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謙卑低頭的人生態度

梵果法師  2015/04/02  大字體  護眼色

謙卑低頭的人生態度

夜誦《妙法蓮華經》。讀到《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薩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讓我著實有些感觸。經中記載: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薩比丘,修行很是謙虛恭敬,不但讀誦經典,而且身體力行禮拜恭敬,每逢見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為如何,都會去恭敬禮拜。其中,有些行為不潔、瞋恨心重的人,不但對此不屑一顧,而且還對他惡口呵斥辱罵。即使有人用瓦石投他,這位比丘也不生瞋恚,多年如此修行,所以大眾都叫他「常不輕」。意思就是用謙卑低頭的態度去面對修行,不敢去輕慢任何一個人——這是大乘菩薩的境界。

近代,印光大師也教育後來的學人:「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大師的意思也是在教育我們,為人處世應該用謙卑低頭的態度去面對,把自己壓低在任何人之下,這樣才是真正地修行。

佛教是一個崇尚「慈悲」理念的宗教,很多的佛教徒都對「慈悲」有很好的修行。然而,謙卑卻比慈悲更難修。

說到「謙卑低頭」,一般來說,雖然很多人都明白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道理,但是言行意識無形之中總有「傲慢」的蛛絲馬跡出現。從人性的特點來看,很多人可以輕視別人,但絕不能夠容忍自己被別人輕視。在人生的旅程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理想和志氣,或者是怒髮衝冠,或是豪言壯語,不向人低頭的志氣屢見不鮮。然而,要做到能夠經常向別人「謙卑低頭」,用低姿態與人交往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實,真正的贏家並不是用強硬來獲取的,而是用柔。要想進入一扇門,就須低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山的頂峰,就得彎腰做好攀登的準備。做事情如果能夠有謙卑低頭的態度,事情做得才會更順暢。

人生路上,可能很多人都會遭遇到各種的坎坷甚至是不幸,總是感覺快樂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裡——這是大多數人對快樂和煩惱的理解。其實,自己認為的坎坷,或許在別人的眼中,那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快樂,驀然迴首,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自己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自己,而是人的內心總是撇不下它。人不能老是昂著自己的頭,要學會忍讓,學會寬容,受得了委屈。

掩卷長思,深刻認識到:學會「謙卑低頭」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成熟。只有具備廣大的視野,開闊的心胸,才能發現自己的渺小。只有謙卑低頭的人才能夠以更寬容的心來欣賞別人的成功,接納自己的失敗。如何校正人生的錯誤觀念,如何跨越事業的行為障礙,如何完善自己的高尚人格,這是任何人都要面對的現實。只有學會「謙卑低頭」,才能夠使命運面臨厄運時泰然自若,面對毀譽時不卑不亢,以柔和的心志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走過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

如何戰勝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困難與挫折,所謂「人生不...

人生不過一個「贏」字

贏由五個漢字組成:亡、口、月、貝、凡,包含著贏家必...

人生到底是苦是樂

佛教認為,三界沒有究竟永恆的快樂,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夕日首富的破產帶給我們的啟示

2005年,施正榮以186億元的身價成為中國首富。然而世事...

人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問: 師父,您好!我想請問您一下:人從何處來?到何...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這個經書或這個論藏啊等等,都是...

【推薦】別醒悟得太遲了

我總認為,知識分子身上有一份責任,以慈悲心維護社會...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人生成功的原則--不忘初心

我們為人處世,永遠保持剛剛出來的那個心情。譬如現在...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麼念佛 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

【推薦】佛陀的金玉良言

諸行無常: 世間萬象,沒有任何事物是長久永恆不變的...

凡是肉類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險性的個主因,就是凡是肉類都含有尸毒。那...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

懺雲法師《修行法語·淨土篇》

○勸修淨土 餘少聞輪迴往返之說,輒自悲流浪五濁,悵...

洗手間裡的宴會

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獨自帶一個四歲的男孩。主人也曾...

業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業是因緣生嗎?本性是空嗎? 大安法師答:...

慈雲懺主:心裡憶佛,並作出善良的誓願

修習淨土法門,應該實行信、願、行三件要事,具備了這...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

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

普陀山南海觀音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們一早上來到了普陀山最負...

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這家兄...

西方三聖的形象

念佛法門雖分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持名念...

國王與樹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驕傲的國王。他要為他自己建造一...

【佛教詞典】真淨施主不知輒取衣戒開緣

亦名:輒取淨施衣戒開緣、真實淨不語取戒開緣 含注戒本...

【佛教詞典】未離欲

(術語)謂已斷三界之見惑,尚未斷欲界之修惑也。預流...

【視頻】本源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本源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視頻】大安法師《境界現前,念佛懺罪》

大安法師《境界現前,念佛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