱自然消失。與其為了扭轉那些無法扭轉的問題,喪失坦蕩的心境,還不如就此接受問題,清心寡慾,淡然過活。既然人生無法完美,至少選擇一場問心無愧的快樂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樣東西

1、放下壓力 (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心靈的...

待人要退一步,愛人要寬一寸

學佛,一定要學得心在寧靜中。能夠如此,則普天之下的...

三界無安,以苦為樂

【原文】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從勤勞奮發中去打發時間

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歲月。在這一...

不要覺得人生虧欠了我們

不是說我們觀了無常觀、觀了因緣觀就能夠放下,但至少...

坎坷不可怕,一帆風順才是最可怕的

人在不順時才想到求神拜佛、念經。但是,坎坎坷坷時不...

面對死亡而改變人生的觀念

因為身語行為受心支配,由內心執著不同,將導致行為傾...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慈悲心與惡風水

去年搬到一間新屋,與市場為鄰,而且就是買雞鴨鵝、豬...

定業可轉還是不可轉

問: 法師您好!《印光法師文鈔》中印祖說:須知一句阿...

【推薦】只管念佛,無不靈驗

天災人禍,隨時發生,難以預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悲心無盡 行願彌堅——一誠長老珍貴舍利擷影

【真如寺訊】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上...

保護好自己,才有資格善待別人

一個禪者在河邊打坐時,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

開悟的十個標準

人人動輒談開悟,所謂的開悟,究竟如何?標準是什麼?...

信願稱名退病魔,皈命彌陀獲新生

病苦纏身尋出路,親近彌陀獲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

恭敬供養能得五種功德福報

古印度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世...

心開意解(法語短語)

親近善士 學佛依止考察善知識,要有證德像恵能大師這樣...

無事最可貴

朋友來喝茶聊天,問說: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好? 我說:...

四種出世的思想

所謂出世就是超過和勝出般世間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改形易道,這個是生命的真相

這個「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認知到...

夢裡的境界是怎麼出現的

【如人夢中所見山川人物,皆依夢心所現。若無夢心,必...

早晚課誦的功德利益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

居士今日要務,唯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

《與茅靜遠居士書》是省庵祖師寫給茅靜遠居士的一封書...

五個【不要緊】與十個【無論如何】

五個【不要緊】: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應,不要緊;...

【佛教詞典】慧沼(650—714)

慧沼一作惠沼(或惠照),俗姓劉名玄,祖籍彭城,後遷淄...

【佛教詞典】七種懺悔心

人欲作懺悔時,應當具有的七種心情。   一、生大懺悔...

【視頻】慧律法師《超度糾纏不清的牛》

慧律法師《超度糾纏不清的牛》

【視頻】淨界法師《一念慈悲心改變了相貌》

淨界法師《一念慈悲心改變了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