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聽經聞法對我們極為重要

2014/09/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經聞法對我們極為重要

我們要經常觀察自心,對自己的心作開示。因為我們的心經常被種種分別念的波濤擾亂著,如希求名聲、利益和安樂等等,而不願默默無名或受到侮辱,我們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世間八法的染污當中,而真正的善心,比如寂止、勝觀等如法的心卻非常稀少。

如果我們在世間八法中耗盡了自己的一生,那真是很可惜。因此在聽聞到佛法之後,我們應該身居寂靜的地方精進修持。如果自己的相續沒有點滴進步,好像跟從前沒有兩樣,這真是令人遺憾。

大圓滿中的八大金剛大笑、無道無果等等說法,與如今眾多狂人所講的大話、假話、空話,比如胡說沒有善惡、輪迴、涅槃,這兩者有極大差別。現在末法時代有些人,說是你們不要學經論,學經論沒有什麼意義,要實際修行。但如果沒有聞思,怎麼能修持呢?這真是著魔!

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要求先聞後思,遣除修道前的一切障礙之後再修持,如果從來沒有聞思過,哪裡會有修行?薩迦班智達也說過:"沒有聞思而作修持,那就像是斷了手的人扒在懸崖上一樣。沒有聞思智慧的這種愚癡人修大手印,來世變成旁生,或者是生於無想處。"所以這種沒有聞思的修行真是一種大空話,真是一種邪道!

現在濁世中有些上師,自己根本就不懂佛法經論,更不說解釋經典了,所以他就不讚嘆聞思,只是一味地讓人們修行,這就是真正的謗法罪。有些上師一輩子也從未學過一部論典,如麥彭仁波切、智悲光尊者、榮素班智達等前輩高僧大德們的論典從來沒有學習過,我們知道他肯定是不懂經論。

既然從沒有聞思過佛法經論,那你是怎樣攝受弟子的呢?如果連佛教的基本理論和名詞術語都不知道,然後告訴別人不要看經論,說是我們這裡以修行為主,理論方面不重要,說是需要修持。這種說法真是愚癡又荒謬,無垢光尊者指出:"在我之後,只有聞思究竟的人才能證悟無上的大圓滿。"因此一定要有廣大的聞思。

我希望大家要聞思修行,不需要聞思的這種修行我是不會認可的,這種沒有因的果,怎麼會是產生呢?釋迦牟尼佛教法的特點就是有如何的因才能結如何的果,這也是佛教緣起性的特點。古德說,沒有學習而得到智慧,這在佛教的論典中找不到任何論證和根據。

不需要任何聞思的修行是一種愚笨的盲修瞎煉,在這種人的心中所能生起的可能僅是一種暫時的寂止,就像是旱獺的境界(冬眠)而已。除此之外,我保證他的相續中肯定不會生起與佛法相應的深刻正確的見解。所以聞思對我們極為重要。

一切輪迴的根本就是我執,而要斷除我執必須具足無二的智慧,生起無二的智慧之前提,就必須要具廣大的聽聞和思維,所以有些人僅僅住在一個寂靜的地方,我覺得這就沒有什麼意義。對此,大家可能也會深有同感,一個人在寂靜的地方枯坐了二、三年或五、六年,修行上沒有任何進展。現在許多所謂的"修行人",他自己沒有聞思,攝受別人時也就只能是這樣以盲引盲其結果可想而知。

我真切希望乃至死亡之前,一直依止上師聽聞佛法,可惜我的願望沒有實現,因為我的上師都過早地圓寂了,現在我就特別希望大家抓緊時間聞思佛法。

有些修行人經常東奔西跑,在表面上也依止了為數眾多的上師,但他們現在的相續中得到了什麼利益呢?而另外一些人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在一處長期聞思修行,他們的相續肯定得到一定的進步,大家對這二類人可以作一個比較觀察。到處去尋找一些上師,對自己的心相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益,你不聞思只說是要修持,在對治煩惱方面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謂的修持佛法,就是要使自己的心相續與對治煩惱的佛法智慧相應。如是,自己的見解就必須依憑教證和理證,即使是修持無上大圓滿其見解也必須要依靠十七大續部和無垢光尊者的教言,並且要以智慧時時對照這些經續論典和教言,看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確和如理如法,這在顯宗也是同樣如此。若見解不需要依靠教證和理證來抉擇,那修行肯定不會成功;若從外面的態度舉止表現得好像跟任何人都不願接觸,那這也不是一個正確做人的行為,這在無上大圓滿當中也是不允許。

在大圓滿,見解必須要與教證理證相合,其行為必須與眾人接觸,因此修大圓滿的人的見解和行為也一定要符合於經續論典的觀點和意旨。希望大家認真想一想,象某些人那樣的盲修對自己的相續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

我認為在佛教裡,再也沒有比聞思更重要的事情。以前的喇拉曲智仁波切,是繼麥彭仁波切之後又一位非凡的大德,他說:"對講聞佛法不滿或是不願意聞思的這種人,即生得不到解脫;而對聞思作誹謗的人,要想得到暫時和究竟的解脫,這猶如石女希望得到兒子一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有一些人平時盡講空話,說什麼輪迴涅槃不存在,一切善惡無取捨,對此我無絲毫恐懼,並且在嘴上也是隨便地哼著一些密法的偈子。這些愚笨的人雖然說什麼都不害怕,但自己若遇到一點小小違緣的時候,心裡立即就驚恐不安,而當他有了一些甘美飲食享用的時候,內心就生起無比的歡喜。

如果輪涅無取捨,那為何對食物如是貪執,對外境的傷害又是如此生畏,現在末法時代這種說空話的人真是舉目皆是。以前堪布根霍為此讚歎麥彭仁波切說:"現代作上師的人多浮華虛假,講空話的人比比皆是,而您卻大力提倡聞思修行和取捨因果,如您這樣的上師真是稀有難得!"

一些自認為是大修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相續的狀態如何,這種人在大悲和智慧方面從不作絲毫的努力和精進。衡量自己有否證悟的標準,就是看自己的相續中是否生起大悲和智慧,如果沒有生起,那就說明你對佛法的真實意義一點都未接近過,更何況說是大修行或是證悟了。

還有一些人說一切輪迴都是本來清淨,無有什麼可捨的,哪怕地獄的痛苦我也不害怕。我們一般對死亡的痛苦都無法忍受,那更何況地獄的痛苦,若還沒有脫離輪迴卻妄言輪迴無可捨、地獄不必怕的這種人,你現在為何還要害怕一個普通人的惡語?當別人誹謗你的時候,為何你就憤恨不平不願接受?別人誹謗你是騙子並說很多惡語的時候,你連這一點都忍受不了,怎麼會不害怕輪迴呢?見到人間的監獄都毛骨悚然,那地獄痛苦的猛烈程度更甚於千百萬倍,你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來在輪迴當中人天的福報是最大的安樂,比如梵天或是轉輪王就具有非常人所能及的享受和安樂,說空話的這些人得到人天福報的時候當然會生起歡喜心,不要說是人天福報,當你飢餓的時候得到一頓美餐心裡也可能會無比的歡喜踴躍。那人天的福報和佛的果報相比,當然佛的安樂是至高無上的,所以你就不要說我不希求獲得佛果,不要說這樣的大話。

真正在大圓滿的見解當中,是沒有苦樂的取捨,但我們並沒有達到這樣一種境界。若是大圓滿最高的境界,就像是嘎繞多吉、加那思札、布瑪目札、蓮花生大師他們那樣。在他們的境界當中可以說無取無捨,比如當時薩霍國王對蓮花生大師施予酷刑,火燒水溺,但地水火風四大種對蓮師都無法損害。這樣的高僧大德,他們已沒有對佛果的希求,也沒有了對輪迴的疑惑恐懼,對他們來說可以是無取無捨,但對於像你這樣低劣境界的人就不要隨便言說此類大話。

常見有些人修持了一點世間善法後,如念了三億遍觀音心咒,就說我現在死了也不害怕。從一方面看,你修善法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但另一方面,你也應該想一想,根據佛經道理有時哪怕是生一剎那的嗔恨心也是會斷盡無數的福善資糧,而你自己又曾生過多少的貪心和嗔心?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我以前曾遇到一個出家人,他說的空話就比較厲害,我就忠告他:希望你要注意,你的見解並不高,應該踏踏實實地修持。那位出家人聽後說:沒事!我每天都在轉經輪,我一點也不害怕地獄。但是作為凡夫的這些人,也不要太自以為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毀滅福祿的六個日常行為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尚造作...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

十不求法門

一切眾生與佛本來是平等無二,實說是一體的。這正是釋...

功夫用到純熟程度,那種境界是不思議的享受

今天,我們能在這個道場用功辦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師...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

「空、假、中」三觀的具體操作

一心三觀,它第一個,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第一個思想...

以專修念佛來對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彌遠者,厭生為患,亟欲滅生以歸於無。而滅非真...

獨修需要具備哪些因緣條件呢

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問: 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

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經嗎

問: 我們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嗎? 淨界法師答:...

當嗔恨心即將生起時

當嗔恨心即將生起時,不妨先問問自己,對方引起我嗔恨...

有些人臨終念佛為什麼能專注

烏龜有護身之鎧,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時,有一比丘離開...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

一句彌陀念誦聽

剛開始先偏重點狀的專注,怎麼專注呢?一句彌陀念誦聽...

人生的七味心藥

人生在世,既短暫又坎坷、既榮幸又無奈、既富裕又貧窮...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

學佛之通病

初學佛人,易犯種種過失,成為修學路上較大障礙,自己...

這個世間上的罪業,是可以改變的

我講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師的傳記裡面...

深圳弘法寺103歲本煥法師:都市人要學會放下

本煥老和尚笑容可掬。 即將到來的11月7日(農曆九月廿...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發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呢?就是...

人生四友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朋友。大致來說,有以下四種類型:...

「愛」與「慈悲」的區別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

千萬別把自己吃老了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相同年齡和相同...

「隨緣」與「攀緣」本質上的不同

問: 隨緣與攀緣如何解釋? 大安法師答: 這兩個概念有...

【佛教詞典】大方廣圓覺經大疏

凡三卷(或十二卷)。略稱圓覺經大疏。唐代宗密述。今...

【佛教詞典】鵝王

(譬喻)譬佛也。佛三十二相中手足為縵網相。以手指足...

【視頻】雲歸處--虛雲老和尚圓寂六十週年紀念

雲歸處--虛雲老和尚圓寂六十週年紀念

【視頻】果良法師《障礙他人出家的果報》

果良法師《障礙他人出家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