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覺真長老  2015/03/18  大字體  護眼色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覺長得一臉橫肉,人見人怕,相貌非常兇惡。後來他遇到一位法師,法師問他,怎會變成這樣?他苦惱地說:「我的相貌本非如此,只因天天刻羅剎、刻夜叉,刻著刻著就變成這副模樣了。」法師想了一想說:「我看你換個方法,改刻佛菩薩吧。」他照法師的話去做,日子一久,果然他的面目變得慈祥端莊了。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

心,不但能畫你自己,而且也能畫別人。

前面說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這裡卻是「相隨心轉」「心能轉相」了。

看過電影《阿甘正傳》的人,一定還記得主人公阿甘。別人都以為他有「智障」,或者以為智商很低,把他當成一個傻子。其實,他是很善良的人,對別人總是充滿信任,對客觀世界充滿信心,對別人從不設防,不會以惡意去忖度別人,他也不像許多人將精力消耗在疑慮、設防、算計、猶豫、愁悶、爾虞我詐,狼爭虎鬥之中。他只有一個心眼:凡是對的、善的、對人有利的,他就盡力去做,毫不回頭。讓我們驚異的是,他竟然所向皆順,他對世界的那份真誠和美好信念,奇跡般給了他美好的一生。

這不是心的力量是什麼呢?

心,到底是什麼?

有人問藥山惟儼禪師:「怎樣才能不被外境迷惑?」惟儼禪師說:「任由外境來去,那有什麼關係呢?」回答說:「不理解。」惟儼禪師就問:「什麼外境使你迷惑?」談到這一公案時,南懷瑾先生還引了《笑禪錄》中一則故事:許多少年聚在一塊兒喝酒,同時還有歌妓陪坐。其中只有首座上的一位長者,閉眉閉目,規規矩矩地正襟危坐,毫不理會周圍的聲色犬馬,嬉戲喧鬧。酒會散後,歌妓來向他索取酬賞,長者拂衣而起生氣地說:「我根本連正眼沒有看你呀!」歌妓一聽,用手抓住他說:「眼睛看的算什麼?閉著眼睛想的才更厲害!」這位歌妓簡直可以當老師,因為她能告訴學生,心,是什麼?

馬祖道一禪師,在去南嶽衡山之前就已經有一定的禪修水平了。他從四川來到南嶽,投在懷讓禪師門下。懷讓禪師是六祖慧能的大弟子,看到馬祖坐禪勤奮,而且禪定工夫了得,知縣法器,就去點化他。對於馬祖這樣的人,懷讓禪師知道,說道理恐怕不起作用,於是他用了禪機的手段,拿了一塊磚頭,坐到馬祖跟前去磨。馬祖一心坐禪,不受外物干擾,而懷讓禪師為了點撥學生,當然很有耐心。一連磨了幾天,馬祖終於開口了:「師父,你在磨什麼呀?」懷讓說:「我在磨鏡啊。」馬祖說:「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呢?」懷讓禪師見魚上鉤,馬上單刀直入,說:「既然磨磚不能成鏡,那你坐禪就能成佛嗎?」

馬祖一聽,大受震動,忙問:「那怎樣做才對呢?」懷讓禪師說:「你駕著一輛牛車上路,走得慢,你是用鞭子打牛呢?還是用鞭子去打車呢?」馬祖沒有回答,他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本身就不是禪定之相。對於般若無住,不應有所取舍,你要是認為坐禪可以成佛,那是對佛的誤解;你若是認為只有坐禪才是禪定,那也是對禪的誤解。」馬祖聽到這裡,當下豁然開悟。

聖嚴法師說得很幽默:坐禪的確不能成佛,坐禪只能練腿子。不過,一般人還是得坐禪,釋迦牟尼佛是坐禪成道的,在他之前之後的修行人都在打坐。問題是,如果不論學佛與否,打坐皆可成佛,那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成佛也好,開悟也好,在於心,不在於坐。在於心是否明、是否淨、是否沒有執著、沒有罣礙。打坐可以安心,可以定心,但心的安定並不等開悟成佛。所以馬祖一旦明白磚頭磨不成鏡,打坐也成不了佛,對打坐的執著也就放下了。醍醐灌頂,法門在心。只要在心上用功,放下心中的一切,當心中靈明一閃,把過去、現在、未來、人我、是非統統放下,此時顯現光明的心地和萬里晴空無無我的境界,這就是慧解脫,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頓悟成佛,何假外求?

唐代無盡藏比丘尼給我們留下一首詩偈: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人人都知道春天最美好,盼望春天,喜歡春天,於是乎尋春、迎春、惜春。春天在哪裡?其實最美好的春天正是自心、佛心、真如、真心。春天不須向外找,佛性自在我心頭。正如同趙州禪師所寫的一首偈: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因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芒鞋踏破」,「空費鞋錢」,「嶺頭」高高低低,「行腳」千里萬里,向外尋求,怎能尋到自己(自心)呢?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你能認識自心,就不會遠行萬里,心外求法了。因為,心外無我,心外無法,心外沒有春天,心外沒有世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律法師:禪茶與養生

佛教養生與飲茶有很深的淵源。禪茶的興起和佛教弟子的...

緣起性空

彌蘭陀王非常尊敬有過禪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從禪修...

臨終時,沒有一個妄想可以對治的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惟覺長老:學禪不能學「殘」

當人出生以後,不僅要面對生存的問題,還要去面對社會...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我們再看第二個傳承:這個禪淨雙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確內涵

問: 什麼叫自性?該如何把握自性一詞的正確的內涵?...

觀海聽濤,返聞聞自性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們來到了這個,...

在這個禪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傳到中國來,唐、宋大興的時期,多少文人、偉人在...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問: 《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

觀察此世界生命無常的狀況

一、總說 死期無定之因相有三種,第一、南瞻部洲人類壽...

女眾出家的注意事項

近來經常有女居士問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夠放...

當今邪師的十九種典型表現

依止善知識乃修行之必須,但行者不能盲目隨便依止。若...

修行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

聖嚴法師《如何發大願》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滿懷理想壯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今生遭到果報,老本是還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們要相信因果,現在受的都是因果報應,有什麼好抱怨...

忘了關門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

【推薦】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點滴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們: 本人...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

誤傷踩死蟲子怎麼辦?早晨起來先念這個偈

我們無緣無故地傷害眾生,殺眾生,你不知道。 舉個例子...

「孝子」是「孝順孩子」

前一陣子,慈濟醫院的志工說了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個案...

歷代普賢菩薩感應四則

李靖箭射文殊普賢 唐朝雁門關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時...

無視生命的苦痛 源於心靈的麻木不仁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我問孔子:爹媽死了,非...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義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

【佛教詞典】三千淨行

即修一念三千妙觀的淨行。...

【佛教詞典】苦受

【苦受】 p0840   如受支差別中說。   二解 如二...

【視頻】慧律法師《一切諸法,唯因緣起》

慧律法師《一切諸法,唯因緣起》

【視頻】《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五大施經、佛說佈施經》男聲讀誦

《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五大施經、佛說佈施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