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可從這四點來判斷

2016/10/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可從這四點來判斷

歲月靜靜流過,無論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遭遇,我們都應該從中汲取智慧。人的一生,如果得不到智慧,那不過是和動物一樣,被時間驅趕著走向死亡。而智慧的人卻能做時間的主人,靜品時光,擁有一生。

智慧之人,厚德載物

《周易》上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之人首先是心存善念,心存仁愛之心。有智慧的人總會把厚德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雖然機關算盡、投機倒把,最終也不能有善果。反而聰明的厚道人,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往往是不求而得。

厚德是最好的智慧,也是我們最好的人品。厚德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善行,我們經常說,「日行一善」,「日新其德」,這就是說,厚德的境界需要不斷的積累才能達到。

智慧之人,懂得進退

智慧之人,懂得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智者首先要懂得不斷進取。只有進取的人才能做成一番事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如果畏畏縮縮,甚至懶惰,那就只能虛耗時光。

智慧之人,懂得退守。《周易》上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一個人如果只知道進取、前進,不知道退守,很可能就會給自己帶來災禍,也就不能算真正的有智慧。真正的智者,總是會把握進退的時機,該進的時候奮力前進,該退的時候立馬收手。

智慧之人,低調處世

老子說,君子盛德而容貌若愚。君子擁有大德、大智慧,卻在外表上顯得愚笨。這就是告訴我們,處世要低調。低調的人擁有深廣的智慧,他的修養告訴他不能也沒有必要去炫耀自己。和光同塵、低調處世,才是智者的本真狀態。低調不會掩蓋人的才華,反而會讓他「光而不耀」,讓他的智慧更加成熟。

「滿罐水搖不響,半罐水響叮噹」,這句朴實的話語表達出了一個朴實的道理,那就是有辦法有真本事的人,往往是最沉得住氣不事張揚的。一個人如果為人處世如果太過高調,怨恨、嫉妒必然隨之而來。

智慧之人,見微知著

智慧的人,都有遠見,也都能看清事情的走向。而這正是因為他們能夠見微知著。見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頭,就知道可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者也。」

可見,見微知著是智者必備的品質。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見微知著,就能提前看到時機的來臨,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能在災禍沒有發生之前,就看到苗頭,防微杜漸,將災禍消泯於無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在《六祖壇經》中參悟人生三重境界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星雲大師《小草精神》

小草,不能輕視! 你看!牆頭上、峭壁間,一根小草從...

慧律法師:給每個佛弟子的「三千萬」遺產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楞嚴》救正法。諸...

【推薦】不了解生命,我們就得不到生命

有許多人問:慧律法師師你有什麼神通嗎? 我說:沒有,...

星雲大師《殘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殘障人士,我總是想起家鄉那個踽踽獨行的小女...

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

星雲大師智慧語錄

1.就貧富而論,有錢的人,雖然衣食無缺,華蓋重裘,但...

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們常常說要福慧雙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蕅益大師:大病初起求生淨土(六首)

一、 閻浮百苦鎮煎熬 賴有摩提路匪遙 六字洪名真法界...

心為萬行之本

《禪林寶訓》是一本教內禪淨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書。...

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怎麼樣能夠戰勝自己呢?當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強忍,...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

如何處理做義工與念佛修行的關係

問: 學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

堅持為什麼這麼可貴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滴水穿石的故事。一滴水,看起來微...

人爭一口氣

齊莊公的時候,有個勇士名叫賓卑聚。 一天夜裡,他夢見...

壇經與淨土宗有無衝突?

來書云:《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

無分別心是道

寶峰寺,某天午齋畢。僧問:飯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飯...

誰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

持名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所謂持名,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要達到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念佛禪七開示精華錄》

念佛也是禪 念佛,通常被認為是淨土法門,為什麼成了...

施食有很多好處,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謂未成佛道,先結善緣,不但要與人道...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當我們看到呱呱墜地的初生嬰兒,可曾想到這個小生命從...

聖嚴法師《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知道,清涼澄觀是將禪宗攝於頓教的,蓮池大師為標...

布施的功德

釋尊在祗園精舍向僧眾講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發生...

【佛教詞典】大迦旃延

(人名)摩訶迦旃延也,新稱迦多衍那。為十大弟子之一...

【佛教詞典】二種論

(名數)一宗經論,以大小乘經教為所依而造之論也,如...

【視頻】阿彌陀佛(淨律寺快版)

阿彌陀佛(淨律寺快版)

【視頻】大安法師《驢身償債》

大安法師《驢身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