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攝耳諦聽 佛號不斷

智諭法師  2013/04/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攝耳諦聽 佛號不斷

今天和大家總說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修行方便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因為淨念相繼就是一心,都攝六根就是不亂。所以佛七期間,大家眼不可貪色,耳不可貪聲,鼻不可貪香,舌不可說話,身不可貪觸,意不可貪法。

我說不貪色,其實有兩方面,對好看的那叫貪,對不好看的起煩惱,因為它的根源也起於貪,所以總說也是貪。怎能作到這種情形呢?就是用五根,不用第六意識。眼看過,不可叫它亂心;耳聽過,不可叫它亂心;鼻聞過、舌嘗過、身覺觸過,也都是一樣。

六根當中,研究起來,有兩根最重要,就是耳根和意根。因為眼根不見,心還亂想;鼻根不聞,心還亂想;舌根不嘗或不講話,意根還是亂想。身根不覺觸,意根自己可以亂想。

耳根和意根就不同了。耳根只要攝耳諦聽,雖然有目不見,雖然有鼻不聞,嘴巴不亂講話,身體不亂覺觸。意根假使收攝起來,其餘諸根都沒用了。專心一致的時候,眼也不見,耳也不聽,鼻也不聞,嘴巴也不能亂講話,身體也不能亂覺觸。所以當一個人專心一致的時候,有人到他旁邊都不知道。我們就知道,耳根和意根最重要。

修學佛法,捨丈就尺,捨尺就寸。六根當中,只要統攝這二根,就可收攝六根。但是如果再把耳根和意根作一個比較,我們發現耳根比意根更重要。因為意根不容易收攝,耳根容易收攝。只要攝耳諦聽就收攝了。同時,耳根收攝的時候,自然就是意根收攝,因為耳根攝耳諦聽的時候,就是專心一致。可是耳根來得容易,意根來得難。

收攝耳根,初步在因緣,到深的時候,就是反聞聞自性。可是耳根要收攝,必須攝耳諦聽。這就和念佛有關係了。只要佛號綿綿不斷,一句連一句,一字連一字,久而久之,就可收到效果。所以念佛的時候,要諦聽。口念耳聽,心念心聽。這個樣子,佛號綿綿不斷,就是我們的聞性。因為這種原因,所以我們才有打佛七,雖然念佛聽聲音,因為它連續不斷的關係,不落聲塵。

處處和大家講,大家恐怕不明白,你只要根據這個方法去修,久而久之,就可得到益處。

我現在再把它重覆一遍,念佛重點在一心不亂,我們佛堂講話,如果離開一心不亂,就沒用了。

一心不亂的方便,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把六根縮成二根,就是耳根和意根,這二根當中,我們再歸結到耳根,耳根重點在念得清、聽得明。因為這種原因,歸乎於佛號綿綿不斷,佛號綿綿不斷,使妄想、煩惱進不去。久而久之,就知道它的好處。

話雖分為幾個階段講,久了以候,大家就知道,這幾個階段就在一念當中。所以說,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智諭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

△ 念佛心不動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見佛。得理一心生...

如何對待念佛時耳中傳來的其他聲音

問: 如何對待念佛時耳中傳來的其他聲音? 大安法師答...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

念佛經常頭疼,是過於用力的原因嗎

問: 弟子幾年來一直用十念計數法念佛。最近把計數放下...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

【推薦】會性法師: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記念佛

關於念佛,我們從靜的時候學起,就是說:安靜的時候會...

念佛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

中峰和尚勸念佛詩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 眾生反以苦為樂,...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淨界法師:攝大乘論

本論在唯識學的一個特色就是:它同時在知見的建立方面...

六齋日的淵源

佛陀之所以製定每月的六齋日受八關齋戒,我們在前面已...

要想了生脫死,應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說: 靜中工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 動中工夫十分...

21句話幫你去掉憂愁和焦慮

人總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擁有時才會加...

【推薦】《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封一題詞] 宣講因...

在名號中化解我們凡夫的心

因果輪迴是正知正見,如果撥無因果就是大邪見。所以我...

怎樣隨喜才能真正獲得功德

時下流行隨喜一詞,很多學佛人嘴上有事沒事總喜歡掛著...

均提沙彌的前世今生

有關因果報應的道理,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老生常談」...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

不要以貌取人

回想起我年輕時,從台東要到花蓮期間,曾在玉裡的一間...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

真正的禮拜

在寺院裡,經常看到這種場景:一些香客,手裡抓著大把...

往生後乘願再來的菩薩會不會迷失呢

問: 請問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無量無邊,按大乘說法...

暫居此地非吾土,遙憶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師在《淨土詩》裡面常常點示我們:我們現在住的...

香海禪心短信集(人生勵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與否,雖然不去計較,然而一份努力...

過不了臨終四關,念佛人也照樣去輪迴

黃武城,江蘇泰州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學。一日,...

【佛教詞典】造立塔寺福報

子題:梵福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增一阿含雲,初起偷...

【佛教詞典】十佛

(一)指華嚴經卷五十七離世間品所說之十種佛身。(參閱...

【視頻】崇慈法師《印宗法師》

崇慈法師《印宗法師》

【視頻】大安法師《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新加坡

大安法師《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新加坡