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坦蕩

一誠長老  2017/02/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坦蕩

戒律當中,每一條戒都有其制戒的緣起。例如淫戒的製定,就是源於這樣一件事:

世尊在毘舍離國的時候,有位迦蘭陀村須提那子,是村中財寶很多的富家子弟,由於對佛法信心牢固,因而跟隨佛陀出家行道。當時谷貴,比丘乞食難得,須提那子心想:「不如帶比丘們前往故居迦蘭陀村乞食,因為是我故居的緣故,就能大行利養,得修梵行。也可使我的族人趁此因緣行佈施,作福德。」於是帶領諸比丘前往迦蘭陀村。

當時,須提那子的母親聽說兒子帶著比丘們還歸本村,便前往迎接,並勸他還俗:「你父親已經死了,你祖父及你父親所留下來的家財無量,現在沒有人繼承,你應該捨道還俗,好好地守護、愛惜我們的家財。」須提那子即答母言:「我不能捨道,我現樂行梵行,修無上道。」如此三勸三答,兒子始終不肯還俗。

其母便捨之而去,回到家裡告訴媳婦:「你月水來的時候,記得告訴我。」媳婦自知月水時至,即告訴母親。於是母親要她把初嫁衣服穿上,帶到兒子的住所,勸他還俗。但他始終還是不願,母親沒有辦法,就告訴他說:「你的媳婦華水已出,現在正好可以結胎安子,使我們家族不至斷種。」兒子告訴母親:「這事簡單,我可以做。」當時由於佛尚未制戒,須提那子不知、不見欲穢,便捉住媳婦的手臂,帶到至園中屏障之處,三行不淨。

須提那子犯了惡事,作了不淨行,煩惱得很,經常悶悶不樂,其他的比丘見了問他:「你修梵行很發心,為什麼不快樂呢?」過去的人很直爽,做了什麼事都講給比丘聽。他說:「我犯了惡事,犯了不淨行。」比丘們就將這個因緣一五一十地告白世尊。世尊問了須提那子所犯之事後苛責言:「你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正因為發生了這件事,後來世尊才製定了淫戒。戒的存在,無論是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世間的角度來看,它本質的目的都不是為了束縛人的言行,而是為了讓人活得坦蕩,內心沒有愧疚。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己的心念、言語和行為,做了虧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後果,那麼這個後果就會在他的心裡留下痕跡,使他感到沉重、苦惱,甚至感到懼怕。如此一來,日子當然就難以過得明朗快樂。

活得坦蕩,心裡頭才沒有重負,人才能活得開懷。那麼,怎樣才算坦蕩呢?

第一,要少私慾。慾望一多,所求就多,一顆心時刻向外攀援,哪裡還有坦蕩的空間。況且,人為了私慾,常常會去侵害別人的利益,給別人造成傷害,所以要減少私慾,方能活得無愧於心。

第二點,少計較。不計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內心能靜定,不生苦惱。凡事不與別人斤斤計較,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我們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當我們對別人釋懷之時,即是對自己釋懷。

最後,還要少偽裝,少掩飾。內心很平坦,沒有藏著掖著的東西,沒有見不得光的念頭,不必用謊言來編織自己的生活。

心裡頭清淨無物,行為上自然清晰明瞭,行為沒有差錯,不偏激,人生也就少許多遺憾煩惱。

和尚平日講話,總不離「清淨」二字,只盼身邊人都修出一顆清淨心來。清淨心生智慧,要智慧做什麼呢,四個字,離苦得樂。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是解脫人生之苦,獲得快樂、自在。沒有人樂意一輩子活在痛苦裡,佛教人開智慧,就是為了幫世人度脫苦厄。

苦從哪裡來,佛說人生處處皆苦,生老病死,愛憎,離別,求不得是苦,沒有智慧也是苦。有些苦是生命裡固有的,比如歲月不饒人,生死也不由人,天災人禍,說來就來,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很多缺陷,所以快樂不容易;還有些苦是人為的、自找的,比如掉進了名利的陷阱,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擇手段,或者滿心惡念,做錯了事情,害人害己,這樣的人生,自然難以讓人獲得坦然自在。

人之所以會做錯事,做不該做的事,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經驗,或者缺乏分辨的智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不能夠正視人生的許多缺陷和問題,只能接受好事,不能面對壞的結果,只能夠接受得,不能忍受失去,所以自造了許多痛苦。

實際上,任你再怎麼去計較,去執著,去苦惱於人生的缺陷和生活的起伏,它們也不見得就會消失,不如把煩惱從心靈的重負裡清理出來,不去理會。只要你不去理會,煩惱自然消失。與其為了扭轉那些無法扭轉的問題,喪失坦蕩的心境,還不如就此接受問題,清心寡慾,淡然過活。既然人生無法完美,至少選擇一場問心無愧的快樂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

人的一生都聽了些什麼聲音呢

人,都有一雙眼睛,是給我們看的;也都有兩個耳朵,是...

人生最大的「愛別離」

在恆河邊,釋迦牟尼佛與幾個弟子一起散步的時候,他突...

怎樣面對「無常」所帶來的種種痛苦

問: 法師,我們怎麼去理解無常呢?怎麼去面對無常所帶...

心中留一個信念,並為之去追求

從前,一個老盲人帶著一個同樣雙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苦盡甘來成正果

母親陳玉英(10262014),法名覺玉,臨洮縣八里鋪鎮下...

會觀照的人,還怕人生會不圓滿嗎

佛教有一個修行的法門,名為觀照。凡今日社會人士,不...

提不起極樂世界的樂,應當怎麼辦

問: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來極樂世界的...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延長蔬菜保存時間的方法

先把綠葉菜表面的水滴風乾掉,然後放入袋子,一定記得...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

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問: 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開心嗎

問: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開心嗎?我覺得人生百味,無須...

參禪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

禪宗一門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語文字可...

《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

如何掌握唯識的宗旨

唯識的宗趣應該怎麼掌握呢?更進一步怎麼掌握呢?看下...

出家者要遠離愛慾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一言一行皆成因種:呻號比丘的口業果報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

正念應供

過去佛陀在婆羅園弘法時,一天,著衣持缽入婆羅村乞食...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

寒門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師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名號就是無盡藏,要如何去開採呢

阿彌陀佛名號在前面這個依正二報裡面,談正報就介紹阿...

出家人托缽意義何在

出家,乃出離俗家牽纏雜務之束縛,以期證悟無上菩提為...

【佛教詞典】色蘊差別二十六種

【色蘊差別二十六種】 p0573   顯揚五卷七頁云:差別...

【佛教詞典】甚深甚細

【甚深甚細】 p0880   無性釋一卷十三頁云:言甚深者...

【視頻】大安法師《障深慧淺》

大安法師《障深慧淺》

【視頻】果良法師《梨軍支尊者挨餓的因緣》

果良法師《梨軍支尊者挨餓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