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衍慈法師  2013/08/13  大字體  護眼色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緣才能成就這一粒米呢?農夫播種、耕耘、施肥等等,辛勞的付出,還要有陽光、水份等各種助緣,及不遇上天災,才可享用這粒米。社會上無論是富人或窮人,在日常生活上,有些人會珍惜一切,也有些人習慣浪費,其中浪費食物是最普遍的現象,如把剩下的飯菜倒掉,若不喜歡吃的東西就不要,在家裡或餐館,常見有這種情況。衣服也一樣,要追上時尚,不合潮流或不喜歡的就不要,一點都不懂得珍惜,平時日用的東西也隨便浪費,反正有錢便可再買。看似平常的事,一般人都不留意,不會放在心中。須知人一生當中,所穿所吃的,一切物質皆得之不易。

弘一大師自小受到家庭教育,要惜福,有這樣的一句話;「惜衣、惜食不為惜財,為惜福。」浪費衣食即是浪費福報,福報是前生積善修來的,如果將自己的福報糟蹋,不但不惜福反而折福,沒有福報是很苦的,猶如一個銀行戶口只有支出,沒有收入一樣,必會坐吃山空。這「銀行戶口」應該如何保持常滿呢?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從惜福做起,自己擁有的一切,都要珍惜、愛護,需有計劃,要勤儉,不亂揮霍,而且還要培福,廣結人緣,凡遇見有需要幫助的情況,應量力援助,布施是富裕之因,所以不論金錢物質,身體力量,無畏言語,時間及精力等都要布施,這都是培福的方法。

要知道人們對物質的慾望往往是「貪之無厭。」至於好或差,視乎你懂得惜福與否?有謂:「知足常樂。」不珍惜日常一切物質,如食物隨意浪費,必然落因果,《地藏經》中云:「飲食無度者、得飢渴咽病報。」因果是自負,絲毫不爽,他人是無可代受的,誰也保障不了你將來果報呢!所以大家要惜福。

佛世時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天人化為一個老婆婆在紡棉花,阿難去乞食,婆婆給他七粒米,阿難動念嫌少,老婆婆即說:「六月太陽如火燒,種田農夫背曬焦,七粒白米非少可,我家罪業要你消。」阿難返回佛所,佛已知此事,囑阿難將袈裟拿到海邊浸一下,海上風浪很大,阿難使用神力,將須彌山也移來壓在袈裟上,風浪仍舊不止。佛囑阿難從中取一粒米放在袈裟上,阿難依教奉行,大海即風平浪靜。佛故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所講一粒米不可以輕視也,佛陀的這番話雖然是用來訓示修道人,但喻意深遠。

在六道人倫中,還是以貧困受苦的眾生居多哩!君不見我們的世界有多少人天天在忍受著飢餓的痛苦。佛的眼中,一粒米有如此偉大的意義,大家實應記得,一粒米都要珍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衍慈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有的人就是賺不到錢

每一個人各自的因緣不同,有福報跟沒福報相差很大的,...

天上福報雖好,但終歸要墮落

比人類條件更為優越、其生存空間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那麼有什麼樣的方便,讓我們...

股神巴菲特:我為什麼要捐掉99%的財富

2006年,我曾作出承諾,逐漸將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爾哈...

看花開花謝--善用身體過秒關

「無常」的道理大家雖然常聽,但卻很難體會這兩個字更...

印經說法有五種福報

(一)長壽: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所...

虛雲老和尚的節儉惜福

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築...

百千萬劫難遭遇——佛法難聞

各位有緣,今天是我們這個這次福慧慈緣一直舉辦的這個...

您老人家開悟後,就萬事大吉了嗎

虛老開悟時參的是什麼話頭呢?是融鏡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路頭若識得,生死當下休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

寂滅性中隨飲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四大是地水火風,在...

菩薩云何應住,你安住了沒有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

臨終最怕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接著來談一談淨土法門跟聖道法門之間的結合。淨土宗的...

宣化上人:人生如夢枉受苦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把真的遺忘,卻拿起假的,所以生生...

心中的石頭

雪齋禪師去拜訪藏門禪師。要告辭時,藏門送他到門外。...

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就在等那一剎那頓悟

以法身是以心體絕待離緣故;心的體性,這個是真實義,...

往生的心態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我們從一個業障凡夫來說,佛陀施設的教導是先有法門再...

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來樂生院,與諸位說法,真可說感想萬端。諸位的病苦...

依這個標準來看,你還是屬於顛倒眾生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其實你修學什麼樣的法門對...

無形的七種財富

世間上的人都希望發財,所謂向錢看已成為社會風氣。其...

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

【佛教詞典】藥童子

(傳說)耆域Jīva以藥草作童子之形以醫諸病雲。大寶積...

【佛教詞典】聲聞菩薩轉依差別

【聲聞菩薩轉依差別】 p1394 顯揚十六卷十四頁云:復次...

【視頻】良因法師《藥師法門教學》

良因法師《藥師法門教學》

【視頻】了法大和尚《釋教三字經》

了法大和尚《釋教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