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臨終人修福,七分功德中,六分歸生者自利

宏海法師  2025/04/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為臨終人修福,七分功德中,六分歸生者自利

對於一個有情眾生而言,一旦形成陰陽之隔,就好像你活著他死了,就失去了聯繫。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情之間是無法失聯的,「生死」、「存亡」並不是絕對的生命特徵,應該更貼切地理解為「隱」和「顯」的關係。六道情狀唯同一心體所造,隨業到哪一道,就會顯現在哪一道,另外五道則隱而不顯,隱顯相互依存又相互轉換,凡夫看不清全部而只能感受片面,便將隱顯轉換誤以為是生離死別。實際上輪迴不息,神識常在,只不過有四種不同的情狀在串聯而已。

我們比較熟知的是死後的中陰身階段,這時間段稱為「中有」;還有到人道來投母胎,初受生之際,剎那間五蘊入胎的初念,稱為「生有」;在生之後、死之前的一生,由過去所本的業感之有稱為「本有」;由過去業力感一生果報,到命終最後的剎那,五蘊狀態壽命將盡時,稱為「死有」;死後生前的中間環節,就是「中有」。

所以「利益存亡」,既是利益生者,也即「濟生」;也要利益死者,也即「度死」。修行就是為了攻破生死之際,打通隱顯的障礙,所謂的「了生脫死」正是在此體現的。

為人一世都以為自己在做主,實際上都是識的妄想分別,在將要面對死亡的時候,意識作用越來越弱,沒有主宰的能力,就只能任憑業力群起而攻之。所以在我人本來罪業的存儲已經佔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臨命終時只有仰仗信佛的六親眷屬幫助救度,也就是說「臨時抱佛腳」也是有作用的,這便是地藏菩薩的慈悲願力。

所以臨命終時,親人應該盡可能去代此人修福,「以資前路」就是說一定會在將要命運大轉化的關口,對臨終人發生積極的作用。猶如準備好足夠的盤纏資糧,讓其一路走好,免除三惡道苦,而生人天善處,經文中比喻為省卻泥濘不堪的惡路,而能到達平緩的地段。

修福的第一項是發心「懸幡蓋」,就是道場中有經咒法寶的幔帳,幡蓋有一個殊勝,隨風而散之處,皆能傳揚三寶因緣,是轉輪王福的正因,乃至小王之位的果報;

第二項是「燃油燈」,燃四十九燈功德,可以照諸幽冥境,其中苦難眾生蒙此光明,互相得見,悉得息苦;

第三項是「轉讀尊經,供養佛像及諸聖像」,讀誦佛所說的聖言經典,本質上就是轉我人的凡心為聖知見,供養聖像,可以說自己成就了一切有緣眾生的禮拜福田;

第四項是念佛菩薩或者辟支佛聖人的名號,只要臨終人聽進去,熏在阿賴耶識,便是解脫成佛的金剛道種。但凡有眷屬為臨終人做此臨終關懷、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進入「中有」也就是「中陰身」階段後,意味著神識已經離開色身,這一期生命已經成為歷史了。人死後的中陰身,身高只有一尺左右,不受山河大地所障,也要經歷小輪迴,七天一次生死,一般來說四十九天後就要去投胎轉世了。

經中說「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首先最重要的是,命終之日切莫殺生而造惡緣,有些人父母在世時不孝順,死後為了面子而大辦喪事,必然會廣造殺生之業,如此一來命債就欠在亡者身上了;其次是依止佛菩薩、三寶而做功德利益等事,比如至心勤懇地設齋供養,奉獻佛僧,所謂「三寶門中好求福」;千萬不可求神拜鬼,如果依此迷信活動而行事,對亡者而言不但不頂事兒,還會雪上加霜地害事兒(可以障礙亡靈,導致本來能得的人身也會推遲,本來可以生天而未能生天,本來會往生淨土而沒有成功,特別是後者,則罪過就太大了)。

如果能依法做功德,不但利益亡者,陽上人也得利益,而且比例更大,七分功德中,六分功德歸生者自利,這正是「利益存亡」的內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財富寶要》--改變財運圓滿財富的原理與方法

《五福德經》云:說法之人因何大富,饒財多寶?因前世...

【推薦】稱名供養禮拜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

地藏菩薩常以不可思議禪定之力度化無量世界眾生,滿願...

別小看為動物畜牲念一句咒語的功德

我們為它們誦經持咒,令它們得聞佛號及佛咒,在心識中...

這樣去做,能得一切天人擁護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

妙蓮老和尚《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

深信因果,正道發財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人世間很多的事情,都是注定,...

外財佈施與內財佈施

我們要知道,財佈施有兩種,一種是外財佈施,一種是內...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緣作基礎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是如何覺悟的。佛就是覺,《...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法佈施增長智慧

阿難尊者他又怎樣得到那個好的記憶?佛經上面說了一個...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略釋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菩薩自說過去的行願: 善男子...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

聖嚴法師《出家人的孝道與責任》

許多父母認為子女出家,比往生還令人難以接受。他們寧...

對治我們誑詐之心

誑是以不實的言詞來欺誑他人,以方便造作種種的事情,...

一億村的故事

以前有個名為一億村的地方,擁有一億元財富的人,才有...

去除體內濕氣的十八法

人體的病來源於身體內的濕氣 一、濕氣:萬惡之邪 現在...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到聲聞跟菩...

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

觀自在是我們因中修行的一個方法。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名...

學佛人不應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這也是眾生...

心隨境轉,心也跟著生滅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

修正自己的習氣,不再被業所轉

眾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習氣,隨著自己的習性去造業,那...

真能這樣做,決定可生西方極樂

印光大師對葉福備居士說:你父親既然已經同意你出家,...

淨界法師:精進佛七開示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一...

【佛教詞典】貪味靜慮見為功德戒

【貪味靜慮見為功德戒】 p0979 瑜伽四十一卷十二頁云:...

【佛教詞典】真解脫

謂真實之解脫。指如來之解脫,亦為如來之別名。即斷一...

【視頻】雪竇山大慈禪寺(浙江佛學院女眾部)

雪竇山大慈禪寺(浙江佛學院女眾部)

【視頻】七佛滅罪真言(本善本幻)

七佛滅罪真言(本善本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