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元音老人  2016/12/07  大字體  護眼色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昔日六祖遇臥輪禪師,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臥輪禪師誇耀他的禪定功夫高深,說他能一天到晚思想不動,任何境界來,都不動搖,菩提智慧一天天在增長。看起來這定功真了不起,其實不對。

為什麼? 你住在定上不動,死在那裡了。我們成佛,是成活佛,不是成死佛。是有活潑潑的妙用的,不是死坐在那裡不動的,所以這不是正定。正定是沒有出入而能起妙用的,你在那裡有個「定功」的住執,坐著不動,不能起用,這個定有什麼用?

所以六祖救他說:「慧能沒伎倆」,你有本事,我沒本事。講到本事,現在很多的修道人都執著「本事」,我有神通,「本事」很大,你無神通,就一點「本事」沒有。他就不知道執在神通上,早就墮在窠臼裡,死在那裡了。修道人凡有所住,就被所住執的事物遮障了本性光明,不能見性成佛,所以盡管你有神通,非但不能成佛,將來成魔倒有份。要成佛必須心空淨,毫無執著才行。

所以六祖說:「慧能沒伎倆」,我慧能沒有伎倆,就是說你有本事,我沒本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說有伎倆,早已有落處了,本性是淨裸裸、赤灑灑,一法不立,一塵不染的,才說個有,早不是了,「慧能沒伎倆」,正是拈臥輪的落處。「不斷百思想」,我不把思想都斷滅掉,為什麼呢?我要起妙用度眾生呀,佛是活潑潑、妙用無邊的,不是死在那裡不動的。佛出世說法,也要用思想的,他給我們說法,思想不動能說得出來嗎? 所以說:「不斷百思想」。什麼思想都不須斷滅,因為我們還要它派用場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你貪求冥感,魔就來了

開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別什麼叫魔事、什麼叫魔相,修...

星雲禪話(一)石頭路滑

1 風動?幡動? 禪宗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在獵人群...

虛雲老和尚睡覺打呼嚕,但外邊的境界都瞞不過他

一般我們只能看到經書上所記述的,五陰淨了是何等何等...

任在一切處辦道十年,不如叢林辦道一日

參禪人,要知以禪為道,辦道即參禪是也。此一大法,塵...

開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

新參四問

一日,一名年輕的學僧前來參問大珠慧海禪師,學僧一見...

禪不在文字上

黃檗希運禪師有一個學生,這個人就是在唐宣宗時做過宰...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是把慈雲尊者的十聲念佛,就是呼...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我認識一位化妝師。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

錫杖功用與功德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淨行品》偈頌第六部分乞食道...

孝順父母可改變諸事不順

第一篇:原理為什麼孝順父母,可以解決工作、姻緣、資...

【推薦】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身體這麼差

1、問題的由來 在門診上經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

【推薦】被塵埃封在心底的善念

一個殺人犯亡命逃竄了整整一年,來到小鎮時,已經衣衫...

佛說宿殃擲石出血之因緣

世尊於阿耨大泉說法時,在場的五百位比丘除卻阿難尊者...

瓦礫與無上法

蘇東坡有一次過濟南龍山鎮,那裡的監稅官宋寶國拿出一...

五戒之戒相釋

1、殺生戒 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

大安法師: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還是供西方三聖

問: 在家裡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還是供西方三聖? 大安法...

印光大師講《金剛經》感應故事

唐貞觀五年,有隆州巴西縣,令狐元軌者,敬信佛法。欲...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見)之人,能不能單獨頂禮供養

問: 在寺院中,如果我們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推薦】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

愛慾於人猶如執炬,必有燒手之患

我們今天繼續來講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五章:慾火燒身,...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五會念佛的念法與解釋

五會念佛的念法: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不信因果的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

【佛教詞典】見道位

菩薩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

【佛教詞典】秦王破陣樂

唐代之舞樂名稱。又稱七德舞、齊正破陣樂。略稱破陣舞...

【視頻】護眼尊者的故事

護眼尊者的故事

【視頻】地藏經讀誦(120分鐘)

地藏經讀誦(1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