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淨慧法師  2019/11/14  大字體  護眼色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話,應該有些消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大家在用功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克服兩種情緒:

一、要克服急躁情緒

有不少居士在禪七當中,由於向道心切,用功很精進,乃至廢寢忘餐。這本是一件好事,但要防止有急躁情緒。參禪這件事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氣,不能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就會欲進反退,欲速則不達,好比彈琴,弦繃得太緊,就有可能斷裂。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急躁。一急躁,就會上火,出現口臭、眼睛睜不開,頭暈,吃不下飯,嚴重一點還會失眠等症狀。

萬一有人因急躁出現了上述現象,我建議你一定要按常住規定的時間來作息,不要不睡覺,第二是要多喝開水;晚上睡覺前一定要洗腳;發給你的蘋果一定要吃;早上的稀飯要多喝幾碗,這樣上述不好的生理反應會逐漸消失。

二、要克服畏難情緒

有的居士可能會因為打七八九天了,沒有什麼明顯的長進,依舊是妄想多,昏沉重,可能會產生懷疑和鬆懈的心理:我的根性大概不適合於參禪吧?參禪打坐能成佛嗎?坐了八九天,沒有什麼異樣,恐怕就是這麼回事吧?等等,因為畏難,於是產生了種種退卻的想法。

可是諸位應當明白,你知道自己妄想很多,知道修行不容易上路,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啊!

因為,你若不靜下心來想一想,你怎麼知道自己有妄想?實際上,你平常的妄想比你打坐時的妄想不知要多多少倍,只是你沒有迴光返照而已。好比一面鏡子,從來沒有擦過,灰突突的,偶爾在上面擦了兩把,才發現它原來灰塵積得那麼厚,那麼髒。

同樣的道理,你發現自己有問題,有妄想,有昏沉的習慣,這就是一種進步。因此,你們要在這個時節,要精進用功,克服畏難情緒,不要退心。只要你堅持坐下去,心平氣和地看著自己的心念的起滅,自然會妄想越來越少,腦子越來越清朗。這是講的要克服急躁和畏難兩種情緒。

防止兩種偏差:

一是有所得心

有些人在用功方面有些基礎,或者參加過幾次禪七,或者平時在家有打坐參禪的經驗,因此到這裡來後,有種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希望通過打坐能得到一點什麼,比如說一點神通啊,能透視啊,知道過去未來,乃至他人的心念啊,等等。

應該說這是一種偏差,心不清淨的表現。參禪修行不是為了得神通,而是為了斷除我們的煩惱,破除我們的無明、開發我們的智慧,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即開悟。因此大家在用功的時候,要端正態度,不要追求神通。那樣很容易出問題,易於被魔幹擾,或者被種種業力牽著走。

二是有執著心

打坐的時候,見到什麼,比如見到光,見到佛像,見到蓮花,或者聽到什麼,比如聽到佛號,聽到有人提醒你要好好用功,等等,信以為真,或者認為是有功夫的表現,從而加以執著。這同樣是很危險的,非常容易被魔趁機而入,從而中了魔的圈套。

要知道那些都不是真的。所以用功時不要用執著心、分別心。你若一執著,見到好的境界就歡喜,見到不好的境界就恐怖,那樣魔就很容易侵入你的心中,幹擾你的正常用功。在定中常常會有種種景象出現,這是司空見慣的,沒有什麼好驚怪的,更沒有什麼好執著的。

修行不是為了得點什麼,而是為了舍棄。修行就是要修無所求心,就是要去掉取舍心,要一無所求才好。不僅要無所求,還要徹底地放下、舍棄。放下什麼呢?就是放下你的貪執,舍棄你的煩惱、習氣,以及疑慢瞋恚等不好的心態。

修行就是要把這些不好的東西一點一點地去掉,讓本來明潔的本心充分地顯現出來。好比鏡子,你把上面的灰塵都擦去了,它就會露出本有的光潔,從而更真實地照鑒萬物。這光明是本有的,你不要求,你只要把煩惱都去掉了,它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希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執著這些虛妄的東西,更不要有意地去追求。《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過程中的最怕

學佛、修行就是將不正確的一切行為修正過來,把不正確...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什麼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心和願力心。菩提心,...

聖嚴法師《以佈施對治貪念》

貪念會帶給我們許多的煩惱,該如何幫自己除貪、解毒呢...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

南懷謹談學佛人易犯的毛病

(1)見地不對。平常人到廟裡花百元錢,供上香蕉,然...

修行人不可耽樂睡眠

若菩薩,懶惰懈怠,耽樂睡眠,若非時,不知量,是名為...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時,一個體重稍輕...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為在家人修行說了一個《無相頌》,並且說,在家人...

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問: 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

淨慧法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唐朝蘄州雙峰山道信禪師,承璨禪師後。其信禪師,再敞...

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

進退之間

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養第一

憍梵波提,此雲牛呞。宿生為牛,食已轉哨,故受此名。...

寺院安居自恣儀軌

註:本文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稱為結夏,在安居之...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以和氣迎人,以靜氣養身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

【推薦】念佛還要持戒

一、念佛,體會佛的心願,就會照戒律去做 (一)以為受持...

聖嚴法師《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何為傲慢

唐朝有個赫赫有名的大將郭子儀,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

淨界法師:唯識學對於妄想的兩種分類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

【佛教詞典】挑缽中食戒緣起

亦名:不挑缽中戒緣起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佛在舍衛...

【佛教詞典】懺悔主簡人

資持記釋云:「請主,簡人中,初文,前約犯重簡。五八...

【視頻】懺雲法師《三皈五戒儀軌開示》

懺雲法師《三皈五戒儀軌開示》

【視頻】本源法師《什麼是菩薩》

本源法師《什麼是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